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組合式離心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17:22:3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適用於細胞成分分層的組合式離心裝置。
背景技術:
離心技術廣泛應用於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及其他相關領域。在離心力作用下,懸浮液中比重不同的細胞得以分層然後分離濃縮。
傳統的離心管均為灌注式,即將待分層的懸浮液從上向下注入離心管,而離心管的上部直徑大於或等於中間和底部的直徑。
傳統的離心操作中,懸浮液中不同比重的細胞離心後處於離心管的不同層面,一些稀有含量的細胞成分在傳統離心管中形成的薄層非常薄,比較難吸取分離。以外周血為例,抗凝的外周血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血細胞主要包括紅細胞、粒細胞、單個核細胞。因為各類血細胞比重不同,經過自然沉降或離心,將分布在離心管的不同層面。外周血中單個核細胞佔血細胞成分的比例僅僅只有千分之一左右。離心後紅細胞和粒細胞位於離心管的下層,血漿位於離心管的上層,單個核細胞形成薄層位於離心管的中層,因為稀有含量,吸取非常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組合式離心裝置,能夠有效地分離出懸浮液中稀有含量的成分。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組合式離心裝置,包括:細管;負壓存儲腔,用於產生負壓並存儲懸浮液,其中負壓存儲腔與細管連通,以使得負壓存儲腔產生負壓時,通過細管將懸浮液吸入在負壓存儲腔和細管內;其中,細管上設置有固定裝置,以通過固定裝置將組合式離心裝置固定在離心機上,以使得通過離心機對組合式離心裝置中的懸浮液進行離心。
其中,固定裝置為一卡扣機構,卡扣機構用於卡置在離心機上,以將組合式離心裝置固定在離心機上。
其中,固定裝置為與離心管連接的離心蓋,細管插在離心蓋中,以使得組合式離心裝置固定在離心管中。
其中,負壓存儲腔包括彈性容器,以通過擠壓彈性容器時產生負壓。
其中,負壓存儲腔包括至少兩個互相連通的彈性容器,以通過擠壓至少兩個互相連通的彈性容器中的一者時產生負壓。
其中,組合式離心裝置還包括夾緊部件,夾緊部件用於夾設在至少兩個互相連通的彈性容器之間。
其中,夾緊部件包括夾管閥。
其中,負壓存儲腔上設有一開口,開口用於與負壓產生器連接,以通過負壓產生器產生負壓,其中負壓產生器為注射式針筒或真空泵。
其中,細管的內徑小於或等於2毫米,負壓存儲腔的寬度橫截面積是細管的寬度橫截面積3-20倍。
其中,細管透明或半透明,負壓存儲腔透明或半透明,細管與負壓存儲腔一體成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區別於現有技術的情況,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組合式離心裝置包括:細管;負壓存儲腔,用於產生負壓並存儲懸浮液,其中負壓存儲腔與細管連通,以使得負壓存儲腔產生負壓時,通過細管將懸浮液吸入在負壓存儲腔和細管內;其中,細管上設置有固定裝置,以通過固定裝置將組合式離心裝置固定在離心機上。通過上述方式,本實用新型可以直接通過固定裝置將組合式離心裝置固定在離心機上,使得離心機在離心過程中,能夠利用細管存儲懸浮液中稀有含量的成分,直接放大了懸浮液中稀有含量的成分在細管中的厚度,便於更好分離出懸浮液中稀有含量的成分,大大提高了效率,分層和分離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式離心裝置的第一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式離心裝置與注射式針筒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式離心裝置的第二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式離心裝置的第三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式離心裝置和離心管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圖1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式離心裝置的第一結構示意圖。該組合式離心裝置包括細管10、負壓存儲腔20和固定裝置30。
細管10用於吸入懸浮液。應理解,懸浮液具體可以是血液、外周血或其他人體混合懸浮成分。
在本實施例中,細管10的內徑小於或等於2毫米,由於細管10的內徑小於或等於2毫米,這樣使稀有成分在細管中變厚,更加有利於分層和分離。另外,由於懸浮液中存在顆粒,且加上懸浮液具有一定的粘稠度,當細管10的內徑小於或等於2毫米時,懸浮液會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停留在細管10內,使得懸浮液密封細管10。
