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肥力甘蔗種植專用緩釋複合肥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05:09:06 1
一種高肥力甘蔗種植專用緩釋複合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作物複合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肥力甘蔗種植專用緩釋複合肥,該複合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得:麩皮15-18、黑腐酸6-8、腐植酸8-10、香菇菌棒10-12、茶樹菇菌棒8-10、高粱秸稈12-15、風化煤3-5、紅薯粉5-6、泥炭土25-30、纖維素醚6-8、澱粉醚4-5、四硼酸鈉3-5、矽油1-2、牛磺酸0.1-0.2、穀氨醯胺2-4、黑礬1-3、吐溫800.2-0.3、茭白殼6-8、焦亞硫酸鉀10-12、海帶廢渣15-18、檸檬酸三鉀12-15、助劑3-5;本發明複合肥將具有吸附性能的有機質碳化粉體與有機質發酵液、中微量元素以及助劑混合,達到固定養分的作用,並利用緩釋包膜劑實現緩控釋肥效果;該複合肥肥效持久高效,作物對養分的吸收利用率高,植株粗壯,甜度高,種植效益獲得提升。
【專利說明】一種高肥力甘蔗種植專用緩釋複合肥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農作物專用複合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肥力甘蔗種植專用緩釋複合肥。
【背景技術】
[0002]複合肥在現代農業中扮演著極其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它較之傳統有機肥的優點在於養分種類多、含量高,養分利用率高,且包裝、貯存、施用方便,是未來化肥致力發展的方向。然而現有的複合肥多存在養分比例相對固定,不能滿足不同土壤環境以及不同作物品種各生長階段生長所需,最終導致肥效的無效流失,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增產增收效果,因此,很有必要從不同種類作物的需肥特點出發,制定不同作物專用肥料,並進行科學的配比,在不破壞土壤平衡的基礎上,延長肥效持續時間,提高土壤活力,促進作物根部生長,增加根部對養分的吸收效率,避免肥效的無效釋放,從而達到提高種植效益的目的,並實現可持續綠色種植,為消費者功效高質量的產品。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肥力的甘蔗種植專用緩釋複合肥,以達到增產增收效果,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高肥力甘蔗種植專用緩釋複合肥,其特徵在於,該複合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成:麩皮15-18、黑腐酸6-8、腐植酸8-10、香菇菌棒10_12、茶樹菇菌棒8_10、高粱秸杆12-15、風化煤3-5、紅薯粉5-6、泥炭土 25-30、纖維素醚6_8、澱粉醚4_5、四硼酸鈉3_5、矽油1-2、牛磺酸0.1-0.2、穀氨醯胺2-4、黑礬1-3、吐溫80 0.2-0.3、茭白殼6_8、焦亞硫酸鉀10-12、海帶廢渣15-18、檸檬酸三鉀12-15、助劑3-5 ;
助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成:肉桂油1-3、十二烷基苯磺酸鈉1-2、硫酸錳2-3、酪蛋白磷酸肽4-5、氯鉬酸鉀0.01-0.02、羧甲基澱粉鈉6-8、碳酸氫鈉2_3、α -硫辛酸1_2,製備方法為:先將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與10倍於其重量份的水混合,加熱至55-65°C,攪拌至其完全溶解分散後,再加入肉桂油、硫酸錳、酪蛋白磷酸肽、氯鉬酸鉀,攪拌40-50min,最後加入其它剩餘物料,繼續攪拌l_2h,攪拌結束後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得。
