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牛肉魚丸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4-30 23:16:21 2
本發明屬於水產深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牛肉魚丸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魚丸的加工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我國東南沿海各省的特產,尤其是廣東汕頭、福建閩南一帶的晉江深瀘魚丸,深受東南亞各國和港澳地區消費者的喜愛。但是,長期以來,魚丸的加工僅停留在手工或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上,加之市場上魚丸存在品種繁多,口感不佳、營養結構單一等問題,嚴重製約魚丸產業發展步伐。
目前,已有不少對魚丸製作工藝研究報導,例如:「海藻糖抗凍劑對魚片和魚丸的保鮮作用」[期刊論文]《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年5期韋航王榮輝吳華德weihangwangrong-huiwuhua-de,「真空微波乾燥重組魚丸的研究」[期刊論文]《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isticpku-2012年7期陳鳳傑張慜chenfeng-jiezhangmin,等分別對改善魚丸口感與保鮮技術進行相關報導,還有專利產品「一種冰溫氣調保鮮魚糜食品及其生產方法」(專利號:cn200310111590.7)該產品採用冰溫氣調保鮮魚丸或魚糕,以白鰱、草魚等淡水魚肉為原料,配以食鹽、變性澱粉、魔芋葡甘聚糖、白糖、脫腥劑、脫腥劑等輔料,經斬拌擂潰、成型熟化、無菌冷卻、氣調包裝、冰溫貯藏等工藝製成通過脫腥、冰點調節、無菌冷卻、氣調包裝、冰溫貯藏等工藝延長魚丸或魚糕的貨架期,冰溫氣調保鮮魚丸或魚糕具有與新鮮產品一樣的色澤、口感和風味。以上均是使用脫腥劑、抗凍劑等保鮮劑對魚丸產品新鮮度、色澤、口感、風味保持,但未見有採用養殖魚、幹蝦仁、雞蛋為主料,可可粉、牛肉、澱粉、油、鹽、糖為輔料不添加任何保鮮劑直接製作成魚丸的報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牛肉魚丸,不添加任何保鮮劑,直接採用牛肉、可可粉、蝦仁按一定的比例製成,營養健康,香氣濃鬱,更符合現代人飲食消費需求。
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牛肉魚丸,原料包括養殖魚、幹蝦仁、雞蛋、可可粉、牛肉,澱粉、油、鹽份、糖組成;優選地,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養殖魚30-50份、幹蝦仁25-30份、雞蛋5-8份、可可粉2-5份、牛肉3-5份,澱粉2-3份、油3-5份、鹽0.25-0.5份、糖1-2份。最佳優選包括養殖魚47份、幹蝦仁28份、雞蛋5份、牛肉4.5份、可可粉4份,澱粉9份、油6份、鹽1份。
牛肉魚丸製備方法包括以下過程:
s1:稱取養殖魚、幹蝦仁、雞蛋、牛肉、可可粉、澱粉、油、鹽、糖,備用;
s2:取養殖魚,置入絞肉機,去除魚皮、魚頭、魚尾、魚骨,保留魚肉;
s3:取牛肉,逆著紋理置入打漿機,交替加入步驟s2中所製得的魚肉,高速打漿,至均一,加入可可粉、油、鹽、糖攪拌混合均勻,製得肉糜;
s4:取雞蛋,去殼,放入幹蝦仁、澱粉,混合,攪拌,製得幹蝦仁包心;
