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電、氣鑿巖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07:03:26 3
專利名稱:手持式電、氣鑿巖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礦山採掘工業及建築、公路、橋梁基礎鑽眼使用的鑿巖機,尤其表現在是手持式電、氣鑿巖機。
目前對硬質巖石的採掘或鑽眼作業,採用手持式鑿巖機有兩種,風動鑿巖機和內燃鑿巖機。風動鑿巖機最大缺點是耗能,一般最小的鑿巖機也需15KW空壓機,產氣量2.5米3/分以上才能帶動一臺鑿巖機,大的甚至要30KW內燃空壓機帶動,噪音大,同時為了維持鑿巖機的強大功率需要,施工中一般都使用大型柴油空壓機組配合,更造成噪音和油耗增大,特別是城市建設受到極大的限制,而內燃鑿巖機,存在著體積大,結構複雜,功率小,易壞,壽命短,一般工程均不採用。在專利申請號98109766的專利公開了「一種鑿巖機」,仍然存在上述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利用電動機旋轉運動變為直線運動,使活塞腔內的壓縮空氣在回程過程中再進行壓縮並旋轉,然後瞬間釋放衝擊鑽杆的手持式電、氣鑿巖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有電動機電機軸、鑽杆、釺卡,其特徵是法蘭殼一端聯接電動機、另一端連接外殼、電動機的電機軸穿過呈圓筒形的法蘭殼中心安裝有主動齒、主動齒與安裝在法蘭殼筒底的三個行星齒嚙合,三個行星齒的外緣與裝在法蘭殼一端內的內齒套的齒嚙合,內齒套的另一端至中部內壁相嵌有一組對稱反向180°的螺旋升程套副,螺旋升程套副的導軌面上放置有呈T型的垂直轉臂的臂兩端,垂直轉臂聯接轉臂中心軸,轉臂中心軸的一端外有直齒,直齒插入固定在外殼的直齒滑套內,直齒滑套外有平面軸承,平面軸承一端面與內齒套的端面接觸、另一端面放在呈T形的外殼的大頸部內端底部,直齒滑套的一端壓住嵌在外殼的中頸部內的帶有密封圈的油封支架,轉臂中心軸的中部外安裝有帶活塞環的活塞、另一端與鑽杆接觸,外殼的中部外裝置有三通閥,三通閥分別與外殼中頸部有孔相通和小頸部有孔相通,外殼小頸部內壁與轉臂中心軸之間有帶孔的頭軸。
本實用新型其工作原理是,首先接通電源和空氣壓縮機,電動機通電旋轉時,主動齒也隨著旋轉,而帶動行星齒及內齒套旋轉,放置在內齒套內壁嵌有螺旋升程套副的導軌面上垂直轉臂也滑動,垂直轉臂的另一端連接的帶有直齒、活塞的轉臂中心軸也隨之往上移動,這就完成第一個回程運動;當轉臂中心軸帶動活塞往上移時,由空氣壓縮機輸送來的空氣經三通閥,到外殼中頸部有孔流入活塞壓縮腔內,隨著活塞往上移動,藉助於活塞外臂密封外殼中頸部處,停止供氣,這時活塞往上移,活塞壓縮腔內壓縮空氣進一步壓縮,其壓力驟升至數倍,當垂直轉臂上滑動到螺旋升程套副的上止點時,活塞腔內壓縮比最大,積蓄的能量也最大,垂直轉臂通過上止點的瞬間突然向下跌落,被壓縮的空氣突然釋放,將垂直轉臂、轉臂中心軸,活塞一起急聚向鑽杆尾部衝擊,這就完成第二個衝程運動;同時垂直轉臂聯接的有直齒的轉臂中心軸往上移時,插入固定的直齒滑套內直齒也隨著上移,當垂直轉臂達到上止點時,直齒的下端脫離直齒滑套限制而向前轉動,此時垂直轉臂瞬間突然向下滑落,受螺旋升程套副的轉動,轉過一個齒位後又重新插入固定第二齒位的直齒滑套內,每往復一次,即旋轉一個齒,使鑽杆不停變換鑽頭內部位置,這就完成第三個迴轉運動;外殼外裝有三通閥配置供給外殼中頸部內活塞壓縮腔內注入一定壓縮空氣,同時供給外殼小頸部內,經頭軸的孔,傳給鑽杆的中心孔到鑽頭吹除巖屑,保證工程作業順利進行,這就是完成第四個配氣運動。上述運動重複進行,周而復始進行。
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緊湊,製作安裝方便,造價低廉,使用方便,衝擊力大,而且能有效降低噪音和節約能源等特點。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
