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流感的中草藥配方的製作方法
2023-11-11 13:44:32
本發明屬於一種中藥,特別涉及一種治療流感的中草藥配方。
背景技術: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汙染物品的接觸傳播。典型的臨床症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一般秋冬季節是其高發期,所引起的併發症和死亡現象非常嚴重。該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經常發生抗原變異,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極易發生大範圍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種。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嬰幼兒、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礎疾病的患者容易並發肺炎等嚴重併發症而導致死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製備方便、效果明顯的治療流感的中草藥配方。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流感的中草藥配方,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製成:山銀花5-10克、蘆根5-10克、薄荷1-5克、生甘草1-5克,太子參10-15克、蘇葉5-10克、黃芩10-15克、牛蒡子10-15克,防風15-20克,桔梗10-15克,川穹20-25克。
優選的是所述的中藥由如下重量克數的原料製成:山銀花6克、蘆根6克、薄荷3克、生甘草3克,太子參10克、蘇葉6克、黃芩10克、牛蒡子10克,防風15克,桔梗10克,川穹20克。
本發明中各原料藥的藥性如下:
山銀花: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用於癰腫疔瘡,喉痺,丹毒,熱血毒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
蘆根:性寒,味甘。歸肺經、胃經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治療熱病煩渴、胃熱嘔噦、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澀痛。脾胃虛寒者忌服。
薄荷:味辛,性涼;歸肺、肝經;清香升散;具有疏風散熱,清頭目,利咽喉,透疹,解鬱的功效;主治風熱表症,頭痛眩暈,目赤腫痛,咽痛聲啞,鼻淵,牙痛。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太子參::補益脾肺,益氣生津。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怔忡,水腫,消渴,精神疲乏。
蘇葉:解飢發表,散風寒,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魚蟹毒,治蛇犬傷。
黃芩:瀉實火,除溼熱,止血,安胎。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溼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等症。
牛蒡子;祛風熱,消腫毒。治風毒面腫,頭暈,咽喉熱腫,齒痛,咳嗽,消渴,癰疽瘡疥。
防風:祛風解表、勝溼止痛、解痙、止癢,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風溼痺痛;骨節酸痛;腹痛洩瀉;頭痛身痛;腸風下血;破傷風;風疹瘙癢;瘡瘍初起等疾病。
桔梗:氣微,味微甜後稍苦。其根可入藥,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膿等作用。
川芎:行氣開鬱,法風燥溼,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痺筋攣,經閉,難產,產後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扑腫痛,頭痛,風溼痺痛。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治療流感的中草藥配方:山銀花5克、蘆根5克、薄荷3克、生甘草1克,太子參10克、蘇葉5克、黃芩10克、牛蒡子10克,防風15克,桔梗10克,川穹20克。
實施例2、一種治療流感的中草藥配方:山銀花7克、蘆根6克、薄荷3克、生甘草3克,太子參10克、蘇葉6克、黃芩10克、牛蒡子13克,防風17克,桔梗10克,川穹25克。
實施例3、一種治療流感的中草藥配方:山銀花10克、蘆根10克、薄荷3克、生甘草5克,太子參10克、蘇葉10克、黃芩10克、牛蒡子10克,防風20克,桔梗10克,川穹20克。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流感的中草藥配方,所述配方是按以下重量組成:山銀花5-10克、蘆根5-10克、薄荷1-5克、生甘草1-5克,太子參10-15克、蘇葉5-10克、黃芩10-15克、牛蒡子10-15克,防風15-20克,桔梗10-15克,川穹20-25克。
技術研發人員:於秀珍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於秀珍
技術研發日:2015.12.25
技術公布日:201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