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蔬菌兩用大棚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11:26:01 3
一種蔬菌兩用大棚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蔬菌兩用大棚,包括一沿東西方向設置的主牆體,在主牆體的南側設有南棚體,在主牆體的北側設有北棚體,在南棚體和北棚體的外側頂部均設有捲簾機和保溫被,在南棚體和北棚體上均設有通風口,在南棚體內設有蔬菜種植區,在北棚體內設有食用菌種植區,在南棚體和北棚體內緊靠主牆體的位置分別設有一與主牆體設置方向相同的走廊,在主牆體上設有若干個將南棚體和北棚體相連通的氧氣流通管和二氧化碳流通管,在氧氣流通管和二氧化碳流通管的北側埠內分別設有風機,南側埠內分別設有隔離塞。它結構設計合理,主牆體南北兩側的土地均得到利用,減少了土地資源的浪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經濟效益。
【專利說明】一種蔬菌兩用大棚
【技術領域】:[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蔬菌兩用大棚。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溫室大棚已廣泛應用於蔬菜種殖中,它可以讓人們吃到反季節的蔬菜。現有的溫室大棚,一般都是棚體朝南,在棚體北邊建造較寬的牆體用於保溫,在牆體北側留出較寬空地,保障相鄰大棚光照不被遮住,這樣的大棚缺點是佔地面積較大,且只有南側棚體內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率低,造成土地資源大大的浪費。
【發明內容】
:
[0003]本發明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蔬菌兩用大棚,它結構設計合理,主牆體南北兩側的土地均得到利用,減少了土地資源的浪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經濟效益,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0004]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蔬菌兩用大棚,包括一沿東西方向設置的主牆體,在主牆體的南側設有南棚體,在主牆體的北側設有北棚體,在南棚體和北棚體的外側頂部均設有捲簾機和保溫被,在南棚體和北棚體上均設有通風口,在南棚體和北棚體內分別設有若干根支撐棚體的水泥立柱,在南棚體內設有蔬菜種植區,在北棚體內設有食用菌種植區,在南棚體和北棚體內緊靠主牆體的位置分別設有一與主牆體設置方向相同的走廊,在主牆體上設有若干個將南棚體和北棚體相連通的氧氣流通管和二氧化碳流通管,在氧氣流通管和二氧化碳流通管的北側埠內分別設有風機,南側埠內分別設有隔離塞。
[0006]所述二氧化碳流通管的北側埠與一設在北棚體內的豎直導氣管的頂端相連,導氣管的底端伸至北棚體內側底部。
[0007]所述蔬菜種植區的土層高度高出食用菌種植區內的土層高度30-50cm。
[0008]所述南棚體的高度高於北棚體的高度,主牆體的頂部與南棚體和北棚體的頂部相配合自南向北向下傾斜設置。
[0009]所述主牆體為上窄下寬的梯形牆體。
[0010]在主牆體的南側、北側及頂側均設有防水保護膜。
[0011]南棚體的通風口設在棚體頂部,北棚體上的通風口設在棚體中下部。
[0012]在蔬菜種植區和食用菌種植區內均設有微灌系統。
[0013]本發明採用上述方案,結構設計合理,在主牆體的兩側分別設有南棚體和北棚體,在南棚體內設有蔬菜種植區,在北棚體內設有食用菌種植區,主牆體南北兩側的土地均得到利用,不僅減少了土地資源的浪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經濟效益,而且北棚體可以為南棚體進行防風保溫,同時,北棚體內的食用菌種植區可以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南棚體內的蔬菜種植區可以產生大量的氧氣,通過主牆體上的若干個氧氣流通管和二氧化碳流通管,可以促進南棚體和北棚體之間的氣體交換,南棚體和北棚體內的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互相補給,促進了整個大棚內作物的早熟,增強了作物的抗病能力,大大提高了作物的產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主牆體,2、南棚體,3、北棚體,4、捲簾機,5、保溫被,6、通風口,7、水泥立柱,8、蔬菜種植區,9、食用菌種植區,10、走廊,11、氧氣流通管,12、二氧化碳流通管,13、風機,14、隔離塞,15、導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並結合其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闡述。
[0017]如圖1所示,一種蔬菌兩用大棚,包括一沿東西方向設置的主牆體1,在主牆體1的南側設有南棚體2,在主牆體1的北側設有北棚體3,在南棚體2和北棚體3的外側頂部均設有捲簾機4和保溫被5,在南棚體2和北棚體3上均設有通風口 6,在南棚體2和北棚體3內分別設有若干根支撐棚體的水泥立柱7,在南棚體2內設有蔬菜種植區8,在北棚體3內設有食用菌種植區9,在南棚體2和北棚體3內緊靠主牆體1的位置分別設有一與主牆體1設置方向相同的走廊10,在主牆體1上設有若干個將南棚體2和北棚體3相連通的氧氣流通管11和二氧化碳流通管12,在氧氣流通管11和二氧化碳流通管12的北側埠內分別設有風機13,南側埠內分別設有隔離塞14。
