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第二課時筆記(出師表教學後記2)
2023-05-01 04:41:42 2
第二、三課時
一、複習導入
二、分析課文
(一)學習第一部分:析形勢三建議
1、第一條建議--廣開言路
齊讀第1自然段,分析當前形勢,提出「廣開言路」的建議。
①當時的不利條件是什麼?有利條件是什麼?
不利條件:「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客觀)
有利條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主觀)
②本段提出什麼建議?目的是什麼?
建議:「開張聖聽」
目的:「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③作者對陛下進行了怎樣的規勸?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2、第二條建議--賞罰嚴明
熟讀第2自然段,分析寫法上先提出正面建議,再從反面論述,提出「賞罰嚴明」的建議。
①本段提出的建議是什麼?「賞罰嚴明」。
②「內外異法」「內外」各指什麼?(宮中、府中)建議要如何執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③作者提出怎樣的勸誡?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不宜偏私」。
3、第三條建議--親賢遠佞
熟讀3~5自然段,分析人事安排,舉薦文臣武將,提出「親賢遠佞」的建議。
①文臣的安排——舉薦賢才,著眼於思想品質。親賢的作法是什麼?好處是什麼?
做法:「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
好處:「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②武將的安排——舉薦武將,贊其德才兼備。舉薦將軍向寵的原因?具體如何舉用?這樣做的好處?
原因:「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
如何舉用:「營中之事,悉以諮之」。
好處:「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③第5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什麼?「每與臣論此事」中「此」指什麼?「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的主要條件是?
這三個其實是一個答案,即:「親賢臣,遠小人」,故在3.4段的基礎上提出第三條「親賢遠佞」的建議。
小結:1~5自然段從形勢分析到具體建議,是出師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於出師後無後顧之憂。
(二)學習第二部分:憶往昔表忠心
1、找出諸葛亮出身,志趣的語句。
出身:「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志趣:「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2、諸葛亮「感激」的原因是什麼?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3、哪句話概括了與先帝患難與共的歷史?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4、作者夙夜憂嘆的原因是什麼?
「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5、「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原因是什麼?伐魏時機成熟的句子是哪一句?
原因:「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時機成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三)學習第三部分:明確各方責任
分析第8自然段,總結全文,明確各方責任:
1、對「自已」,承「討賊興復之效」;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2、對「賢臣」,揚「興德之言」;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3、對「後主」,行「自謀」之宜。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三、寫作特點
1.脈絡清晰:分析形勢規勸進諫——陳情述志——臨表惜別。
2.議敘相間。以議論為主輔以敘事,議論和敘事中都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
3.駢散結合。全文大都為散句,也夾雜著工整的對偶句和四字句。
四、小結討論
從全文來看,諸葛亮向劉禪提出的三條建議,他反覆強調的是哪一條?
「親賢遠佞」這一條。其餘兩條雖然說的是方針、政策,也都與此有關,因為劉禪是個昏庸之君,只有親賢遠佞,才能聽取另外兩條建議。
課文分析時,務必要抓住「三條建議」,而「三條建議」中,更要抓住「親賢遠佞」這一條根本性的建議。只有如此,才能把握住全文的重點,使學生在學習起來有重點有層次,方能清晰明了,方便理解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