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底流泵控制裝置及濃密的製造方法
2023-05-01 10:58:31 2
一種底流泵控制裝置及濃密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底流泵控制裝置,用於濃密機上,包括檢測裝置及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上設有連接埠,所述連接埠分別用於與所述檢測裝置及濃密機的底流泵電連接,所述檢測裝置用於設置於濃密機的底流筒上。上述結構的底流泵控制裝置,檢測裝置可以實時檢測濃密機的給料筒內的礦床質量,並實時將檢測結果反饋給控制模塊,控制模塊可以根據礦床質量來控制底流泵的轉速。當礦床質量達到預先設定的預定值時,底流泵的開始高速運行;當礦床質量低於預先設定的預定值時,底流泵的開始低速運行,如此往復,具有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及運行效率高等優點。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包括上述底流泵控制裝置的濃密機。
【專利說明】一種底流泵控制裝置及濃密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底流泵控制裝置及濃密機。
【背景技術】
[0002]濃密機I是一種基於重力沉降作用的固液分離設備,通常由混凝土、木材或金屬焊接板作為結構材料製成,目前濃密機I廣泛運用於溼法冶金、選礦廠、化工廠等需要固液富集分離的生產場所。
[0003]申請號為201220538377.9的中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濃縮機底流泵的礦漿工藝變頻調控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位於左側的濃密機1、濃密機I上設有第一溢流口 3,第一溢流口 3通過管道4與設於右側的溢旋流器2連通,溢旋流器2上設有第二溢流口 7,溢旋流器2為漏鬥形,其頂部內側設有內臺階8,溢旋流器2底部通過輸送管道54與渣漿泵6連通,輸送管道54上還設有控制器9,控制器9 一側設有與控制器9連接的顯示器10,控制器9的另一側設有與控制器9連通的變頻器11,變頻器11同時與渣漿泵6連接。
[0004]上述結構的濃縮機底流泵的礦漿工藝變頻調控裝置,需要通過人工調節渣漿泵6速度,底流質量數據沒有接入控制模塊,不能根據底流質量自動調節渣漿泵6速度,需人工實時幹預,自動化化程度低,濃密機I運行效率低下。
[0005]綜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及運行效率高的底流泵控制裝置及濃密機1,成了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基於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是如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及運行效率高的底流泵控制裝置。
[0007]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之二是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及運行效率高的濃密機。
[0008]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一,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底流泵控制裝置,用於濃密機上,包括檢測裝置及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上設有連接埠,所述連接埠分別用於與所述檢測裝置及濃密機的底流泵電連接,所述檢測裝置用於設置於濃密機的底流筒上;所述控制模塊包括控制器及顯示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顯示器電連接;所述控制器包括輸入接口和輸出接口,所述輸入接口與所述檢測裝置電連接,所述輸出接口用於與所述底流泵電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接口與所述底流泵之間還設有用於變頻的變頻器;所述變頻器包括輸入端和輸出端,所述變頻器的輸入端與所述控制器的輸出接口電連接,所述變頻器的輸出端與所述底流泵電連接;所述檢測裝置為傳感器,所述傳感器設置於所述底流筒的筒壁上;所述底流筒上還設有給料筒。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底流泵控制裝置在一方面的改進,所述傳感器為壓力傳感器。
[0010]上述結構的底流泵控制裝置,用於濃密機上,包括用於設置於濃密機底流筒上的檢測裝置及控制模塊,控制模塊的一端與檢測裝置連接,另一端用於與濃密機的底流泵連接,檢測裝置可以實時檢測濃密機的給料筒內的礦床質量,並實時將檢測結果反饋給控制模塊,控制模塊可以根據礦床質量來控制底流泵的轉速。當礦床質量達到預先設定的預定值時,底流泵的開始高速運行;當礦床質量低於預先設定的預定值時,底流泵的開始低速運行,如此往復,具有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及運行效率高等優點。
[0011]為解決上述問題之二,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了一種濃密機,包括底流泵和底流泵控制裝置,所述底流泵控制裝置為如上所述的底流泵控制裝置。
