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排水地漏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19:59:41 3
專利名稱:橫排水地漏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發明領域本實用新型總的涉及一種排水用地漏,特別是涉及一種橫排水地漏。
背景技術:
目前建築工程排水技術根據所採用排水器具的不同排水方式,主要分為下排水和橫排水二種方式。在下排水方式中,排水管需穿過樓板,並且只能在樓下檢修。因此,隨著住宅商品化的發展,這種下排水方式的劣勢將變得愈加明顯,而橫排水方式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
現有的橫排水地漏通常是由殼體、設在殼體內的水封隔板、設在殼體上端的箅子、以及由殼體在水平方向上向外延伸的出水口組成。這種橫排水地漏的結構較為簡單,並且因為帶有水封而可防止臭氣竄入室內。但是,這種橫排水地漏沒有考慮到例如洗衣機排水管之類的排水管的插口問題,並且由於其水封結構設計上的原因而使其總的高度一般在11至12cm,不能適應普通為12cm厚的樓板,更加不能適應因技術進步而做得越來越薄的樓板。
針對上述問題,本申請的發明人先後申請並已獲得了兩項實用新型專利,即ZL97242945.X和ZL00216570.8(該兩專利的內容援引在此以作參考)。其中前一專利揭示了一種新穎的橫排水地漏,該地漏的厚度較小因而便於嵌裝在樓板內,而且具有便於排水管插入的插口;而後一專利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改進,提供了一種具有特殊結構蓋板的橫排水地漏,藉以防止水封幹掉,進而防止臭氣竄入。
然而,上述的橫排水地漏只具有單一的入口通道(即「地漏」通道),不能連接例如浴缸和洗臉盆的排水管。因此,在現有的橫排水系統中,需要將浴缸或洗臉盆墊高以設置一用於形成水封的彎管,然後再由橫向排水管向外排出,這樣就會在使用時造成諸多不便。
鑑於存在上述問題,本申請的發明人又申請並獲得了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即ZL01252869.2(該專利的內容援引在此以作參考)。該專利提供一種可連接其它排水管的「多通道」橫排水地漏。
然而,這種「多通道」橫排水地漏由於結構上的原因,排水量較小;且由於水封設在中間,而殼體高度不能大幅降低;此外,其導流結構排水量小而不能滿足不同洗滌器具的排水要求。
發明內容
鑑於存在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排水量大、總高度可大幅降低、水封自充自清效果更佳的橫排水地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橫排水地漏,它包括互相可拆卸地固定的一殼體和一頂板構件,其中,所述殼體形成一垂向入水口、一個橫向入水口,以及一橫向出水口;在靠近橫向入水口處形成有一從殼體底部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二水封隔板,第二水封隔板的上端呈圓形開口,圓形開口除了朝向入水口的部分、其餘部分通過水平板與殼體的上部側壁一體形成,從而在第二水封隔板內側、殼體底部和水平板下側之間形成一空腔;所述頂板構件形成有一排水管插口,一從頂板構件向下延伸的、位於第二水封隔板外側的第一水封隔板,其底部敞開,從而與殼體的底部共同限定了一個下流動通道;此外,所述第二水封隔板與所述第一水封隔板共同限定了一個上流動通道。
在所述的橫排水地漏中,還包括一L型導流管,該導流管可用各類配合方式設置在所述排水管插口中,導流管的水平出口朝向出水口。
在所述的橫排水地漏中,還包括在橫向入水口和第二水封隔板之間、在入水口的兩側的側面隔板。
在所述的橫排水地漏中,還包括在供第一水封隔板垂直滑動的槽上部凹口與頂板結構之間形成的小孔。
在所述的橫排水地漏中,還包括在橫向入水口內側開口處、殼體的內壁上通過嵌插方式安裝的一可垂直滑動的插板。
在所述的橫排水地漏中,所述插板的兩側邊緣處設有若干突點。
在所述的橫排水地漏中,所述插板的下邊緣沿與橫向入水口相反的方向彎曲45度。
在所述的橫排水地漏中,還包括從頂板構件向下延伸的一導流板,其位於第二水封隔板相對入水口的另一側。
在所述的橫排水地漏中,還包括一固定的第一蓋板和一可轉動的第二蓋板,在所述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上設有若干個可相互對準和錯開的開口;但第一蓋板在靠近入水口的上方、兩隔板之間的區域內是封閉的,但具有向下略微延伸的凸緣。
在所述的橫排水地漏中,所述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通過一卡板固定,該卡板連接於所述頂板構件。
在所述的橫排水地漏中,在所述排水管插口處連接有一管接頭。
在所述的橫排水地漏中,在所述排水管插口處連接有一封蓋。
本實用新型的橫排水地漏是一種結構簡單但功能齊全的橫排水地漏,可廣泛應用於各種建築物。該橫排水地漏除了可接收來自於地面的廢水從而起普通地漏的作用之外,還可以接收來自於洗衣機、浴缸、洗臉盆等廢水源的廢水。且排水量大、總高度可大幅降低、水封自充自清效果更佳。
下面將結合一較佳實施例及其附圖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以便更清楚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的和其它的特徵和優點。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橫排水地漏的縱剖視圖;圖2是上述橫排水地漏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和圖2,根據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橫排水地漏總的由標號100來表示,它可以用例如ABS之類的塑料或各類金屬材料模製而成。該橫排水地漏100主要包括殼體1和頂板構件2,它們可拆卸地相對固定。
