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送功率確定裝置和發送功率確定方法
2023-12-06 11:18:21 2
專利名稱:發送功率確定裝置和發送功率確定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移動通信系統中使用的發送功率確定裝置和發送功率確定方法。
背景技術:
在移動通信領域中,近來,正在推進關於多媒體廣播/組播業務(以下稱為「MBMS」)的技術研究(例如,參見「3GPP TS 22.146 V6.0.0(2002-06)第三代合作項目;技術規範組業務和系統方面;多媒體廣播/組播業務;階段1(版本6)2002年6月」)。在MBMS中執行的通信不是一對一(點對點,P到P)的通信,而是一對多(點對多P到M)的通信。即,在MBMS中,一個基站同時向多個移動臺發送相同的信息(例如,音樂數據、視頻圖像數據等)。
MBMS具有廣播模式和組播模式。廣播模式是其中象當前的無線廣播那樣向所有的移動臺發送信息的模式時,而組播模式是其中僅僅向加入新聞組或其他業務的特定的移動臺發送信息的模式。
執行MBMS的優點包括下述即,當每個移動臺使用一個信道並且通過流服務等接收從基站發送的信息時,如果請求所述信息的移動臺的數量增加,則在所述無線信道上的負荷增加。但是,當使用MBMS時,即使移動臺的數量增加,所有那些移動臺仍使用同一信道來接收信息,因此能夠增加能夠接收所述信息的移動臺的數量而不增加在無線信道上的負荷。當前,業務信息的分布、音樂的分布、在移動臺的新聞的分布、體育比賽的現場直播覆蓋的分布等被當作使用MBMS可以獲得的業務,並且正在研究以大約8-256kbps的發送率提供這些業務。
而且,存在關於MBMS的這樣的研究關於信息的發送功率,基站裝置使用保證最小質量的發送功率來向在小區邊界的移動臺發送信息。
在此,在MBMS中,在基站裝置使用保證最小質量的發送功率來向在小區邊界的移動臺發送信息的情況下,諸如在小區邊界的移動臺的、遠離基站裝置的移動臺可以僅僅接收低質量的信息。但是,當使用MBMS來發送產品廣告的廣告信息時,廣告商可能要求甚至遠離基站裝置的移動臺以較高的質量接收信息,並且可能要求增加在小區中存在的移動臺中可以高質量地接收所述信息的移動臺的比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MBMS中的發送功率確定裝置和發送功率確定方法,它們能夠控制在小區中存在的移動臺中可以高質量地接收所述信息的移動臺的比率。
本發明對於包括多個代碼串的碼元執行發送功率控制,所述代碼串的誤差率按照在小區中存在的移動臺中可以高質量地接收所述信息的移動臺的比率而分層地改變。以這種方式,有可能將在小區中存在的移動臺中可以高質量地接收所述信息的移動臺的比率保持在期望的水平。
圖1是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基站裝置的配置的方框圖;圖2是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移動臺的配置的方框圖;圖3圖解了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代碼串的發送條件;圖4是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移動臺的配置的方框圖;圖5是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基站裝置的配置的方框圖;圖6圖解了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確定發送功率的方法;圖7是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移動臺的配置的方框圖;圖8是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移動臺的配置的方框圖;圖9是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基站裝置的配置的方框圖;圖10圖解了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分級結果。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在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實施例1)
圖1是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基站裝置的配置的方框圖。圖1所示的基站裝置用於其中執行和設計MBMS以向多個移動臺發送相同內容的碼元的系統。這種基站裝置包括分層編碼部分101、CRC(循環冗餘校驗)代碼相加部分102、CRC代碼相加部分103、調製部分104、發送功率控制部分105、無線部分106、天線107、比率計算部分108、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和目標值存儲部分110。而且,發送功率確定裝置包括比率計算部分108、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和目標值存儲部分110。
