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農作物廢棄物製作生物緩釋肥的方法與流程
2023-12-08 08:47:36 3
本發明涉及肥料生產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農作物廢棄物製作生物緩釋肥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化肥當季利用率平均為30%。以氮肥為例,20世紀90年代利用率平均約為35%,現今已降至27%左右。此外,化肥過量投入、盲目施用、作物利用率不高,都會引起土壤、水體、大氣和農產品的汙染,化肥已被視為僅次於農藥的汙染源,造成的危害也與農藥旗鼓相當。生物緩釋肥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好措施,國內外均在大力發展氮肥的緩釋技術。用於肥料養分緩釋的控釋材料種類較多,然而目前的控釋材料缺少補充土壤有機碳的功能,且大部分材料受資源制約、不可再生。生物質是可再生的,因而生物炭是可再生的,資源無窮。生物炭具有土壤改良和土壤固碳的作用,還可吸附和負載肥料養分,延緩肥料養分在土壤中釋放和降低淋洗損失,是有益功能更多的肥料緩釋綠色控釋材料。
現今的農村生產生活中,大量的農作物廢料和動物糞便都被直接作為肥料使用,有的甚至被遺棄,十分浪費,這些都是製作生物緩釋肥的極佳材料,因此,一種利用農作物廢棄物製作生物緩釋肥的方法顯得尤為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及一種利用農作物廢棄物製作生物緩釋肥的方法,未使用任何化學添加劑,大大改善了土壤的質量。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利用農作物廢棄物製作生物緩釋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材料選取及預處理:採集農作物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秸稈和桃樹修剪的枝幹,置於太陽下暴曬至乾燥,並粉碎成顆粒狀,然後分成兩份,一份做發酵原料,一份做炭質原料;收集養殖場動物糞便及釀酒後的酒糟,分別堆放至陰涼處初步發酵。
(2)初步混合:將步驟(1)中所得發酵原料按秸稈和桃樹枝幹4:1的質量比混合均勻獲得顆粒原肥;將所述顆粒原肥與步驟(1)經過初步發酵的動物糞便和酒糟按3:3:4的質量比混合均勻,堆放於陰涼處自行發酵15-20天,得到生物原肥;
(3)密封發酵:將步驟(2)所得生物原肥與蒸餾水按1:1的體積比置於密封的發酵桶中,加入適量的發酵菌劑,用塑料薄膜封死,並預留採樣孔和通氣孔,保證進氣量為0.2-0.6vvm,每三天採樣一次,當發酵桶內溫度上升至70℃之後發酵結束得發酵原肥;
(4)高溫碳化:將步驟(1)所得炭質原料置於真空罐中,在500-600℃高溫下獲得碳化物;
(5)碳化吸附:將步驟(3)所得發酵原肥自然風乾後,用粉碎機粉碎成粉末狀,然後與步驟(4)所得碳化物按1:1的體積比充分混合,置於密封的混合罐中,使其自然混合發酵15-20天得成品肥料;
(6)包裝儲存:將步驟(5)中所得成品肥料取出置於陰涼處風乾,然後密封包裝在塑膠袋中分開存放。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3)密封發酵過程中,所述發酵罐為勻速轉動的圓柱形密封罐,轉速不大於0.004r/min,有利於空氣的流通,給好氧菌提供良好的發酵空間。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6)包裝儲存過程中,裝袋時混入佔單袋總重1%-2%的單獨封裝的生石灰,有利於保持袋內乾燥,延長存放時間。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主要以廢棄酒糟、養殖場動物糞便及農作物秸稈、桃樹枝為原料,經獨特工藝連續池式好氧發酵技術加工,並與功能性微生物菌劑有效複合,加工成的一種富含n、p、k等多種微量元素的肥料;然後利用農作物秸稈、桃樹枝等生物質材料在限制和隔絕氧氣的環境條件下,經熱解得到的固體產物,形成生物炭,然後藉助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合理吸附肥料中n、p、k等其他微量元素,通過擠壓成型製作生物炭基肥料。該新型生物炭基肥料有效活菌數≥2000萬/克,n、p、k含量為6%-20%、有機質≥25%、腐殖酸≥10%,富含活性鈣鎂硼鋅錳等中微量元素,能在保證肥效的情況,改善土壤環境,降低土壤的汙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一種利用農作物廢棄物製作生物緩釋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材料選取及預處理:採集農作物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秸稈和桃樹修剪的枝幹,置於太陽下暴曬至乾燥,並粉碎成顆粒狀,然後分成兩份,一份做發酵原料,一份做炭質原料;收集養殖場動物糞便及釀酒後的酒糟,分別堆放至陰涼處初步發酵。
(2)初步混合:將步驟(1)中所得發酵原料按秸稈和桃樹枝幹4:1的質量比混合均勻獲得顆粒原肥;將所述顆粒原肥與步驟(1)經過初步發酵的動物糞便和酒糟按3:3:4的質量比混合均勻,堆放於陰涼處自行發酵15-20天,得到生物原肥;
(3)密封發酵:將步驟(2)所得生物原肥與蒸餾水按1:1的體積比置於密封的發酵桶中,加入適量的發酵菌劑,用塑料薄膜封死,並預留採樣孔和通氣孔,保證進氣量為0.2-0.6vvm,每三天採樣一次,當發酵桶內溫度上升至70℃之後發酵結束得發酵原肥;
(4)高溫碳化:將步驟(1)所得炭質原料置於真空罐中,在500-600℃高溫下獲得碳化物;
(5)碳化吸附:將步驟(3)所得發酵原肥自然風乾後,用粉碎機粉碎成粉末狀,然後與步驟(4)所得碳化物按1:1的體積比充分混合,置於密封的混合罐中,使其自然混合發酵15-20天得成品肥料;
(6)包裝儲存:將步驟(5)中所得成品肥料取出置於陰涼處風乾,然後密封包裝在塑膠袋中分開存放。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步驟(3)密封發酵過程中,所述發酵罐為勻速轉動的圓柱形密封罐,轉速不大於0.004r/min,有利於空氣的流通,給好氧菌提供良好的發酵空間有利於保持袋內乾燥,避免變質。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步驟(6)包裝儲存過程中,裝袋時混入佔單袋總重1%-2%的單獨封裝的生石灰,有利於保持袋內乾燥,延長存放時間。
該新型生物炭基肥料有效活菌數≥2000萬/克,n、p、k含量為6%-20%、有機質≥25%、腐殖酸≥10%,富含活性鈣鎂硼鋅錳等中微量元素,能在保證肥效的情況,改善土壤環境,降低土壤的汙染。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農作物廢棄物製作生物緩釋肥的方法,主要以廢棄酒糟、養殖場動物糞便及農作物秸稈、桃樹枝為原料,經獨特工藝連續池式好氧發酵技術加工,並與功能性微生物菌劑有效複合,加工成的一種富含N、P、K等多種微量元素的肥料;然後利用農作物秸稈、桃樹枝等生物質材料在限制和隔絕氧氣的環境條件下,經熱解得到的固體產物,形成生物炭,然後藉助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合理吸附肥料中N、P、K等其他微量元素,通過擠壓成型製作生物炭基肥料。該新型生物炭基肥料有效活菌數≥2000萬/克,N、P、K含量為6%‑20%、有機質≥25%、腐殖酸≥10%,富含活性鈣鎂硼鋅錳等中微量元素,能在保證肥效的情況,改善土壤環境,降低土壤的汙染。
技術研發人員:柳文發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湖北猛之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5.25
技術公布日: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