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雨兩用摺疊帽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11:14:51 2
專利名稱:晴雨兩用摺疊帽的製作方法
它基本由帽架和布面組合而成。帽架可以是木質、竹質和金屬質,使用空心鉚釘鉚定而成,很象木摺尺結構,便於摺疊攜帶。帽頂和傘頂結構很相似,有上下兩層。當我們把原傘捍截成短柄(盲柄)推到帽纓位置時,下部110毫米8根橫撐使帽子基本成形,橫撐就是原傘撐。帽殿周邊有8根帽殿勒,外周邊有8根豎勒,相應帽殿勒和豎勒在相應的一個平面內,形成近似平行四邊形,它們構成帽子。通過帽內箍和帽布拉扯,使帽子成形。當我們需要擴大遮雨和太陽面積時,把傘緣按裝在帽緣外邊。帽子直徑達860毫米,相當一把傘,帽子可以代替雨傘。現在的傘面布和其他雨具都可以採用瓦塊百頁窗式的結構布面,可以減少悶熱積汗,通風良好,使人舒服。
晴雨兩用摺疊帽面具有瓦塊百頁窗通風結構。兩勒條有四個風眼,8根勒條可以形成8大塊,共有32個風眼,通風極佳。風帶著熱汗順著帽殿沿著頭皮不到帽纓處都從風眼中跑掉了。帽子吸風沿著皮頭流掉了,達到降溫涼爽作用。縫製帽面時縱縫橫不縫,風眼可以留大也可以留小。現在夏帽難戴住,尤其騎自行車戴不住帽子,關鍵沒有排風眼,因此風眼大小應依騎自行車能戴住帽子為原則,壓在上面布邊與下面布邊長度相差越大風眼就越大,行走和騎自車可以做到打傘難而戴帽不難。
人類為了保護自己的頭部不受風雨和太陽侵害,先後發明各種帽和傘。傘可以防風雨,可以防夏天太陽曝曬,但傘要用手拿著,拿著傘再工作,著實不方便。帽傘結合,以帽代傘,確實是人類理想。我發明設計的晴雨兩用摺疊帽是應人意而生,它再一次證明生活和社會需要促進一切發明和發展——人性、邏輯和可能是我們考慮問題的核心。
帽傘結合,以帽代傘給人們極大方便,在晴雨天裡,人們可以戴著晴雨兩用摺疊帽從事各種工作,人們感到方便,有益人類社會。
今年夏天我到北京有事,正好碰上雨天,在浙江人開的小店裡買了一頂傘改的雨帽。到八達苓遊長城帶著它,正逢下大雨,我使用它擋風防雨,結果發現很多不足它是傘去掉長柄縫製一個帽殿——頭部駐的部位。戴在頭上很不穩,不擋風,不舒服;經風一吹易掉,傘的短柄有時從帽纓處拔出,傘帽處於收縮狀態,喪失防風防雨的作用。帽架和帽面設計製造存在嚴重不足,但它給我一個啟示傘帽結合,以帽代傘,對於人類社會來說事在必行。經過我細心研究,晴雨兩用摺疊帽將要問世了,它可以克服原有的雨帽一切不足。
晴雨兩用摺疊帽,有固定形態的帽架和帽布面,帽架和帽面相適應形成定形的帽殿,戴在頭上像帽子一樣舒服穩定,帽面特殊結構能避風雨和太陽曝曬。帽架是兩層,外層相當原來傘架勒條,而內層相當傘的內撐,帽架可以由木質等材料構成。由帽頂、帽身的傘緣三部分組成,具體情況請看附
圖1、8、9。
帽殿內層上都直徑120毫米下部直徑180毫米;帽殿外層上部直徑220毫米下部直徑280毫米,帽緣寬90毫米。在帽緣外加傘緣寬200毫米。晴雨兩用摺疊帽最大設計直徑可達860毫米,相當一把大雨傘。
帽殼是由左右對稱的8根「勒條」組成,附圖1是其中一對「勒條」,對應的勒條在一個平面內。帽頂是帽子重要構件,它由短傘柄、帽勒條、斜勒條、帽纓和橫撐組成。8根橫撐與垂直短柄的平面成4~5°夾角,以防帽頂塌架。