分層編碼部分101通過將數據劃分為兩層來執行對輸入數據的編碼,並且獲得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第一層代碼串是移動臺通過解碼獲得解碼數據的所需要的最小的代碼串。因此第一層可以被稱為「基本層」。而且,第二層代碼串是第一層代碼串附加的代碼串,並且是移動臺通過解碼獲得高質量的解碼數據所需要的代碼串。因此,第二層可以被稱為「增強層」。作為接收端移動臺使用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或僅僅使用第一層代碼串來執行解碼。即,與僅僅使用第一層代碼串來執行解碼的情況相比較,當使用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來執行解碼時,有可能獲得較高質量的解碼數據。
而且,分層編碼部分101以誤差率在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之間分層地不同的方式來對數據執行編碼。即,它以第一層代碼串比第二層代碼串更不可能產生誤差的方式來執行編碼(即,第一層代碼串的誤差率變得比第二層代碼串的誤差率小)。為此,分層編碼部分101使得第一層代碼串的編碼率小於第二層代碼串的編碼率。
而且,假定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都是具有例如32kbps的發送率的代碼串。而且,假定32kbps是應當由MBMS至少保證的發送率。因此,當移動臺使用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執行解碼時,獲得64kbps的發送率的解碼數據,並且當移動臺使用僅僅第一層代碼串執行解碼時,獲得應當至少保證的32kpbs的發送率的解碼數據。
第一層代碼串被輸入到CRC代碼相加部分102,並且以預定塊為間隔向其加上用於誤差檢查的CRC代碼。而且,第二層代碼串被輸入到CRC代碼相加部分103,並且以預定塊為間隔向其加上用於誤差檢查的CRC代碼。包括CRC代碼的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被輸入到調製部分104。
調製部分104將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調製為碼元。例如,當使用16QAM來作為調製方案時,一個碼元由四個比特構成,因此調製部分104執行調製,以第一層代碼串的相應比特分配到一個碼元的較高的2個比特,以第二層代碼串的相應比特分配到一個碼元的較低的2個比特。
發送功率控制部分105按照在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的確定來控制被調製的碼元的發送功率。下面將說明確定發送功率的具體方法。
在發送功率控制後的碼元在無線部分106進行諸如上變換的無線處理,並且使用FACH(前向訪問信道)和DSCH(下行鏈路共享信道)通過天線107被同時發送到多個移動臺。即,從基站裝置向多個移動臺執行MBMS。
因為一個碼元包括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因此第一層代碼串的發送功率基本上等於第二層代碼串的發送功率。而且,FACH是下行鏈路共享信道方向,並且用於發送控制信息和用戶數據。FACH被多個移動臺共享,並且用於從較高層的較低速率的數據發送等。另一方面,DSCH是下行鏈路共享信道,並且用於發送分組數據。DSCH被多個移動臺共享,並且主要用於較高速率的數據發送。
比率計算部分108接收通過天線107從多個移動臺接收的、在無線部分106進行諸如下變換的無線處理後的ACK(確認肯定響應)信號和NACK(負確認否定響應)信號。然後,比率計算部分108計算在本小區中所有移動臺中無誤差地成功接收到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的移動臺的比率,即已經發回對應於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的移動臺(高質量的移動臺)的比率。根據這個比率,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確定所述碼元的發送功率。下面說明確定發送功率的具體方法。
圖2是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移動臺的配置的方框圖。圖2所示的移動臺包括天線201、無線部分202、解調部分203、分離部分204、誤差檢查部分205、誤差檢查部分206、分層解碼部分207和ACK/NACK應答部分208。
無線部分202向通過天線201接收的碼元施加諸如下變換的無線處理,並且向解調部分203輸入所接收的碼元。
解調部分203按照基站的調製方案來解調所接收的碼元。例如,當基站使用16QAM作為調製方案時,解調部分203使用16QAM解調方案來解調所接收的碼元。被解調的碼元被輸入到分離部分204。
因為由解調部分203解調的每個碼元包括4個比特,因此分離部分204將所述4個比特分離為較高的2比特和較低的2比特。因為如上所述第一層代碼串被分配到所述較高的2比特並且第二層代碼串被分配到所述較低的2比特,因此這種分離使得所述4個比特被分離為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第一層代碼串被輸入到誤差檢查部分205,第二層代碼串被輸入到誤差檢查部分206。
誤差檢查部分205以預定塊為間隔執行CRC以檢查是否第一層代碼串包含誤差。當檢測到誤差時,誤差檢查部分205丟棄在塊中包括的所述代碼串。另一方面,當未檢測到誤差時,誤差檢查部分205向分層解碼部分207輸入在所述塊中包括的代碼串。而且,誤差檢查部分205向ACK/NACK應答部分208輸入第一層代碼串的CRC結果(存在/不存在誤差)。
