L-抗壞血酸的鹼金屬鹽的製備方法
2023-12-08 08:27:41 1
專利名稱:L-抗壞血酸的鹼金屬鹽的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過在酸催化劑存在下用C1-C10醇酯化2-酮基-L-古洛糖酸或雙丙酮-2-酮基-L-古洛糖酸和在鹼金屬C1-C10醇鹽存在下重排得到的2-酮基-L-古洛糖酸C1-C10-烷基酯製備L-抗壞血酸鹼金屬鹽的連續方法。
為製備L-抗壞血酸,過去公開了各種方法變體,概述尤其可以在Crawford等的Adv.Carbohydrate Chem.37(1980)79和Ullmann’s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Vol.A27(1996)551-557中找到。
大體上,對於大規模合成維生素C已確立了兩種方法變體,一種酸-和一種鹼-催化的2-酮基-L-古洛糖酸的重排以形成L-抗壞血酸或L-抗壞血酸鹽。
儘管2-酮基-L-古洛糖酸的酸催化的內酯化是簡單的間歇方法,但它伴隨著為除去催化劑和分離有價值的產物的高設備需要。鹼催化的內酯化同樣是經典的多步驟方法,它包括製備2-酮基-L-古洛糖酸的酯,內酯化形成抗壞血酸鹽和在酸性條件下釋放抗壞血酸。
對於這兩種合成途徑,已知有許多專利或專利申請。
因此,US2185383描述了2-酮基-L-古洛糖酸與濃鹽酸的反應,乙酸用作溶劑。
日本專利公開申請58-177986描述了一種方法,其包括在2-酮基-L-古洛糖酸的鈉鹽中加入乙醇和丙酮,用鹽酸中和,通過過濾分離出沉澱的氯化鈉,隨後保持反應混合物在25℃-75℃的溫度下,結果得到L-抗壞血酸。
日本公開的申請48-15931描述了在惰性溶劑中在表面活性劑物質存在下使2-酮基-L-古洛糖酸與無機酸反應。
W87/00839要求保護一種方法,其中2-酮基-L-古洛糖酸的漿狀物在惰性有機溶劑中在表面活性劑化合物存在下在酸催化劑下反應得到L-抗壞血酸。
DE-A-19547073描述了一種通過在含有惰性有機溶劑、脂族酮和醯氯的溶劑混合物中使2-酮基-L-古洛糖酸與含水無機酸反應製備L-抗壞血酸的方法。
WO99/07691描述了在40-80℃使2-酮基-L-古洛糖酸與濃鹽酸反應。
EP-A-0671405公開了通過在酸性離子交換物質存在下用甲醇或乙醇酯化2-酮基-L-古洛糖酸製備2-酮基-L-古洛糖酸甲酯或乙酯的方法。此外,該申請公開了上述酯可進行鹼重排(內酯化)得到抗壞血酸或其鹽。
US5391770描述了酯化2-酮基-L-古洛糖酸,隨後進行生成的酯的鹼催化的內酯化得到L-抗壞血酸鹽,和通過加入強酸釋放抗壞血酸。
日本公開的申請22113/75描述了用丁醇酯化2-酮基-L-古洛糖酸,隨後在苯作為溶劑中進行酸催化的內酯化。
酸催化的內酯化通常需要長反應時間,因而大的裝置體積、使用惰性溶劑和複雜的催化劑分離。
在鹼催化的內酯化中通過酯的更迅速的重排獲得了更有利的空時收率。然而,對於該合成途徑,必須確保2-酮基-L-古洛糖酸的完全酯化,保持無水反應條件以避免皂化反應,儘管使用攪拌罐串聯和複雜的酯化醇的脫水,通常這並不總是令人滿意地獲得。
鹼催化的內酯化,例如使用在甲醇中的碳酸氫鈉或氫氧化鈉,通常在抗壞血酸鈉中作為不需要的副產物得到未反應的2-酮基-L-古洛糖酸。此外,當在甲醇中使用氫氧化鈉溶液時,高的水含量導致不需要的脫色副產物,由於抗壞血酸鈉在水中的高溶解性降低了收率。
