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家黃庭堅與大文豪蘇軾是什麼關係?兩人關係好不好?
2023-12-08 04:55:31 2
黃庭堅,生於公元1045年,去世於公元1105年,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同時他也是江西詩派的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共稱「一祖三宗」,黃庭堅是其中一宗。其書法獨居一格,為「宋四家」之一。在詩歌方面,與蘇軾合在一起有「蘇黃」之稱。
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大文豪,在詩詞歌賦,散文書法等各個方面,都很高的成就,堪稱全才。雖然因為新舊黨派之爭,蘇軾的仕途十分坎坷曲折,但是他的文學成就卻可以代表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影響力十分大。
蘇軾與黃庭堅合稱「蘇黃」,同時黃庭堅和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從這兒就可以知道,蘇軾與黃庭堅關係十分密切,有師徒名分。
蘇軾對黃庭堅十分欣賞,在還沒有認識黃庭堅的時候,就已經明確了表示了自己的欣賞之意。一個大文豪,一個默默無名的文人,在還沒有相見的時候,僅靠一紙書信,就維持了十分親密的關係,在今天看來是十分奇異的事情。
蘇軾第一次接觸黃庭堅的文章,是在黃庭堅的外舅孫覺的家中。當時孫覺將黃庭堅的文章拿給蘇軾看,蘇軾讚揚有加。於是孫覺就順勢提出,希望蘇軾能幫助黃庭堅傳揚一下文名。蘇軾笑道:「」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去接近別人,別人也會主動接近他,逃名而不可得,何須揚名?「
十四歲的時候,黃庭堅寫了一首詞寄給蘇軾。蘇軾回信道:」我一直誠恐不能與君結交,而君今日不惜辱沒才華,如此禮待我,喜愧之懷,幾乎難以承受。「蘇軾信中十分高興而謙虛,對黃庭堅毫不吝嗇的讚揚。
蘇軾的讚揚,對於黃庭堅的欣賞,對後來黃庭堅影響極大。黃庭堅成為蘇軾門下之人,文學水平得到提高,同時仕途也受到影響。
蘇軾後來因」烏臺詩案「入獄,差點被殺頭。而黃庭堅當時雖然與蘇軾未曾謀面,但是卻因為來往書信頻繁,而被牽連,受到罰二十斤黃銅的處罰。
宋哲宗登基之後,慘遭貶謫的蘇軾這才被重新啟用,召回京師。這個時候,黃庭堅已經四十二歲,與蘇軾交往已久,這才見面。
新法廢除,舊黨被重新起用,司馬光入朝為相。在司馬光的推薦下,黃庭堅開始校定《資治通鑑》。這個差事,黃庭堅只幹了五年,就因為陷入政治糾紛,而選擇了辭官。
章惇為相之後,新法被重新推行,舊黨也受到嚴格打壓。這個時候黃庭堅雖然已經遠離政治糾紛,但仍然成為新黨打壓的對象。
新黨人士,指責黃庭堅修訂的《神宗實錄》有許多妄議國政,不符合事實的地方,黃庭堅因此被貶居亳州。
恰好這個時候,蘇軾也同樣遭到貶謫。兩人臨行前在鄱陽湖相會三日,這一次見面便是訣別。黃庭堅後來在貶居之地去世,享年六十歲。
黃庭堅曾經給蘇軾寫過兩首詩:
其一:
江梅有佳實,託根桃李場。
桃李終不言,朝露借恩光。
孤芳忌皎潔,冰雪空自香。
古來和鼎實,此物升廟廊。
歲月坐成晚,煙雨青已黃。
得升桃李盤,以遠初見嘗。
終然不可口,擲置官道傍。
但使本根在,棄捐果何傷。
其二:
青松出澗壑,十裡聞風聲。
上有百尺絲,下有千歲苓。
自性得久要,為人制頹齡。
小草有遠志,相依在平生。
醫和不並世,深根且固蒂。
人言可醫國,可用太早計。
小大材則殊,氣味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