誤差檢查部分206在以預定塊為間隔執行CRC以檢查是否第二層代碼串包含誤差。當存在誤差時,誤差檢查部分206丟棄在塊中包括的所述代碼串。另一方面,當未檢測到誤差時,誤差檢查部分206向分層解碼部分207輸入在所述塊中包括的代碼串。而且,誤差檢查部分206向ACK/NACK應答部分208輸入第二層代碼串的CRC結果(存在/不存在誤差)。
當在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中未檢測到誤差時,分層解碼部分207接收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並且使用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來執行解碼。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獲得64kbps的解碼數據。而且,當在第一層代碼串中未檢測到誤差但是在第二層代碼串中檢測到誤差時,僅僅輸入第一層代碼串,因此分層解碼部分207僅僅使用第一層代碼串來執行解碼。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獲得32kbps的解碼數據。
因為如上所述執行編碼以便第一層代碼串的誤差率變得小於第二層代碼串的誤差率,因此不存在下述情況在通常的情況下,第一層代碼串包含誤差,而第二層代碼串不包含誤差。換句話說,當在第二層代碼串中不存在誤差時,自然地估計在第一層代碼串中也不存在誤差。如果有第一層代碼串包含誤差而第二層代碼串不包含誤差的情況,因為第二層代碼串是附加到第一層代碼串的代碼串,因此不能僅僅使用第二層代碼串來獲得解碼數據。而且,當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都包含誤差時,當然獲得不了解碼數據。
ACK/NACK應答部分208按照在誤差檢查部分205和誤差檢查部分206的CRC結果來產生分別用於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或NACK信號。即,ACK/NACK應答部分208當在第一層代碼串中沒有誤差時產生用於第一層代碼串的ACK信號,並且當在第一層代碼串中存在誤差時產生用於第一層代碼串的NACK信號。而且,ACK/NACK應答部分208當在第二層代碼串中沒有誤差時產生用於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並且當在第二層代碼串中存在誤差時產生用於第二層代碼串的NACK信號。以這種方式產生的ACK信號和NACK信號被輸入到無線部分202,並且在無線部分202進行諸如上變換的無線處理,並且通過天線201被發送到基站裝置。因為基站裝置向多個移動臺發送同一碼元,因此用於第一層代碼串的ACK信號/NACK信號和用於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NACK信號從所述多個移動臺被發回基站裝置。
在此,如圖3所示,假定當移動臺#1(MS#1)靠近基站裝置(BS)並且移動臺#2(MS#2)位於小區邊界時執行MBMS的情況。無線信道控制臺(RNC)使用電纜等連接到多個基站裝置,管理由多個小區組成的無線區域,並且對於無線信道的連接執行控制。如圖所示,所述基站裝置同時向移動臺#1和移動臺#2發送具有不同誤差率和相同發送功率的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因為第二層代碼串具有比第一層代碼串較低的誤差率特性,即使當移動臺#1和移動臺#2接收到同一碼元時,靠近所述基站裝置的移動臺#1無誤差地接收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的可能性高,而遠離所述基站裝置的移動臺#2無誤差地接收第一層代碼串但是有誤差地接收第二層代碼串的可能性高。因此,移動臺#1可以接收64kbps數據,而移動臺#2可以接收作為MBMS的最小保證發送率的32kbps數據。而且,在移動臺#1的接收質量大於在移動臺#2的接收質量。
接著則說明確定發送功率的更具體的方法。
在圖1中的比率計算部分108接收從所述多個移動臺發回的第一層代碼串的ACK信號/NACK信號和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NACK信號。然後,比率計算部分108按照下面的表達式(1)來計算在本小區中的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的數量/在本小區中的所有移動臺的數量 (1)在此,當在第二層代碼串中沒有誤差時,自然考慮在第一層代碼串中也沒有誤差,因此在表達式(1)中,僅僅使用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而不使用第一層代碼串的ACK信號來計算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
