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蠡和文種是什麼關係 範蠡和西施是什麼關係
2023-11-10 15:56:12 2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句話出自範蠡之口,原本範蠡的這句話揭示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君臣關係,但是他的好朋友文種卻不信,最後的下場實 在是慘不忍睹。而西施作為四大美女之一,她和範蠡的關係一直是後人所關注的,範蠡與此二人又有怎樣的糾葛?
受封「商聖」的稱號,讓真正的「商人」很慚愧,因為範蠡是楚國人。範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宛三戶人,出身貧寒,微時「佯狂、倜儻、負 俗」,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36年,約於公元前448年終,幾近百歲的高壽,讓不少人驚嘆,範蠡才是最大的人生贏家。作為好友的文種則沒有範蠡 那麼好的運氣。文種也作文仲、字會、少禽,一作子禽,他本是楚人後定居在越國,春秋末期出名的謀略家,比起範蠡的人生雖說精彩程度大打 折扣,但是這兩人在一起時的故事也是很精彩的。
範蠡和文種是中國君臣關係的一種縮影,竭盡全力輔佐君王,範蠡選擇在越國最強盛的時候離開,而文種不聽信範蠡之言,依舊選擇待在勾踐身 邊,最後不被勾踐所容,被勾踐賜死。其實,文種應該是範蠡的伯樂,在《三國演義》裡劉備到南陽臥龍崗三請諸葛亮出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這一段故事被稱作「三顧茅廬」。其實歷史上還有「文種三請範蠡」的佳話。
兩人都是楚人,只不過範蠡出身貧寒,微時「佯狂、倜儻、負俗」,一直是鄉人眼裡的一個狂人,而志向遠大的文種此時也不被楚王所重用,但 他出入於市井街巷、山野鄉村,就是想體察民情,拜訪賢者,當他聽說城南三戶裡範公村的範蠡是奇才但一直未被任用時,便有了要見這位高人 一面的想法。第一次沒有見到範蠡,文種第二天又繼續登門拜訪卻依舊吃了閉門羹,第三次才見到範蠡,而兩人一相見就像相識多年的老友一樣 親密,一見鍾情,成為好友。後來兩人一同投奔了越王勾踐,輔佐他做事。
範蠡和文種,一個擅長軍事一個擅長民事,於是二人分工明確,一場復國大戲就此展開了。因為文種與勾踐同過甘苦,在心裡有一種凌駕於他人 之上的優越感,收買太宰和獻美人計都是文種的主意,後世多認為美人計是範蠡的計策,其實不然,範蠡只是這一計劃的實施者。越國從上到下 的所有東西都是文種打理的,文種自恃功高,更有功高蓋主的情況,範蠡早就警告過文種,勾踐這種人是不能一同富貴的,文種不聽,最後就被 賜死,範蠡因為懂得「知止」,智以保身,成名天下,這是範蠡和文種最大的區別。
再來說說範蠡和西施,兩人的愛情故事,算是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最大的緋聞。越王勾踐為了打敗吳王,採納大臣的美人計。一個西施將吳王 迷惑得神志不清,這個西施就是範蠡去民間找尋到的。後吳國因為一個女人而亡國,範蠡在越國興起之後歸隱山林,而西施在吳亡之後也不知所 終。於是,後人便對範蠡和西施的一同消失多了幾分猜忌。
於是人們猜測,在這一過程中,範蠡與西施產生了感情,並私訂終身。越國於公元前473年打敗吳國,實現了吳國復國的願望,範蠡本應該接受封 賞卻在這時候抽身離去,毅然離開越國。據《越絕書》記載:「吳亡後,西施復歸範蠡,同泛五湖而去。」範蠡帶著西施離開越國,一起歸隱山 林,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當然這一切都是後人眼裡的最完美的結局,然而事實的真相卻不是這樣的,範蠡與西施的故事雖然優美動人,卻無歷史 依據。史書裡人們憐惜西施悲慘的結局,而編造了這麼一個完美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