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慶主演的電視劇(劉曉慶十大經典影視劇)
2023-04-19 03:12:40 4
劉曉慶,1955年生於重慶涪陵,國家一級演員。

1973年,主演《南海長城》,從此躍上銀幕。1979年,主演《小花》嶄露頭角。1980年,憑藉《瞧這一家子》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1987年,憑藉《芙蓉鎮》獲得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 、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1988年,憑藉《原野》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和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1989 年,憑藉《春桃》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1992年,獲第大眾電影百花獎特別獎。1995年,主演電視劇《武則天》。

劉曉慶從一名小演員到一位聲名鵲起的大牌明星,其間所經歷的風雨歷程是常人難以想像的,雖然毀譽參半,但她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其成功背後所付出的辛勤汗水,絕對是客觀存在的。

劉曉慶個性張揚,標榜獨立,人生活得色彩斑斕。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頭抬得太高,往往缺少一低頭的謙虛。在筆者看來,劉曉慶值得慶幸的有兩點:一是慶幸有良好的表演天賦,有些人天生就是為表演而生的;二是慶幸生在好的時代,特別是宣揚個性獨立,較少壓制個人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劉曉慶是一個傳奇,傳奇者,廣為人知而且經歷不凡,卻並不是一個道德楷模的標杆。

1.《芙蓉鎮》(1987)
《芙蓉鎮》由謝晉執導,劉曉慶、姜文主演。該片根據古華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芙蓉鎮上的女攤販胡玉音(劉曉慶)靠勞動致富,卻在從「四清」到文革的一系列運動中飽受迫害,她與「右派分子」秦書田(姜文)在共患難的過程中產生真摯愛情,共同迎來撥亂反正的時刻。

這部影片對新中國電影史來說的具有裡程碑意義,也是世界電影史中一部不朽的傑作。該片的構思可以說伴隨著20世紀80年代中國知識界文化界集體開始以人道主義結合社會政治角度反思國家歷史的思潮。
劉曉慶在該片中以獨特的生活感受鮮明地塑造了小鎮勞動婦女胡玉音的動人形象,對於角色在十年間心理情感的跌宕和人際關係的變化,體現得細膩而富於層次,感染力強。

電影中當李國香不敢愛,只能褻瀆愛時,秦書田與胡玉音卻敢於愛,不怕坐牢也要愛,最後終於得到了真正的愛。這種深沉的愛的禮讚正是響徹在《芙蓉鎮》中強勁而動人的旋律。
《芙蓉鎮》和《霸王別姬》堪稱國內兩部最佳電影,謝晉的藝術巔峰,也是劉曉慶的藝術巔峰。

2.《瞧這一家子》(1980)
《瞧這一家子》是由王好為執導,陳佩斯、陳強等主演的喜劇片。

該片是同一時期中國電影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喜劇片。影片以笑為手段,注重笑的分寸,適當地誇張了人物的性格和關係,對事物進行了歡樂的肯定或諷刺的否定,揭示出新時期人們的不同思想風貌。
電影中劉曉慶那嗓門和笑聲,透漏著自然和灑脫,開始顯示出一個優秀演員的才華。
這部片子真是精細之作,原來我們從前是有這樣好的喜劇的,各種小可愛,陳佩斯是個天生的喜劇演員。
本片於1980年 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劉曉慶),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青年優秀創作獎(王好為、張金玲、劉曉慶)。

3.《紅樓夢》(1989)
《紅樓夢》是謝鐵驪、趙元執導的系列電影,由夏菁、陶慧敏、傅藝偉、劉曉慶等主演,共六部八集。該片改編自曹雪芹創作的同名小說,講述了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以及封建貴族家庭賈府由盛及衰的歷程。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整搬零拆」被搬上螢屏銀幕多少次,最廣為人知,也被眾多觀眾視為經典的是87版。另外還有89年上映的這個電影版其實也堪稱經典,從主創到服裝到場景都非常用心,被贊「見典雅、豪放於一色」。
「鳳辣子」王熙鳳一樣是《紅樓夢》的亮點人物,這部是由劉曉慶出演。劉曉慶的演技從來都在線,扮演王熙鳳這樣強悍、精明、潑辣而又有心計的人物更是嫻熟。不過,她這版王熙鳳沒有「爆」,據說是輸在外表,觀眾說她「潑辣有餘,美豔不足」。
但是不提外形,劉曉慶將王熙鳳這個人物的性格把得很準,人物的「辣」、「狠」都展現得非常到位。

4.《武則天》(1995)
《武則天》由陳家林執導,劉曉慶、陳寶國,鄭爽,于慧等主演。該劇講述了武媚從天真浪漫的女孩一夜之間變成女人,從此飽嘗了宮廷生活的無情和殘酷,在一連串的宮廷鬥爭中,逐漸顯示出她卓越的政治才能直到垂簾聽政,成為空前絕後的一代女皇的故事。

在劇裡,劉曉慶從16歲一直演到83歲,絲毫看不出她當時已過不惑之年,演技非常了得。劉曉慶在這部戲裡真是巔峰,演技豐富飽滿。最好的一版武則天,恐怕她自己也無法超越。

劉曉慶,陳寶國,李建群,老戲骨湊一塊兒沒法兒不精彩,陳寶國依舊滿臉的漢武大帝的樣子。那個年代的國產劇有自己的節奏,比美劇節奏慢一點但是有獨特的風味。而且臺詞雕琢到位,合乎時代和角色的需求。