至今僅描述了用於酯化2-酮基-L-古洛糖酸的連續方法(參見EP-A-0671405)。相反,現有技術中的內酯化方法至今是經典間歇方法。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製備L-抗壞血酸的鹼金屬鹽的方法,它沒有上述缺點。
我們發現該目的通過如下製備L-抗壞血酸的鹼金屬鹽的方法達到,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在酸催化劑存在下用C1-C10醇酯化2-酮基-L-古洛糖酸或雙丙酮-2-酮基-L-古洛糖酸,b)在鹼金屬C1-C10醇鹽存在下重排形成的2-酮基-L-古洛糖酸C1-C10烷基酯,其包括連續進行每個方法步驟a)和b)。
L-抗壞血酸的鹼金屬鹽優選是指鈉、鉀和鋰鹽,尤其優選鈉鹽。
用於在方法步驟a)中酯化2-酮基-L-古洛糖酸或雙丙酮-2-酮基-L-古洛糖酸的合適C1-C10醇基本上是所有C1-C10醇,有利的是飽和、支鏈或非支鏈的碳原子數大於或等於3的烷基醇,優選醇具有3-10個碳原子的烷基殘基,例如正丙醇、異丙醇、1-丁醇、2-丁醇、2-甲基-1-丙醇、2-甲基-2-丙醇、1-戊醇、2-戊醇、3-戊醇、1-己醇、2-己醇、1-庚醇、2-庚醇、1-辛醇、2-辛醇、3-辛醇、1-壬醇、2-壬醇、1-癸醇、2-癸醇、4-癸醇,尤其優選C3-C8醇,其選自正丙醇、異丙醇、1-丁醇、2-丁醇、2-甲基-1-丙醇、2-甲基-2-丙醇、1-戊醇、1-己醇和1-辛醇。非常特別優選的醇是正丁醇和正戊醇。
基於所使用的2-酮基-L-古洛糖酸或雙丙酮-2-酮基-L-古洛糖酸,醇以1-10倍,優選2-8倍,尤其優選3-6倍的摩爾過量使用。
在酯化反應過程中,在溶劑中夾帶的以及在酯化過程中附加形成的水可作為低沸點共沸物經氣相由反應空間除去。
如果需要,在濃縮後,可進行相分離(醇/水)以循環酯化醇。在這種情況下,例如通過膜方法或通過蒸餾進行循環的醇的完全脫水,是不需要的,因為根據本發明,完全的脫水在反應空間中,例如在逆流過程中進行。
在用C1-C3醇酯化2-酮基-L-古洛糖酸過程中,由於這些醇的低沸點,在通過蒸餾除去水的過程中會發現醇的不需要的損失,從而收率損失,在反應過程中通過適當於補充醇,可重新增加酯化速率。
通過加入酸催化劑,酯化反應以本身已知的方法催化。每摩爾2-酮基-L-古洛糖酸或雙丙酮-2-酮基-L-古洛糖酸以0.001-0.2摩爾,優選0.005-0.1摩爾,尤其優選0.005-0.05摩爾的數量使用催化劑。
可以使用的酯化催化劑通常是本身已知的所有均相或多相酸催化劑。
酯化過程優選在酸均相或多相催化劑存在下進行,所述催化劑選自無機酸、有機磺酸、有機羧酸、酸性離子交換樹脂和具有酸性反應中心的固定床催化劑,例如酸性沸石。
合適的均相催化劑是例如無機酸或它們的酯。它們尤其包括磷酸、磷酸單丁酯、磷酸二丁酯、磷酸單戊酯、磷酸二戊酯、硫酸、硫酸單丁酯、硫酸單戊酯、鹽酸。優選的有機磺酸是對甲苯磺酸、甲磺酸、三氟甲磺酸和氯磺酸。在有機羧酸中,可用作酯化催化劑的是三氟乙酸或2-酮基-L-古洛糖酸、雙丙酮-2-酮基-L-古洛糖酸或抗壞血酸。
尤其優選的是使用硫酸、對甲苯磺酸、甲磺酸或所用醇的硫酸單烷基酯。硫酸單烷基酯在超過70℃的溫度下除去硫酸[Popelier,Bull.Soc.Chim.Belg.35(1926)265],隨後催化作用。非常尤其優選的均相酸催化劑是硫酸和對甲苯磺酸。
在上述均相催化劑的情況下,它們可在反應之前加入一種起始物料中或作為單獨的物流加入反應器。
多相催化劑有利的是固定在反應器的熱反應區域中,為在蒸餾塔中安裝多相催化劑,在文獻中描述了許多可能的結構,它們包括停留時間塔盤,其中催化劑可排列在塔盤上或在它們的外部管子中,以及塗覆的散堆填料或塗覆的排列的填料,例如陶瓷排列的填料、盤管和其中編排著催化劑的結構排列的填料。
