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關於尋根歷史徵文800字(選登)

2023-11-05 06:45:37 1

  導語:落葉還是歸於根,這真是我意料之外的結局!所以我一直都那麼努力的追求,希望能找到最美好的歸宿。下面是作文網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尋根歷史徵文_第1篇: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數百年來,這首民謠在我國廣大地區祖輩相傳,婦孺皆知。一棵古大槐樹,魂牽許多代,幾個世紀以來,洪洞縣古大槐樹遷民遺址,被海內外眾多華夏子孫喻為「家」、稱做「祖」、看做「根」,成為眾人心中的故鄉。

  古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於洪洞縣城西北二公裡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這裡洪洞雖然沒有什麼宏偉的建築,但是不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炎夏,遊客絡繹不絕,有的賦詩題詞,抒發「飲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盤桓眷戀,久久不肯離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連年對外用兵,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饑荒頻仍,終於激起連綿十餘年的紅巾軍起義。元政府予以殘暴的鎮壓,爭域奪地的殊死之戰時有發生,兩淮、山東、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戰亂的創傷未及醫治,明初「靖難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魯、豫、皖諸地深受其害,幾成無人之地。在元末戰亂時,蒙古地主武裝察罕貼木兒父子統治的「表裡山河」——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景象,相對顯得安定,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較之於相鄰諸省,山西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明朝滅亡元朝後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餘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裡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窩築巢,星羅棋布,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時節,槐葉凋落,老鴉窩顯得十分醒目。移民們臨行之時,凝眸高大的古槐,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鷂不斷地發出聲聲哀鳴,令別離故土的移民潸然淚下,頻頻回首,不忍離去,最後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鶴窩。為此,大槐樹和老鶴窩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的標誌。所以「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裡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這首民謠數百年來在我國許多地區廣為流傳。(據我老家的村民說,我們村就是那個時候從大槐樹遷移出來,以充實北部邊防的,村裡的家譜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記起的。)

  明初從山西洪洞等地遷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少部分遷往陝西、甘肅、寧夏地區。從山西遷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後又轉遷到雲南、四川、貴州、新疆及東北諸省。如此長時間大範圍有組織的大規模遷徙,在我國歷史上是罕見的,而將一方之民散移各地,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墾荒振興農業的政策,雖然其目的是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但客觀上緩和了社會矛盾,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逐步得到恢復,邊防鞏固,社會安定。

  民國二年,宦遊山東的賈村人景大啟告老還鄉後,集資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來的古大槐樹處,亭雖不大,但雕梁畫棟,飛簷鬥拱,精巧玲瓏。亭中豎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樹處」五個隸體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簡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側,建有茶室三間,以備尋根遊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題字為「飲水思源」。碑南二十餘米處建有牌坊一座,橫額雕刻著「譽延嘉樹」,另一面刻有「蔭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縣政府重修並擴建了大槐樹公園。

  在這裡還流傳著一些有關遷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命山西巡撫張錫鑾率盧永祥第三鎮兵進攻山西革命軍,所到之處肆意搶掠。到洪洞後,士兵來到古大槐樹處,紛紛下馬羅拜,互相傳言:「回到大槐樹老家了。」不但沒搶掠,而且將財物供施於大槐樹下。大槐樹「御災抗患」之功為人們所稱道。

  傳說當年移民時,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為記。至今凡大槐樹移民後裔的小趾甲都是復形(兩瓣)。「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你若有興趣,不妨自我查看。

  當時,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們反綁,然後用一根長繩聯結起來,押解著移民上路。人們一步一回頭,大人們看著大槐樹告訴小孩:「這裡就是我們的老家,這就是我們的故鄉。」至今移民後裔不論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說古大槐樹處是自己的故鄉。由於移民的手臂長時間捆著,胳膊逐漸麻木,不久也就習慣了,以後遷民們大多喜歡背著手走路,其後裔也沿襲了這種習慣。

  在押解過程中,由於長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報告:「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次數多了,這種口頭的請求也趨於簡單化,只要說聲「老爺,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後「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詞。

  遷民到了新的居住地點,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雙手建屋造房,開荒種地,不論幹什麼,都會聯想起故鄉的山山水水。為了寄託對故鄉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裡,大門口栽種槐樹,以表對故鄉的留戀和懷念之情。有些移民到遷徙地後,以原籍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區有趙城營、紅銅(洪洞)營、蒲州營、長子營等,表明這些居民是當年從趙城、洪洞等地遷去的。

  祭祖小屋裡貼著一張「古槐後裔姓氏表」,該表上共有四百五十姓,供奉著他們的牌位,這大大超過了百家姓。他們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國各地的,經過搜集整理,公諸於牆,以便尋根查詢。近年來,大陸民眾競修家譜,海外同胞尋根祭祖,紛紛查詢自己同大槐樹的血緣關係。

