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前六君子袁化中簡介 袁化中怎麼死的?
2023-12-06 17:15:21 3
袁化中是明朝末年重要大臣,為東林黨的重要成員,為人正直清廉,不畏權貴。天啟年間,因為上書彈劾魏忠賢,而遭到閹黨的打擊報復下獄,在獄中慘遭殺害。袁化中的冤屈,一直等到崇禎年間,崇禎帝剷除魏忠賢一黨之後,才被平反。
袁化中是明朝武定人氏,字民諧,別號熙宇,出生時間不詳,去世於公元1625年。明朝萬曆三十五年,袁化中高中進士,後知內黃、涇陽,在任職期間裡,盡職盡責,為百姓謀福利,受百姓敬仰。
泰昌元年,袁化中升任御史,當時明熹宗剛剛登基,上面既沒有嫡母也沒有生母。受到先皇寵愛的李選侍,想要攜幼主,進而執掌大權,於是堅決要求住在乾清宮中。
袁化中和其他清正大臣,堅決上書,最終迫使李選侍移宮,保證了皇帝權利的唯一,杜絕了後宮掌政的事情發生。這件事件,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袁化中」。
天啟元年,袁化中上呈奏摺,陳述時政出現的八種弊端:宮禁漸弛、言路漸輕、法紀漸替、賄賂漸章、邊疆漸壞、職掌漸失、宦官漸盛、人心漸離。言辭懇切,憂國憂民,後出按宣、大,因為父母去世,辭官回家守孝。三年孝期滿後,袁化中被重新起用,掌河南道。
天啟年間的政治,最大的特點就是宦官當權,這個宦官就是明朝歷史上最著名的幾個宦官之一——魏忠賢。
魏忠賢是明朝末年權勢最大的宦官,通過明熹宗的寵愛逐漸掌握國家大權。而他和明熹宗乳母客氏的聯合,更是讓他將宮內宮外的大權盡握手中。
魏忠賢打壓異己,培養親信,剷除忠良,使得閹黨的勢力大增,朝中幾乎成為了魏忠賢的一言堂。大部分人攝於魏忠賢的威勢,不敢有所反對,但是仍然有一批忠直大臣,不畏魏忠賢的威脅,堅決上疏彈劾。
當時與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對抗最為激烈的就是東林黨的官員。而東林黨和閹黨之間的黨爭,也成為明朝末年政治的一大特點之一。
袁化中是東林黨的官員,為人剛正不阿,廉潔奉公。不說東林黨和閹黨之間的鬥爭,就說他本人憂國憂民的情懷,也絕不能容忍魏忠賢玩弄朝政,迫害忠良。所以當楊漣上書彈劾魏忠賢之後,袁化中也同時上疏彈劾。
袁化中說魏忠賢障日蔽月,逞威作福,將大臣看作奴隸,斥責他們就像斥責孤鳥,殺害大臣就猶如草芥,導致朝廷上下人神共憤,特因此告知陛下,希望陛下能夠知道,這樣魏忠賢尚還有所畏懼,不會如此為所欲為。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袁化中和楊漣這樣不顧自己生死的上奏,最後並沒有起到效果。魏忠賢搶先知道此事,先落了袁化中和楊漣等人的職位,使得這些奏疏並沒有被皇帝看到。
魏忠賢隨後指使閹黨同黨,誣陷袁化中,將袁化中貶職。後來閹黨人氏,又抓住汪文言,對他嚴刑處置,逼迫他誣陷袁化中和楊漣等人貪汙受賄。
就這樣袁化中被打入大牢,在牢獄之中受到嚴酷刑罰處置,生不如死。袁化中等人最開始是想保護自己,等到法司判決,洗清自己的罪名。哪知道魏忠賢巨然矯詔,根本不給袁化中見法司的機會。最後指使獄卒,將袁化中連同楊漣等其他五人殺害。
崇禎初年,魏忠賢落馬,閹黨被清除,袁化中才得以平冤昭雪贈太僕卿,官其一子。福王時,追諡「忠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