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與基坑圍護相結合的雙排樁基擋土牆及其施工方法
2023-11-06 04:10:22
一種與基坑圍護相結合的雙排樁基擋土牆及其施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的一種與基坑圍護相結合的雙排樁基擋土牆,包括:插入原狀地面的前排樁或牆;間隔一定距離的插入原狀地面的後排基樁;固定連接在所述前排樁或牆頂部和後排基樁頂部之間的底板:以及砌築在所述底板上的擋牆牆身。還提供了其施工方法。本發明採用前排鋼筋混凝土樁或牆和後排鋼筋混凝土基樁以及底板共同構成擋牆的基礎,也作為基坑開挖時的雙排樁基坑圍護結構;大大減少了建造擋牆牆身時的土方開挖及回填量,而且對牆後附近建築物影響小,同時利用樁基作為部分擋土結構,減少牆身高度,施工速度快,工程費用低。本發明可用於水利、交通及市政等各種擋土牆,尤其適用於牆前土方開挖深牆後分布有管線及房屋等建築物的軟土地區擋土牆。
【專利說明】一種與基坑圍護相結合的雙排粧基擋土牆及其施工方法【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擋土牆及其施工方法,具體來說涉及一種與基坑圍護相結合的雙排樁基擋土牆及其施工方法,尤其適用於軟土地基上牆前開挖深、牆後填土高且牆後有建築物需要進行基坑圍護的情況。
【背景技術】
[0002]在水利、交通及市政等工程中,許多支擋結構需進行牆前較深土方開挖,且其牆後分布管線及房屋等大量建築物。傳統的施工方法是:先基坑圍護進行牆前土方開挖,再建造擋牆,最後進行牆后土方回填,但是按照該種施工方法進行操作,會導致以下問題的出現:
1、臨時工程基坑圍護工程量大;2、對牆後建築物影響大;3、擋牆牆身高度大;4、工期長,工程費用高。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與基坑圍護相結合的雙排樁基擋土牆及其施工方法,用以克服傳統方法中存在的施工麻煩、土方開挖量大、施工工期長、對牆後建築物影響大及工程費用高的問題。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二是提供上述雙排樁基擋土牆的施工方法。
[0005]作為本發明第一方面的一種與基坑圍護相結合的雙排樁基擋土牆,包括:
[0006]插入原狀地面的前排樁或牆;
[0007]間隔一定距離的插入原狀地面的後排基樁;
[0008]固定連接在所述前排樁或牆頂部和後排基樁頂部之間的底板:以及
[0009]砌築在所述底板上的擋牆牆身。
[0010]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前排樁或牆為採用前排樁或牆單元所形成的連續封閉結構。
[0011]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各前排樁或牆單元的接頭處設置止水條。
[0012]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前排樁(牆)單元根據實際情況選用板樁或鋼筋混凝土地下牆。
[0013]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後排基樁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鋼筋混凝土基樁。
[0014]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鋼筋混凝土基樁為方樁或管樁。
[0015]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擋牆牆身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鋼筋混凝土、漿砌塊石及其它結構。
[0016]作為本發明第二方面的一種用於建造上述的與基坑圍護相結合的雙排樁基擋土牆的施工方法,包括 下列步驟:
[0017]A、在原狀地面上打設由前排樁或牆單元連續封閉形成的前排樁或牆,所述各前排樁或牆單元的接頭處設置止水條;[0018]B、在所述前排樁或牆的後側的原狀地面上打設間隔一定距離的後排基樁;
[0019]C、在所述前排樁或牆的頂部上和後排基樁的頂部上以及它們之間建造底板,使所述前排樁或牆和後排基樁與底板共同形成雙排樁基坑圍護結構;
[0020]D、開挖擋牆牆身前側的土體至設計高程;
[0021]E、砌築擋牆牆身;
[0022]F、在擋牆牆身的後側填土至設計高程。
[0023]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前排樁(牆)單元根據實際情況選用板樁或鋼筋混凝土地下牆。
[0024]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後排基樁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鋼筋混凝土基樁。
[0025]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鋼筋混凝土基樁為方樁或管樁。
[0026]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擋牆牆身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鋼筋混凝土、漿砌塊石及其它結構。
[0027]本發明採用前排鋼筋混凝土樁或牆和後排鋼筋混凝土基樁以及底板共同構成擋牆的基礎,也作為基坑開挖時的雙排樁基坑圍護結構;大大減少了建造擋牆牆身時的土方開挖及回填量,而且對牆後附近建築物影響小,同時利用樁基作為部分擋土結構,減少牆身高度,施工速度快,工程費用低。
[0028]本發明可用於水利、交通及市政等各種擋土牆,尤其適用於牆前土方開挖深牆後分布有管線及房屋等建築物的軟土地區擋土牆。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9]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30]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31]1、前排鋼筋混凝土樁或牆,2、後排鋼筋混凝土基樁,3、鋼筋混凝土底板,4、擋牆牆身,5、原狀地面高程,6、擋牆牆身前開挖後地面高程,7、擋牆牆身牆後回填土。
