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忠臣夏允彝簡介 夏允彝最後到底是怎麼死的?
2023-12-06 08:17:41 3
夏允彝是明朝末年大臣,忠義之士,是著名民族英雄,抗清志士夏完淳的父親。夏允彝是松江華亭縣人氏,生於公元1596年,去世於公元1645年,字彝仲,號瑗公,在萬曆年間與友人結成「幾社」。
明朝末年,結社成風,特別是江南一帶才子書生雲集之地,大大小小,各種形式的文社數不勝數。社內成員們定期聚會,除詩詞唱和之外,同時也談論和抨擊時政,評說當朝政治和官員。
明朝覆滅那一段時間到南明時期的黨爭,關鍵在於復社、東林黨和閹黨餘孽。大家都知道,前期以清正剛直著稱的東林黨,到了後期混入了不少「急功名、多議論、惡逆耳、收附會」之人,完全違背了東林黨當初的宗旨。而復社不同,這個社團形成於崇禎二年,由大名士張溥匯集南北許多知名文社,包括江南應社、蘇州羽明社、浙西聞社、江西則社、中州端社等。所以復社還是一個新興的社團,帶有熱血救國之心,強調以「以學救時,以學衛教」。
夏允彝與同郡陳子龍、徐孚遠等人結成的「幾社」,與復社形成在啊同一時期。強調的是師生、親友相傳,所以有很強的凝聚力。
夏允彝自幼喜歡讀書,擅長文辭,在崇禎十年之時中進士,後入朝為官。夏允彝仕途短暫,只做過福建長樂縣縣令。不過本人政績很好,曾經獲得全國五位政績最突出的優秀知縣獎。而且還得崇禎帝親自接見,不過可惜的是,後來因為母親去世,所以辭官回家守孝,也不能為當時的明朝做出更多的貢獻。
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夏允彝悲痛不已,但還是打起精神,圖謀光復大業。當時史可法等人,在南京擁立福王注有送的登基,建立南明弘光小朝廷。夏允彝得知之後,急忙前往南京,拜見史可法,與之商議國家恢復大計。
弘光小朝廷運行的時間很短,不久就被南下清軍攻破。因為弘光朝的迅速破滅,夏允彝想要報效國家的想法也落空。但是他並沒有放棄,當時他雖然流落鄉野,但仍然思圖恢復明朝,光復大業。
夏允彝寫信給自己的學生——明朝江南副總兵吳志葵,商量準備合兵攻取蘇州,然後收復杭州,再進兵南京,希望能保住明室半壁江山。但是吳志葵本人沒有大才,不是行軍打仗的好手,同時手底下的士兵也都是一群烏合之眾。所以儘管夏允彝打算很好,但是根本沒有條件完成。吳志葵不僅沒有打下蘇州,同時手底下的士兵還被打的四處潰散。
這個時候的夏允彝,終於知道天命不可違,局勢頃頹已經無法挽回。所以他平靜的回到家中,選擇了自殺。當時有人勸他保留自己,圖謀東山再起。同時清廷方面也對他伸來橄欖枝,表示只要他肯出山,定給予高官厚祿。等遭到拒絕之後,又說只要能見一面就可以了!夏允彝以貞婦自比,嚴詞拒絕。
後人記夏允彝之死,都說他最後投河於松花江,殉國而亡。但其實並不準確,他雖然的確是溺死的,但是卻不是投河。
據現代學者考證,夏允彝之死,其實形同日本人儀禮性的剖腹自殺。據說他進入松塘之中進行這個儀式,其兄、子、妻妾家人,皆肅穆哀慟地立於水濱觀視。
松塘水淺,只達其腰身,他將自己的頭顱生生的埋入水中,背部朝天,最後嗆肺而死,生殉了大明朝。
夏完淳正是受到父親的忠義教導,又目睹父親生殉的慘狀,更是堅定了他抗清報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