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發電轉換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13:33:21 1
專利名稱:海浪發電轉換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電轉換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海浪發電轉換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海浪發電轉換裝置,包括箱體、能量輸入機構、儲能轉換機構、和能量輸出機構;儲能轉換機構和能量輸出機構置於箱體之內;能量輸入機構與儲能轉換機構通過一對齒輪的嚙合相連接,儲能轉換機構與能量輸出機構通過軸相連接。
其中能量輸入機構由浮筒、搖臂、內嚙合棘輪機構、搖臂軸、和輸入齒輪組成。搖臂的一端固定浮筒,另一端固定搖臂軸;內嚙合棘輪機構空套在搖臂軸上;輸入齒輪固定連接在內嚙合棘輪機構的外圓柱面上。該能量輸入機構的浮筒、搖臂設置於箱體之外,內嚙合棘輪機構、輸入齒輪設置於箱體之內。
其中儲能轉換機構由儲能齒輪、主軸、平面窩卷彈簧、棘輪機構、和殼體組成。儲能齒輪設置於殼體的外部,並與之為可拆卸連接;平面窩卷彈簧設置於殼體的內部;主軸同時穿設儲能齒輪、平面窩卷彈簧、和棘輪機構中;平面窩卷彈簧的內端頭與主軸連接,外端頭與殼體連接。
其中能量輸出機構設置於箱體之內,並由圓柱銷盤、太陽輪、行星輪、和偏心軸組成少齒差內嚙合傳動系統,變速後由偏心軸將能量輸出。
所述儲能齒輪與殼體之間可以通過鍵連接。
本實用新型海浪發電轉換裝置的能量輸出機構還可採用諧波齒輪傳動、擺行針輪行星傳動方式。
為配合海浪發電轉換裝置不同的傳動比可以改變搖臂的長度和浮筒的體積。
海浪湧動作為一種能源,具有持久、清潔、無汙染的優點,本實用新型充分利用了海浪湧動能源的這一優點為人們提供了節省能源、對環境無汙染的海浪發電轉換裝置。
圖2為
圖1所示的海浪發電轉換裝置帶局部剖的右視圖。
圖中標號說明10-箱體20-能量輸入機構202-浮筒204-搖臂206-內嚙合棘輪機構208-搖臂軸 210-輸入齒輪30-儲能轉換機構302-儲能齒輪304-主軸306-平面窩卷彈簧308-棘輪機構310-殼體40-能量輸出機構402-圓柱銷盤404-太陽輪 406-行星輪408-偏心軸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如
圖1、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海浪發電轉換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及該圖帶局部剖的右視圖,該裝置包括箱體10、能量輸入機構20、儲能轉換機構30、和能量輸出機構40。
其中能量輸入機構20由浮筒202、搖臂204、內嚙合棘輪機構206、搖臂軸208、輸入齒輪210組成。搖臂204的一端用兩個螺釘固定在浮筒202上,另一端與搖臂軸208相固定連接,內嚙合棘輪機構206空套在搖臂軸208上,搖臂軸208與內嚙合棘輪機構206自身的棘爪(未示出)相連接,輸入齒輪210固定連接在內嚙合棘輪機構206的外圓柱面上,可隨其一同轉動。該能量輸入機構20的浮筒202、搖臂204設置於箱體10之外;內嚙合棘輪機構206和輸入齒輪210設置於箱體10之內;而搖臂軸208穿過箱體10的相對兩邊。
當海浪向上湧動浮筒202時,與浮筒202固連著的搖臂204也向上擺動,固定在搖臂204一端上的搖臂軸208隨之順時針轉動,由於內嚙合棘輪機構206空套在搖臂軸208上,並且搖臂軸208與內嚙合棘輪機構206自身的棘爪相連接,因此,由棘爪推動內嚙合棘輪機構206轉動,固定在其外圓柱面上的輸入齒輪210也隨之轉動,輸入齒輪210與儲能齒輪302相嚙合,將能量從能量輸入機構20傳遞到儲能轉換機構30中。至此,完成一次能量輸入過程。
當浮筒202在海浪和自重作用下下降時,與浮筒202固連著的搖臂204也向下擺動,固定在搖臂一端上的搖臂軸208,以及與搖臂軸208固定的棘輪棘爪也隨之逆時針轉動,但此時,由於內嚙合棘輪機構206不能反方向旋轉,能量輸入機構20不做功。
當本實用新型海浪發電轉換裝置根據不同需求改變其自身的傳動比時,可以隨之改變浮筒202的體積大小和搖臂204的長度。
儲能轉換機構30設置於箱體10之內,並由儲能齒輪302、主軸304、平面窩卷彈簧306、棘輪機構308、和殼體310組成。儲能齒輪302設置於殼體310的外部,並與之通過鍵連接。平面窩卷彈簧306設置於殼體310的內部,並且與儲能齒輪302和棘輪機構308都平行設置,其內端頭與主軸304通過鍵連接,外端頭與殼體310也通過鍵連接。主軸304同時穿設於儲能齒輪302、平面窩卷彈簧306、和棘輪機構308中,並且與平面窩卷彈簧306固定連接;與儲能齒輪302、和棘輪機構308均間隙配合。棘輪機構308與殼體310固定連接。
當儲能齒輪302帶動殼體310旋轉時實際上是從平面窩卷彈簧306的外端頭將其上緊,進行儲能。在棘輪機構308的單向作用下,既保證了儲能齒輪302的力將平面窩卷彈簧306從外端頭不斷上緊,又保證了能量從主軸304的連續輸出。
