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及雲計算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15:32:51 1
專利名稱: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及雲計算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信息處理技術,尤其涉及一種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及雲計算系統。
背景技術: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新興的商業計算模型。它將計算任務分布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夠根據需要獲取計算能力、存儲空間和各種軟體服務。雲計算系統中包括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雲」即雲伺服器和用戶終端即雲終端。 在雲計算系統中,可以集中部署一個雲伺服器,應用系統均運行在該雲伺服器上,以供雲終端通過網際網路(Internet)或區域網訪問該雲伺服器運行相應的應用系統。然而,所有雲終端均訪問集中部署的雲伺服器運行其上的應用系統,會受到該雲伺服器的輸入/輸出anput/Output,簡稱I/O)處理能力的限制;另外,雲終端通過網際網路訪問集中部署的雲伺服器運行其上的應用系統,還會受到網絡資源的限制,導致了雲伺服器處理能力的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及雲計算系統, 用以提高雲伺服器的處理能力。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雲計算系統,包括第一雲伺服器,用於運行所述雲計算系統中的第一應用系統,所述第一應用系統能夠提供的業務包括第二應用系統能夠提供的業務;第二雲伺服器,用於運行所述雲計算系統中的第二應用系統;接入管理設備,用於接收所述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如果所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能夠滿足所述業務接入請求,則將所述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所述第二雲伺服器,以使所述雲終端通過所述第二雲伺服器運行該業務接入請求對應的業務;如果所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不能滿足所述業務接入請求,則將所述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所述第一雲伺服器,以使所述雲終端通過所述第一雲伺服器運行該業務接入請求對應的業務。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所述雲計算系統包括第一雲伺服器和第二雲伺服器,所述第一雲伺服器上運行所述雲計算系統中的第一應用系統,所述第一應用系統能夠提供的業務包括第二應用系統能夠提供的業務,所述第二雲伺服器上運行所述雲計算系統中的第二應用系統,所述方法包括接入管理設備接收所述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如果所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能夠滿足所述業務接入請求,所述接入管理設備則將所述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所述第二雲伺服器,以使所述雲終端通過所述第二雲伺服器運行該業務接入請求對應的業務;如果所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不能滿足所述業務接入請求,所述接入管理設備則將所述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所述第一雲伺服器,以使所述雲終端通過所述第一雲伺服器運行該業務接入請求對應的業務。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實施例通過接入管理設備接收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如果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能夠滿足該業務接入請求,接入管理設備則將該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第二雲伺服器,如果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不能滿足該業務接入請求,接入管理設備則將該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第一雲伺服器,使得上述雲終端能夠通過對應的雲伺服器運行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即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由於雲終端不會集中訪問同一個雲伺服器運行其上的應用系統,因此能夠避免受到雲伺服器的I/O處理能力和網絡資源的限制,從而提高了雲伺服器的處理能力。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雲計算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雲計算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雲計算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雲計算系統可以包括第一雲伺服器(即主雲伺服器)和第二雲伺服器(即從雲伺服器),上述第一雲伺服器上運行上述雲計算系統中的第一應用系統,上述第二雲伺服器上運行上述雲計算系統中的第二應用系統,上述第一應用系統能夠提供的業務包括上述第二應用系統能夠提供的業務(例如第一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包括APP1、APP2、APP3、APP4、APPX 和APPY ;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包括APPX和APPY),雲終端通過區域網連接到上述第二雲伺服器,且通過上述區域網和網際網路連接到上述第一雲伺服器。上述雲計算系統的結構為適用於本發明所有的實施例的較優的結構,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夠等同替換的結構也可以在本發明實施例的保護範圍之內。本發明中,雲計算系統的應用系統中存在部分具有大數據流量需求的應用系統, 例如第二應用系統能夠提供服務的應用系統,對其數據流量需求的瞬間帶寬通常遠大普通應用系統,可以是普通應用系統兩倍以上。確定上述第二應用系統可以有多種方式,例如 上述第二應用系統的數據流量大於或等於預先設置的流量閾值,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進行限定。主雲伺服器是雲計算系統的核心雲伺服器,該主雲伺服器上可以運行雲計算系統中的第一應用系統,是雲計算系統的核心部署維護區域,同時也是雲計算系統的業務和存儲的管理核心。