可使用的多相催化劑是酸催化劑,它們本身是已知的,優選酸性陽離子交換物質,和沸石。
為用於本專利,「酸性陽離子交換物質」是商業上可得到的樹脂或Detoxans,例如LewatitS100、SP112或Lewatit2631(Bayer)或Amberlite18和IRA 120或Amberlyst15或DuoliteC20、C26和C264(Rohm & Haas)或Dowex離子交換物質。
沸石是結晶矽鋁酸鹽,它具有高度有序的結構,具有經共享氧原子連接的SiO4或AlO4四面體的剛性三維網絡,Si和Al與氧的比率是1∶2。含鋁四面體的電價被結晶中包括的陽離子,如鹼金屬或氫平衡,因而可以陽離子交換。在四面體之間的空間在通過乾燥或燒結脫水之前被水分子佔據。
合適的沸石是例如Pentasil型沸石,尤其是矽鋁酸鹽沸石或硼矽酸鹽沸石,通過部分預成焦可以確定獲得所需反應產物的最佳選擇性的催化劑的活性。
本發明的酯化過程在40-250℃,優選70-200℃,尤其優選80-150℃的溫度下進行。
在反應空間中反應混合物的停留時間為1-2000秒,優選20-300秒,尤其優選30-250秒。
本發明的酯化過程在1-2000mbar,優選150-1000mbar,尤其優選200-950mbar下進行。
除2-酮基-L-古洛糖酸之外,雙丙酮-2-酮基-L-古洛糖酸也可以在上述條件下以相同的方式酯化。在這種情況下,附加地除去丙酮保護基團,為進行脫除,需要兩摩爾當量的水,而在酯化反應器中同時形成一摩爾當量的水。因而,在最簡單的方法中,使用雙丙酮-2-酮基-L-古洛糖酸的單水合物,反應在如上所述的相同溫度和壓力範圍下進行。在酯化反應中在開始時生成的丙酮作為低沸點物蒸餾出來或與過量含水溶劑一起,並且在分離和純化後可循環,例如用於通過經典Reichstein方法合成雙丙酮-2-酮基-L-古洛糖酸。當使用無水雙丙酮-2-酮基-L-古洛糖酸時,必須額外加入1摩爾水。
對於本發明的方法,優選2-酮基-L-古洛糖酸用作起始物料,酸可以結晶形式,例如作為乾燥的或離心溼的單水合物、作為無水化合物或作為水溶液,例如作為濃縮發酵溶液使用。
2-酮基-L-古洛糖酸的單水合物通常在結晶過程中由水或由含水有機溶劑中產生,溼的單水合物可通過離心去結晶混合物得到,該單水合物可在本發明的酯化反應中直接用作離心溼的產物,或可以在溫和條件下乾燥。
在本發明的方法中,有利的是可省略2-酮基-L-古洛糖酸的單水合物的乾燥或脫水,因為在隨後的本發明的活化反應中,在任何情況下發生共沸脫水反應。
在本發明的方法中,酯化反應中的2-酮基-L-古洛糖酸的轉化程度明顯高於90%,優選超過95%,尤其優選為97-99.9%。
在方法步驟a)中形成的2-酮基-L-古洛糖酸C1-C10-烷基酯隨後在步驟b)中在鹼金屬C1-C10醇鹽存在下連續轉化為相應的L-抗壞血酸的鹼金屬鹽。
用於鹼金屬醇鹽的醇是C1-C10-,優選C3-C10-,尤其優選上述C3-C8-醇,尤其選自正丙醇、異丙醇、1-丁醇、2-丁醇、2-甲基-1-丙醇、2-甲基-2-丙醇、1-戊醇、1-己醇和1-辛醇。
在本發明的方法步驟b)中內酯化過程可以在40-200℃,優選60-150℃,尤其優選80-120℃的溫度下進行。
在反應器中反應混合物的停留時間為20秒-60分鐘,優選30秒-10分鐘,尤其優選40秒-3分鐘。
本發明的步驟b)中的反應在1-4000mbar下,優選150-1000mbar,尤其優選200-950mbar下進行。