[0018]所述二氧化碳流通管12的北側埠與一設在北棚體3內的豎直導氣管15的頂端相連,導氣管15的底端伸至北棚體3內側底部。由於二氧化碳的比重較大,一般位於整個空間底部,導氣管15的底端伸至北棚體3內側底部便於風機13更好的將北棚體3內食用菌產生的二氧化碳供給到南棚體2內,可以更好的促進南棚體2與北棚體3之間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氣體交換。
[0019]所述蔬菜種植區8的土層高度高出食用菌種植區9內的土層高度30-50cm。由於食用菌對水分和潮氣的吸收量比較大,將蔬菜種植區8內的土層高度設置高於食用菌種植區9內的土層高度,便於蔬菜種植區8內的水分向食用菌種植區9流淌,給食用菌種植區9供給更多的水分,以提高產量。
[0020]所述南棚體2的高度高於北棚體3的高度,主牆體1的頂部與南棚體2和北棚體3的頂部相配合自南向北向下傾斜設置。不僅可使南棚體2更好的吸收陽光,而且可對北棚體3起到一定的遮蔭作用,另外,還便於雨水在主牆體1頂部向北側流下,提高整個大棚頂部的排水效果。
[0021]所述主牆體1為上窄下寬的梯形牆體,支撐更加穩定可靠。
[0022]在主牆體1的南側、北側及頂側均設有防水保護膜,避免雨水衝刷,提高主牆體1的防水性能和使用壽命。·
[0023]南棚體2的通風口 6設在棚體頂部,北棚體3上的通風口 6設在棚體中下部。南棚體2的保溫被5白天會被捲簾機4完全捲起,不會遮擋通風口 6,而北棚體3的保溫被5在夏季為了遮蔭通常被捲簾機4捲起一半,因此北棚體3的通風口 6設在棚體中下部,不至於被保溫被5遮擋,以保證正常通風。
[0024]在蔬菜種植區8和食用菌種植區9內均設有微灌系統。
[0025]使用時,在南棚體2的蔬菜種植區8內可以種植各種蔬菜,在北棚體3的食用菌種植區9可以種植各種食用菌,白天通過捲簾機4將保溫被5捲起,蔬菜種植區8內的蔬菜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產生大量的氧氣,而食用菌種植區9內的食用菌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人們可取下氧氣流通管11和二氧化碳流通管12南側埠內的隔離塞14,啟動氧氣流通管11和二氧化碳流通管12內的風機13,氧氣流通管11內的風機13可將南棚體2內的氧氣傳輸給北棚體3,為北棚體3內的食用菌提供有機氣肥,而二氧化碳流通管12內的風機13可將北棚體3內的二氧化碳傳輸給南棚體2,為南棚體2內的蔬菜提供有機氣肥,南棚體2和北棚體3之間的氣體相互交換,互相補充,起到綜合利用的效果。當向南棚體2內的蔬菜上噴灑藥物時,人們通過隔離塞14堵住氧氣流通管11和二氧化碳流通管12,使南棚體2和北棚體3相互獨立,避免藥物產生交叉影響。
[0026]採用本發明的蔬菌兩用大棚,結構設計合理,主牆體1南北兩側的土地均得到利用,不僅減少了土地資源的浪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經濟效益,而且北棚體3可以為南棚體2進行防風保溫,同時,可以促進南棚體2和北棚體3之間的氣體交換,南棚體2和北棚體3內的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互相補給,促進了整個大棚內作物的早熟,增強了作物的抗病能力,大大提高了作物的產量。
[0027]本發明未詳述之 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蔬菌兩用大棚,其特徵在於:包括一沿東西方向設置的主牆體,在主牆體的南側設有南棚體,在主牆體的北側設有北棚體,在南棚體和北棚體的外側頂部均設有捲簾機和保溫被,在南棚體和北棚體上均設有通風口,在南棚體和北棚體內分別設有若干根支撐棚體的水泥立柱,在南棚體內設有蔬菜種植區,在北棚體內設有食用菌種植區,在南棚體和北棚體內緊靠主牆體的位置分別設有一與主牆體設置方向相同的走廊,在主牆體上設有若干個將南棚體和北棚體相連通的氧氣流通管和二氧化碳流通管,在氧氣流通管和二氧化碳流通管的北側埠內分別設有風機,南側埠內分別設有隔離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蔬菌兩用大棚,其特徵在於:所述二氧化碳流通管的北側埠與一設在北棚體內的豎直導氣管的頂端相連,導氣管的底端伸至北棚體內側底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蔬菌兩用大棚,其特徵在於:所述蔬菜種植區的土層高度高出食用菌種植區內的土層高度30-50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蔬菌兩用大棚,其特徵在於:所述南棚體的高度高於北棚體的高度,主牆體的頂部與南棚體和北棚體的頂部相配合自南向北向下傾斜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蔬菌兩用大棚,其特徵在於:所述主牆體為上窄下寬的梯形牆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蔬菌兩用大棚,其特徵在於:在主牆體的南側、北側及頂側均設有防水保護膜。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蔬菌兩用大棚,其特徵在於:南棚體的通風口設在棚體頂部,北棚體上的通風口設在棚體中下部。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蔬菌兩用大棚,其特徵在於:在蔬菜種植區和食用菌種植區內均設有微灌系統。
【文檔編號】A01G1/04GK103650990SQ201410008257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8日
【發明者】王波 申請人: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