[0004]所述的一種高肥力甘蔗種植專用緩釋複合肥,其生產步驟為:
(1)先將麩皮、茭白殼混合均勻後粉碎,過80目篩,得到的粉體經400-500°C高溫碳化處理l_2h,得到的粉體投入8-10%的稀鹽酸溶液中浸泡活化3-4h後,過濾,粉體洗滌至中性,乾燥後備用;
(2)將香菇菌棒、茶樹菇菌棒、高粱秸杆、海帶廢渣混合,與水按1:0.3的重量比混合稀釋,並加入複合微生物菌劑進行發酵處理,在常溫密閉條件下水解發酵25-30天,發酵結束後過濾,濾渣備用,濾液與步驟(1)所得的粉體及四硼酸鈉、黑礬、穀氨醯胺、助劑混合,攪拌1-2h,製成漿料備用;
(3)將纖維素醚、澱粉醚、吐溫80混合,加入2-3倍於其重量份的水,加熱至50-60°C,並攪拌至物料完全溶解分散,隨後再加入矽油,混合攪拌l_2h,製成緩釋包膜劑;
(4)將步驟(2)所得的發酵物濾渣與漿料及其它剩餘物料混合均勻後送入造粒機制粒,隨後將製得的顆粒送入包膜機中,控制包膜機溫度50-60°C,並在顆粒表面噴塗步驟(3)製備的緩釋包膜劑,包膜劑用量為顆粒重量的6-8%,包膜後的顆粒經自然冷卻乾燥後即得成品O
[0005]本發明複合肥的優點在於:在製備工藝上,先利用日常生活中廉價易得的麩皮、茭白殼經過高溫碳化、酸活化處理後,使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並將粉體與香菇菌棒、茶樹菇菌棒、高粱秸杆、海帶廢渣等原料的發酵液以及作物生長必不可少的中微量元素和能促進作物根部吸收的助劑混合,實現一定的固肥效果,防止養分的無效流失;此外還利用摻有矽油的纖維素醚、澱粉醚水溶液製備了具有緩控釋肥能力的包膜劑,有效了延長了肥效,改善了釋肥量與作物需肥量不同步而造成的浪費現象;本發明複合肥施用簡單,富含有機質和活性成分,肥力釋放持久高效,且對土壤和作物無毒無害,種植的甘蔗高而壯,糖分含量高,種植效益增加明顯。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0006]本實施例的複合肥料由以下重量份(公斤)的原料製得:麩皮15、黑腐酸8、腐植酸
10、香菇菌棒12、茶樹菇菌棒10、高粱秸杆15、風化煤3、紅薯粉6、泥炭土 30、纖維素醚8、澱粉醚4、四硼酸鈉5、矽油1、牛磺酸0.1、穀氨醯胺4、黑礬2、吐溫80 0.2、茭白殼8、焦亞硫酸鉀12、海帶廢渣18、檸檬酸三鉀12、助劑5 ;助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製成:肉桂油2、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硫酸錳3、酪蛋白磷酸肽5、氯鉬酸鉀0.01、羧甲基澱粉鈉6、碳酸氫鈉 3、α-硫辛酸2,製備方法為:先將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與10倍於其重量份的水混合,加熱至55-65°C,攪拌至其完全溶解分散後,再加入肉桂油、硫酸錳、酪蛋白磷酸肽、氯鉬酸鉀,攪拌50min,最後加入其它剩餘物料,繼續攪拌1.5h,攪拌結束後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得。
[0007]本實施例的複合肥生產步驟為:
(1)先將麩皮、茭白殼混合均勻後粉碎,過80目篩,得到的粉體經400-500°C高溫碳化處理2h,得到的粉體投入10%的稀鹽酸溶液中浸泡活化4h後,過濾,粉體洗滌至中性,乾燥後備用;
(2)將香菇菌棒、茶樹菇菌棒、高粱秸杆、海帶廢渣混合,與水按1:0.3的重量比混合稀釋,並加入複合微生物菌劑進行發酵處理,在常溫密閉條件下水解發酵30天,發酵結束後過濾,濾渣備用,濾液與步驟(1)所得的粉體及四硼酸鈉、黑礬、穀氨醯胺、助劑混合,攪拌2h,製成漿料備用;