本發明方法的一個特定實施方案由如下事實區別,即在附加的方法步驟c)中,鹼金屬C1-C10-醇鹽就地產生,例如通過使相應的C1-C10-醇與含水鹼金屬氫氧化物溶液反應。
在本發明的方法步驟c)中在40-250℃,優選70-200℃,尤其優選80-150℃的溫度下進行。
停留時間為1-2000秒,優選20-300秒,尤其優選30-250秒。
根據本發明,醇鹽在1-4000mbar,優選150-1000mbar,尤其優選200-950mbar的壓力下進行。
用於進行本發明的連續方法的可能的裝置尤其是降膜式或降物流式蒸發器,Sambay和Luwa薄膜蒸發器[=其中薄液體膜通過旋轉漿或滾柱產生的蒸發器]、旋轉蒸發器或薄膜精餾柱[例如無規則填料塔和薄膜塔、具有旋轉內構件的精餾塔(噴灑塔)]。上述反應器的更詳細的描述在Ullmanns Encyklopaedie der technischenChemie[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4thedition,volume 2(1972),pp.516,533-537,652-660和volume3(1973),pp.386-388。
優選的反應器是薄膜蒸發器或降物流式蒸發器,尤其優選在Chem.Ing.Techn.43(1971)1001中描述的反應塔,具有汽提和富集部分的反應塔。
反應塔的結構可以是熱多級蒸餾塔或優選稱為間壁式塔的排列方式。
優選用於本發明方法的反應蒸餾過程在文獻中公開,對於均相和多相催化的反應或自催化反應尤其在Chem.Ing.Tech.50(1978)8,586-592,Chem.Eng.10(1998),158-163和Chem.Tech.,5(1997),37-45和EP-A-0454 719中描述。
在均相催化反應的情況下,通常使用非揮發性或高沸點催化劑,例如硫酸、對甲苯磺酸、鹼金屬氫氧化物溶液或醇鹽。然而,在個別情況下,也可以使用其沸點在反應物的範圍內的均相催化劑,例如硝酸,由於蒸餾的作用,它主要保留在塔中。
多相催化劑通常以固定催化劑床的形式用於塔中或在塔外的單獨容器中,它們可用作床層,例如在離子交換樹脂中、所述離子交換樹脂成形以形成散堆填料,例如壓制以形成Raschig環的離子交換樹脂、加入過濾布並成形以形成捆或排列的塔填料、施用於排列的蒸餾填料或作為懸浮相用於塔中。
反應塔的特定實施方案稱為間壁式塔,該類型的塔在例如Chem.Eng.Technol.10(1987)92-98,Process Engineering 2(1993)33-34和Chemical Engineering 7(1997)72-76中描述。
可適用於各種裝置設計的熱多級蒸餾塔也在上述專業文獻中描述。與常規蒸餾塔的排列相比較,間壁式塔和熱多級塔提供了能量消耗及投資成本方面的優點,因此工業應用不斷增加。
間壁式塔和熱多級塔可設計成包含散堆填料或排列的填料的填料塔或板式塔。
EP-A-0126288描述了其中進行化學反應的間壁式塔,在加入點和它們與各個反應物的相對揮發性方面,通過限制地加入均相催化劑,化學反應可特定限制於塔體系的某些部分區域。關於使用多相催化劑,它說明可以在塔體外的停留時間容器中的離子交換形式使用。
本發明的方法還由如下事實區別,即至少一個上述方法步驟a)-c)在蒸餾塔中進行,尤其在間壁式塔中。
優選所有三個方法步驟a)-c)在共享的蒸餾塔中進行。
在該情況下,在間壁式塔的部分區域中,酮基-L-古洛糖酸或雙丙酮-2-酮基-L-古洛糖酸被酯化,在第二部分區域中進行重排形成抗壞血酸鹽,同時重排所需的鹼在第三部分區域中製備。