負壓存儲腔20用於存儲懸浮液,其中負壓存儲腔20與細管10連通。在本實施例中,負壓存儲腔20能夠產生負壓,以使得負壓存儲腔20產生負壓時,通過細管10將懸浮液吸入在負壓存儲腔20和/或細管10內。
在本實施例中,負壓存儲腔20包括彈性容器,以通過擠壓彈性容器20時產生負壓。應理解,本實用新型並不限定彈性容器的形狀,彈性容器具體可以為球形狀、圓柱狀、矩形狀、橢圓形狀或其他不規則形狀的彈性容器。
具體地,負壓存儲腔20包括由彈性材料製成的彈性容器,即彈性容器在受到擠壓時會恢復原形。使用時,將細管10放置在懸浮液裡,用戶用手擠壓彈性容器,先將彈性容器內部殘餘的空氣排出,使得彈性容器內部形成負壓,從而可以通過細管10將懸浮液吸入彈性容器和/或細管10內。另外,細管10吸取懸浮液後,會有少量氣泡存在,由於負壓存儲腔20為彈性容器,可通過搖動和擠壓彈性容器並吸取懸浮液,反覆操作,可以完全排出殘餘的氣泡。
當然,在一些實施例中,負壓存儲腔20包括至少兩個互相連通的彈性容器,以通過擠壓至少兩個互相連通的彈性容器中的一者時產生負壓。且組合式離心裝置還包括夾緊部件20a,夾緊部件20a用於夾設在至少兩個互相連通的彈性容器之間,其中夾緊部件20a具體可以包括夾管閥,當然,本實施例並不限定夾緊部件20a包括夾管閥,在其他實施例中,夾緊部件20a還可以包括其他夾緊部件。應理解,本實用新型並不限定至少兩個互相連通的彈性容器的形狀和數量。具體地,如圖3所示,至少兩個互相連通的彈性容器包括第一球形狀的彈性容器201和與其連通的第二球形狀的彈性容器202,夾緊部件20a夾設在第一球形狀的彈性容器201和第二球形狀的彈性容器202之間。當然,第一球形狀的彈性容器201和第二球形狀的彈性容器202之間通過一小細管連通,夾緊部件20a夾設在小細管上。又或者,如圖4所示,至少兩個互相連通的彈性容器包括第一橢圓狀的彈性容器203、與第一橢圓狀的彈性容器203連通的第二橢圓狀的彈性容器204以及與第二橢圓狀的彈性容器204連通的第三橢圓狀的彈性容器205,夾緊部件20a夾設在第一橢圓狀的彈性容器203、第二橢圓狀的彈性容器204和第三橢圓狀的彈性容器205之間,具體地,夾緊部件20a第二橢圓狀的彈性容器204和第三橢圓狀的彈性容器205之間。當然,第一橢圓狀的彈性容器203、第二橢圓狀的彈性容器204和第三橢圓狀的彈性容器205之間通過一小細管連通,夾緊部件20a夾設在小細管上。
具體地,至少兩個互相連通的彈性容器均為一由彈性材料製成的彈性容器,即在受到擠壓時會變形產生負壓。使用時,將細管10放置在懸浮液裡,用戶用手擠壓至少兩個互相連通的彈性容器中的一者,這樣先將至少兩個互相連通的彈性容器內部殘餘的空氣排出,使得至少兩個互相連通的彈性容器內部形成負壓,從而可以通過細管10將懸浮液吸入在至少兩個互相連通的彈性容器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通過細管10吸入懸浮液時,負壓存儲腔20內部會殘留少量空氣,因此通過設置至少兩個互相連通的彈性容器,利用夾緊部件20a夾緊在兩個互相連通的彈性容器之間,從而可以使殘留的少量空氣被隔離在至少兩個互相連通的彈性容器的一者中(即最遠離細管10的一個),至少兩個互相連通的彈性容器剩下的可以全部用來存儲懸浮液,保證懸浮液中不存在氣泡。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兩個以上的彈性容器和夾緊部件20a可以很方便和快速的隔離氣泡在彈性容器的尾部或者其他位置。當然,還可以結合多次搖動和多次反覆擠壓彈性容器來吸取懸浮液,進一步排出殘餘的氣泡,多重方式排出氣泡,保證了負壓存儲腔20內的懸浮液不存在氣泡。
當然,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負壓存儲腔20上設有一開口,開口用於與負壓產生器連接,以通過負壓產生器產生負壓。應理解,本實施例並不限定負壓存儲腔20設置開口的位置,該開口可以設置在負壓存儲腔20的底部或、側邊或其他位置等。負壓產生器具體可以為注射式針筒50或真空泵,以通過注射式針筒50或真空泵產生負壓。值得注意的是,開口的內徑小於或等於2毫米,這樣在通過注射式針筒50或真空泵將懸浮液吸入硬質容器內。當然,還可以在負壓存儲腔20上設有密封蓋,用於密封開口。更具體地,負壓存儲腔20實際上可以為一硬質容器,該硬質容器上設有一開口,開口用於與負壓產生器連接,以通過負壓產生器產生負壓,且硬質容器上還可以設有密封蓋,用於密封開口。
在本實施例中,細管10透明或半透明,即細管10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製成,從而可以看到懸浮液在細管10內部的情況,即懸浮液中稀有成分在細管10中的厚度。當然,細管10還可以設置有刻度,可通過刻度讀出懸浮液在細管10的厚度。
在本實施例中,負壓存儲腔20透明或半透明,即負壓存儲腔20由透明材料製成,從而可以看到懸浮液在負壓存儲腔20內部的情況,即懸浮液所佔負壓存儲腔20的厚度。當然,負壓存儲腔20還可以設置有刻度,可通過刻度讀出懸浮液在負壓存儲腔20的厚度。
