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行星最詳細的大小排名(你們可能都錯了)
2023-05-18 19:21:32 1
#科學每一天#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當中存在著眾多的恆星和行星,那麼什麼是恆星,什麼又是行星呢?
恆星與行星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什麼是恆星恆星是指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球型發光等離子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恆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於距離遙遠,這些恆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歷史上,那些比較顯著的恆星被組成一個個的星座和星群,而最亮的恆星都有專有的傳統名稱。天文學家組合成的恆星目錄,提供了許多不同恆星命名的標準。
至少在恆星生命的一段時期,恆星會在核心進行氫融合成氦的核聚變反應,從恆星的內部將能量向外傳輸,經過漫長的路徑,然後從表面輻射到外太空。一旦核心的氫消耗殆盡,恆星的生命就即將結束。有一些恆星在生命結束之前,會經歷恆星核合成的過程;而有些恆星在爆炸前會經歷超新星核合成,會創建出幾乎所有比氦重的天然元素。在生命的盡頭,恆星也會包含簡併物質。天文學家經由觀測其貫穿間的運動、亮度和光譜,確知一顆恆星的質量、年齡、化學元素的豐度,和許多其它屬性。
一顆恆星的總質量是恆星演化和決定最終命運的主要因素:恆星在其一生中,包括直徑、溫度和其它特徵,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都會變化,而恆星周圍的環境會影響其自轉和運動。描繪眾多恆星的溫度相對於亮度的圖,即赫羅圖(H-R圖),可以讓我們測量一顆恆星的年齡和演化的狀態
那麼有哪些天體是恆星的呢?比如說
天狼星
天狼星(Sirius,α CMA),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其視星等為-1.47,絕對星等為 1.3,距太陽系約8.6光年。天狼星實際上是一個雙星系統,其中包括一顆光譜型A1V的白主序星和另一顆光譜型DA2的暗白矮星伴星天狼星B
織女星
織女星(Vega)又稱為織女一或天琴座 α(α Lyrae)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恆星,在夜空中排名第五,是北半球第二明亮的恆星,僅次於大角星。它與大角星 及天狼星 一樣,是非常靠近地球的恆星,距離地球只有大約 25 ly。它也是太陽附近最明亮的恆星之一。
常見的恆星還有 老人、南門二、大角、參宿四、五車二、參宿七、水委一、南河三、馬腹一、河鼓二、畢宿五、十字架二、天津四、.心宿二、角宿一、北河三、北落師門、十字架三、軒轅十四等等都是恆星。
什麼是行星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
在2006年8月24日的時候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通過了「行星」的新定義,這一定義包括以下三點:
1、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
2、質量必須足夠大,來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於球體);
3、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
我們的地球母親就是行星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裡。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 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裡,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常見的行星還有:水星Mercury、金星Venus、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
恆星和行星的區別恆星的質量要比行星大得多,才有足夠的質量進行核聚變,並產生大量的光和熱。而行星的質量相對較小,並且不會自行發光。行星和恆星是附屬關係,行星在恆星系統中會受其引力影響圍繞恆星運轉。
它們的區別可以歸納為一下幾個方面
是否發光是否發光是恆星與行星的區別之一,行星指的是不會發光的天體,而恆星是可以自行發光的天體。比較直觀的就是地球和太陽之間的關係,太陽屬於天體類別中的恆星,而地球屬於行星。
質量差異
一般來說,恆星的質量要比行星大得多,能夠達到行星質量的上百甚至上千倍之多,有足夠的質量進行核聚變,並產生大量的光和熱。而行星的質量相對較小,不會出現核聚變的現象。
附屬關係
恆星和行星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們的關係,恆星是恆星系統中的中心天體,其體統內的所有行星都會受恆星的引力影響,並圍繞恆星運轉。例如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地球和其它七大行星都會圍繞太陽公轉。
結語
無論是恆星還是行星都是我們宇宙家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這些知識對於我們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應當主動去學習和認知它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