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託車車體蓋模具二級聯動滑塊抽芯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04:51:26 1

本實用新型屬於注塑成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摩託車車體蓋模具二級聯動滑塊抽芯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日常生活中能夠看到各種不同的交通工具,包括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作為機動車來說,電動車和自行車是最常見的,輕便節能,可速度較慢,而小汽車或較大的中型機動車雖然速度較快,可較為笨重,停放較為麻煩,而摩託車作為機動車,即滿足速度的需求也較為輕便,停放方便,因此無論交通科技如何發展,摩託車依然深受一部分人的喜歡。
為了達到輕便的目的,需要在滿足機動的要求下,儘量減小自身的重量,因此摩託車的車身車體蓋使用的是塑料製成,因此車體蓋是利用特有的模具注塑成型的,在注塑生產電動車、摩託車側蓋的過程中,因為側蓋安裝孔與脫模方向垂直,且安裝孔深,脫模困難。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側蓋注塑模具二級聯動抽芯機構,[申請號:201320091685.6],包括凸模、凹模,其中,還包括斜滑塊和直滑塊,所述斜滑塊的一端垂直地設於所述凹模的一端邊緣,所述直滑塊的一端沿著所述斜滑塊的高度方向可滑動地設於所述斜滑塊上,所述直滑塊的另一端向所述凸模和凹模之間形成的模腔的中央區域延伸;當注塑完成後所述凹模和凸模分離,所述直滑塊在所述斜滑塊的推動下向外移動,完成一個方向上的第一次脫模;第一次脫模後,所述斜滑塊朝著另一方向繼續移動,完成第二次脫模,接著產品頂出。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現有技術的部分問題,但是,該方案還至少存在以下缺陷:抽芯過程精準度不高,容易損傷軸孔。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抽芯精準且不易損傷軸孔的摩託車車體蓋模具二級聯動滑塊抽芯機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摩託車車體蓋模具二級聯動滑塊抽芯機構包括可相互拼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下模具有型芯,上模和下模相互拼合且相互之間形成型腔,所述的型芯內具有對置且可形成軸孔的凸模,所述的上模和下模之間設有能將對置的凸模軸向相對抽出軸孔的抽芯組件,且當所述的凸模抽出軸孔時,所述的上模和下模處於拼合狀態。通過在上模和下模處於拼合狀態下能夠進行抽芯,保持工件的完整性和強度,在抽芯的同時不會破壞工件的結構。
在上述的摩託車車體蓋模具二級聯動滑塊抽芯機構中,所述的抽芯組件包括與兩個凸模分別軸向固定的兩個第一滑塊,所述的上模內具有可水平軸向移動且移動方向與凸模抽出軸孔的方向垂直的第二滑塊,當所述的第二滑塊軸向移動時,驅動第一滑塊軸向靠近或遠離,所述的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之間具有滑動連接件。
在上述的摩託車車體蓋模具二級聯動滑塊抽芯機構中,所述的滑動連接件包括設置在兩個第一滑塊之間的輔助滑塊,所述的輔助滑塊的頂部與第二滑塊相連,所述的輔助滑塊與第二滑塊之間設有當第一滑塊水平軸向移動時能驅動所述的輔助滑塊在豎直方向上移動的第二驅動組件,所述的輔助滑塊與第一滑塊之間設有當輔助滑塊在豎直方向移動時能驅動所述的第一滑塊在水平方向上軸向移動的第一驅動組件。
在上述的摩託車車體蓋模具二級聯動滑塊抽芯機構中,所述的第一驅動組件包括分別傾斜對置在輔助滑塊的兩側的第一T型凸起,所述的第一T型凸起與輔助滑塊的豎直中軸線具有第一夾角,所述的第一滑塊上且與凸模對稱位置具有與第一T型凸起形狀大小相適配的第一T型槽,所述的第一T型槽插接在第一T型凸起上,使得第一滑塊和輔助滑塊之間可相對滑動連接且當所述的輔助滑塊在豎直方向上移動時,所述的第一滑塊在水平方向上移動。
在上述的摩託車車體蓋模具二級聯動滑塊抽芯機構中,所述的第一滑塊上與凸模對稱位置具有連接座,所述的第一T型槽設置在所述的連接座上,所述的連接座上下兩端面相互平行且水平設置,所述的連接座的下端面與第一T型槽之間具有第二夾角且所述的第二夾角與第二夾角之間互餘。