尤其優選如下製備L-抗壞血酸鈉的方法,其中在間壁式塔中連續地a)在硫酸存在下在間壁式塔的單獨的部分區域中用正丁醇酯化2-酮基-L-古洛糖酸,同時蒸餾出水,b)在間壁式塔的另一部分區域中在正丁醇鈉(sodium n-butylate)存在下重排形成的2-酮基-L-古洛糖酸正丁酯形成抗壞血酸鈉,在該情況下c)在間壁式塔的第三部分區域中通過使正丁醇與氫氧化鈉水溶液反應就地製備正丁醇鈉,同時蒸餾出水。
在方法步驟a)中使用正丁醇的酯化在80-150℃的溫度下,在200-950mbar的壓力下以30-250秒的停留時間進行。
在方法步驟b)中得到L-抗壞血酸鈉的重排在80-120℃的溫度下,在200-950mbar的壓力下以40秒-3分鐘的停留時間進行。
在方法步驟c)中正丁醇鈉在80-150℃的溫度下,在200-950mbar的壓力下以30-250秒的停留時間製備。
根據附
圖1,將以由2-酮基-L-古洛糖酸製備L-抗壞血酸鈉為例更詳細地描述優選用於本發明方法的裝置-間壁式塔。
在間壁式塔中,2-酮基-L-古洛糖酸(KGA)的含水或醇溶液首先在部分區域4中進一步濃縮,在相同的部分區域4中通過與醇,例如丁醇在催化劑酸,優選硫酸或酸性承載的催化劑存在下反應酯化,酯作為醇溶液離開部分區域4。
為在反應塔中生產酮基-L-古洛糖酸酯,優選以按重量計10-60%的濃度使用游離酸的水溶液。
在間壁式塔的另一部分,在部分區域5中,通過輸入含水氫氧化鈉溶液和使其與同時輸入的丁醇反應製備含水鹼金屬醇鹽,優選丁醇鈉。在部分區域5的末端形成的鹼金屬醇鹽輸送到床層6。在那裡發現酯的進一步重排以形成鹼金屬抗壞血酸鹽,尤其是L-抗壞血酸鈉。在這種情況下調節反應條件和部分區域6的尺寸使得生成的鹼金屬抗壞血酸鹽不沉澱,直至填料的較低部分,並且作為懸浮液離開塔。
在間壁式塔的部分區域1中進行由酯化和醇鹽形成產生的塔頂產物的其餘脫水,當使用丁醇時,共沸物水/正丁醇在塔頂除去,通過相分離器,溼正丁醇循環至塔頂,此外,新鮮丁醇可以在該位置加入。
除了水之外,還可以使用其它極性溶劑,優選醇或溶劑混合物以製備用於反應蒸餾的2-酮基-L-古洛糖酸溶液。
在文獻中描述了許多用於在蒸餾塔中安裝多相催化劑的各種可能的結構,它們包括停留時間塔盤,其中催化劑可排列在塔盤上或在它們的外部管子中,以及塗覆的散堆填料、其中編排著催化劑的盤旋和結構排列的填料。為此,也可以使用任何酸催化劑,例如離子交換物質、沸石或摻雜酸性中心的惰性載體。
向反應塔中加入液體均相酸催化劑的位置取決於操作參數,位置由在塔頂的同時加入醇的位置變化到在汽提部分的單獨的計量位置。添加類型隨反應溫度、操作壓力和催化劑的溫度穩定性變化,較高的反應速率允許更緊湊形式的裝置。
必須選擇在出口處的上述溫度範圍使得催化劑、起始物料和反應產物不受損害。同時,需要保持冷凝溫度明顯高於室溫。
為製備鹼金屬醇鹽,使用與用於製備酯的相同的溫度和壓力範圍,在丁醇鹽的情況下,在100-130℃的溫度範圍內採用常壓或稍微地減壓。
還可以在與蒸餾塔分開的反應器中進行方法步驟b)。
同樣是優選的這類方法的區別在於如下事實,即在間壁式塔中連續地a)在硫酸存在下在間壁式塔的單獨的部分區域中用正丁醇酯化2-酮基-L-古洛糖酸,同時蒸餾出水,b)在與間壁式塔分開的反應混合泵中在正丁醇鈉存在下連續重排形成的2-酮基-L-古洛糖酸正丁酯形成抗壞血酸鈉,在該情況下c)在a)中所述的間壁式塔的另一單獨部分區域中通過使正丁醇與氫氧化鈉水溶液反應就地製備正丁醇鈉,同時蒸餾出水。
單個步驟a)-c)的壓力、溫度和停留時間參數也在上述範圍內。