從雲伺服器可以部署在遠端服務區域,該從雲伺服器上可以運行雲計算系統中的第二應用系統,用以分擔某些大數據流量的特殊應用系統對主雲伺服器的I/O處理能力的壓力和對遠程網際網路的帶寬壓力,是雲計算系統的附屬雲伺服器,本區域內上述特殊應用系統的應用數據可以通過區域網傳遞。其中,區域內的網絡為大寬帶(例如百兆、千兆、 萬兆網等)的區域網,可以支持雲終端對於大數據流量的應用系統的業務處理。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以圖1所示的雲計算系統為例,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可以包括201、接入管理設備接收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202、如果上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能夠滿足上述業務接入請求,上述接入管理設備則將上述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上述第二雲伺服器,以使得上述雲終端通過上述第二雲伺服器運行該業務接入請求對應的業務;203、如果上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不能夠滿足上述業務接入請求,上述接入管理設備則將上述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上述第一雲伺服器,以使得上述雲終端通過上述第一雲伺服器運行該業務接入請求對應的業務。例如接入管理設備接收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該業務接入請求中包含應用系統標識(例如域名或IP位址等信息),接入管理設備可以根據上述應用系統標識,確定上述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能夠由哪一個應用系統提供。如果確定能夠由第二應用系統提供,接入管理設備則利用第二雲伺服器上的應用系統標識,將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第二雲伺服器;如果確定不能夠由第二應用系統提供,接入管理設備則利用第一雲伺服器上的應用系統標識,將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第一雲伺服器。本實施例中的第二應用系統可以理解為是雲計算系統的應用系統中存在的大數據流量的應用系統,其數據流量需求的瞬間帶寬遠大普通應用系統,可以是普通應用系統兩倍以上。確定上述第二應用系統可以有多種方式,例如上述第二應用系統的數據流量大於或等於預先設置的流量閾值,這樣,當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能夠滿足上述業務接入請求時,接入管理設備則將上述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第二雲伺服器,能夠分擔某些大數據流量的特殊應用系統對主雲伺服器的I/O處理能力的壓力和對遠程網際網路的帶寬壓力,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進行限定。本實施例中,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首先路由到該接入管理設備,由該接入管理設備進行處理。接入管理設備可以根據接收到的業務接入請求,判斷該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是由第二應用系統提供,還是由第一應用系統提供。如果是由第二應用系統提供,則將上述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第二雲伺服器;如果是由第一應用系統提供,則將上述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第一雲伺服器。可選地,上述接入管理設備可以設置在第一雲伺服器或第二雲伺服器上。例如上述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可以通過區域網和網際網路首先路由到第一雲伺服器上的接入管理設備,或者還可以通過區域網首先路由到第二雲伺服器上的接入管理設備。可選地,上述接入管理設備還可以獨立設置,分別與第二雲伺服器和第一雲伺服器連接。例如接入管理設備可以通過上述區域網連接到上述第二雲伺服器,且通過上述區域網和上述網際網路連接到上述第一雲伺服器。例如上述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可以通過區域網首先路由到接入管理設備。可選地,第一雲伺服器還可以進一步對第二雲伺服器進行控制,以使得上述第一雲伺服器獲得上述第二雲伺服器上的應用數據,以及上述第二雲伺服器從上述第一雲伺服器獲得其他第二雲伺服器上的應用數據,上述應用數據為第二應用系統的應用數據,並向上述雲終端提供。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雲伺服器上僅存儲該第二雲伺服器的服務範圍內的雲終端運行上述第二應用系統的應用數據,該應用數據會同步到第一雲伺服器。第一雲伺服器上存儲該第一雲伺服器的服務範圍(包括所有第二雲伺服器的服務範圍)內的雲終端運行第一應用系統的應用數據,第二雲伺服器上運行的第二應用系統需要第一雲伺服器上存儲的應用數據時,可以向第一雲伺服器請求獲得。本實施例中,通過接入管理設備接收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 如果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能夠滿足該業務接入請求,接入管理設備則將該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第二雲伺服器,如果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不能滿足該業務接入請求,接入管理設備則將該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第一雲伺服器,使得上述雲終端能夠通過對應的雲伺服器運行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即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由於雲終端不會集中訪問同一個雲伺服器運行其上的應用系統,因此能夠避免受到雲伺服器的I/O處理能力和網絡資源的限制,從而提高了雲伺服器的處理能力。同時滿足了第二應用系統的大數據流量對瞬間帶寬傳輸的要求,避免租用或建設大帶寬的專線傳輸網絡,能夠降低雲計算系統的部署成本。為使得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更加清楚,下面將分別以接入管理設備設置在主雲伺服器上、接入管理設備設置在從雲伺服器上或接入管理設備獨立設置在從雲伺服器對應的區域中。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接入管理設備設置在主雲伺服器上。在圖1所示的雲計算系統(該雲計算系統的結構為適用於本發明所有的實施例的較優的結構,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夠等同替換的結構也可以在本發明實施例的保護範圍之內)中,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可以包括301、雲終端基於某個業務應用,通過區域網和網際網路向接入管理設備發送業務接入請求;其中,上述業務接入請求中可以包含應用系統標識(例如域名或IP位址等信