在上述的摩託車車體蓋模具二級聯動滑塊抽芯機構中,所述的第二驅動組件包括設置在第二滑塊底部的第二T型凸起,所述的第二滑塊呈楔形且底部傾斜設置,所述的第二T型凸起與第二滑塊的頂部具有第三夾角,所述的輔助滑塊的頂部傾斜設置使得輔助滑塊的頂部能與第二滑塊的底部相互貼合,所述的輔助滑塊的頂部設有與第二T型凸起的形狀大小相適配的第二T型槽,所述的第二T型槽插接在第二T型凸起上,使得第二滑塊和輔助滑塊之間可相對滑動連接且當所述的第一滑塊在水平方向上移動時,所述的輔助滑塊在豎直方向上移動。
在上述的摩託車車體蓋模具二級聯動滑塊抽芯機構中,所述的凸模、第一滑塊、連接座呈一體式結構。
在上述的摩託車車體蓋模具二級聯動滑塊抽芯機構中,所述的上模具有從側壁向上模中部凹陷形成的與第二滑塊相適配的第二滑槽,所述的第二滑槽延伸出上模的側壁,所述的第二滑塊滑動設置在第二滑槽內。
在上述的摩託車車體蓋模具二級聯動滑塊抽芯機構中,第二滑槽上部敞口設置且敞口處兩側設有第一臺階部,所述的第二滑塊的頂部向兩側延伸形成與第一臺階部相適配的第二臺階部,當所述的第二滑塊在第二滑槽內移動時,所述的第二臺階部滑動設置在第一臺階部上,所述的第二滑槽內具有能驅動第二滑塊在第二滑槽內軸向移動的滑塊動力組件,所述的滑塊動力組件為氣缸。
在上述的摩託車車體蓋模具二級聯動滑塊抽芯機構中,所述的第二滑槽上還設有第三臺階部,所述的第三臺階部上設有滑槽封蓋。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摩託車車體蓋模具二級聯動滑塊抽芯機構的優點在於:通過在上模和下模處於拼合狀態下能夠進行抽芯,保持工件的完整性和強度,在抽芯的同時不會破壞工件的結構;具有兩個抽芯組件,提高了成型的效率,且兩邊的抽芯組件同步抽出,有利於提高整體的結構完整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模具整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下模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抽芯組件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驅動組件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驅動組件另一角度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滑塊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滑塊另一角度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滑槽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滑塊拆除後的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滑塊和輔助滑塊拆除後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抽芯組件另一角度示意圖。
圖中,上模1、下模2、型芯3、型腔4、凸模5、抽芯組件6、第一滑塊7、第二滑塊8、滑動連接件9、輔助滑塊10、第二驅動組件11、第一驅動組件12、第一T型凸起13、第一T型槽14、連接座15、第二T型凸起16、第二T型槽17、第二滑槽18、第一臺階部19、第二臺階部20、第三臺階部21、滑槽封蓋22、第三T型凸起23、第三T型槽24、輔助滑槽2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2所示,本摩託車車體蓋模具二級聯動滑塊抽芯機構包括可相互拼合的上模1和下模2,所述的下模2具有型芯3,上模和下模2相互拼合且相互之間形成型腔4,首先將熔融狀態下的塑膠注入到型腔4中,並根據型芯3的形狀成型,所述的型芯3內具有對置且可形成軸孔的凸模5,通過凸模5可以在熔融塑膠覆蓋在凸模5的外表面從而形成軸孔。
作為優選地,如圖3所示,所述的上模1和下模2之間設有能將對置的凸模5軸向相對抽出軸孔的抽芯組件6,且當所述的凸模5抽出軸孔時,所述的上模1和下模2處於拼合狀態。通過在上模1和下模2處於拼合狀態下能夠進行抽芯,保持工件的完整性和強度,在抽芯的同時不會破壞工件的結構。
具體來說,如圖3所示,抽芯組件6包括與兩個凸模5分別軸向固定的兩個第一滑塊7,所述的上模1內具有可水平軸向移動且移動方向與凸模5抽出軸孔的方向垂直的第二滑塊8,當所述的第二滑塊8軸向移動時,驅動第一滑塊7軸向靠近或遠離,所述的第一滑塊7和第二滑塊8之間具有滑動連接件9。滑動連接件9包括設置在兩個第一滑塊7之間的輔助滑塊10,所述的輔助滑塊10的頂部與第二滑塊8相連,所述的輔助滑塊10與第二滑塊8之間設有當第一滑塊7水平軸向移動時能驅動所述的輔助滑塊10在豎直方向上移動的第二驅動組件11,所述的輔助滑塊10與第一滑塊7之間設有當輔助滑塊10在豎直方向移動時能驅動所述的第一滑塊7在水平方向上軸向移動的第一驅動組件12。在上模1和下模2拼合的狀態下,待塑膠冷卻成型後,通過水平滑動第二滑塊8驅動輔助滑塊10在豎直方向上移動,並驅動第一滑塊7水平軸向移動,最終將凸模5從成型的軸孔中抽出,二級聯動的方式可以使得控制凸模5抽芯的過程更為緩慢,且精準度更高,並且避免了直接抽芯容易導致的損壞工件結構的情況。