因此,根據附圖2,2-酮基-L-古洛糖酸酯的產物物流和鹼金屬醇鹽可分別由間壁式塔中排出,在反應混合泵(6)中混合,轉化為鹼金屬抗壞血酸鹽,形成的懸浮液可輸入下遊加工階段。除反應混合泵之外,對於內酯化步驟還可以使用滾筒或噴嘴反應器。
同樣,鹼金屬C1-C10醇鹽也可以在單獨的反應器中製備,隨後通過將輸入上述一個反應器中以連續催化重排2-酮基-L-古洛糖酸酯。
本發明的製備L-抗壞血酸的鹼金屬鹽的連續方法具有如下許多優點·與文獻中已知的由2-酮基-L-古洛糖酸開始的抗壞血酸鹽合成的實施方案相比,總停留時間非常短。
·因此可以使用較小尺寸的裝置。
·在酯化過程中平衡轉化率高,因而根據具體充分反應參數,在每種情況下反應產物具有僅按重量計0.02-0.5%的未反應的2-酮基-L-古洛糖酸的殘餘含量。
·在汽提蒸餾中可設定操作條件使得在反應混合物中水含量和如果需要酯化醇含量接近於零。
·在相同的蒸餾塔中以完全脫水進行醇鹽的連續製備。
·在塔中除去水,和回收丁醇。
·酮基-L-古洛糖酸溶液的殘餘脫水也在相同裝置中進行。
參考如下實施例將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方法。
實施例1製備L-抗壞血酸鈉連續製備2-酮基-L-古洛糖酸正丁基酯和正丁醇鈉和隨後的重排以形成L-抗壞血酸鈉的過程在附圖1的間壁式塔中進行。
實驗塔具有0.2m的直徑,裝有20m高的金屬薄片填料,其比表面積為350m2/m3。塔的理論塔板數總共為60塊板,塔的間壁通過焊接安裝在第15至第40級(由底部計數)之間。液體以2∶1的比率在塔的部分區域2和3之間分配。塔以800mbar的頂部壓力操作,輸入間壁式塔的酯化側(部分區域2和4)的進料為62.5kg/h,為濃度為按重量計50%的含水2-酮基-L-古洛糖酸溶液形式。用作催化劑的硫酸以7.25kg/h的速率以5%(重量)濃度的丁醇溶液形式加入。
50%的氫氧化鈉溶液以128kg/h輸入間壁式柱的醇鹽側(部分區域3和5)。
在富集部分1中產生的正丁醇/水共沸物在柱頂冷凝,輸入相分離器。丁醇相循環回塔頂,水相在10th(由底部計數)理論板處輸入塔的汽提部分。
在合適的填料6中,酯和醇鹽產物物流混合,迅速從柱中除去,淺黃色的懸浮液含有L-抗壞血酸鈉。在過濾後,用正丁醇洗滌,減壓乾燥,98%純度的粗L-抗壞血酸鈉被分離,收率為94%。
權利要求
1.一種製備L-抗壞血酸的鹼金屬鹽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a)在酸催化劑存在下用C1-C10醇酯化2-酮基-L-古洛糖酸或雙丙酮-2-酮基-L-古洛糖酸,b)在鹼金屬C1-C10醇鹽存在下重排形成的2-酮基-L-古洛糖酸C1-C10烷基酯,其包括連續進行每個方法步驟a)和b)。
2.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方法步驟a)中,酯化用C3-C8醇進行,其選自正丙醇、異丙醇、1-丁醇、2-丁醇、2-甲基-1-丙醇、2-甲基-2-丙醇、1-戊醇、1-己醇和1-辛醇。
3.權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酯化在酸催化劑存在下進行,所述催化劑選自無機酸、有機磺酸、有機羧酸、酸性離子交換樹脂和具有酸性反應中心的固定床催化劑。
4.權利要求1-3之一的方法,其中在方法步驟b)中,重排在C3-C8醇的鹼金屬醇鹽存在下進行,所述醇選自正丙醇、異丙醇、1-丁醇、2-丁醇、2-甲基-1-丙醇、2-甲基-2-丙醇、1-戊醇、1-己醇和 1-辛醇。
5.權利要求1-4之一的方法,其中在附加方法步驟c)中,鹼金屬C1-C10醇鹽是就地產生的。