帽纓 由內外帶螺絲塑料園圈構成,短柄插在中間,用塑料穿銷鎖住。帽纓外緣和短柄的下端外緣都設有能掛帽勒條和橫撐的等距離缺口,就像傘頂相應部的結構。當我們把短柄插入帽纓到位鎖住時,帽頂定形橫撐,帽勒條和斜勒條都撐起來,在一個平面內形成近似寶塔形,8個平面同時展開形成立體帽頂;我們再將帽內箍放入帽殿內,帽殿勒和豎勒也就固定,帽子成形;再加帽面布拉扯帽子形成固定的暫時形態。當我們把短柄拉掉時,晴雨兩用摺疊帽變形,橫撐和帽緣勒的內端下拉而外端上楊,帽殿全帽收縮摺疊起來,具體情況請參看各附圖。
各零件尺寸規格帽勒條50×10×3,斜勒條74×10×3,橫撐110×10×3,帽殿勒120×10×3,豎勒120×10×3,帽緣勒140×10×3,帽纓蓋外徑30,內徑10高15,傘緣勒200×10×3,帽纓座底外徑20內徑10,短柄下端直徑20上端直徑10長度86,帽纓和短柄都有具體設計請參看附圖2,3,4,5,6,7。
帽面設計也十分重要,帽面大受風雨、太陽面積就大,才能達到擋風避太陽的目的,但也不能太大,因為戴著帽子還要工作或行走。直徑460毫米也只相當草帽大小,草帽和布帽只是涼帽,它們不具雙層帽殿,帽頂不具傘的結構特徵,不避風,不擋雨,只遮太陽光,沒有風眼,戴在頭上不穩定易掉;不通風,夏季戴在頭上感到粘頭皮悶熱,遇雨後雨水順著頭皮而下,而我發明設計的晴雨兩用摺疊帽,情況就會大變。
晴雨兩用摺疊帽面,我採用瓦塊百頁窗式結構,縱聯橫遮——壓在30毫米左右,形成外松內緊結構,形成風眼,再大的風都會從風眼中吹掉,達到避風擋雨遮太陽作用,具有通風涼爽性能,請參看附圖8、9。帽面設計五個層次瓦塊結構。帽面根據勒條劃成8大塊,每一大塊又劃成五小塊,它們結構象瓦房一樣,上面一塊壓下面一塊,從帽纓直壓到帽緣,它們相疊是30毫米左右。每塊布橫向上口窄、下口寬;同時每塊布下口都增寬30毫米;縫製時,縱縫橫不縫,如H1A1A1B1,H1B1B1C1……A2A2B2,B2B2C2相縫,請參看附圖9,形成內緊外松百頁窗式結構。通風良好,通風好是為避免風把帽子吹掉。兩勒之間四個通風眼,風從頭皮流過,夏天達到通風降溫效果,32個通風眼,可謂通風最佳。這是百頁式窗的結構,可以用於各種雨衣和雨具,通風避雨兩不誤,夏季人們穿著它感到舒服不悶熱。
晴雨兩用摺疊帽優點1、此帽具有雨傘和帽子兩方面優點,有固定帽殿,戴在頭上穩定舒服;2、不要傘柄,打傘不用手,便於工作和行走,防風防雨防曝曬;3、此帽可摺疊,便於收藏攜帶,美觀大方老少皆宜。
4、木質、竹質、塑料質和金屬質均可做帽架,不要傘柄,成本必然低;5、各種布料都可以做此種帽面,帽面成板塊容納布種多,是帽文化精品,豐富了人民文化內容;6、發明原理來源於生活和社會需要,直接服務於人民科學技術,容易推廣,產生社會效益必然快;7、帽面帽架原理設計都不複雜,容易生產製造,便於手工生產和機器生產。
各種附標說明如下帽勒間剖面圖1(1)帽纓;(2)帽勒條;(3)斜勒條;(4)橫撐;(5)帽殿勒;(6)豎勒;(7)帽面布;(8)帽緣勒;(9)傘緣勒;(10)短柄;(11)扣突;(12)扣眼;(13)帽內箍;短柄正面投影響圖6(1)穿銷;(2)短柄;(3)下端缺口;晴雨兩用摺疊帽垂直投影圖8(1)風眼;(2)縱縫線;(3)風眼折皺帶暗扣;(4)帽纓;(5)短柄;(6)穿銷;(7)內壓邊虛線;(8)外壓邊實線;晴雨兩用摺疊帽面,百頁窗式結構圖9(1)H1A1A1』B1B1』……和H2A2A2』B2B2』……帽勒縱縫線(2)A1A1A1』A1』A2A2A2』A2』……B1B1B2B2B1』B1』B2』B2』風眼
7、帽面帽架原理設計都不複雜,容易生產製造,便於手工生產和機器生產。