302、接入管理設備根據接收到的業務接入請求,判斷該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是否為運行在從雲伺服器上的應用系統提供,如果是,則執行303、304和305 ;否則,則執行 306、307 和 308 ;例如接入管理設備可以根據業務接入請求中包含的應用系統標識,確定上述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能夠由哪一個應用系統提供。如果確定能夠由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提供,接入管理設備則利用從雲伺服器上的應用系統標識,將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從雲伺服器;如果確定不能夠由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提供,接入管理設備則利用主雲伺服器上的應用系統標識,將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主雲伺服器。303、接入管理設備通過網際網路和區域網,向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服務節點(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X)發送上述業務接入請求;例如如果業務接入請求中包含的應用系統標識為應用系統X標識,那麼接入管理設備則將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從雲伺服器上的應用系統X。304、服務節點(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X)對上述雲終端進行身份確認,確認通過之後,通過區域網向雲終端發送業務接受請求;305、雲終端與服務節點(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X)通過區域網進行交互, 建立業務連接;通過303 305,雲終端與服務節點(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X)之間的業務連接建立完畢,雲終端可以通過從雲伺服器運行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應用系統 X提供的業務)。306、接入管理設備向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服務節點(主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1)發送上述業務接入請求;例如如果業務接入請求中包含的應用系統標識為應用系統1標識,那麼接入管理設備則將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主雲伺服器上的應用系統1。307、服務節點(主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1)對上述雲終端進行身份確認,確認通過之後,通過網際網路和區域網向雲終端發送業務接受請求;308、雲終端與服務節點(主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1)通過區域網和網際網路進行交互,建立業務連接。通過306 308,雲終端與服務節點(主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1)之間的業務連接建立完畢,雲終端可以通過主雲伺服器運行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應用系統 1提供的業務)。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在主雲伺服器上的接入管理設備接收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如果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能夠滿足該業務接入請求,接入管理設備則將該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從雲伺服器,如果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不能滿足該業務接入請求,接入管理設備則將該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主雲伺服器,使得上述雲終端能夠通過對應的雲伺服器(主雲伺服器或從雲伺服器)運行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即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由於雲終端不會集中訪問同一個雲伺服器運行其上的應用系統,因此能夠避免受到雲伺服器的I/O處理能力和網絡資源的限制,從而提高了雲伺服器的處理能力。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的流
8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接入管理設備設置在從雲伺服器上。在圖1所示的雲計算系統(該雲計算系統的結構為適用於本發明所有的實施例的較優的結構,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夠等同替換的結構也可以在本發明實施例的保護範圍之內)中,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可以包括401、雲終端基於某個業務應用,通過區域網向接入管理設備發送業務接入請求;其中,上述業務接入請求中可以包含應用系統標識(例如域名或IP位址等信402、接入管理設備根據接收到的業務接入請求,判斷該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是否為運行在從雲伺服器上的應用系統提供,如果是,則執行403、404和405 ;否則,則執行 406、407 和 408 ;例如接入管理設備可以根據業務接入請求中包含的應用系統標識,確定上述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能夠由哪一個應用系統提供。如果確定能夠由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提供,接入管理設備則利用從雲伺服器上的應用系統標識,將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從雲伺服器;如果確定不能夠由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提供,接入管理設備則利用主雲伺服器上的應用系統標識,將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主雲伺服器。403、接入管理設備向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服務節點(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X)發送上述業務接入請求;例如如果業務接入請求中包含的應用系統標識為應用系統X標識,那麼接入管理設備則將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從雲伺服器上的應用系統X。