殼體1形成有一垂向(地漏)入水口3,一橫向入水口4,一橫向出水口5。在靠近橫向入水口4處形成有一從殼體1底部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二水封隔板7。第二水封隔板7的上端呈圓形開口26,圓形開口26除了朝向入水口4的部分、其餘部分通過水平板27與殼體1的上部側壁28一體形成,從而在第二水封隔板7內側、殼體1底部和水平板27下側之間形成一空腔25。另外,在殼體1上部側壁28頂端形成有一周緣6。在橫向入水口4和第二水封隔板7之間、在入水口4的兩側的側面隔板8(圖1中只畫了一塊)。在供第一水封隔板22垂直滑動的槽上部凹口與頂板結構2之間形成小孔23(圖中用虛線表示),溢流至地漏水封內自充自清水封,並可使部分進水從地漏水封溢入出水口,加快排水。此外,還可在橫向入水口4內側開口處、殼體1的內壁上通過嵌插方式安裝一可垂直滑動的插板9,而插板9的兩側邊緣處設有若干突點10,以便插板9在不同垂直位置相對固定,從而調節入水口的水量。另外,在插板9的下邊緣11沿與橫向入水口4相反的方向彎曲45度,從而便於將水流導入導流通道。
頂板構件2為中心內凹形狀,在其內凹的中央部分形成有一排水管插口12,在該插口12處可以設置一排水管接頭13,管接頭13可以通過例如槽口、螺口或卡口連接的方式連接於插口12,以便於更換。在排水管插口12中還通過用各類緊配合方式設置了一導流管14,該導流管14的形狀類似於L型。安裝好的導流管14的水平出口通常朝向出水口5,從而可增大排水量而不溢出地漏,滿足不同的洗滌器具的排水要求。
在頂板構件2的外周另外設置了大致環形的第一蓋板15和第二蓋板16。第一蓋板15固定地蓋在入水口3上,其上設有一圈多個開口92;但在靠近入水口4的上方、兩插板8之間的區域內,第一蓋板15在標號17處沒有開口92,但具有向下略微延伸的凸緣18,以便防止水流向上溢出和從蓋板邊緣溢出。第二蓋板16可轉動地覆蓋在第一蓋板15上,其上也設有一圈多個開口91,這些開口的位置、形狀和大小基本上與第一蓋板上的開口相對應。因此,當第一蓋板15上的開口92與第二蓋板16上的開口91相互對準時(如圖1所示),垂向入水口3處於打開狀態,可以讓水流入;而當第一蓋板15上的開口92與第二蓋板16上的開口91相互錯開時(未畫出),入水口3處於關閉狀態,可以防止地漏100中的水封幹掉。還有,與入水口蓋板15和16相配合的周緣部分6略高於第二蓋板16的邊緣,從而使水不會溢出。
另外,為固定第一蓋板15和第二蓋板16,設置了一卡板19。卡板19螺旋連接於(也可以用卡口或槽口等連接形式)頂板構件2,並具有與頂板構件2的排水管插口相對應的開口20,此開口20由一可取下的插口封蓋21所封閉,封蓋21與開口20的配合同樣可以採用卡口、槽口或螺口連接的形式。
從頂板構件2向下延伸一第一水封隔板22,其橫截面呈弧形,位於插板9和第二水封隔板7之間,其底部敞開,從而與殼體1的底部共同限定了一個下流動通道。而第二水封隔板7從殼體1底部向上延伸,並與頂板構件2有一定間隔,從而共同限定了一個上流動通道。應注意的是,在上述橫排水地漏中,第一水封隔板22和第二水封隔板7的重合高度(即水封高度)的取值必須滿足有關的國家標準,也就是必須大於或等於5cm。
此外,從頂板構件2再向下延伸一導流板24,其橫截面呈弧形,位於第二水封隔板7相對入水口4的另一側。導流板24主要引導側向進入的排水從出水口5排出,不易濺出地漏,與槽口固定。
下面將要說明該較佳實施例的橫排水地漏100的工作情況。當第一蓋板15和第二蓋板16上的各開口相互對準時,地面上的廢水可從垂向入水口3進入,依次經過第一水封隔板22、第二水封隔板7和空腔25後通過導流管14排出。當有來自於其它廢水源的水從橫向入水口4進入時,它們經過插板9,然而在第一水封隔板22和兩側面隔板8的限制下沿下流動通道流動,不會向上從垂向入水口12湧出,接著再流過上流動通道進入空腔25,從出水口5排出,這種排水結構可提高排水量。在上述排水過程中,在水平板27的上方、殼體上部側壁28和第二水封隔板7的上端圓形開口26之間、以及第二水封隔板7外側與殼體1的側壁內側之間形成水封。由於本申請的地漏的水封形成於外周,而非傳統的中間,因此殼體1的高度可只有7.5cm,更便於現行各施工工藝規範操作而不影響建築物結構。
當需要通過諸如洗衣機排水管之類的排水管將廢水由該橫排水地漏排放時,可將封蓋21拿掉,把排水管接在管接頭13上。這樣,水就從排水管插口12沿導流管14進入,通過空腔25從出水口5排出。由於導流管14的限制作用,即使在水流很急的情況下,水也不會向上從垂向入水口3湧出。
雖然上面已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但應該理解的是,本技術領域的熟練人員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實質和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種種等同的改動和變換。例如,各構件的形狀不必拘泥於圓(柱)形,也可以採用橢圓形、方形等各種形狀;卡板19、管接頭13、封蓋21、第一和第二蓋板15和16都是可以省略的,即使沒有這些構件,本實用新型的橫排水地漏100也完全可以實施其橫排水功能,只是缺少了一些附加的功能而已。但所有這些等同的改動和變換均應落入所附權利要求書的所限定的保護範圍中。