s5:將步驟s4製得的幹蝦仁包心置入成型機,緩慢加入步驟s3製作的肉糜,勻速攪拌,製得成型牛肉魚丸,隨後立即置入35℃的溫水中浸泡2-3min,定型;
s6:牛肉魚丸定型後在90℃的熱水中煮15-20min,即得。
優選地,步驟s3所述加入澱粉量為雞蛋與幹蝦仁總重量份的1/4。
優選地,步驟s3所述高速打漿頻率為1000-2500r/min。
優選地,步驟s3所述可可粉與肉糜的比例為1:12。
優選地,步驟s3所述牛肉與魚肉交替加入打漿機的比例為1:10。
優選地,步驟s5所述攪拌的頻率為200-500r/min。
優選地,步驟s3所述高速打漿至均製得的肉糜能過1.5mm漿孔。
優選地,步驟s4所述加入的澱粉過80目篩。
本發明取得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牛肉魚丸製備方法過程中,加入的牛肉不僅富含人體所需蛋白質、胺基酸,同時還能彌補魚肉纖維細而短帶來口感上的欠缺,此外還加入幹蝦仁、雞蛋、可可粉,富含蛋白質、多種胺基酸、高熱量脂肪、銅、鐵、錳、鋅、磷、鉀、維生素a、維d、維e、維b1、維b2、維b6及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功能的生物鹼,營養健康,更符合現代人飲食消費需求。
2、本發明的牛肉魚丸,採用蝦仁製成包心,包皮部分加入牛肉以及可可粉,製成的牛肉魚丸嚼之彈脆爽口,齒頰留香、香氣濃鬱,避免牛肉羶味以及魚肉腥味影響魚丸整體風味與口感,更易被消費者接受。
3、本發明的牛肉魚丸,採用養殖魚、幹蝦仁、雞蛋、牛肉、可可粉、澱粉、油、鹽、糖等原料,不添加任何保鮮劑,有效保持牛肉魚丸整體鮮嫩度均一,好評度高,工藝簡單操作、原料成本低,易於實現產業化。
具體實施方式
一、一種牛肉魚丸及其製備方法
實施例1
一種牛肉魚丸,由以下原料組成:養殖魚、幹蝦仁、雞蛋、牛肉、可可粉、澱粉、油、鹽、糖。
牛肉魚丸的製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過程:
s1:稱取養殖魚37kg、幹蝦仁25kg、雞蛋1kg、牛肉3kg、可可粉3kg、澱粉7kg、油3kg、鹽0.25kg、糖1kg,備用;
s2:取養殖魚,置入絞肉機,去除魚皮、魚頭、魚尾、魚骨,保留魚肉;
s3:取牛肉,逆著紋理置入打漿機,並按牛肉與養殖魚肉比為0.05kg:0.5kg的比例交替加入步驟s2中所製得的魚肉,高速打漿,頻率為2000r/min,至均一,加入油、鹽、糖攪拌混合均勻,過1.5mm漿孔,製得肉糜包皮;
s4:取雞蛋,去殼,加入幹蝦仁,澱粉過80目篩,混合,攪拌,製得幹蝦仁包心;
s5:將步驟s4製得的幹蝦仁包心置入成型機,緩慢加入步驟s3製作的肉糜,勻速攪拌,頻率為300r/min,製得成型牛肉魚丸,隨後立即置入35℃的溫水中浸泡2min15s,定型;
s6:牛肉魚丸定型後在90℃的熱水中煮18min,即得。
實施例2
一種牛肉魚丸,由以下原料組成:養殖魚、幹蝦仁、雞蛋、可可粉、牛肉、澱粉、油、鹽。
牛肉魚丸的製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過程:
s1:稱取養殖魚47kg、幹蝦仁28kg、雞蛋5kg、牛肉4kg、可可粉5kg,澱粉9kg、油6kg、鹽1kg,備用;
s2:取養殖魚,置入絞肉機,去除魚皮、魚頭、魚尾、魚骨,保留魚肉;
s3:取牛肉,逆著紋理置入打漿機,並按牛肉與養殖魚肉比為0.09kg:0.9kg的比例交替加入步驟s2中所製得的魚肉,高速打漿頻率為3000r/min,至均一,加入可可粉、油、鹽、糖攪拌混合均勻,製得肉糜包皮;
s4:取雞蛋,去殼,依次放入幹蝦仁、過80目篩的澱粉,混合,攪拌,製得幹蝦仁包心;
