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江陵與南郡(譙國桓氏重返荊州)
2023-04-17 20:49:28
東晉末期,建立桓楚政權的桓玄死後,一直作為上遊荊州治所的江陵城中,又發生了幾次頗為激烈的城池攻守、爭奪戰。而交戰的雙方發生在,以桓振、桓謙等為代表的桓楚殘留勢力,以及以劉毅、何無忌等為代表的東晉新興勢力之間。
江陵城在雙方之間幾度易手,但最終還是以譙國桓氏的落敗告終。江陵城這座譙國桓氏的老巢,也見證了譙國桓氏的從興盛到徹底覆滅的過程。
背景東晉末年,桓溫之子桓玄,逼迫晉安帝禪位,自己篡權稱帝,並把晉安帝遷到了尋陽。但沒過多久,北府舊將劉裕、劉毅、何無忌等人,自京口起兵討伐桓玄,將桓玄趕出建康城。
桓玄狼狽逃到尋陽後,裹挾晉安帝回到了譙國桓氏老巢江陵城,但沒過多久,桓玄率軍在崢嶸洲大敗,江陵城中有發生動亂,桓玄只能乘船逃走。
結果剛出江陵城沒多久,桓玄就遇到了當時了當時益州刺史毛璩派出,送寧州刺史毛璠屍骨返回將領的隊伍。雙方展開交戰,桓玄殘部不敵,被益州督護馮遷登船斬殺。
桓玄離開江陵城的第二日,尚留在城中的荊州別駕王康產與南郡太守王騰之二人,就找到了沒被桓玄帶走的晉安帝司馬德宗,重新讓他恢復帝位,江陵城在名義山,又為晉室力量所掌控。
等到桓玄被殺後,其子桓昇被押回了江陵後受刑被殺,桓玄的頭顱被送到了尚未到達江陵的劉毅手中,劉毅又將桓玄的頭顱送到建康,被掛在朱雀橋上示眾。一時間,原本作為桓楚和譙國桓氏大本營的荊州各地,都紛紛重新歸附晉室。
但是,因為劉毅、何無忌等人,在崢嶸洲擊敗桓玄之後,便沒有再著急進軍,等受到桓玄身死的消息後,更是以為大局已定,因此起義大軍並沒有趕到荊州治所江陵城,而這也就造成了接下來的江陵城幾度易主的經歷。
當初,桓玄讓部將王稚徽鎮守巴陵,等到桓玄死後,王稚徽見到當時劉毅等人的大軍,在桓玄死後十日都尚未趕到江陵。於是王稚徽便寫信,給當時正藏在華容浦的桓振,欺騙他說當時桓楚的桓歆和楊秋,已經攻佔了京口,馮稚也已經攻佔尋陽,劉毅等人的部隊已經潰退,現在可以重新奪回江陵。
實際上,當時桓歆和楊秋已經被魏詠之與諸葛長民擊敗,而馮稚後來在奪取尋陽後不久,就被劉懷肅擊敗。而劉毅等人更只是因為,戰勝桓玄之後鬥志鬆懈,加之大風不好行船,沒有及時趕來江陵而已。
但就是這樣蹩腳的理由,就觸動了本就頗為不甘喪亡的桓振,於是他離開華容浦,一路上收攏桓楚潰軍,重新返回了江陵城。當時躲藏在沮中的桓謙,得知消息後,也趕來與桓振匯合。當初被桓玄帶在身邊逃亡的桓楚大臣卞範之,死裡逃生,此時也返回了江陵城。
當時劉毅大軍未至,江陵城中兵力空虛,桓振等人輕而易舉佔據了江陵。重返江陵之後,桓振首先做的事,就是將王康產和王騰之兩人處死。等到桓振帶著部眾,來到南郡府邸,見到鳩佔鵲巢的晉安帝司馬德宗,和其弟弟司馬德文等人,本就十分生氣,又得知桓玄之子桓昇已經被殺,憤怒的桓振就要殺掉司馬德宗,在桓謙的努力勸阻之下,桓振這才放過了晉安帝。
隨後,桓振為被殺的桓玄舉行喪禮,並尊稱其為「悼武皇帝」。緊接著,桓謙為了避免下遊劉裕等人討伐的藉口,將玉璽重新交換給晉安帝司馬德宗,並讓晉安帝任命自己為侍中,衛將軍,江、豫二州刺史,主持江陵政務,又任命桓振為都督八郡諸軍事、荊州刺史,主持江陵軍事。