能量輸出機構40設置在箱體10之內,並由圓柱銷盤402、太陽輪404、行星輪406、和偏心軸408組成,上述各部分組成少齒差內嚙合傳動系統(該傳動系統為已有技術,詳情見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的《機械設計》,第222頁第六節的內容)。儲能轉換機構30的主軸304穿過圓柱銷盤402並與其為緊配合,當能量經主軸304從儲能轉換機構30輸出時,由主軸304帶動圓柱銷盤402轉動,將能量傳入能量輸出機構40,再經太陽輪404,行星輪406變速後由偏心軸408將動力輸出給發電機,以保證發電機獲得足夠的轉速。
當能量輸入機構20做功時,儲能齒輪302帶動殼體310整體旋轉,不斷上緊平面窩卷彈簧306進行儲能,並且使主軸304不斷輸出能量,從而帶動與之緊配的圓柱銷盤402旋轉,再經由太陽輪404、行星輪406組成的少齒差行星傳動系統變速後將能量由偏心軸408輸入發電機。
當能量輸入機構20不做功時,儲能齒輪302不旋轉,但是,由於平面窩卷彈簧306的儲能,可以保證主軸304繼續旋轉,從而可以帶動圓柱銷盤402轉動,經少齒差內嚙合傳動系統變速後輸入發電機,保證發電機的連續工作。
另外,本實用新型海浪發電轉換裝置的能量輸出機構40也可以採用諧波齒輪傳動、擺行針輪行星等傳動方式來代替少齒差內嚙合傳動系統。
儘管本實用新型已經參照附圖和優選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是,以上實施例僅是例示性的,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更改、變化和等同物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的內容涵蓋。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將海浪能量轉換為電能的海浪發電轉換裝置,包括箱體,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能量輸入機構;儲能轉換機構,所述儲能轉換機構置於所述箱體內,與所述能量輸入機構通過齒輪嚙合連接;能量輸出機構,所述能量輸出機構置於箱體內,與所述儲能轉換機構通過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發電轉換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能量輸入機構包括浮筒,所述浮筒置於所述箱體外;搖臂,所述搖臂置於所述箱體外,其一端與所述浮筒固定連接;搖臂軸,所述搖臂軸與搖臂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內嚙合棘輪機構,所述內嚙合棘輪機構置於所述箱體內,並空套在所述搖臂軸上;輸入齒輪,所述輸入齒輪置於箱體內,並固定連接在所述內嚙合棘輪機構的外圓柱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發電轉換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儲能轉換機構包括殼體;儲能齒輪,所述儲能齒輪設置於所述殼體外部,並與之為可拆卸連接;平面窩卷彈簧,所述平面窩卷彈簧設置於所述殼體的內部,其外端頭與所述殼體連接;棘輪機構,所述棘輪機構設置於所述殼體內部,並與殼體固定連接;主軸,所述主軸同時穿設於儲能齒輪、平面窩卷彈簧、和棘輪機構中,所述平面窩卷彈簧的內端頭與主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發電轉換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能量輸出機構包括圓柱銷盤;太陽輪;行星輪;偏心軸,所述偏心軸與以上各部分組成少齒差內嚙合傳動系統,變速後由偏心軸將能量輸出。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發電轉換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儲能齒輪與所述殼體為鍵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發電轉換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搖臂的長度可以隨齒輪傳動比而改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利用海浪能量轉換為電能的海浪發電轉換裝置。該海浪發電轉換裝置包括箱體、能量輸入機構、儲能轉換機構、和能量輸出機構。其中,能量輸入機構由浮筒、搖臂、內嚙合棘輪機構、搖臂軸、和輸入齒輪組成;儲能轉換機構由儲能齒輪、主軸、平面窩卷彈簧、棘輪機構、和殼體組成;能量輸出機構由圓柱銷盤、太陽輪、行星輪、和偏心軸組成。通過輸入齒輪與儲能齒輪的嚙合將能量從能量輸入機構傳入儲能轉換機構,通過主軸與圓柱銷盤的配合將能量從儲能轉換機構傳入能量輸出機構。本實用新型既節省能源、又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
文檔編號F16H33/02GK2533283SQ0220343
公開日2003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02年2月6日 優先權日2002年2月6日
發明者梁樹彥 申請人:梁樹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