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海灣型立體循環生態觀賞魚缸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03:33:06 2
一種海灣型立體循環生態觀賞魚缸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海灣型立體循環生態觀賞魚缸,包括有圓柱形的養殖缸、水泵和與養殖缸進行水體交換的淨化室,水泵的水流入口位於養殖缸底部,從水泵的水流出口所在的第一淨化室起,在水體循環的路徑中,有四個位於養殖缸外側與養殖缸存在著水面高度差的淨化室,四個淨化室依次位於養殖缸的半邊。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魚缸,淨化室通過錯落有致的排布,形成了獨特的具有美感的外格;而且,對淨化室的水位排布做了特殊的設計,從而增強了水體循環的效果,更有效的對水體進行了淨化。
【專利說明】一種海灣型立體循環生態觀賞魚缸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觀賞水族養殖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海灣型循環生態觀賞魚缸。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養殖觀賞性魚類對居家進行裝飾和美化。目前,市售的魚缸通常採用封閉或半封閉的設計,在魚類的投餵過程中,形成的殘餌以及魚類自身的糞便需要定期的換水才能達到清潔水體的目的;否則,殘餌及糞便在水體中分解極易造成水體中的氮、磷濃度升高,水質很快惡化變臭。經常對養殖魚類換水雖然可以調節養殖水體中氮、磷的濃度,但是,不但浪費本就匱乏的水資源,且水質的頻繁變化也對魚類健康有不利影響。而現在市場上出售的生態魚缸的結構多採用長方形或正方形結構設計,加以一定量的光合細菌和硝化細菌處理缸內水質,實際的使用結果是在少投餵或不投餵飼料的前提下進行的,對魚的生長很不利,大多成了 「胖頭魚」、「瘦身魚」,失去了觀賞性;且長方形的結構設計不但不利於水體的循環流動,也容易造成魚類的碰壁損傷;這些情況嚴重打擊了消費者的積極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更加有效處理水質,維護養殖水體生態平衡的魚缸,通過水、魚、植、微生物、光照等組成有機的生態系統,形成動態平衡,並增加觀賞性的生態魚缸。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海灣型循環生態觀賞魚缸,既可以解決現有的生態魚缸需要經常換水、觀賞性不高的技術缺陷,還可以避免魚類因碰壁而受傷的問題;同時,海灣型設計為魚類提供最接近自然環境的生態環境,水體中的模擬景觀與水體形成水中、水面立體生態景觀系統。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一種海灣型循環生態觀賞魚缸,包括有圓柱形的養殖缸、水泵和與養殖缸進行水體交換的淨化室,水泵的水流入口位於養殖缸底部,其特徵在於,從水泵的水流出口所在的第一淨化室起,在水體循環的路徑中,有四個位於養殖缸外側且與養殖缸存在著水面高度差的淨化室,四個淨化室依次位於養殖缸的半邊。
[0006]上述的第一淨化室側壁的上方開設有將水導入第二淨化室的溢流口,第二淨化室側壁下方開設有將水導入第三淨化室的導出口,第三淨化室側壁上方開設有將水導入第四淨化室的導出口,第四淨化室底部開設有與養殖缸進行水體交換的通水孔。
[0007]上述的第二淨化室朝向第三淨化室一側的側壁上方設有防止導出口阻塞的導流口,導流口的高度高於其他淨化室所能達到的最高水面的高度,第三淨化室的高度高於其他淨化室和養殖缸的高度。
[0008]上述通水孔由120度彎角的曲管組成,曲管呈順時針方向排布;水泵的水流入口為逆時針的彎曲狀,角度為120度。[0009]上述的淨化室鋪有珊瑚石、細菌環、過濾棉、微生物膜或細沙中的任一種或幾種,水泵的水流入口和第一淨化室底部設有起阻隔殘餌和糞便作用的過濾棉。
[0010]上述的四個淨化室內種植形成立體景觀系統的相關水生植物和水面水培植物,通過微生物系統分解魚的排洩產物,科學配比達到生態平衡。
[001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海灣型生態循環魚缸,在觀賞魚活動的養殖缸的外側設置四個淨化室,各淨化室依次排布在養魚缸的半邊,分底部和上部開口兩種,單循環進出水;淨化室的頂部存在有溢流口,第三淨化室的高度高於其他三個淨化室和養殖室,水從第二淨化室底部通水孔進入第三淨化室後,再由溢流口進入第四淨化室,由於第三淨化室導流口的高度高於第四淨化室,從第三淨化室流入第四淨化室的水體會因為高度差而產生氣泡,從而為整個水系統進行充氧,進入第四淨化室的水,再通過位於底部的通水孔進入養殖缸和第一淨化室從而完成一次循環;並且,在淨化室內放置的過濾物或養殖的水草等可以對水體進行淨化;而且,由於淨化室之間存在高度落差,水體通過重力進行流動,這樣也對水體進行了自動充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本實用新型生態魚缸總體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本實用新型生態魚缸的總體結構透視示意圖(從養殖缸一側顯示)。
