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缸四衝程循環水冷式柴油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03:32:06 3
專利名稱:單缸四衝程循環水冷式柴油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所屬的技術領域是柴油機,尤其是用於運輸車輛的柴油機。
背景技術:
傳統的單缸四衝程蒸發水冷式柴油機依靠冷卻水來達到降溫的目的。由於冷卻水的容量有限,水很容易沸騰。沸騰的水很難降溫從而形成水蒸汽蒸發掉。這就要求駕駛員經常添加冷卻水。稍有不慎就會給柴油機帶來不必要的損壞。另外也給廣大駕駛員帶來不便與擔心。現有技術的不足表現在1、冷卻水沸騰以後,使柴油機缸筒、活塞等部位溫度急聚升高,降低柴油機的輸出功率;2、機體內機油溫度過高時機油抗磨性能降低。一旦缺水,機油消耗量增大,容易造成機油缺失,進而造成軸瓦(軸承)、活塞、活塞環等系列性破壞;3、為了改善駕駛環境,現在多用密閉式駕駛室。冷卻水沸騰後會在駕駛室產生水蒸氣,水蒸氣附著在玻璃上形成霧就會影響駕駛員視線從而造成不安全因素。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改蒸發水冷式柴油機為循環水冷式柴油機。目的是減少車輛在運營時的加水次數。
本實用新型解決該技術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去掉先前蒸發水冷式柴油機的水箱,在先前水箱與缸體水套的相通處用一塊壓盤封閉,並在壓盤上打兩個孔用來連通進水管和出水管。事實上,新生產的產品不用作上述改進,因為在生產時缸體水套除自身有兩個供連通進水管和出水管的孔外已經是封閉的。綜合上述兩種情況,本實用新型描述為在封閉的缸體水套上有兩個孔,這兩個孔用來連通進水管和出水管。在駕駛室的頂部安裝一隻水箱。用進水管和出水管把水箱與缸體水套相連通。進水管一端的開口位於水箱的內底部另一端的開口位於缸體水套的內底部,出水管一端的開口位於水箱的內上部另一端的開口位於缸體水套的內上部。在進水管上可以加裝一個閥門以便嚴冬時關閉閥門,只把缸體內的水放掉從而起到一定的節水效果。在出水管上可以連通一組或多組散熱器。夏季出水管連通駕駛室外面的散熱器,冬季出水管連通駕駛室內部的散熱器。柴油機工作時,缸體水套和缸蓋水套內的水吸熱膨脹,密度減少從而上浮沿著出水管返回水箱;水箱中較冷的水密度較大從而下沉沿著進水管進入缸體水套和缸蓋水套內;冷水和熱水上下對流。由於水箱處於遠離缸體的駕駛室頂部並且車輛行進時水箱內的水被高速流動的外部空氣吹佛風冷而冷卻,因而水箱內的水始終保持相對較低的溫度不易沸騰蒸發從而達到少加水的目的。
對照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循環水,使冷卻水溫度偏低,不會達到沸騰狀態,減少冷卻水的消耗率;2、循環水避免水的沸騰,減少水中礦物質在機體、缸筒和缸蓋上的附著,保持機體、缸筒和缸蓋良好的散熱能力,延長柴油機的使用壽命(溫度越低,磨損率越小);3、不用原來的水箱,降低了柴油機生產廠家的生產成本;4、改變了結構,縮小了柴油機部位的體積,起到了緊湊美觀的效果;5、降低車主運營成本,節約冷卻水、柴油、機油的消耗量,減少柴油機的維修保養費用,同時為駕駛員節約時間,增加日行車裡程,真正做到多拉快跑,增加運營收入;6、在寒冷季節,可在密閉式駕駛室加裝暖器,改善駕駛環境。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示意圖。
圖中1、缸蓋水套;2、缸體水套;3、水箱;4、進水管;5、散熱器;6、油箱;7、出水管;8、駕駛室;9、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依據本實用新型可以列舉出許多實施例。本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
在缸蓋水套(1)和缸體水套(2)與水箱(3)之間連通有進水管(4)和出水管(7)。水箱(3)位於駕駛室(8)的頂部。進水管(4)的兩個開口分別連通在水箱和缸體的內底部;出水管(7)的兩個開口分別連通在水箱和缸體的內上部。在進水管(4)上安裝有閥門(9)。在出水管(7)上安裝有散熱器(5)。在缸體上有油箱(6)。
權利要求1.一種單缸四衝程循環水冷式柴油機,有缸蓋水套、缸體水套、水箱、駕駛室,其特徵是水箱位於駕駛室的頂部;進水管和出水管分別連通水箱和缸體水套,進水管一端的開口位於水箱的內底部另一端的開口位於缸體水套的內底部,出水管一端的開口位於水箱的內上部另一端的開口位於缸體水套的內上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缸四衝程循環水冷式柴油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進水管上安裝有一個閥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缸四衝程循環水冷式柴油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出水管上連通有一組或多組散熱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名稱是單缸四衝程循環水冷式柴油機,所屬技術領域是用於運輸車輛的柴油機。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改蒸發水冷式柴油機為循環水冷式柴油機,解決該問題的技術方案的要點是去掉先前蒸發水冷式柴油機的水箱,把水箱安裝在駕駛室頂部,用進入管和出水管連通缸體水套和水箱,利用熱水和冷水下上對流的方式達到水箱內的水始終保持相對較低的溫度使水不易沸騰蒸發。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用途是減少車輛在運營時的加水次數。
文檔編號F01P3/00GK2503212SQ0126706
公開日2002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01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2001年11月3日
發明者李建勳 申請人:李建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