進一步地,如圖4-5所示,第一驅動組件12包括分別傾斜對置在輔助滑塊10的兩側的第一T型凸起13,所述的第一T型凸起13與輔助滑塊10的豎直中軸線具有第一夾角α,所述的第一滑塊7上且與凸模5對稱位置具有與第一T型凸起13形狀大小相適配的第一T型槽14,所述的第一T型槽14插接在第一T型凸起13上,使得第一滑塊7和輔助滑塊10之間可相對滑動連接且當所述的輔助滑塊10在豎直方向上移動時,所述的第一滑塊7在水平方向上移動。當注塑成型時,第一滑塊7卡在成型的工件中,無法再豎直方向上移動,所以當第一滑塊7相對於輔助滑塊10滑動時,第一滑塊7隻能進行水平方向的軸向移動。由於第一T型凸起13傾斜設置,因此當輔助滑塊10在豎直方向上移動時,第一滑塊7根據會在水平方向上進行移動。
更進一步地,如圖6-7所示,第一滑塊7上與凸模5對稱位置具有連接座15,所述的第一T型槽14設置在所述的連接座15上,所述的連接座15上下兩端面相互平行且水平設置,所述的連接座15的下端面與第一T型槽14之間具有第二夾角β且所述的第一夾角α與第二夾角β之間互餘。由於設置了連接座15且連接座15的側面呈平行四邊形,且α和β互餘,所以當第一滑塊7相對於輔助滑塊10滑動時,第一滑塊7帶動凸模5水平滑動,從而使凸模5軸向移動出成型的軸孔,而避免對軸孔內部造成碰撞損傷。在本實施例中,凸模5、第一滑塊7、連接座15呈一體式結構。一體式結構可以增加凸模5的架構強度,使其在抽芯的過程中本身不易損壞,並保持精準度。
如圖3-5以及圖11所示,第二驅動組件11包括設置在第二滑塊8底部的第二T型凸起16,所述的第二滑塊8呈楔形且底部傾斜設置,所述的第二T型凸起16與第二滑塊8的頂部具有第三夾角γ,所述的輔助滑塊10的頂部傾斜設置使得輔助滑塊10的頂部能與第二滑塊8的底部相互貼合,所述的輔助滑塊10的頂部設有與第二T型凸起16的形狀大小相適配的第二T型槽17,所述的第二T型槽17插接在第二T型凸起16上,使得第二滑塊8和輔助滑塊10之間可相對滑動連接且當所述的第一滑塊7在水平方向上移動時,所述的輔助滑塊10在豎直方向上移動。與第一驅動組件12的原理相類似,通過楔形的第二滑塊8形成斜面,而在上模1中具有僅容納輔助滑塊10在豎直方向上移動的輔助滑槽25,因此輔助滑塊10在相對於第二滑塊8滑動時,只能在豎直方向上移動,所以當第二滑塊8水平滑動時,傾斜的第二T型凸起16以及第二T型槽17相對滑動,帶動輔助滑塊10的上下移動,同時第一驅動組件12帶動第一滑塊7的移動,並最終將凸模5從軸孔中抽芯。
需要補充的是,如圖4和圖10,所示,在輔助滑塊10的某一側壁上設有第三T型凸起23,而相對應的在輔助滑槽25中的相對位置上設有第三T型槽24,當輔助滑塊10滑動設置在輔助滑槽25中時,所述的第三T型凸起23插接並滑動設置在第三T型槽24中,從而保證了輔助滑塊10在滑動的過程中不易偏移或在其他方向上打滑,最終保證凸模5可以穩定的從軸孔中軸向抽出。
如圖1和8所示,上模1具有從側壁向上模1中部凹陷形成的與第二滑塊8相適配的第二滑槽18,所述的第二滑槽18延伸出上模1的側壁,所述的第二滑塊8滑動設置在第二滑槽18內。第二滑槽18上部敞口設置且敞口處兩側設有第一臺階部19,所述的第二滑塊8的頂部向兩側延伸形成與第一臺階部19相適配的第二臺階部20,當所述的第二滑塊8在第二滑槽18內移動時,所述的第二臺階部20滑動設置在第一臺階部19上,所述的第二滑槽18內具有能驅動第二滑塊8在第二滑槽18內軸向移動的滑塊動力組件,所述的滑塊動力組件為氣缸。通過氣缸驅動第二滑塊8在第二滑槽18內水平滑動,並最終驅動凸模5穩定的從軸孔中抽出。第二滑槽18上還設有第三臺階部21,所述的第三臺階部21上設有滑槽封蓋22。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
儘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上模1、下模2、型芯3、型腔4、凸模5、抽芯組件6、第一滑塊7、第二滑塊8、滑動連接件9、輔助滑塊10、第二驅動組件11、第一驅動組件12、第一T型凸起13、第一T型槽14、連接座15、第二T型凸起16、第二T型槽17、第二滑槽18、第一臺階部19、第二臺階部20、第三臺階部21、滑槽封蓋22、第三T型凸起23、第三T型槽24、輔助滑槽25等術語,但並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