在上述的表達式(1)中,在本小區中的所有移動臺的數量可以被計算為被發回的ACK信號和NACK信號的總數。或者,因為已經在無線信道控制臺知道了在本小區中的移動臺的總數,因此所述基站裝置的比率計算部分108也可以從無線信道控制臺被通知在本小區中的移動臺的總數。以這種方式,當在無線信道控制臺知道在本小區中的移動臺的總數時,不是發回第一層代碼串的所有ACK信號/NACK信號和第二層代碼串的ACK/NACK信號,圖2所示的移動臺的ACK/NACK應答部分208可以發回僅僅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和NACK信號或僅僅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而且,當已經知道在本小區中的移動臺的總數時,有可能通過從移動臺的總數減去第一層代碼串的ACK信號和NACK信號和第二層代碼串的NACK信號的總數來知道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的數量,因此圖2所示的移動臺的ACK/NACK應答部分208也可以發回第一層代碼串的ACK信號/NACK信號和僅僅第二層代碼串的NACK信號。
在比率計算部分108計算的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被輸入到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比較由比率計算部分108計算的所述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與在目標值存儲部分110中存儲的期望比率目標值。然後,按照比較結果來確定發送功率。
即,當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小於所述目標值並且僅僅當發送功率達不到發送功率的預設的上限時,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確定將一個碼元的發送功率增加預定的數量以便增加在本小區中的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並且指令發送功率控制部分105增加所述碼元的發送功率。發送功率控制部分105按照來自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的指令來將調製的碼元的發送功率增加預定的數量。
另一方面,當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等於或大於目標值時,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確定將所述碼元的發送功率降低預定數量,以便降低在本小區中的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並且指令發送功率控制部分105降低所述碼元的發送功率。發送功率控制部分105按照來自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的指令來將調製的碼元的發送功率從當前值降低預定的數量。
通過在MBMS中執行發送功率控制,本實施例可以將在本小區中可以以不同的誤差率接收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的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無誤差地保持到期望的比率。
(實施例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在不僅根據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而且根據來自移動臺的增加/降低發送功率的指令來控制發送功率。
圖4是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移動臺的配置的方框圖。圖4所示的移動臺由實施例1的移動臺(圖2)構成,還包括CIR測量部分209和TPC(發送功率控制)信號產生部分210。圖5是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基站所述的配置的方框圖。圖5所示的基站包括在實施例1中的基站(圖1),並且向發送功率確定裝置增加了TPC信號確定部分111。在下面的說明中,將省略與在實施例1中的那些相同的部件的詳細說明。
在圖4所示的移動臺中,CIR測量部分209測量CIR(載波幹擾比)來作為所接收碼元的接收質量,並且向TPC信號產生部分210輸入所述CIR值。TPC信號產生部分210根據輸入的CIR值來產生TPC信號。更具體而言,當在CIR測量部分209測量的CIR小於預定的CIR以便獲得至少應當保證的32kbps的發送率時,TPC信號產生部分210產生TPC信號,用於指令增加發送功率。另一方面,當在CIR測量部分209測量的CIR等於或大於預定的CIR以便獲得至少應當保證的32kbps的發送率時,TPC信號產生部分210產生TPC信號,用於指令降低發送功率。以這種方式產生的TPC信號被輸入到無線部分202,在無線部分202進行諸如上變換的無線處理,然後通過天線201被發回基站。
因為基站向多個移動臺發送相同的碼元,因此圖5所示的基站從多個移動臺接收TPC信號。在圖5中,通過天線107接收的TPC信號在無線部分106進行諸如下變換的無線處理,然後被輸入到TPC信號確定部分111。
TPC信號確定部分111確定是否應當根據來自多個移動臺的TPC信號來增加或降低發送功率。當所述多個移動臺的至少一個發送用於增加發送功率的指令時,TPC信號確定部分111確定應當增加發送功率。另一方面,當所有的所述多個移動臺發送用於降低發送功率的指令時,TPC信號確定部分111確定應當降低發送功率。確定結果被輸入到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