【具體實施方式】
[0032]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033]參看圖1,一種與基坑圍護相結合的雙排樁基擋土牆,包括由插入原狀地面的前排鋼筋混凝土樁或牆單元連續封閉形成的前排鋼筋混凝土樁或牆1、間隔一定距離的插入原狀地面的後排鋼筋混凝土基樁2、固定連接在前排鋼筋混凝土樁或牆I的頂部和後排鋼筋混凝土基樁2的頂部以及它們之間的鋼筋混凝土底板3及砌築在鋼筋混凝土底板3上部的擋牆牆身4。
[0034]前排樁(牆)單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用板樁或鋼筋混凝土地下牆,後排鋼筋混凝土基樁2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用方樁或管樁,擋牆牆身4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鋼筋混凝土、漿砌塊石及其它結構。
[0035]本發明採用前排鋼筋混凝土樁或牆I和後排鋼筋混凝土基樁2以及鋼筋混凝土底板3共同構成擋牆牆身4的基礎,也作為基坑開挖時的雙排樁基坑圍護結構;大大減少了建造擋牆時的土方開挖及回填量,而且對牆後附近建築物影響小,同時利用樁基作為部分擋土結構,減少牆身高度,施工速度快,工程費用低。
[0036]本發明可用於水利、交通及市政等各種擋土牆,尤其適用於牆前土方開挖深牆後分布有管線及房屋等建築物的軟土地區擋土牆。
[0037]上述的一種與基坑圍護相結合的雙排樁基擋土牆的施工方法:
[0038]A、在原狀地面上打設由前排鋼筋混凝土樁或牆單元連續封閉形成的前排鋼筋混凝土樁或牆I,所述各前排鋼筋混凝土樁或牆單元的接頭處設置止水條(圖中未示處);
[0039]B、在前排鋼筋混凝土樁或牆I的後側的原狀地面上打設間隔一定距離的後排鋼筋混凝土基樁2 ;
[0040]C、在前排鋼筋混凝土樁或牆I的頂部上和後排鋼筋混凝土基樁2的頂部上以及它們之間澆築鋼筋混凝土底板3,使前排鋼筋混凝土樁或牆I和後排鋼筋混凝土基樁2與鋼筋混凝土底板3共同形成雙排樁基坑圍護結構;
[0041]D、開挖擋牆牆身4前側的土體,在雙排樁基坑圍護結構擋土(水)作用下,將擋牆牆身4前側的土體從原狀地面高程5開挖到牆前開挖後地面高程6 ;
[0042]E、按照設計要求砌築擋牆牆身4 ;
[0043]F、在擋牆牆身4的後側填土至設計高程。
【權利要求】
1.一種與基坑圍護相結合的雙排樁基擋土牆,其特徵在於,包括: 插入原狀地面的前排樁或牆; 間隔一定距離的插入原狀地面的後排基樁; 固定連接在所述前排樁或牆頂部和後排基樁頂部之間的底板:以及 砌築在所述底板上的擋牆牆身。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與基坑圍護相結合的雙排樁基擋土牆,其特徵在於,所述前排樁或牆為採用前排樁或牆單元所形成的連續封閉結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與基坑圍護相結合的雙排樁基擋土牆,其特徵在於,所述各前排樁或牆單元的接頭處設置止水條。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與基坑圍護相結合的雙排樁基擋土牆,其特徵在於,所述前排樁(牆)單元根據實際情況選用板樁或鋼筋混凝土地下牆。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與基坑圍護相結合的雙排樁基擋土牆,其特徵在於,所述後排基樁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鋼筋混凝土基樁。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與基坑圍護相結合的雙排樁基擋土牆,其特徵在於,所述鋼筋混凝土基樁為方樁或管樁。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與基坑圍護相結合的雙排樁基擋土牆,其特徵在於,所述擋牆牆身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鋼筋混凝土、漿砌塊石及其它結構。
8.一種用於建造權利要求1至7所述的與基坑圍護相結合的雙排樁基擋土牆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下列步驟: A、在原狀地面上打設由前排樁或牆單元連續封閉形成的前排樁或牆,所述各前排樁或牆單元的接頭處設置止水條; B、在所述前排樁或牆的後側的原狀地面上打設間隔一定距離的後排基樁; C、在所述前排樁或牆的頂部上和後排基樁的頂部上以及它們之間建造底板,使所述前排樁或牆和後排基樁與底板共同形成雙排樁基坑圍護結構; D、開挖擋牆牆身前側的土體至設計高程; E、砌築擋牆牆身; F、在擋牆牆身的後側填土至設計高程。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前排樁(牆)單元根據實際情況選用板樁或鋼筋混凝土地下牆。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後排基樁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鋼筋混凝土基粧。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鋼筋混凝土基樁為方樁或管樁。
12.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擋牆牆身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鋼筋混凝土、漿砌塊石及其它結構。
【文檔編號】E02D17/04GK104005421SQ201410223143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3日
【發明者】謝先坤, 劉海青, 趙楠 申請人:上海市水利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