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學家劉禹錫簡介 劉禹錫結局
2023-12-06 07:10:46 1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劉禹錫出生儒學書香門第之家,從小就開始學習儒學經典和吟詩作對,還曾得到名師詩僧皎然、靈澈的薰陶指點,不能否認的是,劉禹錫在文學史上的大造化與這兩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劉禹錫十九歲前後遊學長安、洛陽,在士林中廣受稱讚,都說劉禹錫是個年紀輕輕、驚才絕豔之人。兩年後,劉禹錫進士及第,同年登博學鴻詞科。
劉禹錫在官場上有兩個好朋友,一個是同為監察御史的柳宗元,另一個是太子侍讀王叔文。
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卒,順宗即位。作為曾經順宗侍讀的王叔文順利地進入了政治權力中心,在順宗的支持下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力求消除弊政。
劉禹錫與王叔文交好,政見相同,自身也頗有才華,王叔文有意讓劉禹錫參與革新,遂任命他為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參與對國家財政的管理。
劉禹錫自入仕一來一直不被器重,苦於一腔熱血無處安放,正好王叔文給了他這樣的一個機會,他用盡全身力氣好好表現,不久就同柳宗元成為革新集團的核心人物。
「二王劉柳」這個革新集團確實在短短的執政期間實行了不少有進步意義的措施,但是破除舊的規則勢必要觸及到一些利益既得者,「二王劉柳」的舉措觸犯了藩鎮、宦官和大官僚的利益,所以在這三方勢力的壓迫下,順宗不得不退位。
沒有順宗的支持和保護,「二王劉柳」革新集團瞬間分崩離析,王叔文被賜死,王丕遭到貶謫之後病逝,劉禹錫和柳宗元等八人先是被貶為遠州刺史,進而再度被貶為遠州司馬,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八司馬」事件。
劉禹錫在瞬間就從政治權力中心被排擠到不知道哪個旮旯拐角去了,成王敗寇,自古如此,但是這樣的失敗讓劉禹錫好不甘心。
十年之後,劉禹錫才和柳宗元奉召回京,但是因為劉禹錫寫得《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得罪了執政,又被貶出京,外放到連州當一個刺史。
詩的內容是這樣的: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郞去後栽。
此後十幾年,劉禹錫一直處於被不斷調任的狀態,從一個地方的刺史,到另一個地方的刺史,飽受「虎落平陽被犬欺」的悲涼之態。
劉禹錫屢遭打擊但毫不屈服,面對逆境,依然積極樂觀,雖然現實世界太過貧瘠,但我的內心世界平靜而充實,在逆境中寫出《陋室銘》這樣的名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劉禹錫寫下《陋室銘》的時候他還在和州當一個通判,和州知縣見風使舵,為了討上頭的歡心,屢屢折辱劉禹錫,想看他的狼狽之態。
把短短半年內逼迫劉禹錫搬家三次,由三間三廂的屋子搬到一間只能容下一桌、一椅、一床的陋室,劉禹錫的樊姬就是揮筆寫下情趣高潔的《陋室銘》,刻碑立於房前,問道:「何陋之有?」
氣得那個和州知縣直跳腳,她拿劉禹錫沒有一點辦法,你在乎的功名利祿他都不在乎,你能怎麼威脅到他?
最喜歡劉禹錫《秋詞》中的兩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重新賦予秋一種生命力,雖是零落成泥碾作塵,但未嘗又不是為來年勃勃生機蓄勢呢?
即是詠他,也是詠己,這才是劉禹錫的快意人生,不愧「詩豪」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