5.《我的兄弟姐妹》(2004)
《我的兄弟姐妹》由劉曉慶、李幼斌、楊恭如、何冰等主演。該劇講述了原本一戶幸福家庭,由於家庭變故,一夜之間孩子們成為了孤兒並失散,女指揮家齊思甜首度回國舉行演奏會,趁機會找尋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在父親的音樂中,齊家4兄妹重逢的故事。

劇中,劉曉慶難得不裝嫩不矯情,這種自然狀態反而好。
看這部劇的時候哭得很厲害,尤其是哥哥把弟弟妹妹給人的時候,感情的真實,讓這部劇很精彩。

6.《春桃》(1988)
《春桃》由凌子風執導,劉曉慶、姜文等主演。該片改編自許地山同名小說,講述了春桃和李茂在新婚之夜被土匪衝散後,她到北京城以拾破爛為生,並和劉向高同居,雙腿殘疾的李茂回來後,她和兩個男人共同生活的情感故事。

該片運用造型和細節的力量來傳遞深層的意蘊,揭示人物的靈魂,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導演凌子風調動了諸般造型手段來刻畫春桃,她特有的破草帽,特有的背筐,黑白二色的衣服。從正面和背身入畫的多鏡頭多角度入手,多次重複和變化的畫面:春桃在暗紅色宮牆下的沉重步履,疲憊地吆喝,這不但「敘說」了春桃所處的時代和環境,職業與處境,也讓觀眾如同身受地感到春桃所受的壓抑。這一系列寓意深刻又富於造型美的造型,賦予了春桃以更感人的魅力。
當年劉曉慶那種健康蓬勃又嫵媚的美真是迷人,「我誰的媳婦兒也不是,我是我自個兒」。劇中姜文演技很贊,劉曉慶細節演得很到位。
該片是劉曉慶和姜文繼作品《芙蓉鎮》後的第二次攜手合作。劉曉慶和姜文演出了活生生的肌膚之親,像被迫丟到一個假定情境裡的真人。
拍片時,劉曉慶入戲快,某次拍撿垃圾的一場戲,天很熱,劉曉慶背著個大筐,戴著個草帽,腳腿都打了綁腿,上面太陽曬著,下邊是垃圾,她沒有一句抱怨。出假眼淚的眼藥水,做汗水的噴霧劑,她全都不需要。
這真是一個為演戲而生的女人。

7.《小花》(1979)
《小花》由唐國強、陳衝、劉曉慶等主演,該片取材自前涉的小說《桐柏英雄》,講述了1930年桐柏山區一戶窮苦人家被迫賣掉了親生女兒小花,之後又收養了紅軍留下的女嬰,他們給這個女嬰取名也叫小花,十幾年後,在解放戰爭的硝煙中,失散的親人們終於重逢,共同譜寫了一曲壯烈的英雄之歌。

該片在藝術上的顯著特點就是敢於寫人的情感,敢於以情感人,具有抒情詩般的清新風格,這就使其大不同於以往戰爭題材的影片。
陳衝18+劉曉慶24+唐國強27。這就是當年的偶像劇啊。這三個人後來一個成了皇妃,一個成了女皇,一個成了皇帝。
劉曉慶,陳衝,撥亂反正之後,中國電影屏幕上最先開放的兩朵美麗「小花」。

8.《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1983)
《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由李翰祥執導,劉曉慶、梁家輝、陳燁等主演。該片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為歷史背景,講述了慈禧是如何從一位不被人注意的少女成長為鹹豐帝寵妃再到垂簾聽政的故事。

這兩部影片濃墨重彩的歷史題材和細膩深刻的人物刻畫相得益彰,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細膩的表演技法,細緻入微的時代描摹還有深入紫禁城實地拍攝的難得機會,都讓這兩部電影成為對清朝統治最為貼近的影像記錄。
在《垂簾聽政》中,劉曉慶將慈禧的深沉心機演繹得相當潑辣老練,令觀眾印象深刻,使該片成為劉曉慶從影生涯的代表作之一。

9.《原野》(1981)
《原野》由劉曉慶、楊在葆主演,該片改編自曹禺的同名話劇,講述了在民國初年北方一個偏僻農村裡,被惡霸地主焦閻王奪取土地、活埋父親、賣了妹妹、搶走未婚妻的農民仇虎,從監獄逃出後向惡霸地主復仇的故事。

該片與原作可以說是神似貌不合。它是根據曹禺劇作改編的三部電影(另兩部是《雷雨》《日出》)中最有才氣、最有光彩的一部。像仇虎(楊在葆)這樣充滿矛盾的甚至是分裂的雙重性格的藝術形象,在中國的銀幕上是不多見的。
影片前半部著重描寫金子,依靠劉曉慶的出色表演,使這一人物活靈活現。
那麼多原野,電影和話劇,還是楊在葆和劉曉慶的這一個版本好看,主要是劉曉慶的潑辣好看。復仇的火焰,繞著透明的金子,照亮了黑暗的原野。

10.《大太監李蓮英》(1991)
《大太監李蓮英》由田壯壯執導,姜文、劉曉慶、徐帆等主演。該片主要講述了清朝大太監李蓮英一生在宮中的經歷的故事。

劉曉慶很厲害,她真是個戲精,雖然演職表排在姜文後,但是把大部分戲都給搶了,只要她一說話,所有的焦點必定集中在她身上。而且片子跨度大,從青春可人到老態龍鍾,無一不活靈活現。
姜文把李蓮英的平民化一面演繹出來了。看看此片,回味一下姜文和劉曉慶逼人的青春和演技,讓人陡生好多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