  悠悠六百年多年過去了,漢代古槐已不復存在,消失在歷史的風塵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樹,則枝葉繁茂,充滿活力。槐鄉的後裔已遍布全國二十多個省,四百多個縣,有的還遠在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

  遙想當年祖輩們扶老攜幼,離鄉背井,在頻頻回首遙望大槐樹和老鴿窩時,灑下了多少傷心淚,願大槐樹與海內外同胞永遠根連根,心連心。

  尋根歷史徵文_第2篇:

  微風輕輕拂過我們臉龐,每個人臉上都是一片虔誠,因為我們要去拜謁我們老祖宗的安息地——黃帝陵。

  很快,車到達了黃帝陵。門口有一棵巨大的松樹,旁邊掛著「中華世紀松」的牌子。聽導遊說,這棵松是由祖國32個省、5個直轄市以及香港、澳門、臺灣各地的泥土混合在一起栽種的,而旁邊的那塊「中華世紀石」也是由這些泥土拼合而成的。聽了這些介紹,我們一行人的心也仿佛凝聚在了一起。

  跨進那古色古香的大門,我一下子感受到了一種特殊的氣氛。古柏參天,青松成陰,陽光柔和地照著大地。我前行幾步,見正前方隱約有座廟。導遊說:「這就是黃帝陵,我們祖宗的墓啊!看到那塊碑了嗎?上有『橋山龍馭』四字。『橋山』指的就是後面那座像橋一樣彎曲的山,『龍馭』指的就是黃帝升天。黃帝就是在此升天成仙了。」我恍然大悟,繼而感慨萬千:五千年啦,我們的祖先長眠在這裡;五千年啦,我終於來到了這裡憑弔祖先。按捺不住崇敬之情,我請了兩柱香,鄭重地插在祭壇裡,又深深地鞠了一躬:祖宗啊,我看您來啦!

  敬香完畢,導遊指著我們左手邊的一個階梯說:「這是漢武帝祭祀時建的『登仙臺』,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它上有99級臺階,下有99級臺階,傳說其象徵著人長命百歲,走上一級臺階,人增壽一歲。不過,順時針繞著黃帝陵走一圈有吉祥之意,所以我們先繞『橋山』一圈,後上『登仙臺』。」

  我們走進綠蔭更濃密的世界。我禁不住回首,那廟匾上「黃帝陵」三字在香火繚繞中顯得更加凝重,也更加神秘。

  後來,我們又參觀了軒轅廟、下馬坡、靜心亭、人文初祖大殿、祭祀大殿、黃帝手植柏、將軍樹、夸父追日石、碑亭等景點。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黃帝手植柏和回歸紀念碑。黃帝手植柏是一棵古老的柏樹,相傳乃黃帝親手所植。它樹幹粗而紋路密集,看上去有一股以柔克剛、堅韌不拔的力量。5000年來,它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繁榮昌盛。回歸紀念碑是兩塊黑色大理石雕成的,上面分別刻著「香港回歸紀念碑」和「澳門回歸紀念碑」以及碑文。這象徵著兒女回到母親的懷抱。我不禁遐想:什麼時候這裡會豎起「兩岸統一紀念碑」呢?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也曾說過「炎黃子孫不忘本,兩岸兄弟一家親」啊!

  黃帝陵,中華民族的聖地!我來到這裡,尋到了華夏兒女的根,綠葉對根的情更多了一份激動、景仰與自豪!

  尋根歷史徵文_第3篇:

  「春節過得沒意思,只想過情人節;不喜歡過端午節,卻喜歡在端午節裡吃火雞,雖然不知道感誰的恩。」作家馮驥才這樣感慨如今的青少年對中國舊日傳統文化的漠視,感慨外國的文化「侵略」到了中國。而作為語言,母語是否也遭到類似的「侵略」呢?

  曾有學者批評那些在海外演講演唱的學者歌手們,他們只懂得講那裡的語言,唱那裡的歌,完全地道的英語,不懂得如何發揚自己的母語,不懂得如何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母語作為人與生俱來最初學會的語言,我們有理由維護它,有理由發揚它。正是因為母語,我們才學會了更多的知識,懂得了更多的道理,使我們成為一個有知識有理想的人,才能使得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秉承繼續,發揚光大。

  先有成龍海外演出堅持說漢語,後有韓寒炮轟如今的中國「閉上眼睛以為在牛津,睜開眼睛卻在天津」,痛斥英語在中國的泛濫。誠然,中國正處在一個改革開放的時期,學外語固然沒錯,它能使我們更好地與國際友人交流,但是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漢語的漠視。如果整日聽到周圍的人嘰裡咕嚕地「ABC」,誰敢承認這是在自己的國家?我們要尋根,尋找我們的根。

  作為中國人,我想第一是學會母語,第二是將母語傳承並發揚下去,然後汲取外國的優良文化。只有守住我們的根,我們才能將根發揚光大。同樣的,我們的根發揚光大了,不正代表著中國的崛起嗎?

