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銷量最新消息(口碑崩壞營收下滑)
2023-05-01 05:11:10 1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1989年屈臣氏在北京開設內地第一家門店後,開始快速佔據我國個人護理用品零售市場,經過20年的穩定發展,在2009年,屈臣氏還一度成為了我國最具規模的個人護理用品零售連鎖店。
屈臣氏的本土化發展距今已有三十餘年,曾幾何時,作為商場中隨處可見的零售商店,屈臣氏店內常常大排場龍,深受消費者歡迎與信賴。出人意料的是,近些年來,屈臣氏的發展並沒有像人們料想的一般順利。
導購貼身銷售、主播辱罵消費者、售後不作為、營收連年下滑等等負面消息接連出現。儘管屈臣氏門店還是遍布大街小巷,但大排長龍的盛景已然成為了過去式,門店甚至已經出現了導購比顧客還多的景象。屈臣氏高開低走的背後原因還有待考量。
口碑接連崩壞,屈臣氏已是「聲名狼藉」
提到屈臣氏,年輕人的第一反應往往都是「貼身導購」。從調查結果上看,在知乎、微博等主流社交平臺上,搜索關鍵詞「屈臣氏」,出現「碎嘴導購」、「被導購忽悠」、「貼身導購」等等詞彙常常出現在消費者評論之中。
目前屈臣氏的導購模式的確可以稱得上「社恐噩夢」,不管消費者出於什麼意願走進屈臣氏,踏入店門就會被導購跟上,開始貼身推銷,從洗護用品到彩妝專區,導購步步跟進推銷「折扣區」商品,推銷話術一刻不停,令消費者難以拒絕。
被推銷了一堆產品後,接下來還會面臨導購不厭其煩的推銷辦卡、添加微信、優惠換購等一連串的環節。最終走出屈臣氏的消費者帶走的往往都是一袋子「無用」商品,不知道何時能再用上的會員卡,以及不願再來的糟糕消費體驗。
事實上,這樣深受吐槽的導購模式也是導購的不得不為之舉。屈臣氏內部有著獨有的銷售辦卡指標,據悉,企業要求第三方導購每天需要完成一張會員卡辦卡指標,普通導購一天需要完成三張以上會員卡辦卡指標。如果沒有完成賣卡指標,導購還需要自掏腰包完成,從而催生了貼身激烈推銷的銷售模式。
如果屈臣氏的導購管理方面,一直延續這樣的內部管理與外部營銷方式,後果不難設想。年輕人將會越來越對狗皮膏藥式銷售的屈臣氏門店望而卻步,顧客減少使得導購辦卡指標難以維持,會進一步導致門店導購們的推銷行為更甚,不斷延續的惡循環將使得屈臣氏口碑持續下降,為企業未來發展埋下較大隱患。
而今年1月份,屈臣氏出現的主播翻車事件再次加重了屈臣氏口碑問題。據悉,1月11日,屈臣氏在美團平臺推出1分錢購買面膜優惠活動,線上下單門店提貨。但消費者線下提貨時,門店卻以缺貨為由不予兌換,引發消費者強烈不滿。
針對「一分錢促銷面膜」,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發起了多達1500條的集體投訴,事件已經引發熱議。而1月13日,屈臣氏直播間主播卻再次添油加火,在直播間大罵消費者「就為了一分錢的東西,像瘋狗一樣咬人。」「我的直播間,我想踢就踢。」「我不歡迎你,你不用來。我踢了你就高興。」屈臣氏一夜之間聲名狼藉。
「一分錢促銷面膜」事件背後,也體現了屈臣氏另一大問題——售後不作為。據消費者反映,屈臣氏售後客服不理人已經是常態。在知乎上題為「難道沒有人吐槽屈臣氏的售後服務嗎?」的發帖下,眾多消費者跟帖,指出屈臣氏客服玩消失,投訴無門,及時發錯貨也不予解決。其他平臺吐槽屈臣氏的帖子也比比皆是。
無論是門店銷售魔音灌耳,平臺主播監管不力,還是售後服務的長期不作為,屈臣氏的口碑問題越來越嚴重。對於企業而言,品牌口碑直接關係著企業的未來發展與生死存亡,但願屈臣氏能夠早日對其口碑問題提起重視,不要讓因口碑崩壞而退出市場的悲劇重演。
營收逐年下滑,屈臣氏業務增長點難尋
屈臣氏自1989年進入我國大陸市場以來,前期一直都順風順水。發展初期,屈臣氏將客戶目標群設定在了18-35歲之間,月收入2500元以上的女性群體,憑藉著美妝個護等品類與客戶群體的適配性,屈臣氏得以廣泛擴張線下門店,並於2009年開始上架了自有品牌,快速佔據市場。