s5:將步驟s4製得的幹蝦仁包心置入成型機,緩慢加入步驟s3製作的肉糜,勻速攪拌,頻率為300r/min,製得牛肉魚丸,隨後立即置入35℃的溫水中浸泡3min20s,定型;
s6:牛肉魚丸定型後在90℃的熱水中煮10min,即得。
實施例3
一種牛肉魚丸,由以下原料組成:養殖魚、幹蝦仁、雞蛋、牛肉、香蕉泥、澱粉、油、鹽、糖。
牛肉魚丸的製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過程:
s1:稱取養殖魚:52kg、幹蝦仁30kg、雞蛋2kg、可可粉4.5kg、牛肉5kg,澱粉8kg、油5kg、鹽1.5kg、糖2kg,備用;
s2:取養殖魚,置入絞肉機,去除魚皮、魚頭、魚尾、魚骨,保留魚肉;
s3:取牛肉,逆著紋理置入打漿機,按牛肉與養殖魚肉比為0.05kg:0.5kg的比例交替加入步驟s2中所製得的魚肉,高速打漿頻率為1500r/min,至均一,加入可可粉、油、鹽、糖攪拌混合均勻,製得肉糜包皮;
s4:取雞蛋,去殼,依次放入幹蝦仁、過80目篩的澱粉,混合,攪拌,製得幹蝦仁包心;
s5:將步驟s4製得的幹蝦仁包心置入成型機,緩慢加入步驟s3製作的肉糜,勻速攪拌,頻率為200r/min,製得牛肉魚丸,隨後立即置入35℃的溫水中浸泡3min,定型;
s6:牛肉魚丸定型後在90℃的熱水中煮15min,即得。
實施例4
一種牛肉魚丸,由以下原料組成:養殖魚、幹蝦仁、雞蛋、牛肉、可可粉、澱粉、油、鹽、糖。
牛肉魚丸的製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過程:
s1:稱取養殖魚30kg、幹蝦仁30kg、雞蛋0.5kg、牛肉3kg、可可粉2kg,澱粉8kg、油3.5kg、鹽0.265kg、糖0.25kg,備用;
s2:取養殖魚,置入絞肉機,去除魚皮、魚頭、魚尾、魚骨,保留魚肉;
s3:取牛肉,逆著紋理置入打漿機,按牛肉與養殖魚肉比為0.03kg:0.3kg的比例交替加入步驟s2中所製得的魚肉,高速打漿頻率為2500r/min,至均一,加入可可粉、油、鹽、糖攪拌混合均勻,過1.5mm漿孔,製得肉糜包皮;
s4:取雞蛋,去殼,依次放入幹蝦仁、過80目篩的澱粉,混合,攪拌,製得幹蝦仁包心;
s5:將步驟s4製得的幹蝦仁包心置入成型機,緩慢加入步驟s3製作的肉糜,勻速攪拌頻率為500r/min,製得成型牛肉魚丸,隨後立即置入35℃的溫水中浸泡2min,定型;
s6:牛肉魚丸定型後在90℃的熱水中煮15min,即得。
二、感官評價試驗:
1、試驗方法:
1-1::觀察組:取以上實施例製作而成的牛肉魚丸進行口感、風味品鑑試驗,邀請2名受專業食品感官品鑑受訓人員(甲、乙)、3名水產肉制食品愛好者(丙、丁、戊),對採用以上1-4實施例製作方式製成的牛肉魚丸的感官色澤、彈性品質、香氣濃鬱度逐一品鑑評分,並用溫開水進行漱口。
對照組:採用實施例1魚丸製作工藝,去除牛肉、可可粉,製成魚丸。
2、評分標準:
感官色澤:色澤整體鮮嫩度均一為優;間雜較少可可粉棕色顆粒為良;間雜明顯可可粉棕色顆粒為劣;
彈性品質:嚼之彈脆爽口,齒頰留香為優;口感略帶彈性為良;嚼之有顆粒感,無彈性為劣;
香氣濃鬱:有較濃的香氣為優;香氣不明顯為良;略帶牛肉羶味、魚腥味為劣;
3、試驗結果如附表1-1;1-2:
品鑑試驗結果評分附表1-1
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的牛肉魚丸,在不使用任何保鮮劑的前提下,能有效保持牛肉魚丸整體鮮嫩度均一、口感嚼之彈脆爽口,齒頰留香、香氣濃鬱,較對照組魚丸感官色澤、彈性品質香氣較優,更能被消費者接受。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