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確定如圖6所示的調製碼元的發送功率。即,當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小於目標值時,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確定將碼元的發送功率增加預定量而不論在TPC信號確定部分111的確定結果如何。
另一方面,當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等於或大於目標值時,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按照在TPC信號確定部分111的確定結果來確定增加或降低發送功率。即,當TPC信號確定部分111確定應當增加發送功率時(即,當多個移動臺的至少一個發送用於增加發送功率的指令時),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確定將碼元的發送功率增加預定量,並且相反,當TPC信號確定部分111確定應當降低發送功率時(即當所有的所述多個移動臺發送用於降低發送功率的指令時),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確定將碼元的發送功率降低預定量。
本實施例使用CIR來作為接收質量,但是用於指示接收質量的值不限於CIR,也可以使用接收功率和SIR(信噪比)。這適用於下面的實施例。
而且,在本實施例中,根據所接收的碼元的CIR來產生TPC信號。所述碼元可以是使用FACH和DSCH從基站發送的碼元或諸如使用DPCH(專用物理信道)從基站發送的諸如語音信號的碼元。DPCH是在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雙向信道中的信道,並且被獨立地分配到一個移動臺。以這種方式,本實施例使用TPC信號來執行控制,並且可以因此更可靠地將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保持到期望的比率。
(實施例3)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在於計算在多個移動臺測量的BLER(塊誤差率)的平均值計算作為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
圖7是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移動臺的配置的方框圖。圖7所示的移動臺是由在實施例1中的移動臺(圖2)構成的,並且將ACK/NACK應答部分208替換為BLER測量部分211。在下面的說明中,將省略與在實施例1中的那些相同的部件的詳細說明。
誤差檢查部分205以預定塊為間隔執行CRC以檢查是否在第一層代碼串中存在任何誤差。誤差檢查部分205向BLER測量部分211輸入第一層代碼串的CRC結果(存在/不存在誤差)。
誤差檢查部分206以預定塊為間隔執行CRC以檢查是否在第二層代碼串中存在任何誤差。然後,誤差檢查部分206向BLER測量部分211輸入第二層代碼串的CRC結果(存在/不存在誤差)。
BLER測量部分211使用在誤差檢查部分205和誤差檢查部分206的CRC結果來測量第一層代碼串的BLER和第二層代碼串的BLER。指示相應的被測量BLER的BLER信號被輸入到無線部分202,在無線部分202進行諸如上變換的無線處理,然後通過天線201被發送回基站。因為從基站向多個移動臺發送相同的碼元,因此第一層代碼串的BLER信號和第二層代碼串的BLER信號從多個移動臺被發回基站。
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基站的配置與實施例1(圖1)的相同。但是,實施例3在比率計算部分108和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的操作上不同。而且,目標值存儲部分110預先存儲目標BLER。
按照本實施例,圖1中的比率計算部分108接收從多個移動臺發回的第一層代碼串的BLER信號和第二層代碼串的BLER信號。然後,比率計算部分108按照下面的表達式(2)來計算在本小區中的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即,比率計算部分108將從所述多個移動臺發回的第二層代碼串的BLER的平均值計算為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
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第二層代碼串的BLER的總值/在本小區中的移動臺的總數(2)由比率計算部分108計算的BLER的平均值被輸入到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將在比率計算部分108計算的BLER的平均值與在目標值存儲部分110中存儲的目標BLER相比較。然後,按照比較結果來確定發送功率。
