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學派創始人石介簡介 石介是怎麼死的?
2023-12-08 01:51:06 2
泰山學派,是北宋慶曆年間出現的一個學派。泰山學派的出現,伴隨的是理學的崛起,由此可見泰山學派對於理學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多麼重要的作用。
泰山學派,是由石介和他的老師孫復創建的。因為孫復經常在泰山一帶講學,所以這個學派被命名為「泰山學派」。
整個學派的中心,是孫復提出的思想學說。但是並不意味著石介,在這個學派中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物,否則他也無法成為泰山學派的創始人。
公元1005年,石介在一個書香世家出生,其父石丙曾做過太常博士。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石介自幼勤奮學習,努力讀書,提高自己的學識。幼年之時就已經學有所成,長大之後遊學應天府,更是用功刻苦。
在應天府的生活十分艱辛,有的時候甚至吃不上一頓好的飯菜。但是他仍然安之若素,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在他看來,精神上的滿足,遠比物質上的富裕要重要的多。
天聖八年,二十六歲的石介沒有辜負十年寒窗苦讀,成功考中進士,被授為授將仕郎、鄆州觀察推官。鄆州任期滿後,調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舉應天府書院。也就是在這個時期,石介與孫復相識,思想學說受到孫復的影響。
景佑二年,石介為孫復在泰山修建房屋,並為其創建泰山書院。「泰山學派」,便是源於此。同年冬天,石介被杜衍推薦為御史臺主簿,後被皇帝罷用。
寶元元年,石介的父親被派為嘉州軍事判官。當時他正好任期期滿,於是以父親年老多病為由,請求自己代父遠官,於是被派往嘉州。
康定元年,父親去世,石介辭官回家守孝。服喪期間,在徂徠山長春嶺建「徂徠書院」開館授徒,將「泰山學派」的思想學說傳播開來。
三年孝期滿,慶曆二年再次受到杜衍舉薦,任為國子監直講。在石介入國子監講學之後,太學大興,生徒暴增。「從之者甚眾,太學之盛,自先生始。」,歐陽修也表示,古文運動在石介的影響下,從太學開始蓬勃發展。
慶曆三年,宋仁宗重用範仲淹、富弼、歐陽修、杜衍等人,並命其改革弊政,革新政治。四人日夜謀略,最終拿出一系列措施並加以實施,這就是著名的「慶曆新政」。
石介對此十分讚賞,多次作詩賦讚揚革新派,貶低保守派。因此被反對新政的夏竦等人懷恨在心,視為死敵。
慶曆四年,為了報復石介,同時也為了打擊革新派。夏竦命家中女奴模仿石介的筆記,寫了一封信。信中模仿石介的筆觸和言語,與富弼等人商議廢除宋仁宗,另立新君。範仲淹等革新派由此受到打壓,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最終只能請求外放。
範仲淹等人外放之後,新政也宣告失敗。就這樣保守派還不滿足,以「朋黨」為由,打壓革新派官員,引得大家紛紛罷職。而石介作為「禍首」,也成為眾矢之的,被外放濮州為通判。
也許是受此波折,石介鬱鬱寡歡,最終還沒有赴任,就在家中病逝,享年五十一蘇。
石介的死亡,並不意味著一切的告終。保守派對革新派的打擊,又一次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夏竦借孔直溫謀反,搜出石介與孔直溫來往信件一事,上奏向宋仁宗進獻讒言,說石介並沒有去世,而是趁此到契丹借兵去了,富弼做內應。
宋仁宗聽信讒言,在石介已經入土為安之後,命人開棺驗屍。要不是杜衍、呂居簡,以及一幹青年才俊誓死護棺,石介死後都得不到安寧。就算最終開棺驗屍未能實現,但是卻也是對石介的一大侮辱。實在可悲!實在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