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應收帳款全年合計(多數公司有逾3年帳款)
2023-04-17 20:06:33 1
上期應收帳款全年合計?應收帳款和庫存是捆在一起的「好兄弟」,也是屬於投資者重點關心的數據之一同花順數據顯示,和庫存一樣,應收帳款也是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A股公司的應收帳款高達3.24萬億元,一個季度的增量達到1900億元,佔去年增量(3300億元)的57%,每家公司應收帳款的平均額也飆升至11.63億元,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上期應收帳款全年合計?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上期應收帳款全年合計
應收帳款和庫存是捆在一起的「好兄弟」,也是屬於投資者重點關心的數據之一。同花順數據顯示,和庫存一樣,應收帳款也是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A股公司的應收帳款高達3.24萬億元,一個季度的增量達到1900億元,佔去年增量(3300億元)的57%,每家公司應收帳款的平均額也飆升至11.63億元。
「中字頭」公司成為手握大量「欠條」的群體。其中中國中車、中國建築和中國鐵建截至一季度末的應收帳款均超過千億元。有分析認為,雖然從理論上來說,應收帳款是企業未來的財富,但在經濟艱難轉型的過程中,也有可能演變成負擔,變成壞帳,拖累企業的成長。
「中字頭」成應收款大戶
具體來看,「中字頭」公司財大氣粗,一季度手握「欠條」的前十大公司中,除了上汽集團之外,全被「中字頭」企業包攬。
應收款絕對額最高的是去年完成合併的中國中車,截至一季度末,中國中車的應收款高達1358.3億元,相比去年末的1316.6億元有所上升。此外營收款超過千億的公司還有中國建築和中國鐵建,兩者最新的應收款分別是1331.7億元和1232.1億元,中國建築的應收款較去年底增加了176.1億元,中國鐵建則減少了48.2億元。
應收款超過百億的公司還有中國石油、上海醫藥、中國神華、華域汽車、中國聯通、中國平安、中鐵二局、華能國際、江河創建等44家公司。
特別是一些傳統行業,公司的經營層面出現一定困難,應收款居高不下,甚至有些公司的應收款金額之大已超過了公司的淨利潤。
以中煤能源為例,2015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92.71億元,比上年的706.64億元下降16.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5.2億元,比上年的7.67億元下降428.7%。但是,公司的應收款卻高達96.8億元。而今年一季度這個情況仍在延續,一季報淨利潤-2.23億元,同比下降1573.02%,應收款卻增至112.2億元。
「不止一家公司是這個情況,不少鋼鐵、煤炭、有色、化工等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應收款同比增幅均高於平均水平。應收款其實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可能是未來公司的財富,但是控制不好也可能變成壞帳。」西部證券李軍表示。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提醒投資人,應收帳款過大不排除是上市公司此前為了衝高業績、提振股價而形成的會計處理,將一些會計年度的應收帳款計入當年的收益,這種「財技」即使令上市公司當期業績有高速增長,也不應被視為好企業,因為在未來這些應收帳款或會成為壞帳,現在的好業績未來看只不過是海市蜃樓。
當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李軍表示,有些上市公司的應收款增多,其實也說明這類企業處於高速發展期,「既要看上市公司的應收帳款額,更要看應收帳款的周轉率,如果周轉得較快,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行業興興向榮,產品供不應求。對於這類公司投資者可重點關注。」
應收款過高或拖垮企業
除了規模巨大之外,一些上市公司的應收款的帳齡也在不斷延長,甚至出現了一些「殭屍應收款」。據同花順統計,有超過2000家上市公司存在帳齡在3年以上的應收款,其中中儲股份、*ST煤氣、洛陽玻璃、哈藥股份等352家公司的應收款中,有不少帳款已長達5年甚至以上。
如中儲股份,2015年報顯示,應收款年末數為9.3億元,在A股眾多公司中其實並不顯眼,但「高帳齡」應收款額度卻高得驚人,不少已被轉為壞帳,如公司單項金額重大並單獨計提壞帳準備的應收款為2469.67萬元,佔比2.19%;按信用風險特徵組合計提壞帳準備的應收帳款為8.99億元,佔比97.48%;單項金額不重大但單獨計提壞帳準備的應收帳款為372.76萬元,佔比0.33%。
「應收帳款佔同期主業收入過高,將成為上市公司業績隱患,這相當於部分收入僅是紙上富貴,真正貢獻業績的收入較為有限。」一位不願具名的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上市公司帳齡已現「老齡化」,其中風險不容忽視,投資者應予以警惕。
在財富證券投顧中心負責人李朝宇看來,合理、適度的應收帳款規模以及周轉速度可以幫助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增加公司的銷售收入,並減少貨存;但如果應收帳款數目過大且年限較長,若不能及時收回,就會佔用資金,影響上市公司業績。對於這類公司,投資者還是要長個心眼,慎防爆出業績地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