即,當BLER的平均值小於目標BLER時,並且僅僅當發送功率未達到發送功率的預設上限時,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確定將碼元的發送功率增加預定量以便增加在本小區中的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並且指令發送功率控制部分105增加所述碼元的發送功率。發送功率控制部分105按照來自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的指令來將調製碼元的發送功率增加預定量。
另一方面,當BLER的平均值等於或大於目標BLER時,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確定將所述碼元的發送功率降低預定量以便降低在本小區中的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並且指令發送功率控制部分105降低所述碼元的發送功率。發送功率控制部分105按照來自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的指令將調製碼元的發送功率從當前值降低預定量。
以這種方式,本實施例使用BLER執行控制,並且因此可以更可靠地將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保持到期望的比率。
(實施例4)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在根據從移動臺通知的接收質量來確定發送功率。
圖8是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移動臺的配置的方框圖。圖8所示的移動臺由在實施例1中的移動臺(圖2)構成,還包括CIR測量部分209和CIR信號產生部分212。而且,圖9是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基站的配置的方框圖。圖9所示的基站由在實施例1中的基站(圖1)構成,並且發送功率確定裝置還包括分級部分112。在下面的說明中,省略對於與在實施例1中的那些相同的部件的說明。
在圖8所示的移動臺中,ACK/NACK應答部分208按照在誤差檢查部分205和誤差檢查部分206的CRC結果來產生分別用於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和NACK信號。所產生的ACK信號和NACK信號被輸入到無線部分202,在無線部分202進行諸如上變換的無線處理,並且通過天線201被發回基站。
CIR測量部分209測量指示所接收的碼元的接收質量的CIR,並且將所述值輸入到CIR信號產生部分212。CIR信號產生部分212產生CIR信號以通知所測量的CIR。以這種方式產生的CIR信號被輸入到無線部分202,在無線部分202進行諸如上變換的無線處理,並且通過天線201與ACK信號和NACK信號一起被發回基站。
因為基站向多個移動臺發送相同的碼元,因此圖9所示的基站從多個移動臺接收第一層代碼串的ACK信號/NACK信號和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NACK信號以及CIR信號。在圖9中,通過天線107接收的ACK信號/NACK信號和CIR信號被在無線部分106進行諸如下變換的無線處理,並且被輸入到分級部分112。
分級部分112按照幅度以降序、即與第二層代碼串的ACK/NACK相關聯地以圖10所示的接收質量的降序來分級從所述多個移動臺通知的CIR。然後,分級部分112向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輸入分級結果。在此,假定在本小區中存在的移動臺是8個移動臺#1-#8。
而且,像在實施例1中那樣,在比率計算部分108計算的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被輸入到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
按照分級結果,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確定將發送功率增加下述量,即在已經發回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的移動臺的CIR的最小CIR(在圖10中移動臺#4的CIR=7[dB])和已經返回NACK信號的移動臺的CIR之間的差,以便匹配在目標值存儲部分110中存儲的期望比率目標值。
更具體而言,在圖10中,8個移動臺中的僅僅3個已經發回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因此當前的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是37.5%。當存儲在目標值存儲部分110中的目標值是50%時,如果更多的一個移動臺發回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意味著8個移動臺的四個已經發回了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則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達到目標值。即,在圖10中,有可能使得移動臺#1發回ACK信號。現在,在圖10中,在已經發回ACK信號的移動臺中已經被通知最小CIR的是移動臺#4,並且CIR是7[dB]。因此,從這個分級結果,有可能將7[dB]作為最小的必要CIR,以便無誤差地接收到第二層代碼串。因此,有可能將1[dB]——它是在移動臺#4的CIR=7[dB]和移動臺#1的CIR=6[dB]之間的差——作為移動臺#1發回ACK信號所需要的發送功率的增加量。因此,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確定將發送功率增加1[dB]。在此,移動臺#1被當作目標,因為移動臺#1是已經發送NACK信號的所有移動臺中最佳接收質量的移動臺,它僅僅需要用於發回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即,保證無誤差地接收到第二層代碼串)所需要的最小的發送功率增加量。