6.權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在方法步驟c)中,鹼金屬醇鹽在40-250℃的溫度下,在1-4000mbar的壓力下以1-2000秒的停留時間製備。
7.權利要求1-6之一的方法,其中在方法步驟a)中酯化在40-250℃的溫度下,在1-2000mbar的壓力下以1-2000秒的停留時間進行。
8.權利要求1-7之一的方法,其中在方法步驟b)中重排在40-200℃的溫度下,在1-4000mbar的壓力下以20秒-60分鐘的停留時間進行。
9.權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至少一個方法步驟a)-c)在蒸餾塔中進行。
10.權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蒸餾塔是間壁式塔。
11.權利要求9或10的方法,其中所有三個方法步驟a)-c)在共享蒸餾塔中進行。
12.權利要求9或10的方法,其中方法步驟b)在與蒸餾塔分開的反應器中進行。
13.權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在間壁式塔中連續地a)在硫酸存在下在間壁式塔的單獨部分區域中用正丁醇酯化2-酮基-L-古洛糖酸,同時蒸餾出水,b)在間壁式塔的另一部分區域中在正丁醇鈉存在下重排形成的2-酮基-L-古洛糖酸正丁酯形成抗壞血酸鈉,在該情況下c)在間壁式塔的第三部分區域中通過使正丁醇與氫氧化鈉水溶液反應就地製備正丁醇鈉,同時蒸餾出水。
14.權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在間壁式塔中連續地a)在硫酸存在下在間壁式塔的單獨的部分區域中用正丁醇酯化2-酮基-L-古洛糖酸,同時蒸餾出水,b)在與間壁式塔分開的反應混合泵中在正丁醇鈉存在下連續重排形成的2-酮基-L-古洛糖酸正丁酯形成抗壞血酸鈉,在該情況下c)在a)中所述的間壁式塔的另一單獨部分區域中通過使正丁醇與氫氧化鈉水溶液反應就地製備正丁醇鈉,同時蒸餾出水。
15.權利要求13或14之一的方法,其中在方法步驟a)中酯化在80-150℃的溫度下,在200-950mbar的壓力下以30-250秒的停留時間進行。
16.權利要求13-15之一的方法,其中在方法步驟b)中重排在80-120℃的溫度下,在200-950mbar的壓力下以40秒-3分鐘的停留時間進行。
17.權利要求13-16之一的方法,其中在方法步驟c)中正丁醇鈉在80-150℃的溫度下,在200-950mbar的壓力下以30-250秒的停留時間製備。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製備L-抗壞血酸的鹼金屬鹽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a)在酸催化劑存在下用C
文檔編號C07D307/62GK1296006SQ0013238
公開日2001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00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1999年11月12日
發明者W·布爾斯特, G·凱貝爾, A·貝特徹爾, V·克斯勒, T·昆策 申請人:Basf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