圖1的A-A視圖結構示意圖;圖3是
圖1的B-B視圖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電動機2-電機軸3-主動齒 4-行星齒5-內齒套6-螺旋升程套副7-垂直轉臂8-轉臂中心軸9-直齒10-直齒滑套11-法蘭殼12-平面軸承13-油封支架14-外殼15-活塞16-活塞環17-三通閥18-頭軸19-鑽杆20-釺卡如
圖1所示,電動機1的電機軸2上有主動齒3,主動齒3與行星齒4嚙合,行星齒4外緣與電機1連有的法蘭殼11內的內齒套5嚙合,內齒套5內壁嵌有一對對稱反向180°的螺旋升程套副6,螺旋升程套副6的導軌面上放置垂直轉臂7,垂直轉臂7聯接轉臂中心軸8,轉臂中心軸8外有直齒9,直齒9插入固定在外殼14的直齒滑套10內,直垂滑套10外有平面軸承12,平面軸承12分別與內齒套5的端面和外殼14大頸部內端接觸,外殼14的中頸部內有油封支架13,轉臂中心軸8的中部安裝有帶活塞環16的活塞15、另一端與鑽杆19接觸,外殼14裝置有三通閥17,三通閥17分別與外殼14中頸部有孔和小頸部有孔相通,外殼14小頸部內有頭軸18和鑽杆19,外殼14小頸部外端有釺卡20。
圖2,電機軸2帶有主動齒3與行星齒4嚙合,行星齒4與法蘭殼11內的內齒套嚙合。
圖3,垂直轉臂7聯接轉臂中心軸8,轉臂中心軸8外有直齒9和直齒滑套10,法蘭殼11內有內齒套5。
權利要求1.一種手持式電、氣鑿巖機,包括有電動機(1)、電機軸(2)、鑽杆(19)、釺卡(20,其特徵是法蘭殼(11)一端聯接電動機(1)、另一端連接外殼(14)、電動機(1)的電機軸(2)穿過呈圓筒形的法蘭殼(11)中心安裝有主動齒(3)、主動齒(3)與安裝在法蘭殼(11)筒底的三個行星齒(4)嚙合,三個行星齒(4)的外緣與裝在法蘭殼(11)一端內的內齒套(5)的齒嚙合,內齒套(5)的另一端至中部內壁相嵌有一組對稱反向180°的螺旋升程套副(6),螺旋升程套副(6)的導軌面上放置有呈T型的垂直轉臂(7)的臂兩端,垂直轉臂(7)聯接轉臂中心軸(8),轉臂中心軸(8)的一端外有直齒(9),直齒(9)插入固定在外殼(14)的直齒滑套(10)內,直齒滑套(10)外有平面軸承(12),平面軸承(12)一端面與內齒套(5)的端面接觸、另一端面放在呈T形的外殼(14)的大頸部內端底部,直齒滑套(10)的一端壓住嵌在外殼(14)的中頸部內的帶有密封圈的油封支架(13),轉臂中心軸(8)的中部外安裝有帶活塞環(16)的活塞(15)、另一端與鑽杆(19)接觸,外殼(14)的中部外裝置有三通閥(17),三通閥(17)分別與外殼(14)中頸部有孔相通和小頸部有孔相通,外殼(14)小頸部內壁與轉臂中心軸(8)之間有帶孔的頭軸(1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其電動機1的電機軸2上主動齒3與三個行星齒4嚙合,行星齒4的外緣與法蘭殼11的內齒套5嚙合,內齒套5內嵌有一組螺旋升程套副6的導軌面放置有垂直轉臂7的臂兩端,垂直轉臂7聯接轉臂中心軸8,轉臂中心軸8外有直齒9和直齒滑套10、中部外安裝有帶活塞環16的活塞15,另一端與鑽杆19接觸,外殼14的三通閥17與外殼14中頸部和小頸部有孔相通。具有結構簡單緊湊、製作安裝方便,造價低廉,使用方便,衝擊力大,能有效降低噪音和節約能源等特點。
文檔編號E21B1/12GK2462063SQ00244798
公開日2001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0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00年10月27日
發明者李學東, 敖忠裕 申請人:李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