權利要求1.一種橫排水地漏,包括互相可拆卸地固定的一殼體(1)和一頂板構件(2),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1)形成一垂向入水口(3)、一個橫向入水口(4),以及一橫向出水口(5);在靠近橫向入水口(4)處形成有一從殼體(1)底部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二水封隔板(7),第二水封隔板(7)的上端呈圓形開口(26),圓形開口(26)除了朝向入水口(4)的部分、其餘部分通過水平板(27)與殼體(1)的上部側壁(28)一體形成,從而在第二水封隔板(7)內側、殼體(1)底部和水平板(27)下側之間形成一空腔(25);所述頂板構件(2)形成有一排水管插口(12),一從頂板構件(2)向下延伸的、位於第二水封隔板(7)外側的第一水封隔板(22),其底部敞開,從而與殼體(1)的底部共同限定了一個下流動通道;此外,所述第二水封隔板(7)與所述第一水封隔板(22)共同限定了一個上流動通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排水地漏,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L型導流管(14),該導流管(14)通過各類配合方式設置在所述排水管插口(12)中,導流管(14)的水平出口朝向出水口(5)。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橫排水地漏,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在橫向入水口(4)和第二水封隔板(7)之間、在入水口(4)的兩側的側面隔板(8)。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橫排水地漏,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在供第一水封隔板(22)垂直滑動的槽上部凹口與頂板結構(2)之間形成的小孔(23)。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橫排水地漏,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在橫向入水口(4)內側開口處、殼體(1)的內壁上通過嵌插方式安裝的一可垂直滑動的插板(9)。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橫排水地漏,其特徵在於,所述插板(9)的兩側邊緣處設有若干突點(10)。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橫排水地漏,其特徵在於,所述插板(9)的下邊緣(11)沿與橫向入水口(4)相反的方向彎曲45度。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橫排水地漏,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從頂板構件(2)向下延伸的一導流板(24),其位於第二水封隔板(7)相對入水口(4)的另一側。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橫排水地漏,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固定的第一蓋板(15)和一可轉動的第二蓋板(16),在所述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上設有若干個可相互對準和錯開的開口(92,91);但第一蓋板(15)在靠近入水口(4)的上方、兩側隔板(8)之間的區域內是封閉的,但具有向下略微延伸的凸緣(18)。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橫排水地漏,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蓋板(15)和第二蓋板(16)通過一卡板(19)固定,該卡板連接於所述頂板構件(2)。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排水地漏,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排水管插口(12)處連接有一管接頭(13)。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排水地漏,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排水管插口處連接有一封蓋(21)。
專利摘要一種橫排水地漏(100)包括互相可拆卸地固定的一殼體(1)和一頂板構件(2)。其中,殼體形成一垂向入水口(3)、一橫向入水口(4),以及一橫向出水口(5);在靠近橫向入水口處形成有一從殼體底部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二水封隔板(7),第二水封隔板的上端呈圓形開口(26),圓形開口部分通過水平板(27)與殼體的上部側壁(28)一體形成。頂板構件形成有一排水管插口(12),一從頂板構件向下延伸的、位於第二水封隔板外側的第一水封隔板(22),其底部敞開,從而與殼體的底部共同限定了一個下流動通道;此外,所述第二水封隔板與所述第一水封隔板共同限定了一個上流動通道。該橫排水地漏排水量大、總高度只有7.5cm、以及水封自充自清效果更佳。
文檔編號E03C1/284GK2583212SQ0228023
公開日2003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02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02年12月4日
發明者鄭希平 申請人:鄭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