各種附標說明如下圖1是晴雨兩用摺疊帽摘要附圖,示圖摘要地說明該帽形態結構和功能的特徵;圖標說明(1)帽勒條(2)斜勒條(3)橫撐(4)帽殿勒(5)豎勒(6)帽緣勒(7)安裝扣眼(8)扣突(9)扣眼(10)帽內箍(11)帽纓(12)縱縫線(13)風眼折皺帶(14)帽緣。
圖2此圖是說明書附圖,帽纓蓋正面投影剖面圖,說明帽纓蓋形狀和用處。
圖3是說明書附圖,是帽纓蓋垂直投影圖,圓形帶園孔特徵,可以固定帽纓底座。
圖4是說明書附圖,該圖是帽纓底座正面剖面投影圖,說明底座形狀特徵,帶螺紋和缺口與帽勒條結合形成帽頂。
圖5該圖是說明書附圖,是底座垂直投影圖,其特徵中間帶圓孔,是短柄通過的部位,外緣帶缺口可安裝帽勒條。
圖6該圖是說明書附圖,是短柄正面投影圖,它下聯橫撐上聯帽纓頂蓋,固定帽頂形態,是晴雨兩用摺疊帽重要構件。
圖標說明(1)穿銷(2)短柄(3)下端缺口。
7、圖7-1
是說明書附圖,短柄垂直投影圖,圖形外緣帶缺口可安裝橫撐。
圖7-2是說明書附圖,該圖說明帽纓外形,此端可固定短柄上端,使短柄不易滑掉,影響此帽使用效果。
圖7-3是說明書附圖,是放開的帽內箍,可固定帽殿勒,是帽子與頭顱接觸部位,可避免帽殿勒損傷頭皮。
圖標說明(1)扣眼(2)扣突。
圖8是說明書附圖,兩勒間剖面圖,可以清楚說明晴雨兩用摺疊帽的帽架結構及其與帽面的關係。
圖標說明(1)帽纓(2)帽勒條(3)斜勒條(4)橫撐(5)帽殿勒(6)豎勒(7)帽面布(8)帽緣勒(9)傘緣勒(10)短柄(11)扣突(12)扣眼(13)帽內箍。
圖9是說明書附圖,此圖是垂直投影圖,能清楚反映疊瓦式的帽布面特徵具有避雨、陽光及通風的功能。
圖標說明(1)風眼(2)縱縫線(3)風眼折皺帶暗扣(4)帽纓(5)短柄(6)穿銷(7)內壓邊虛線(8)外壓邊實線。
權利要求
1.晴雨兩用摺疊帽由帽架和帽面布組成。此項發明與現有的雨帽有其突出的特點帽架都能摺疊,現有的只是雨傘去掉長柄沒有形成帽殿,使用布條縫的帽殿,形狀不穩定,戴在頭上不舒服易掉;而我的雨晴兩用摺疊帽,帽架採用鎖短柄,二次摺疊和帽內箍等先進技術措施,使它形成定形的帽殿,象冬帽一樣戴在頭上舒服穩定不易掉,有利戴帽行走工作和勞動為此情求權利保護;
2.晴雨雨用摺疊帽的帽面布,由40塊尺寸不同的布塊組成,留32個排風眼,形成疊瓦百頁窗式的結構,形成最佳排風構造。現有的摺疊帽風眼留在帽纓處,只有四個,排風極小,只考慮排汗氣;為此疊瓦百頁窗式結構請求保護其權利;
3.傘緣結構,可以擴大防雨、防曝曬面積使睛雨兩用摺疊帽功能擴大,為此請求保護。
全文摘要
晴雨兩用摺疊帽是特殊結構的帽架和疊瓦式百頁窗式的布面組成。帽架由帽頂、帽身和傘緣三部分形成比較固定的帽殿。帽殿分內外兩層,帽布附在外層上面,具體情況請參看視圖,帽架能夠收縮摺疊,橫撐內端下拉,外端上揚,帶動帽殿勒和豎勒上卷,帽勒下垂包在其中;帽緣勒內端下拉外端必然上揚形成收縮摺疊。帽面布上松下緊,上面一塊下邊緣壓在下面一塊上邊緣,壓茬30毫米左右,縱縫橫不縫,形成百頁窗式的風眼。行走或騎自行車招來的風,沿著頭皮上衝從風眼中跑掉。
文檔編號A42B1/20GK1181911SQ9611470
公開日1998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1996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1996年10月26日
發明者周長英 申請人:周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