404、服務節點(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X)對上述雲終端進行身份確認,確認通過之後,通過區域網向雲終端發送業務接受請求;405、雲終端與服務節點(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X)通過區域網進行交互, 建立業務連接;通過403 405,雲終端與服務節點(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X)之間的業務連接建立完畢,雲終端可以通過從雲伺服器運行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應用系統 X提供的業務)。406、接入管理設備通過區域網和網際網路,向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服務節點(主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1)發送上述業務接入請求;例如如果業務接入請求中包含的應用系統標識為應用系統1標識,那麼接入管理設備則將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主雲伺服器上的應用系統1。407、服務節點(主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1)對上述雲終端進行身份確認,確認通過之後,通過網際網路和區域網向雲終端發送業務接受請求;408、雲終端與服務節點(主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1)通過區域網和網際網路進行交互,建立業務連接。通過406 408,雲終端與服務節點(主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1)之間的業務連接建立完畢,雲終端可以通過主雲伺服器運行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應用系統 1提供的業務)。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在從雲伺服器上的接入管理設備接收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如果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能夠滿足該業務接入
9請求,接入管理設備則將該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從雲伺服器,如果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不能滿足該業務接入請求,接入管理設備則將該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主雲伺服器,使得上述雲終端能夠通過對應的雲伺服器(主雲伺服器或從雲伺服器)運行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即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由於雲終端不會集中訪問同一個雲伺服器運行其上的應用系統,因此能夠避免受到雲伺服器的I/O處理能力和網絡資源的限制,從而提高了雲伺服器的處理能力。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接入管理設備獨立設置在從雲伺服器對應的區域中。在圖1所示的雲計算系統(該雲計算系統的結構為適用於本發明所有的實施例的較優的結構,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夠等同替換的結構也可以在本發明實施例的保護範圍之內)中,如圖5所示, 本實施例的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可以包括501、雲終端基於某個業務應用,通過區域網向接入管理設備發送業務接入請求;其中,上述業務接入請求中可以包含應用系統標識(例如域名或IP位址等信502、接入管理設備根據接收到的業務接入請求,判斷該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是否為運行在從雲伺服器上的應用系統提供,如果是,則執行503、504和505 ;否則,則執行 506、507 和 508 ;例如接入管理設備可以根據業務接入請求中包含的應用系統標識,確定上述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能夠由哪一個應用系統提供。如果確定能夠由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提供,接入管理設備則利用從雲伺服器上的應用系統標識,將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從雲伺服器;如果確定不能夠由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提供,接入管理設備則利用主雲伺服器上的應用系統標識,將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主雲伺服器。503、接入管理設備通過區域網,向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服務節點(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X)發送上述業務接入請求;例如如果業務接入請求中包含的應用系統標識為應用系統X標識,那麼接入管理設備則將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從雲伺服器上的應用系統X。504、服務節點(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X)對上述雲終端進行身份確認,確認通過之後,通過區域網向雲終端發送業務接受請求;505、雲終端與服務節點(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X)通過區域網進行交互, 建立業務連接;通過503 505,雲終端與服務節點(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X)之間的業務連接建立完畢,雲終端可以通過從雲伺服器運行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應用系統 X提供的業務)。506、接入管理設備通過區域網和網際網路,向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服務節點(主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1)發送上述業務接入請求;例如如果業務接入請求中包含的應用系統標識為應用系統1標識,那麼接入管理設備則將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主雲伺服器上的應用系統1。507、服務節點(主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1)對上述雲終端進行身份確認,確認通過之後,通過網際網路和區域網向雲終端發送業務接受請求;
