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前三後四什麼意思(秋分將至俗語先分後社)
2023-11-30 02:39:21 1
@中秋挑戰賽
導讀:秋分將至,俗語「先分後社,田地一半收」啥意思?有哪些預兆?「社」指的是啥?今年秋分是「先分後社」嗎?
俗話說:「秋分秋分,晝夜平分」。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季的第四個節氣。
《春秋繁錄》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間,有著「平分秋色」的意思,所以叫「秋分」。此後,白天漸短,夜晚漸長。
秋分在農業生產中也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老話說:「秋忙秋忙,繡女也要出閨房」,秋分節氣的到來,意味著「三秋大忙」即將開始。所以,在秋分這個承上啟下「秋忙」的重要日子裡,古人除了以秋分當天的天氣變化預測收成外,還會以秋分在社日的前後進行年景預測,謂之「秋分佔候」。
那麼秋分在社前和社後有哪些說法呢?社又是什麼意思呢?今年秋分是在社前,還是社後呢?下面,我們就來好好說一說。
「社」是什麼意思?社,指的就是「社日」,古時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社日有兩個,一個是「春社日」,一個是「秋社日」,分別在立春和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古人云:春社祭土,以祈求豐收;秋社祭土,以匯報收成,謂之「春祈而秋報」。
《四民月令》中說:「秋分在社前,鬥米換鬥錢;秋分在社後,濫飯餵豬狗」。
意思就是說,秋分節氣在秋社日之前出現,預兆年景不順,農作物可能會歉收,導致糧價出現上漲;秋分節氣在秋社日之後的話,預兆糧食收成較好,糧食多得都可以用來餵豬狗了。
諺語說:「先社後分牛不借;先分後社牛不爭」。舊時耕種,大部分都要依靠耕牛和人力進行勞作來完成。在繁忙的「三秋」時節,發生了人們爭搶耕牛的現象,說明當年糧食收成不錯,人們急著把地裡的糧食收回來的同時,又忙著把新糧種下,導致用來耕地的牛都不夠用了,出現了爭搶現象。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先社後分」,年景無憂。反之,如果該農忙時,人們卻閒著不去勞作,說明氣候可能出現了異常,糧食收成太少,幾下就收完了;異常的氣候導致人們接下來無法及時耕種,自然也就沒有爭搶耕牛的現象發生了。同時,也從側面說明「先分後社」可能年景有憂。
《歲時廣記》中也說:「秋分在社前,鬥米換鬥錢;秋分在社後,鬥米換鬥豆」,由此可見,先分後社,兆來年米貴;先社後分,兆來年米賤。民間亦有「秋分在社前,必定是災年」的說法。
今年秋分是在公曆的9月23日,農曆八月二十八;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是公曆的9月22日戊寅日,農曆八月二十七。按照時間來看,今年秋分節氣在秋社日之後,所以今年是「先社後分」。
俗話說:「不怕不豐收,就怕手下丟」,秋分節氣正是「秋收、秋播、秋種」的「三秋大忙」時節,老祖宗留下了大量關於秋分的諺語,這些諺語不僅是古人智慧的總結,也是古人從事農業生產的指南針。
秋分將至,您認為古人的這些諺語如今還準確嗎?歡迎評論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