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殉節官員凌義渠簡介 凌義渠是個什麼樣的人?
2023-12-06 14:47:36 1
凌義渠是明朝大臣,也是著名的殉節官員。他生於公元1591年,去世於公元1644年,是浙江湖州織裡鎮人氏,字駿甫,號茗柯。凌義渠還是明代文學家,著名的雕版印書家。
凌義渠為人有才識,且品德出眾,因此還是諸生的時候,就與溫璜(溫璜,字於石,號寶忠,崇禎二年進士)一道受到烏程知縣馬思理的器重。
天啟五年,凌義渠高中進士,入朝授官行人,掌傳旨、冊封等事。崇禎三年,升官為禮部給事中,任官期間知無不言,常常對帝王進行規勸。
當時三河縣的知縣劉夢煒丟失了朝廷三千餉銀,因為追討賠償急迫,實在換不起害怕受到罪責,選擇了自縊而死。劉夢煒去世之後,朝廷下令讓其家人賠償三千餉銀。
凌義渠得知此事之後,當即上書,言:「因為金錢而逼死國家任命的官吏,甚至還下令讓家人趕緊賠償,恐怕會讓天下人議論,批評朝廷只知道金錢,而不在意盜竊之事。」皇帝聽了他的建議之後,於是特地下旨赦免了劉夢煒的家人。
凌義渠清廉剛正,不依附權貴,剛直不阿。溫體仁當政之時,雖然他是溫體仁的同鄉,但是卻從未依附於溫體仁。甚至某些時候,還會站在這正義的一方,反對溫體仁的一些決策。
當時有給事中劉含輝彈劾體仁草擬詔旨不適當,反而被下旨貶官。凌義渠上書勸諫說:「諫官不能規勸當政者的過失,將告誡諍諫的權力讓給部院大臣,使得言路受阻,長此以往,恐怕連小臣都把不說話當作盡職,當作為官的秘訣,這必定會給國家帶來無窮大的憂患。」
後來又有諫官劉昌,因為反對兵部尚書張鳳翼論被廢棄的將軍陳狀猷的功勞,而受到處罰。凌義渠義正言辭的說:「如今上下期滿,官員貪得無厭,徇私舞弊,胡亂邀功的情形嚴重。如果因為諫官勸諫而處罰他,那麼所以諫官都將閉口不言,此後必定功罪顛倒,犯法作弊成為常態。」
凌義渠經過三次升遷,為兵部給事中,仍然知無不言。但也正因為他的知無不言,多次上奏,得罪了按時的吏部給事中劉安行,後來被劉安行安排到福建擔任參政,後升任福建按察使,轉任山東右布政使。
地方任職期間,凌義渠清正廉潔,政績顯著,受到當地百姓愛戴,後來被召回京擔任南京光祿寺卿,同時負責應天府尹事。
崇禎十六年。凌義渠被任命為大理寺卿。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圍攻北京。凌義渠率領士兵奔赴長安門,親自指揮守衛。不久之後傳來紫禁城淪陷的消息,凌義渠慌忙還朝。
還朝之後,崇禎帝駕崩的消息又傳來,一時悲痛難忍,扶牆哀號。他以頭觸柱,血流滿面,哀痛國家和君主的不幸。門下子弟勸他保重自己,反遭凌義渠呵斥。
凌義渠回到家中,將自己平生喜愛書籍燒毀,等到天明之後,穿紫衣向皇城跪拜,又回家拜別家中父母,隨後殉節懸梁自盡,享年五十三歲。
南明建立之後,追贈凌義渠為刑部尚書,諡忠膏,清朝之時賜諡忠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