508、雲終端與服務節點(主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1)通過區域網和網際網路進行交互,建立業務連接。通過506 508,雲終端與服務節點(主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1)之間的業務連接建立完畢,雲終端可以通過主雲伺服器運行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應用系統 1提供的業務)。本實施例中,通過獨立設置在從雲伺服器對應的區域中的接入管理設備接收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如果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能夠滿足該業務接入請求,接入管理設備則將該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從雲伺服器,如果從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不能滿足該業務接入請求,接入管理設備則將該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主雲伺服器,使得上述雲終端能夠通過對應的雲伺服器(主雲伺服器或從雲伺服器)運行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即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由於雲終端不會集中訪問同一個雲伺服器運行其上的應用系統,因此能夠避免受到雲伺服器的I/O處理能力和網絡資源的限制,從而提高了雲伺服器的處理能力。需要說明的是對於前述的各方法實施例,為了簡單描述,故將其都表述為一系列的動作組合,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悉,本發明並不受所描述的動作順序的限制,因為依據本發明,某些步驟可以採用其他順序或者同時進行。其次,本領域技術人員也應該知悉,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實施例均屬於優選實施例,所涉及的動作和模塊並不一定是本發明所必須的。在上述實施例中,對各個實施例的描述都各有側重,某個實施例中沒有詳述的部分,可以參見其他實施例的相關描述。圖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雲計算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雲計算系統可以包括第一雲伺服器61、第二雲伺服器62和接入管理設備63。其中,第一雲伺服器61用於運行上述雲計算系統中的第一應用系統,所述第一應用系統能夠提供的業務包括第二應用系統能夠提供的業務;第二雲伺服器62用於運行上述雲計算系統中的第二應用系統;接入管理設備63用於接收上述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如果上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能夠滿足上述業務接入請求,則將上述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上述第二雲伺服器62,以使上述雲終端通過上述第二雲伺服器62運行該業務接入請求對應的業務; 如果上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不能滿足上述業務接入請求,則將上述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上述第一雲伺服器61,以使上述雲終端通過上述第一雲伺服器61運行該業務接入請求對應的業務。本發明中,雲計算系統的應用系統中存在大數據流量的第二應用系統,其數據流量需求的瞬間帶寬遠大普通應用系統,是普通應用系統兩倍以上。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確定上述第二應用系統,例如上述第二應用系統的數據流量大於或等於預先設置的流量閾值, 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進行限定。上述圖2、3、4和5對應的實施例中接入管理設備的功能均可以由本實施例提供的雲計算系統中的接入管理設備實現。 可選地,上述接入管理設備可以設置在第一雲伺服器61或第二雲伺服器62上。例如上述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通過區域網和網際網路首先路由到第一雲伺服器61上的接入管理設備,或者還可以通過區域網首先路由到第二雲伺服器62上的接入管理設備。
可選地,上述接入管理設備還可以獨立設置,分別與第二雲伺服器62和第一雲伺服器61連接。例如接入管理設備可以通過上述區域網連接到上述第二雲伺服器62,且通過上述區域網和上述網際網路連接到上述第一雲伺服器61。例如上述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可以通過區域網首先路由到接入管理設備。可選地,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雲伺服器61還可以進一步對第二雲伺服器62進行控制,以使得上述第一雲伺服器61獲得上述第二雲伺服器62上的上述第二應用系統的應用數據,以及上述第二雲伺服器62從上述第一雲伺服器61獲得其他第二雲伺服器62上的上述第二應用系統的應用數據,並向上述雲終端提供。本實施例中,通過接入管理設備接收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 如果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能夠滿足該業務接入請求,接入管理設備則將該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第二雲伺服器,如果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不能滿足該業務接入請求,接入管理設備則將該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第一雲伺服器,使得上述雲終端能夠通過對應的雲伺服器運行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即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由於雲終端不會集中訪問同一個雲伺服器運行其上的應用系統,因此能夠避免受到雲伺服器的I/O處理能力和網絡資源的限制,從而提高了雲伺服器的處理能力。同時滿足了第二應用系統的大數據流量對瞬間帶寬傳輸的要求,避免租用或建設大帶寬的專線傳輸網絡,能夠降低雲計算系統的部署成本。