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負手動吸塵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14:07:11 1
專利名稱:背負手動吸塵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吸塵器,具體說是ー種背負手動吸塵器。
背景技術:
目前交流電供電的吸塵器由於拖著一條電源線使用很不方便,並且耗能大,大多數功率在I千瓦左右,工作2到3個小時就因過熱必須停止工作進行散熱冷卻,否則就會出故障。另外蓄電池供電的吸塵器還具有電池較貴,使用2至3年就需更換電池等缺點。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種不使用電源,造價低廉,使用方便的背負手動吸塵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在殼體的內部設有兩端帶滾輪的滑輪板,在滑輪板的上側和下側分別設有上氣囊和下氣囊,所述上氣囊的上端和下氣囊的下端分別與殼體的內壁連接,在殼體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有第一排氣彈簧閥、第一進氣彈簧閥和第二排氣彈簧閥、第二進氣彈簧閥,集塵室將第二進氣彈簧閥包裹在其中,濾塵網設在集塵室的中間部位,集塵室通過連通管與第一進氣彈簧閥連接,在集塵室的下側連接有氣管,在氣管的一端連接有吸塵頭,平衡杆的兩端與滑輪板的兩端連接,導向套將平衡杆的定位,在殼體的ー側設有操縱杆,操縱杆的一端與殼體ー側的支架連接,操縱杆的中間部位與平衡杆的一端鉸接在一起。通過以上設置,本實用新型採用上下氣囊輪流吸氣工作方式,用手操作操縱杆,操縱杆帶動滑輪板上下移動,固定在滑輪板上的兩個氣囊輪流拉伸、壓縮,完成連續吸氣、排氣,達到利用吸塵頭吸塵的目的。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圖中1、第一排氣彈簧閥,2、上氣囊,3、第一進氣彈簧閥,4、平衡杆,5、殼體,6、吸塵頭,7、操縱杆,8、氣管,9、集塵室,10、濾塵網,11、第二排氣彈簧閥,12、第二進氣彈簧閥,13、滑輪板,14、下氣囊,15、導向套,16、連通管,17、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在殼體5的內部設有兩端帶滾輪的滑輪板13,在滑輪板13的上側和下側分別設有上氣囊2和下氣囊14,所述上氣囊2的上端和下氣囊14的下端分別與殼體5的內壁連接,在殼體5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有第一排氣彈簧閥I、第一進氣彈簧閥3和第二排氣彈簧閥11、第二進氣彈簧閥12,集塵室9將第二進氣彈簧閥12包裹在其中,濾塵網10設在集塵室9的中間部位,集塵室9通過連通管16與第一進氣彈簧閥3連接,在集塵室9的 下側連接有氣管8,在氣管8的一端連接有吸塵頭6,平衡杆4的兩端與滑輪板13的兩端連接,導向套15將平衡杆4的定位,在殼體5的一側設有操縱杆7,操縱杆7的一端與殼體5 —側的支架17連接,操縱杆7的中間部位與平衡杆4的一端鉸接在一起。通過以上設置,本實用新型當用手操縱操縱杆7向上運動吋,帶動平衡杆4和滑輪板13向上運動,滑輪板13壓縮上氣囊2,在壓力作用下第一排氣彈簧閥I打開,第一進氣彈簧閥3關閉,上氣囊2通過第一排氣彈簧閥I向外排氣,下氣囊14也在滑輪板13帶動下向上運動並通過第二進氣彈簧閥12吸氣,同時第二排氣彈簧閥11關閉。當用手操縱操縱杆7向下運動時,過程正好相反,上氣囊2吸氣,下氣囊14排氣。吸塵頭6可進行向上氣囊2和下氣囊14吸氣,達到吸塵的目的。
權利要求1.背負手動吸塵器,其特徵在於在殼體的內部設有兩端帶滾輪的滑輪板,在滑輪板的上側和下側分別設有上氣囊和下氣囊,所述上氣囊的上端和下氣囊的下端分別與殼體的內壁連接,在殼體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有第一排氣彈簧閥、第一進氣彈簧閥和第二排氣彈簧閥、第二進氣彈簧閥,集塵室將第二進氣彈簧閥包裹在其中,濾塵網設在集塵室的中間部位,集塵室通過連通管與第一進氣彈簧閥連接,在集塵室的下側連接有氣管,在氣管的一端 連接有吸塵頭,平衡杆的兩端與滑輪板的兩端連接,導向套將平衡杆的定位,在殼體的ー側設有操縱杆,操縱杆的一端與殼體ー側的支架連接,操縱杆的中間部位與平衡杆的一端鉸接在一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背負手動吸塵器,其特徵在於,在殼體的內部設有兩端帶滾輪的滑輪板,在滑輪板的上側和下側分別設有上氣囊和下氣囊,集塵室將第二進氣彈簧閥包裹在其中,集塵室通過連通管與第一進氣彈簧閥連接,在集塵室的下側連接有氣管,平衡杆的兩端與滑輪板的兩端連接,導向套將平衡杆的定位,在殼體的一側設有操縱杆,操縱杆的一端與殼體一側的支架連接,操縱杆的中間部位與平衡杆的一端鉸接在一起。通過以上設置,本實用新型採用上下氣囊輪流吸氣工作方式,用手操作操縱杆,達到利用吸塵頭吸塵的目的。
文檔編號A47L5/02GK202386620SQ20112049416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日
發明者張彥江, 徐培富, 徐金貴, 鄭立峰 申請人:張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