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帶放射性粒子膽道內引流管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12:28:26 1
專利名稱:攜帶放射性粒子膽道內引流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所述的攜帶放射性粒子膽道內引流管,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是一種可 承載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的膽道內引流支架。
背景技術:
目前惡性梗阻性黃疸包括一組引起膽管梗阻的惡性腫瘤肝門部肝癌、膽管癌、胰 腺癌、壺腹癌及肝門淋巴結轉移、壓迫或侵及膽管等。由於此類病例確診時多已失去手術機 會,手術切除率15% 20%,姑息分流旁路術僅適用於19%的病例。自20世紀90年代初 期隨著內支架技術的發展,國內、外廣泛採用ERCP姑息方法治療惡性梗阻性黃疸,臨床效 果滿意,使得以往需要單純膽腸吻合術的病例70%被ERCP所代替。但由於惡性腫瘤本身並 未得到有效治療,常發生再狹窄或腫瘤轉移,多數資料統計的中位生存期為5 12個月,因 此,在行ERCP治療時,應儘可能同時進行原發病的腫瘤治療。經十二指腸鏡膽管引流術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內鏡下膽管塑料支架引流術 (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drainge, ERBD),另一種為內鏡下膽管金屬支架引流術 (Endoscopic biliary metal stent drainge,EBMSD)。前一禾中方^去首先由德 15 Soehendra 報告,它安全可靠,無膽汁丟失,更符合生理狀態,術後也無需特殊護理,極大地提高了患者 的生活質量,同時對手術風險大的高齡膽道患者尤其是無法切除的惡性腫瘤患者,是一種 較好的姑息性治療手段,目前已在臨床廣泛使用。1251粒子放射源可放置於腫瘤內部或附近,粒子周圍腫瘤組織可受到較大劑量的 放射線照射,達到治療目的,而由於粒子有效照射距離短,離粒子較遠的周圍正常組織受照 劑量明顯減少,同時粒子為固體植入物,不參與全身代謝,對全身狀況影響較小。因此1251 內照射治療不僅能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治療目的,且對腫瘤周圍正常組織損傷小的優點, 保護正常組織及器官免受超高劑量照射。另一方面,1251粒子是一種持續低劑量照射的放 射性核素,沒有特定的細胞作用周期,對各期的腫瘤細胞均具有一定殺傷作用,從而使得腫 瘤細胞再增殖受到射線持續照射而明顯減少,可以降低腫瘤的復發。Bruha等採用PTCD技術支架置入結合腔內放射治療的一組惡性梗阻性黃疸病例 中,膽管癌患者1年生存率達到47%,壺腹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達到75%,膽囊癌患者的1 年生存率則達到了 18%,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惡性梗阻性黃疸是臨床經常遇到的疾病,但當患者全身情況不能耐受根治性手術 或腫瘤已有遠處轉移時,治療的重點應為保持膽汁引流通暢,減輕患者併發症,提高其生存 質量。但是,僅行膽道內引流支架內引流(ERBD/EBMSD)也只是對惡性腫瘤的姑息治療,相 當於引流術而已。膽道支架置入術聯合(1251)放射性粒子腔內照射作為一種嶄新的治療 手段,結合了 ERCP與近距離放療的特點,綜合了二者的優勢,既解決膽道梗阻引起的並發 症又起到了治療的作用,病人痛苦小,生活質量高,照射劑量的減少大大降低病人因放療而 引起的副反應,真正體現了微創治療的理念,是極具發展前景的研究課題。目前尚無可以攜帶(1251)放射性粒子的膽道內引流支架。研究設計一種新型的攜帶放射性粒子膽道內引流管,從而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發明內容
