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創腦室穿刺套管針的製作方法
2023-11-10 13:07:32 1
專利名稱:一種微創腦室穿刺套管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微創腦室穿刺套管針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更具體的說是一種腦室穿刺套管
針。背景技術:
腦位於封閉的顱腔內,腦組織水腫、腦脊液分泌過多、循環或吸 收障礙、腦出血及顱內佔位病變,都可以使顱內壓升高,導致中樞神 經系統功能障礙甚至死亡。因此、側腦室穿剌腦脊液引流及顱內壓監 測是重症監護及急救的一個重要內容,其關鍵點是需在側腦室穿剌放
置一條引流管。傳統側腦室置引流管需切開頭皮,直徑1.0 1.5cm 的顱鑽鑽開顱骨,然後用腦室穿刺針穿剌進入腦室,再拔出腦針,順 穿刺道另行置入直徑3 5mm腦室引流管來完成。因無法觀察是否已 穿入腦室,須將腦針多次拔出,增加病人傷痛。術中需用特殊方法止 血,傷口需縫合。手術器械複雜,創傷大,併發症較多,技術條件要 求高,需具有一定的手術室條件,因而導致該技術在急診急救中應用 受到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現有技術中術器械複雜,創傷大,並發 症較多,技術條件要求高的不足,提供一種手術操作容易、費時少、 創傷小、併發症少、創口癒合快的腦室穿刺套管針。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微創腦室穿刺套管針,其特徵在於其包括針管體,針管體 內設有通孔,在通孔內插設有針芯體,在針管體外套設有可使針管體 前端伸出其外的柔性引流管。
如上所述的一種微創腦室穿剌套管針,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針管體 的後端設有手持部。
如上所述的一種微創腦室穿刺套管針,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針芯體 的後端設有手持部,前端設有半球面,所述半球面伸出針管體外。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如下優點-
1、 本實用新型在自製腦室穿刺套管針器材結構簡單,僅有針 芯體、針管體、引流管組成;
2、 本實用新型達到微創手術要求,手術創口很小,術後傷口無
須特殊處理;費時少、創傷小、併發症少、創口癒合快,安全性能高。
3、 本實用新型將穿刺針及引流管以套管針的方式構成一整體, 腦室穿剌的同時即可置入引流管,因此操作簡單,手術相對安全,並 發症少,床邊即可操作。
圖l是本實用新型組合立體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微創腦室穿刺套管針,其包括針管體l,針管體l內設有通
孔101,在通孔101內插設有針芯體2,在針管體1外套設有可使針 管體1前端伸出其外的柔性引流管3。針管體1的後端設有手持部 102,針芯體2的後端設有手持部201,前端設有半球面202,'可以避 免剌傷腦部血管,所述半球面202伸出針管體1外。
將針管體l、針芯體2、引流管3穿套在一起,引流管3外直徑 可小至1. 6mm。用直徑2. 5mm的鑽頭,加裝一可調節限制深度的簡易 保護器,臨床應用時,直接用鑽頭剌穿頭皮顱骨鑽孔,然後將穿剌套 管針通過顱骨鑽孔處穿刺入腦室,穿刺過程中通過拔出針芯體2觀察 有無腦脊液流出而確定是否已穿入腦室, 一旦確定進入腦室,拔出穿 針管體1及針芯體2留置引流管3在腦室內供腦脊液引流或監測顱內 壓。手術在頭皮顱骨創面只有直徑2.5mm點狀穿剌損傷,無需縫合止 血。
本實用新型簡單實用,僅有針芯體2、針管體l、引流管3組成, 輔助設備只需一顱骨鑽頭,可達到微創手術要求,其中最粗的是鑽頭, 直徑僅為2.5mm,因此手術創口很小,術後傷口無須特殊處理。將腦 室穿刺針及引流管以套管針的方式構成一整體,腦室穿刺的同時即可 置入引流管3,因此操作簡單,手術相對安全,併發症少,床邊即可 操作。
權利要求1、一種微創腦室穿刺套管針,其特徵在於其包括針管體(1),針管體(1)內設有通孔(101),在通孔(101)內插設有針芯體(2),在針管體(1)外套設有可使針管體(1)前端伸出其外的柔性引流管(3)。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創腦室穿刺套管針,其特徵 在於所述的針管體(1)的後端設有手持部(102)。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微創腦室穿刺套管針,其特徵 在於所述的針芯體(2)的後端設有手持部(201),前端設有半球面(202),所述半球面(202)伸出針管體(1)夕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創腦室穿刺套管針,其技術方案的要點是,其包括針管體,針管體內設有通孔,在通孔內插設有針芯體,在針管體外套設有可使針管體前端伸出其外的柔性引流管。本實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現有技術中術器械複雜,創傷大,併發症較多,技術條件要求高的不足,提供一種手術操作容易、費時少、創傷小、併發症少、創口癒合快的腦室穿刺套管針。
文檔編號A61B17/34GK201061556SQ20072005495
公開日2008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26日
發明者趙高旭 申請人:趙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