而在譙國桓氏重新返回江陵城之後,荊州各地又重新歸附桓氏,但正在西進途中的劉毅等人,怎會讓桓振、桓謙如意?接下來的江陵爭奪戰馬上到來。
得知桓振等人重新佔據江陵之後,劉毅等人馬上率軍西進,先是攻佔巴陵,將桓氏歸江陵的始作俑者王稚徽斬殺。隨後,何無忌和劉道規又率軍擊敗了駐守馬頭的桓謙,在江陵之北的龍泉擊敗桓蔚。而接連的勝利,讓何無忌等人決定不等後方劉毅大軍會合,就率先發動對江陵的進攻。
桓振得知義軍兵力尚未會合,何無忌的軍隊必定薄弱,於是主動出城與何無忌交戰,又讓老將馮該率軍在後方埋伏。之後,桓振在與何無忌作戰時,假裝不敵撤退,何無忌輕敵冒進,中了馮該埋伏,結果大敗。
等到劉毅趕到後,見何無忌部眾損失嚴重,知道不能繼續進攻防守嚴密的將領,於是只好撤軍。而當時益州刺史毛璩也派柳約之率軍前來討伐桓氏,結果又被桓振擊敗,柳約之戰死。於是,桓氏在荊州的局勢徹底穩定。但沒多久,毛璩又派人攻克梁州治所漢中,斬殺桓楚梁州刺史桓希,桓楚於是失去梁州之地。
數月後,劉裕決定再次討伐荊州桓氏。由劉毅、劉敬宣等人,率軍攻克巴陵等地,擊敗桓氏老將馮該。又由南陽太守魯宗之率軍攻佔襄陽,桓楚雍州刺史桓蔚,尚未抵抗便棄城逃到江陵。
桓振一看這次晉軍來勢洶洶,於是在次年正月,帶著晉安帝率軍離開江陵到江津,想要與劉毅一方交戰。但劉毅想要牽制住桓振,便故意不與桓振交戰,而北方的魯宗之順利擊敗桓楚大將溫楷,佔據紀南,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江陵安危。
桓振得知消息後,知道中了劉毅的計謀,於是他以晉安帝為要挾,想要與劉毅等人求和,條件是朝廷割荊州、江州交給桓氏。但沒想到劉毅直接拒絕了桓振的條件,桓振沒有辦法,只好帶著晉安帝又返回了江陵。
桓振回到江陵之後,讓桓謙和馮該鎮守江陵,自己率領大軍北上抵抗魯宗之。而劉毅得知桓振離開江陵之後,率領大軍進攻江陵,馮該無法抵擋,桓謙更是驚慌失措,帶著桓蔚、桓怡 、何澹之、溫楷等人逃出江陵城,投奔了後秦。而江陵城也就此被劉毅攻佔。
桓振出軍攻擊魯宗之,取得大勝,但等他率軍想要返回江陵之時,得知江陵已然被劉毅攻佔,也只好率領殘部逃到了溳川。
再奪江陵,桓氏敗亡當初桓玄篡位時,劉敬宣與司馬休之逃往南燕,等到劉裕擊敗桓玄,兩人又重新返回江左。司馬休之被當時承制的司馬遵任命為監荊、益、梁、寧、秦、雍六州諸軍事、並領荊州刺史。等到江陵被劉毅攻佔後不久,司馬休之便到江陵赴任。
但沒想到,兩個月後,桓振又收攏殘部攻打江陵,新上任沒多久的司馬休之,哪敢與曾經擊敗劉毅的桓振交手,便馬上離開江陵,逃到了襄陽。於是,桓振再次奪得江陵城,並自稱荊州刺史。
建威將軍劉懷肅、寧朔將軍張暢之等人,率軍前去攻打桓振,雙方在江陵以西的沙橋交戰。而當時桓振兵力薄弱,加之劉毅也派出廣武將軍唐興前去協助劉懷肅等人,縱使桓振英勇超凡,最終還是戰死沙場。
於是,江陵城經歷幾次易手之後,再次歸於晉室,而在譙國桓氏發跡之地荊州江陵徹底丟失之後,譙國桓氏也終於走向了敗亡,桓玄倉促建立的桓楚政權,也徹底覆滅。
(文中配圖來自網絡,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