而且,當目標值是62.5%時,如果從更多的兩個移動臺發回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意味著已經從8個移動臺的5個移動臺發回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則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達到目標值。即,在圖10中,有可能使得移動臺#1和移動臺#6也發回ACK信號。有可能將4[dB]——它是在移動臺#4的CIR=7[dB]和移動臺#6的CIR=3[dB]之間的差——作為在此所需要的發送功率的增加量。因此,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確定將發送功率增加4[dB]。
因此,本實施例相對地按照基於接收質量的分級結果來確定發送功率,並且可以由此更快地設置達到期望的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的發送功率。
(實施例5)本實施例與實施例4大致相同,並且與實施例4僅僅不同在以無誤差地接收第二層代碼串所需要的接收質量來預先設置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
按照本實施例的移動臺和基站的配置與實施例4(圖8、圖9)的那些相同,並且僅僅基站裝置的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的操作與實施例4的不同。下面將說明本實施例的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的操作。
按照分級結果,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確定將發送功率增加在無誤差地接收第二層代碼串所需要的CIR和已經發回NACK信號的移動臺的CIR之間的差,以便匹配在目標值存儲部分110中存儲的期望比率目標值。無誤差地接收第二層代碼串所需要的CIR被預先測量,並且在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被預先設置。
更具體而言,在圖10中,從8個移動臺的僅僅3個移動臺發回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因此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是37.5%。當在目標值存儲部分110中存儲的目標值是50%時,如果更多的一個移動臺發回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意味著8個移動臺的四個已經發回了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則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達到目標值。即,在圖10中,有可能使得移動臺#1也發回ACK信號。因此,當在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預設的CIR被假定是CIR=7[dB]時,在此所需要的發送功率的增加量是1[dB],它是在CIR=7[dB]和移動臺#1的CIR=6[dB]之間的差。因此,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確定將發送功率增加1[dB]。在此,移動臺#1被當作目標,因為移動臺#1是已經發回NACK信號的所有移動臺中最佳接收質量的移動臺,它僅僅需要用於發回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即,保證無誤差地接收到第二層代碼串)所需要的最小的發送功率增加量。
而且,當目標值是62.5%時,如果從更多的兩個移動臺發回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意味著已經從8個移動臺的5個移動臺發回第二層代碼串的ACK信號,則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達到目標值。即,在圖10中,有可能使得移動臺#1和移動臺#6也發回ACK信號。在此所需要的發送功率的增加量是4[dB],它是在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預設的CIR=7[dB]和移動臺#6的CIR=3[dB]之間的差。因此,發送功率確定部分109確定將發送功率增加4[dB]。
以這種方式,本實施例按照基於接收質量和期望的接收質量的絕對值的分級結果來確定發送功率,並且可以由此以最小的開銷(wastage)設置對應於期望的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的發送功率。