[0012]包含上述底流泵控制裝置的濃密機,相應地具有上述底流泵控制裝置所具有的優點,在此不再贅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 [0014]圖1為現有技術中一種濃縮機底流泵的礦漿工藝變頻調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底流泵控制裝置及濃密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1中附圖標記的對應關係為:
[0017]I濃密機2溢旋流器3第一溢流口
[0018]4管道5輸送管道6渣漿泵
[0019]7第二溢流口8內臺階9控制器
[0020]10顯示器11變頻器
[0021]圖2中附圖標記的對應關係為:
[0022]I傳感器2底流筒3控制模塊
[0023]4底流泵5給料筒
【具體實施方式】
[0024]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25]如圖2所示的用於控制濃密機的底流泵控制裝置及濃密機,濃密機的底流筒2豎直設立,底流泵控制裝置包括檢測裝置及控制模塊3,控制模塊3設於底流筒2 —側,控制模塊3上設有連接埠,連接埠分別用於與檢測裝置及濃密機的底流泵4電連接,底流泵4通過管道與底流筒2連接,檢測裝置設置於濃密機的底流筒2上。
[0026]上述控制模塊3,具體地,包括控制器及顯示器,控制器與顯示器電連接,顯示器可用於顯示檢測裝置的檢測數據,還可用於觀察底流泵4的速度等,顯示器可以為液晶顯示器,可以為觸屏式顯示器,也可以為按鍵式顯示器,還可以為其它類型的顯示器,在此不作具體限定。控制器包括輸入接口和輸出接口,輸入接口與檢測裝置連接,輸出接口與底流泵4的一端電連接,控制器的類型也可以多種多樣,在此不作具體限定。
[0027]為了達到節能、調速的目的,保證控制器的平衡運行,防止控制器過流、過壓或過載等,控制器的輸出接口與底流泵4之間還設有變頻器,需要說明的是,變頻器可以電流型變頻器,還可以電壓型變頻器,在此不作具體限定。具體地,變頻器包括輸入端和輸出端,變頻器的輸入端與控制器的輸出接口電連接,變頻器輸出端與底流泵4電連接。
[0028]上述檢測裝置,用於檢測濃密機給料筒5內有礦床質量,給料筒5設於底流筒2上,具體地,檢測裝置可以為質量傳感器,傳感器I設置於濃密機底流筒2的筒壁上,傳感器I通過線路與控制器連接。需要說明的是,質量傳感器通常採用壓力傳感器,通過計算將其壓力轉換為礦床的質量。
[0029]上述結構的底流泵控制裝置,工作原理如下:
[0030]啟動濃密機後,通過傳感器I實時檢測濃密機給料筒5礦床的質量,並實時將檢測結果傳輸到控制器,當檢測裝置檢測到濃密機的給料筒5內的礦床質量低於預先設定的預設值時,控制器隨即啟動底流泵4並低速運行。當檢測裝置檢測到濃密機的給料筒5內的礦床質量達到預先設定的預設值時,控制器將會控制底流泵4,使其處於高速運行。當濃密機的給料筒5內的礦床質量又低於預先設定的預設值時,控制器再次控制底流泵4使其低速運行,如此往復。
[0031]上述結構的底流泵控制裝置,具有如下優點:
[0032]首先,自動化程度及運行效率高。上述結構的底流泵控制裝置,檢測裝置可以實時檢測濃密機的給料筒內的礦床質量,並實時將檢測結果反饋給控制模塊3,控制模塊3可以根據礦床質量來控制底流泵4的轉速。當礦床質量達到預先設定的預定值時,底流泵4的開始高速運行;當礦床質量低於預先設定的預定值時,底流泵4的開始低速運行,如此往復。整個過程中,無需人工幹預,具有自動化程度及運行效率高的優點。
[0033]其次,結構簡單,工作可靠,成本低廉。上述結構的底流泵控制裝置,結構相對較為簡單,並且工作可靠性較好,除此之外,底流泵控制裝置還具有成本低廉的優勢,易於推廣運用。
[0034]除此之外,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濃密機,包括底流泵4和底流泵控制裝置,其中,底流泵控制裝置為如上所述的底流泵控制裝置。
[003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底流泵控制裝置,用於濃密機上,其特徵在於,包括檢測裝置及控制模塊(3),所述控制模塊(3)上設有連接埠,所述連接埠分別用於與所述檢測裝置及濃密機的底流泵(4)電連接,所述檢測裝置用於設置於濃密機的底流筒(2)上;所述控制模塊(3)包括控制器及顯示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顯示器電連接;所述控制器包括輸入接口和輸出接口,所述輸入接口與所述檢測裝置電連接,所述輸出接口用於與所述底流泵(4)電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接口與所述底流泵(4)之間還設有用於變頻的變頻器;所述變頻器包括輸入端和輸出端,所述變頻器的輸入端與所述控制器的輸出接口電連接,所述變頻器的輸出端與所述底流泵(4)電連接;所述檢測裝置為傳感器(I),所述傳感器(I)設置於所述底流筒(2)的筒壁上;所述底流筒(2)上還設有給料筒(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底流泵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傳感器(I)為壓力傳感器⑴。
3.—種濃密機,包括底流泵(4)和底流泵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流泵控制裝置為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底流泵控制裝置。
【文檔編號】F04B49/06GK203822595SQ201320681560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31日
【發明者】劉立仁, 肖黑 申請人:飛翼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