(3)將纖維素醚、澱粉醚、吐溫80混合,加入3倍於其重量份的水,加熱至50-60°C,並攪拌至物料完全溶解分散,隨後再加入矽油,混合攪拌2h,製成緩釋包膜劑;
(4)將步驟(2)所得的發酵物濾渣與漿料及其它剩餘物料混合均勻後送入造粒機制粒,隨後將製得的顆粒送入包膜機中,控制包膜機溫度50-60°C,並在顆粒表面噴塗步驟(3)製備的緩釋包膜劑,包膜劑用量為顆粒重量的8%,包膜後的顆粒經自然冷卻乾燥後即得成品。
[0008]本實施例在兩塊面積均為5畝的甘蔗試驗地進行,分別標記為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組施用本實施例複合肥,對照組施用常規複合肥,所有肥料均作為基肥施用,畝施量為75Kg,後期的日常管理均相同。試驗結果表明,試驗組甘蔗畝均產量較對照組提高28.9%,植株高度平均增加10.3%,含糖量增加20.5%。
[0009]此外,根據緩釋肥國家標準GBT23348-2009的測定方法,本實施例的緩釋複合肥在24h的累積養分溶出率為9.4%,滿足< 15%的要求,28d的累積養分溶出率為55.7%,滿足
<80%的要求 。
【權利要求】
1.一種高肥力甘蔗種植專用緩釋複合肥,其特徵在於,該複合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成:麩皮15-18、黑腐酸6-8、腐植酸8-10、香菇菌棒10_12、茶樹菇菌棒8_10、高粱秸杆12-15、風化煤3-5、紅薯粉5-6、泥炭土 25-30、纖維素醚6_8、澱粉醚4_5、四硼酸鈉3_5、矽油1-2、牛磺酸0.1-0.2、穀氨醯胺2-4、黑礬1-3、吐溫80 0.2-0.3、茭白殼6_8、焦亞硫酸鉀10-12、海帶廢渣15-18、檸檬酸三鉀12-15、助劑3-5 ; 助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製成:肉桂油1-3、十二烷基苯磺酸鈉1-2、硫酸錳2-3、酪蛋白磷酸肽4-5、氯鉬酸鉀0.01-0.02、羧甲基澱粉鈉6-8、碳酸氫鈉2_3、α -硫辛酸1_2,製備方法為:先將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與10倍於其重量份的水混合,加熱至55-65°C,攪拌至其完全溶解分散後,再加入肉桂油、硫酸錳、酪蛋白磷酸肽、氯鉬酸鉀,攪拌40-50min,最後加入其它剩餘物料,繼續攪拌l_2h,攪拌結束後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得。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肥力甘蔗種植專用緩釋複合肥,其生產步驟為: (1)先將麩皮、茭白殼混合均勻後粉碎,過80目篩,得到的粉體經400-500°C高溫碳化處理1-2h,得到的粉體投入8-10%的稀鹽酸溶液中浸泡活化3-4h後,過濾,粉體洗滌至中性,乾燥後備用; (2)將香菇菌棒、茶樹菇菌棒、高粱秸杆、海帶廢渣混合,與水按1:0.3的重量比混合稀釋,並加入複合 微生物菌劑進行發酵處理,在常溫密閉條件下水解發酵25-30天,發酵結束後過濾,濾渣備用,濾液與步驟(1)所得的粉體及四硼酸鈉、黑礬、穀氨醯胺、助劑混合,攪拌1-2h,製成漿料備用; (3)將纖維素醚、澱粉醚、吐溫80混合,加入2-3倍於其重量份的水,加熱至50-60°C,並攪拌至物料完全溶解分散,隨後再加入矽油,混合攪拌l_2h,製成緩釋包膜劑; (4)將步驟(2)所得的發酵物濾渣與漿料及其它剩餘物料混合均勻後送入造粒機制粒,隨後將製得的顆粒送入包膜機中,控制包膜機溫度50-60°C,並在顆粒表面噴塗步驟(3)製備的緩釋包膜劑,包膜劑用量為顆粒重量的6-8%,包膜後的顆粒經自然冷卻乾燥後即得成品ο
【文檔編號】C05G3/00GK104072254SQ201410218873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3日
【發明者】陳忠家 申請人:陳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