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八才子之首王慎中簡介 王慎中怎麼死的?
2023-12-06 20:11:56 3
王慎中,出生於公元1509年,去世於公元1559年,是朝著名的詩人、散文家,為嘉靖八大才子之首,對當時的文壇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王慎中字道思,因為早些年的死後曾經在清源山中峰遵巖讀書,所以又稱遵巖居士,後來改號南江。
王慎中籍貫晉江安平鎮,父親叫王元紀,母親李氏,家中有兄弟五人,王慎中在其中排行老二,所以又有王仲子的叫法。王慎中自幼就表現出了超出同齡人的聰慧,據說他四歲的時候就能背詩,有人拿問題考校他也能對答如流。因為這樣,他家人對他期望很高,想方設法讓他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十一歲的時候,王慎中拜陳讓為師,跟隨陳讓讀書。十四歲的時候,又拜當時著名理學家易時鐘為師。易時鐘本人對徒弟十分嚴格,然而對王慎中卻十分器重和賞識。甚至於說當初王慎中剛開始向易時鐘行拜師禮的時候,易時鐘竟然避開了,而且還說出了王慎中不在他弟子之列的話語。當然這不是說不想收王慎中為徒,而是易時鐘認為王慎中日後的成就遠高於他。
接受良好的教育長大的王慎中,在嘉靖四年中舉,五年進士及第,同年成親。婚假滿後歸朝,授戶部主事的職位。後往通州監督錢兌,盡忠職守,革除吏弊,體會民生疾苦。
嘉靖八年的時候,王慎中改任禮部祠祭司。明世宗舉行郊祀的時候,是王慎中寫下大祀詩八章,此後文聲大振。
嘉靖十年,王慎中擔任廣東主考官,主持鄉試。批改試卷之時所作卷面評語,因為準確精練 ,文辭雅麗,人爭傳誦。當然他通過此次考試,選拔了不少的良才,次年的狀元就是經他提拔的。
嘉靖十二年,王慎中轉主客司員外。當時朝廷有心想要從這些員外郎之中選些良才充入翰林院,當時的內閣大學士張孚敬有心想籠絡他。但是王慎中正直而傲慢,所以對此視而不見,最終館職落選。後來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被貶常州通判。
雖然被外放貶職,但是王慎中卻沒有怨天尤人。雖然外放貶職不是好事,但是等他到任之後,依然盡忠職守,兢兢業業的整飭吏治。因此受到當時江西巡撫郭宗臬的賞識,調任江陰,後因功升任南京戶部主事和禮部員外郎。
這段時間任職都是比較閒的部門,所以王慎中得以有大把時間專研學問。在這段時間,王慎中的學識得到大幅度增長,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觀點。
嘉靖十五年,出任山東提學僉事,任內致力端正學風,革除陋習。不久之後,又為江西參政。江西是著名學者王陽明講學的地方,學習氛圍濃烈,在這兒王慎中經常與各大學士交遊講學,學問得到很大的提高。
後來遷河南參政,正遇到河南發生饑荒,餓殍遍野。王慎中當機立斷與戶部侍郎王杲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因為他辦事幹練,又處處為民著想,所以受到百姓的愛戴。如今有了賑濟災民之功,原本是應該會升官的。但是令人意外的是,王慎中最後不但沒有得到獎賞,反而被撤官了。至於原因,是因為王慎中為人清高,一心學問。為官期間,雖然受到許多大臣的讚揚,但也得罪了一大批人。當時正好是夏言掌閣,早年與王慎中有隙,所以一意孤行的撤了王慎中的官。
王慎中被罷官之時為三十三歲,此後寄情山水,遨遊山河,一點也不留戀官場名利,十分灑脫。
晚年的王慎中安心的待在家中專事古文著作,時不時解答學子的求教,日子過的十分充實。嘉靖三十八年的時候,五十一歲的王慎中在家中病逝,算是沒有什麼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