上述的實施例已經採用了這樣的配置,其中發送功率確定裝置被用於基站,並且所述基站確定發送功率。但是,也可能採用這樣的配置,其中發送功率確定裝置用於無線信道控制臺而不是基站,並且所述無線信道控制臺確定發送功率,並且向基站通知發送功率。
而且,按照上述的實施例,基站執行分層編碼,它是通過將數據劃分為兩層而實現的編碼。但是,這種分層編碼也可以通過無線信道控制臺或通過與無線信道控制臺連接的內容伺服器來執行。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從無線信道控制臺或內容伺服器並行輸出。
而且,上述的實施例在兩層執行分層編碼,但是本發明不限於兩層,並且如果層的數量至少是2,可以使用任何數量的層。當例如在三個層中執行編碼時,有可能使用64QAM(1個碼元包括6個比特)來作為調製方案,並且與上述的情況相同,使用在被分配到每個碼元的2個比特的誤差率的三層中編碼的多個代碼串來執行調製。
如上所述,在MBMS中,本發明可以控制在小區中存在的多個移動臺中能夠以高質量接收信息的移動臺的比率。
本申請基於2002年12月26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02-376706號,其整體內容在此通過引用被明確地包含。
產業上的應用本發明可以應用到在移動通信系統中使用的無線通信基站裝置、無線信道控制臺和無線通信移動臺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發送功率確定裝置,包括確定部分,用於確定包括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的碼元的發送功率,所述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具有分層不同的誤差率;以及存儲部分,用於存儲相對於無誤差地接收所述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的移動臺的比率的目標值,其中所述確定部分當所述比率小於所述目標值時確定增加所述碼元的發送功率。
2.按照權利要求1的發送功率確定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層代碼串的誤差率小於第二層代碼串的誤差率,並且所述發送功率確定裝置還包括比率計算部分,用於根據在小區中的移動臺的總數和已經無誤差地接收所述第二層代碼串的移動臺的數量來計算所述比率。
3.按照權利要求1的發送功率確定裝置,其中當所述比率等於或大於所述目標值時,當多個移動臺的至少一個發送用於增加發送功率的指令時,所述確定部分確定增加所述碼元的發送功率,並且當所有的所述移動臺發送用於降低發送功率的指令時確定降低所述碼元的發送功率。
4.按照權利要求1的發送功率確定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層代碼串的誤差率小於第二層代碼串的誤差率,並且並且所述發送功率確定裝置還包括比率計算部分,用於將在多個移動臺的所述第二層代碼串的BLER的平均值計算為所述比率。
5.按照權利要求1的發送功率確定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層代碼串的誤差率小於第二層代碼串的誤差率,並且所述確定部分根據在移動臺的接收質量和無誤差地接收所述第二層代碼串所需要的接收質量之間的差來確定所述碼元的發送功率的增加量。
6.按照權利要求5的發送功率確定裝置,其中所述確定部分將在已經無誤差地接收第二層代碼串的移動臺的接收質量的最小接收質量作為無誤差地接收所述第二層代碼串所需要的接收質量。
7.一種無線通信基站裝置,包括按照權利要求1的發送功率確定裝置。
8.一種無線信道控制臺裝置,包括按照權利要求1的發送功率確定裝置。
9.一種發送功率確定方法,用於確定包括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的碼元的發送功率,所述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具有分層不同的誤差率;用於當無誤差地接收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的移動臺的比率小於期望的目標值時確定增加所述碼元的發送功率。
全文摘要
在多媒體廣播/組播業務中,為了控制在一個小區中存在的移動臺中能夠以高質量接收信息的移動臺的比率,調製部分分層地將具有不同誤差率的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調製為包括它們兩個的碼元;目標值存儲部分存儲對於無誤差地接收所述第一層代碼串和第二層代碼串的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的目標值,發送功率確定部分當由比率計算部分計算的高質量移動臺的比率小於在目標值存儲部分中存儲的目標值時確定發送功率的增加,並且發送功率控制部分按照所述確定來增加調製碼元的發送功率。
文檔編號H04B7/26GK1692581SQ20038010055
公開日2005年11月2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02年12月26日
發明者吉井勇, 上原利幸, 西尾昭彥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