鑑於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研究設計一種新型的攜帶放 射性粒子膽道內引流管。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沒有攜帶放射性粒子的膽道內引流支 架問題。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的本發明所述的攜帶放射性粒子膽道內引流管,是由引流管及固定倒刺所組成;其 特徵在於在引流管的內壁上加工有管腔容器,管腔容器內加工有管腔閣;每個管腔閣由單 向瓣膜閥相隔,每個管腔閣上都加工有標記點;在引流管的管壁外加工有固定倒刺。本發明所述的標記點為不透射線材料製成。本發明所述的引流管根據插入病灶的位置,在相對應的管腔閣內裝入放射性粒子。通過十二指腸鏡技術經過自然腔道(經口、食道、胃十二指腸)微創將攜帶放射性 粒子膽道內引流管置入膽道內,在粒子達到半衰期後需要再治療時可以經內鏡重新更換, 具有微創、安全、重複性強等特點。本發明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主要表現在1、由於本發明的引流管上加工有固定倒刺,使引流管位置穩定而不易脫落;2、由於本發明將放射性粒子置於管腔閣中,並有單向瓣膜閥間隔阻擋,不會造成 因放射性粒子的脫落而降低治療效果或造成健康組織的損傷;3、由於本發明是將放射性粒子置於管腔閣中,可以根據病灶的具體情況放置所需 的放射性粒子數量,使治療達到最佳效果;4、由於本發明實在引流管的管腔內放置放射性粒子,可以根據治療周期及治療效 果隨時更換,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5、由於本發明的管腔閣上加工有不透射線的標記點,使治療定位更加準確;6、本發明所需材料都是當今醫療耗材製造的基本材料,成本低廉、造價低。本發明具有結構新穎、加工簡便、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操作簡單、治療 效果明顯等優點,其大批量投入市場必將產生積極的社會效益和顯著的經濟效益。
本發明共有2幅附圖,其中附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發明的立體示意圖。在圖中1、引流管2、管腔容器3、固定倒刺4、標記點5、單向瓣膜閥6、管腔閣7、放 射性粒子。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如附圖所示,是由引流管1及固定倒刺3所組成;其特徵在於 在引流管1的內壁上加工有管腔容器2,管腔容器2內加工有管腔閣6 ;每個管腔閣6由單向瓣膜閥5相隔,每個管腔閣上都加工有標記點4 ;在引流管1的管壁外加工有固定倒刺3。標記點4為不透射線材料製成。引流管1根據插入病灶的位置,在相對應的管腔閣6內裝入放射性粒子7。以上所 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所有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公開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本發明的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 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攜帶放射性粒子膽道內引流管,是由引流管(1)及固定倒刺( 所組成;其特 徵在於在引流管(1)的內壁上加工有管腔容器O),管腔容器O)內加工有管腔閣(6);每 個管腔閣(6)由單向瓣膜閥( 相隔,每個管腔閣上都加工有標記點;在引流管(1)的 管壁外加工有固定倒刺(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攜帶放射性粒子膽道內引流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標記點 (4)為不透射線材料製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攜帶放射性粒子膽道內引流管,其特徵在於引流管(1)根據 插入病灶的位置,在相對應的管腔閣(6)內裝入放射性粒子(7)。
全文摘要
本發明所述的攜帶放射性粒子膽道內引流管,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是一種可承載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的膽道內引流支架。是由引流管及固定倒刺所組成;其特徵在於在引流管的內壁上加工有官腔容器,官腔容器內加工有管腔閣;根據引流管插入病灶的位置,在相對應的官腔閣內裝入放射性粒子。每個管腔閣由單向瓣膜閥相隔,每個官腔閣上都加工有標記點;標記點為不透射線材料製成。在引流管的管壁外加工有防滑脫固定倒刺。本發明具有結構新穎、加工簡便、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操作簡單、治療效果明顯等優點,故屬於一種集經濟性與實用性為一體的新型攜帶放射性粒子膽道內引流管。
文檔編號A61M36/04GK102125717SQ201110087418
公開日2011年7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7日
發明者楊玉龍 申請人:大連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