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醯胺基外層生產致冷裝置的內襯層的用途的製作方法
2023-11-05 23:02:02 2
專利名稱:聚醯胺基外層生產致冷裝置的內襯層的用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顯著地減少通過內襯層材料的氣體滲透。附帶地,顯著地延緩了與外層接觸的泡沫塑料絕熱性能水平的任何降低。
泡沫塑料的絕熱性能基本上決定了致冷裝置的能量消耗和其在特定能量效率等級中的分級。本發明延緩了這類設備的能量消耗的增加。
在致冷裝置生產中,由苯乙烯-丁二烯或在極少數情況下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組成的內襯層體是使用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泡沫塑料襯裡。本領域常用的方法將在合適的模具中的反應混合物引入內襯層體和外層體之間的空間,並在那裡完成反應得到泡沫塑料。用於使反應混合物發泡的發泡劑是由物理髮泡劑(烴、HFTs、HFTCs)和CO2組成的混合物。後者是「化學」發泡劑,通常由加入反應混合物的水與多異氰酸酯的反應產生。僅通過二氧化碳發泡的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也是已知的。
一旦發泡過程完成,存在於泡沫塑料泡孔中的CO2氣體隨著時間通過內襯層材料擴散。同時,空氣,實質上是N2和O2的混合物,通過內襯層材料由外界環境滲入到PU泡沫塑料之內。但是,其擴散速率小大約一個數量級。該過程降低了致冷裝置的絕熱性能水平,因為空氣的導熱係數基本上大於CO2的導熱係數。結果是增加了致冷裝置的耗電量,由廠家確定的能量級別在一定時間之後變得不適用。已經發現PA/ABS混合物明顯地比目前使用的苯乙烯基熱塑性塑料具有更合適的氣體屏障性能。
用於致冷裝置的內襯層通常經過熱成形工藝,由熱塑性片材製造。該片材由粒料(聚苯乙烯基熱塑性塑料)經過擠出製造。然後將內襯層與預裝配的外層體一起插入發泡模具之中,並且然後將反應產生泡沫塑料的PU反應混合物引入內襯層和外層體之間的空間。在得到的複合體系中,內襯層必須遵循致冷裝置製造商對光學、力學和衛生方面的要求。可靠地連接到內襯層的PU泡沫塑料提供所需絕熱性能,並將內襯層粘結到外層體上。
如上解釋的,所述CO2和空氣通過泡沫塑料和內襯層材料的擴散過程導致硬質PU泡沫塑料的絕熱性能隨著時間而削弱。致冷裝置的能量消耗決定性地由PU泡沫塑料的絕熱作用決定。最初的能量消耗決定致冷裝置在能效等級中的分級,致冷裝置製造商也使用該分級作為銷售的依據。文獻中提及的聚醯胺塑料與致冷裝置中標準使用的塑料,如抗衝擊改性聚苯乙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相比,顯示出明顯更低水平的CO2、N2和O2氣體滲透,因此延緩了能量消耗的增加,並放慢了致冷裝置的「老化」過程。但是,由於半結晶熱塑性塑料熱成形性的限制,直鏈聚醯胺用作內襯層材料的用途十分有限。此外,聚醯胺比苯乙烯基塑料更易受劃痕的影響,因此不能完全滿足內襯層對光學/衛生方面的要求。已經發現當與已知的用做內襯層的塑料SB和ABS進行對比時,Triax(購自Lanxess Deutschland GmbH的註冊商標產品)—一種聚醯胺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的氣體屏障性能水平明顯更高。
本發明提供基於聚醯胺和ABS的混合物的塑料組合物作為用於致冷裝置的內襯層生產用的位於絕熱泡沫塑料之上的外層的應用。
參見如上說明,新的外層體系的特殊性能很可能歸因於其所含的聚醯胺。此外,所述塑料混合物,可被熱成形而具有優異效果,這對於其應用是優選的。因此,由於聚醯胺和ABS的綜合性能,所述塑料混合物具有的性能超過那些目前已知的用於致冷裝置的內襯層材料的性能。例如,Triax也可與ABS共擠出,並且因此也可以用於作為高抗滲透材料的薄層。
下表表示外層的特殊性能。
各種外層材料對於CO2、N2、O2的滲透性能 *表中的值得自K.Oberbach的「Kunststoffkennwerte für Konstrukteure」[設計人員用的塑料性能(Plastics properties for disigners)]
權利要求
1.基於聚醯胺和ABS的混合物的塑料組合物作為用於致冷裝置的內襯層生產用的位於絕熱泡沫塑料之上的外層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基於聚醯胺和ABS的混合物的塑料組合物作為用於致冷裝置的內襯層生產用的位於絕熱泡沫塑料之上的外層的用途。
文檔編號F25D23/08GK1727406SQ200510092229
公開日2006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04年7月26日
發明者F·斯蘭斯基, S·戈西克, V·克勞澤, K·羅倫茨, G·誇斯 申請人:蘭愛克謝斯德國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