在本實施例中,細管10與負壓存儲腔20一體成型,結構簡單,能夠減低設計成本。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細管10可拆卸設置在負壓存儲腔20上,具體地,細管10與負壓存儲腔20螺紋連接,即細管10設有外螺紋,負壓存儲腔20設有內螺紋,外螺紋與內螺紋螺紋連接,從而可實現細管10與負壓存儲腔20可拆卸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細管10的內徑均相等。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細管10的內徑呈逐漸變小方式變化,即細管10的內徑從與負壓存儲腔20連接的一端向遠離負壓存儲腔20的另一端逐漸變小,這樣能夠將微小的稀有含量放大在細管10中。
在本實施例中,細管10的內徑與負壓存儲腔20的內徑弧形連接,這樣能夠快速地將懸浮液中稀有含量的成分分離到細管10中,優選地,細管10和負壓存儲腔20連接處的弧形連接的角度是30-60度。
另外,細管10上設置有固定裝置30,以通過固定裝置30將組合式離心裝置固定在離心機上,以使得通過離心機對組合式離心裝置中的懸浮液進行離心,即可以通過離心機將負壓存儲腔20的懸浮液中稀有含量的成分分離在細管10中,直接通過結構簡單的組合式離心裝置對懸浮液進行離心,大大減低操作時間和設計成本。
在本實施例中,負壓存儲腔20的內徑相等,且負壓存儲腔20的寬度橫截面積是細管10的寬度橫截面積的3-20倍,具體地,負壓存儲腔20的寬度橫截面積是細管10的寬度橫截面積的10倍(即在細管10的內徑相等的情況下),這樣只要負壓存儲腔20的懸浮液中含有稀少含量的成分,都能夠將其放大顯示在細管10中,這樣可以直接將細管10中的成分吸出來或通過剪掉細管10再將細管10中的成分取出來,這樣更方便分離出懸浮液中稀有含量的成分。當然,細管10的長度H1是負壓存儲腔20的長度的10-20倍。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負壓存儲腔20的內徑也可以不相等,即負壓存儲腔20的形狀呈球形、葫蘆形狀或不規則形狀。
在本實施例中,固定裝置30與細管10一體成型。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固定裝置30可拆卸設置在細管10上。
在本實施例中,固定裝置30為一卡扣機構,卡扣機構30用於卡置在離心機上,以將組合式離心裝置固定在離心機上。具體地,卡扣機構30固定在細管10中,且卡扣機構30設有凸起,離心機的面板或塞子設有凹槽,凸起卡置在凹槽中且凸起與凹槽間隙配合,使得組合式離心裝置卡置在離心機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固定裝置30為與離心管40連接的離心蓋,細管10插設在離心蓋中,以使得組合式離心裝置固定在離心管40中,從而通過離心管40將組合式離心裝置固定在離心機上。應理解,細管10可拆卸設置在離心蓋中,具體地,離心蓋設有一開孔,細管10插設在開孔中。另外,細管10的外徑從與負壓存儲腔20連接的一端向遠離負壓存儲腔20的另一端逐漸變小,當細管10的外徑與開孔的內徑相等時,此時離心蓋卡置在細管10中,可以通過離心蓋將細管10固定在離心管中。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細管10與離心蓋一體成型。
應理解,細管10和負壓存儲腔20長度比離心管20的長度長,即當組合式離心裝置固定在離心管40中時,負壓存儲腔20設置在離心管40的底部,以通過離心管40的底部支撐負壓存儲腔20,使得負壓存儲腔20在離心過程中不會移動;另外,當組合式離心裝置固定在離心管40中時,細管10的端部比固定裝置30的水平高度高,這樣在離心時候,即使細管10在離心作用下有適當位移,也不影響分層和變厚的效果。
本實施例通過產生負壓方式吸取混合懸浮液,從而避免了傳統的和現有技術中將懸浮液灌注進入離心管的操作方式,減少了汙染和產生氣泡;同時,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組合式離心裝置設置長條細管型結構,在同樣體積的懸浮液情況下,特別是體積量少量或微量時,經過離心機離心後,組合式離心裝置的細管可以很好地放大懸浮液中稀有含量的成分在負壓存儲腔中的厚度,便於更好離心分離稀有含量的細胞成分。
綜上,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組合式離心裝置包括:細管;負壓存儲腔,用於產生負壓並存儲懸浮液,其中負壓存儲腔與細管連通,以使得負壓存儲腔產生負壓時,通過細管將懸浮液吸入在負壓存儲腔和細管內;其中,細管上設置有固定裝置,以通過固定裝置將組合式離心裝置固定在離心機上。通過上述方式,本實用新型可以直接通過固定裝置將組合式離心裝置固定在離心機上,使得離心機在離心過程中,能夠利用細管存儲懸浮液中稀有含量的成分,直接放大了懸浮液中稀有含量的成分在細管中的厚度,便於更好分離出懸浮液中稀有含量的成分,大大提高了效率,分層和分離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