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 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接口,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元既可以採用硬體的形式實現,也可以採用硬體加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上述以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的集成的單元,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上述軟體功能單元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伺服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移動硬碟、只讀存儲器(Read-Only Memory,簡稱 ROM)、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簡稱RAM)、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雲計算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雲伺服器,用於運行所述雲計算系統中的第一應用系統,所述第一應用系統能夠提供的業務包括第二應用系統能夠提供的業務;第二雲伺服器,用於運行所述雲計算系統中的第二應用系統;接入管理設備,用於接收所述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如果所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能夠滿足所述業務接入請求,則將所述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所述第二雲伺服器, 以使所述雲終端通過所述第二雲伺服器運行該業務接入請求對應的業務;如果所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不能滿足所述業務接入請求,則將所述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所述第一雲伺服器,以使所述雲終端通過所述第一雲伺服器運行該業務接入請求對應的業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能夠滿足所述業務接入請求,包括所述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能夠由所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所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不能夠滿足所述業務接入請求,包括所述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不能夠由所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接入管理設備設置在所述第一雲伺服器或所述第二雲伺服器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接入管理設備獨立設置,分別與所述第二雲伺服器和所述第一雲伺服器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所述第二應用系統的數據流量大於或等於預先設置的流量閾值。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雲伺服器還用於對所述第二雲伺服器進行控制,以使得所述第一雲伺服器獲得所述第二雲伺服器上的所述第二應用系統的應用數據,以及所述第二雲伺服器從所述第一雲伺服器獲得其他第二雲伺服器上的所述第二應用系統的應用數據,並向所述雲終端提供。
7.—種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雲計算系統包括第一雲伺服器和第二雲伺服器,所述第一雲伺服器上運行所述雲計算系統中的第一應用系統,所述第二雲伺服器上運行所述雲計算系統中的第二應用系統,所述第一應用系統能夠提供的業務包括所述第二應用系統能夠提供的業務,所述方法包括接入管理設備接收所述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如果所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能夠滿足所述業務接入請求,所述接入管理設備則將所述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所述第二雲伺服器,以使所述雲終端通過所述第二雲伺服器運行該業務接入請求對應的業務;如果所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不能滿足所述業務接入請求,所述接入管理設備則將所述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所述第一雲伺服器,以使所述雲終端通過所述第一雲伺服器運行該業務接入請求對應的業務。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能夠滿足所述業務接入請求,包括所述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能夠由所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所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不能夠滿足所述業務接入請求,包括所述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不能夠由所述第二應用系統提供。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接入管理設備設置在所述第一雲伺服器或所述第二雲伺服器上。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接入管理設備獨立設置,分別與所述第二雲伺服器和所述第一雲伺服器連接。
11.根據權利要求7至10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雲伺服器上運行的所述第二應用系統的數據流量大於或等於預先設置的流量閾值。
12.根據權利要求7至11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雲伺服器對所述第二雲伺服器進行控制,以使得所述第一雲伺服器獲得所述第二雲伺服器上的所述第二應用系統的應用數據,以及所述第二雲伺服器從所述第一雲伺服器獲得其他第二雲伺服器上的所述第二應用系統的應用數據,並向所述雲終端提供。
全文摘要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一種雲計算系統中雲終端訪問雲伺服器的方法及雲計算系統,通過接入管理設備接收雲終端發送的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如果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能夠滿足該業務接入請求,接入管理設備則將該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第二雲伺服器,如果第二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不能滿足該業務接入請求,接入管理設備則將該業務接入請求路由到第一雲伺服器,使得上述雲終端能夠通過對應的雲伺服器運行業務接入請求所對應的業務(即應用系統提供的業務),由於雲終端不會集中訪問同一個雲伺服器運行其上的應用系統,因此能夠避免受到雲伺服器的I/O處理能力和網絡資源的限制,從而提高了雲伺服器的處理能力。
文檔編號H04L29/08GK102369714SQ201180001559
公開日2012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1日
發明者趙建國, 鍾文堂, 龔正賢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