[0014]圖3:本實用新型生態魚缸的總體結構的剖面圖。
[0015]其中:1、養殖缸2、第一淨化室3、第二淨化室4、第三淨化室5、第四淨化室6、水流入口 7、溢流口 8、導出口 9、導流口 10、導出口 11、通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6]本實用新型的魚缸,包括有養殖缸和水泵,還包括有與養殖缸進行水體交換的淨化室,其中從水泵的水流出口所在的淨化室起,在水體循環的路徑,有四個與養殖缸存在著水面高度差的淨化室。養殖缸用於觀賞魚的養殖,採用從裡至外,從底部環狀排水,利用形成的缸底部環狀水流清潔殘餌及糞便,整個生態魚缸各淨化室的水流方向和速度控制是維持水體結淨度的關鍵因素。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魚缸的結構及運行方式進行詳細的描述。
[0018]如圖1-圖3所示的海灣型循環生態觀賞魚缸,在養殖缸I的半邊有四個淨化室,分別為第一淨化室2、第二淨化室3、第三淨化室4和第四淨化室5,第一淨化室2側壁上方開有將水倒入第二淨化室3的溢流口 7,為3?4個圓孔。水泵7放在第一淨化室2底部,其水流出口位於第一淨化室2的底部,水流入口位於養殖缸I底部。在第四淨化室5與養殖缸I之間也存在位於底部的水流通水孔11。第三淨化室4的高度高於其他三個淨化室和養殖缸,水從第二淨化室3底部的導出口 8進入第三淨化室4後,再由導出口 10進入第四淨化室5,由於導出口 10的高度高於第四淨化室5,從第三淨化室4流入第四淨化室5的水體會因為高度差而產生氣泡,從而為整個水系統進行充氧。進入第四淨化室5的水,再通過位於底部的通水孔11進入養殖缸I和第一淨化室2,從而完成一次循環。
[0019]為了防止底部導出口 8發生堵塞,在第二淨化室3的上方還開有導流口 9,導流口9可以朝向第三淨化室4。且導流口 9的高度大於其它淨化室所能達到的最大水面高度,這樣能保證水體在重力作用下進行循環。
[0020]在每個淨化室的底部鋪有過濾棉,用於過濾餌料殘渣和糞便;或是在淨化室的底部鋪有含有硝化、光合細菌的細菌環、細菌屋。在淨化室的上層水體裡養有植物,在養殖缸I內也可以養有植物。
[0021]養殖缸I內可以設有加熱棒,魚缸由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製成。
[002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魚缸,淨化室通過錯落有致的排布,形成了獨特的具有美感的外格;而且,對淨化室的高度和排布做了特殊的設計,從而增強了水體循環的效果,更有效的對水體進行了淨化。
【權利要求】
1.一種海灣型立體循環生態觀賞魚缸,包括有圓柱形的養殖缸(I)、水泵和與養殖缸(I)進行水體交換的淨化室,水泵的水流入口( 6 )位於養殖缸(I)底部,其特徵在於,從水泵的水流出口所在的第一淨化室(2)起,在水體循環的路徑中,有四個位於養殖缸(I)外側且與養殖缸(I)存在著水面高度差的淨化室,四個淨化室依次位於養殖缸(I)的半邊;所述的第一淨化室(2)側壁的上方開設有將水導入第二淨化室(3)的溢流口(7),第二淨化室(3)側壁下方開設有將水導入第三淨化室(4)的導出口(8),第三淨化室(4)側壁上方開設有將水導入第四淨化室(5)的導出口(10),第四淨化室(5)底部開設有與養殖缸進行水體交換的通水孔(11);所述的第二淨化室(3)朝向第三淨化室(4) 一側的側壁上方設有防止導出口(8)阻塞的導流口(9),導流口(9)的高度高於其他淨化室所能達到的最高水面的高度,第三淨化室(4)的高度高於其他淨化室和養殖缸的高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缸,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通水孔(11)由120度彎角的曲管組成,曲管呈順時針方向排布,水泵的水流入口(6)為逆時針的彎曲狀,角度為120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缸,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淨化室鋪有珊瑚石、細菌環、過濾棉、微生物膜或細沙中的任一種或幾種,水泵的水流入口(6)和第一淨化室(2)底部設有起阻隔殘餌和糞便作用的過濾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缸,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四個淨化室內種植形成立體景觀系統的相關水生植物和水面水培植物,通過微生物系統分解魚的排洩產物,科學配比達到生態平衡。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3590847SQ201320751070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2日
【發明者】喬龍亮, 王亞軍, 梅震宇, 張 傑, 盧鵬, 丁潤瓊, 張青青 申請人:寧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