同类文章
一二三木頭人遊戲作文400字

一二三木頭人遊戲作文400字

今天,我們班特別熱鬧好玩。老師帶我們玩「木頭人」遊戲。老師先跟我們講遊戲的規則:「當「木頭人」的人不能動,也不能說話,更不能笑。而當「逗笑人」的人任務則是要把「木頭人」逗笑。如果木頭人一直分毫未動,堅持最久的就是「超級木頭人」;如果逗笑人可以把所有的人都逗笑了,他就是「逗笑專家」。」說完,老

收貨的季節

  又是一個令人快樂的收穫節,在這一年的收穫節裡農民伯伯收穫了他們自己家種的農作物,而我我吃著無比美味的棒棒糖思緒也回到了收穫的那一天……  那一天,羅老師說:「今天是我們班和同年級的四個班比賽拔河,現在要選吃15個男同學和15個女同學,哪些同學願意為班爭光。」聽到這裡我毫不猶豫地舉起了手,

高中敘事作文:一次難忘的演講比賽

  學校舉辦了《永遠的豐碑》演講比賽,由我們班打頭。我們一邊練習演講,一邊盼望著比賽快點到來。今天早上,我們幾個人就要上臺演講了,我心裡卻非常緊張,像打鼓一樣。同班的好朋友鍾雪霞告訴我:「不要緊張,要對自己充滿信心,這樣才能取得優秀成績。」聽了鍾雪霞講的話,我心裡平靜多了。  到了比賽的時間

成長的煩惱500字

  範文一  現在的我,早已不是童年時那個幼稚的我了,我現在正邁向青春時期,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時期啊!我恨不得時間過得再快些,能讓我立刻步入那個時期。可是,伴隨著成長,各種各樣的煩惱也一個接著一個,接踵而至,似雨點般向我打來。  我剛升上初中時認為,初中生活會想我在小學時一樣沒有煩惱。可是,

高中敘事作文:詩意地生活

  第一篇  思緒從六朝金粉的秦淮河穿越到曉風殘月的西湖,從煙花三月的揚州飛掠到楓橋夜泊的姑蘇,若是讓我選擇一個地方詩意地生活,我一定會搖曳輕舟,最終停泊在煙雨朦朧的江南水鄉。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遠離朱自清的槳聲燈影裡得秦淮河,我搖著小船如痴如醉地追尋著青磚瓦房的典雅江南。  

高三敘事作文:藍色的傘

  第一篇  羊羔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連小小的動物也懂得感恩父母,更何況是我們呢?一顆心靈因為對愛的感恩,所以才使自己擁有了鑽石般的璀璨光芒。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把經歷過無數風雨的藍色雨傘。我清楚地記得剛上四年級時。有一次下起大雨。天不從人願啊!我在校門口等了許久都不見雨停。我用書

高三敘事作文:感動的心藏在槐樹下

  2008年浙江省金華市中考作文題:感動的心藏在槐樹下  月下。小路。老槐樹……  氤氳的夜色浸染著紫色的窗枝,夢裡似乎又闖到槐花淡淡的幽香似一道澄清的柔波……  又是一個有月的晚上,風漸起漸落,吹亂了人們的頭髮,吹亂了人們的思緒,只有那顆心顯得格外溫暖。  槐樹在小路的盡頭,樹下有間餛飩

高中敘事作文:梔子花開

  「青春的旋律,我是你最後一個音符。不知道當你柔美的手指滑過黑白的鋼琴鍵時,你會否注意到我的哀傷?」每個人的青春裡都會遇到那個動人的音符,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音符也終將淡出我們的耳際。  梔子花又開始了燦爛的一季。牆角邊,庭院前,陽臺上,樓道口,到處可以看到粉嫩粉嫩,像蝴蝶一樣微微舒展著雙

高三敘事作文:站在老屋的門口

  站在老屋的門口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頂披著一層灰色的瓦,時光侵蝕了老屋的門。而我徘徊在門口,想著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爺爺守著老屋。他喜歡坐在門口,一口又一口優哉遊哉地抽著自卷的旱菸。而當每次嗆得滿臉通紅時,便急急地招我給他捶背。那場景重複了幾年。而我印象中染紅老屋門口的那一抹殘

我的治牙記

  跟我很熟悉的人一般知道,我有著一口讓人一見了就感慨不好的牙,我的確是靠這個在朋友圈裡出了大名氣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前幾天吧,我早晨吃飯的時候六齡齒隱隱作痛,其實那可顆早就該治的六齡齒已經在好久之前就有感覺了,我只是心驚膽戰的不敢告訴我的家長,我知道只要說了就不能避免去醫院了。  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