然而,屈臣氏並沒有始終延續順風順水的走勢,自2013年起,企業業績增長開始放緩,隨後在2015年出現了企業營收負增長數據顯示,2015年,屈臣氏在我國門店的銷售額下降了5.1%,2016年全年營收下滑了3.8%,2017年,屈臣氏銷售額繼續下滑4.3%。
隨後到2020年,屈臣氏營收更是創下了五年內最大下降幅度,2020年屈臣氏利潤下滑幅度高達39%。從今年上半年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發布了的2022年上半年財報數據上看,截止到今年6月底,屈臣氏中國市場收益總額較去年同比下降17%,同比店鋪銷售額繼續下降至17.6%,屈臣氏營收逐年下滑的頹勢已然明顯。
深究屈臣氏營收逐年下滑的背後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屈臣氏目前執行的全力發展線下門店擴張的經營策略與行業發展存在一定衝突,另一方面在於,屈臣氏在業務上的新嘗試也效果不顯。
長期以來,屈臣氏都在實行「高速拓店」模式。數據顯示,早在2007年,屈臣氏在我國內地門店數量還只有300餘家,到2016屈臣氏門店數量就已經達到了2929家,擴張近10倍。屈臣氏中國區CEO高宏達也曾公開表示:「在中國,速度即一切」。
因此,儘管2016年後,屈臣氏的營收數據已經不好看,但屈臣氏也並未停止擴張腳步。2017年到2019年間,屈臣氏門店擴增速度進一步加快,2019年末,屈臣氏門店數目3947家。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屈臣氏線下門店數已經高達了4055家,甚至開到了十八線小城。
屈臣氏幾乎一天開一間門店的擴張速度不可避免地給企業帶來了經營成本大幅上漲的壓力。與此同時,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個人護理和美妝電商快速崛起,進一步給專攻線下的屈臣氏帶來了衝擊。門店增多和行業競爭都給屈臣氏帶來了很大的經營壓力。
現有門店的營收逐年下滑,加之新門店受到行業競爭影響業務增長乏力,跑馬圈地式的擴張經營並沒有給屈臣氏帶來業務增長,反而加劇了企業的業績放緩狀況。而一味地深耕線下市場,也讓屈臣氏錯過了布局電商新風口的好時機,為後續業務增長乏力埋下了隱患。
面對焦灼的營收數據和不斷被瓜分的市場份額,屈臣氏也為了自我救贖而採取了不少新嘗試。一邊推出小程序和營銷活動迎合電商潮流,一邊尋找張子楓、蔡徐坤等年輕代言來拉攏年輕人,同時也在嘗試和line friends展開聯名、製作虛擬代言人、打造主題門店、 推出定製虎年妝容、妝發課堂、SPA服務等方式吸引消費者。
但從效果來看,這些業務新探索還是反響平平。小程序和營銷活動不僅出現了主播翻車惡性事件,在業務競爭力上也遠遠不及近幾年崛起的國貨彩妝品牌。而聯名、虛擬代言人、主題門店等方式並未在市場上漸起水花,吸引力仍然不夠充分。尋找明星代言是屈臣氏近一兩年新嘗試的方式,究竟對於拉攏年輕消費者有多大的作用,目前還未可知。
總的來說,針對現有的營收連年下滑問題,目前採取的高速拓店以及營銷方式上的探索帶來的業務助力還是不夠看。未來,如何經營好現有門店並扭轉業務增長乏力現狀對於屈臣氏來說還是一場長久的戰役。但願屈臣氏能夠儘快找到有力的業務增長點,逆轉營收下滑態勢。
結語
目前來看,屈臣氏正處於發展低谷之中。外部口碑接連崩壞問題難解,內部也陷入了業務增長乏力的困局,如果在這樣內憂外患的處境下實現自我救贖是屈臣氏需要探索的難題。已經三十一歲的屈臣氏中國究竟能否力挽狂瀾重新引領個人護理零售行業呢?還是持續高開低走而被市場淘汰呢?還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無論如何,現在的屈臣氏還是有著其他企業難以比擬的門店部署規模,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也給屈臣氏探索業務增長點提供了新的機遇,現在仍是屈臣氏發展的關鍵時期。未來,希望屈臣氏能夠抓住機會迎難而上,走出屬於自己的百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