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人釣上青銅烏龜(河南老漢釣到一隻)
2023-04-19 08:42:37
河南老漢釣到一隻「烏龜」,其背插4支箭,專家:這一竿值18億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國一直發展到了如今的21世紀,這不僅說明我國是一大國,而且在世界上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我國發展至今,從夏商周開始,一共歷經了24個朝代,從嬴政稱帝到溥儀退位,在這兩千多年中,在位的皇帝共有422人。每一個朝代也都有其代表的文物,商朝的青銅器,秦朝的兵馬俑,漢代的金縷玉衣,唐代的唐三彩,宋朝的瓷器……
每一件文物中都有著其自身的價值與意義。很多文物被後世的考古學家發現,這些文物代表了某一個時代或者文化,它們也反映了古代時期的工藝水平以及古代人民的智慧。
到了現代,有的文物是考古學家發掘出來的,而有的文物卻是人們偶然之中撿到的。河南有一個老農,平常喜歡釣釣魚,培養愛好的同時又能保持身心健康。然而就是這位老人家,釣魚的時候竟然「釣」到了一隻特殊的「烏龜」。這並不是平常大家所見的那種動物,而是一件古老的青銅黿。這件文物不僅栩栩如生,背部還有四支箭。
專家看到這隻青銅黿之後,震驚不已,這件文物來自於商朝,老農這一桿子釣出來的東西,至少價值18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而向來製作青銅器的商朝又為什麼會製造出一件青銅黿呢?大黿又是怎樣的動物呢?而青銅黿背後的四支箭又有著怎樣的含義呢?
文物的珍貴程度不言而喻,但是很多文物不是流失就是被破壞,這對於這個來說是很大的損失,而專家們對於歷史的研究也缺少了一些實質性的判斷依據。尤其是晚清的時候,列強入侵中國,大多文物都被搶奪,再加上盜墓賊的存在,我國歷史文物變得更加稀少。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就開始大力宣傳文物的重要性。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很多文物終於重回祖國。而人們對於文物,也都多了一份責任。
2003年,國家博物館在徵集各地文物的時候,一位來自河南安陽的老人家拿來了一件古老的東西,它非常地珍貴,讓人為之一驚。這件珍奇藏品,就是商朝晚期製作的青銅黿。這件文物長21.4公分,高10公分,寬約16公分,後背插有四支青銅箭。
而這位河南老農也說出了這隻青銅黿的來歷。這件文物並不是老農家中的傳家寶,而是他「撿到」的。
河南安陽位於平原,很適合種莊稼,農業發達,而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家中幹的都是務農的活計,而他本身也幹了大半輩子的農活。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他能幹的重活也不多了,而且一年中有許多的空閒時間,在這些閒暇的時間中,老人家就釣釣魚,逛逛街,平常也沒有什麼活動了。
一個晴朗的下午,他像往常一樣去釣魚,魚竿撐起沒多久,他就感覺有些異常,本以為是魚兒這麼快就上了勾,他便要將魚竿收回,但是他卻發現東西很重。他站起來,又抬起魚竿,東西很快幾被釣了出來。他以為是一隻大魚,但是東西眼前,他卻發現是一個類似於鐵疙瘩的東西。
他湊近一看,卻見是一隻「大烏龜」,龜背上還有四個類似於小柱子的東西。他心下疑惑,不知道這究竟是什麼,但是因為太過好奇,他就將這個東西帶回了家。
烏龜本身就有長壽的意思,許多人的家裡都會擺上一些烏龜的裝飾品。從古代開始,中國人就認為龜是一種靈物,是具有神性的,一些洞風水的人家大都會在家裡擺上一隻烏龜飾物。而這位河南老兵原本也打算將這個「釣」到的「大烏龜」,擺放在家中最好的地方,說不定家裡很快就會財源廣進。
但是之後,老農越看越覺得奇怪,總覺得這隻「大烏龜」很可能就是一件文物。種莊稼、釣魚,他還比較在行,但是判斷它究竟是不是一件文物,這就難倒他了。他心中拿不定主意,也不知怎麼辦才好,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說可以免費鑑寶,於是他就拿著這隻「大烏龜」找到了專家。專家的話卻讓老農心裡一驚,這的確是一件文物,而且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這隻青銅黿預估價值18個億。
老農並沒有將這隻青銅黿留下來,而是上交給了國家,現在這隻青銅黿就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但是這隻青銅黿為什麼會這麼值錢呢?它又有著怎樣的含義呢?
大家都知道河南地處中原地區,在河南的這片土地上,發生過許多次的戰爭,而建立過好幾個王朝,而中國的八大古都,河南就佔了一半。而商朝的都城殷墟,就建立在河南地區,也就是河南安陽地區。
青銅黿就是來自於這個朝代,並且是出自晚商。
而商朝製作的幾乎都是青銅器,比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而這種動物造型的青銅器在商朝並不常見。
青銅黿不是烏龜,黿是一種很像烏龜的爬行動物,屬於鱉科、黿屬動物,同時也是鱉類中最大的一種。黿主要生活在淡水河流地區,喜歡棲息在水底,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在青銅黿的身上,專家們發現了一些文字:丙申,王於洹,獲。王一射,射三,率亡廢矢。王令寢兄於作冊般,曰:「奏於庸,作女寶。
意思就是說:丙申這一天,商王與大臣們出外舉行射禮,來到洹水這個地方,發現一隻大黿。勇武的商王張弓搭箭,連中四箭,使大黿當場斃命。他命大臣寢道把射獲的這隻大黿賞賜給了史官般,並對般說:「你將這件事記在庸器上,作為你的寶物吧。」
這也就記錄了青銅黿的來歷,而它不僅與商朝著名的紂王有關,還與古代「射禮」有關。
古代六藝有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的「射」就是指射箭的技術。而在古代時期,「射」也是古代皇宮貴族的主要活動。
在古裝影視劇中,經常可以看見狩獵或者射箭、投壺的比賽,而「射禮」對於古代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射禮主要分為大射、賓射、燕射與鄉射。
大射是天子、諸侯祭祀前而舉行的,祭祀對於古代人民來說是及其重要的,而天子與諸侯的祭祀又向來與國家社稷有關,大射出現在這種祭祀活動中,可見其重要性。
而賓射就是諸侯朝見天子,或者是諸侯之間的射禮。燕射,顧名思義就是燕息(安息)那一日的射禮。至於鄉射,就是地方官舉薦賢士時所舉行的。
而這個射禮與商紂王以及青銅黿又有什麼關係呢?
在大多數人眼中,商紂王就是暴君的代名詞。而在許多影視劇、小說、動漫中,紂王都是殘虐無道的昏君的形象,雖然只有很少的作品中會用另外一種形象出現,但是紂王「暴君」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了。而與之相關的典故: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雞司晨等,無一不在說著紂王的殘忍,但後世也存在著一些爭議。
很多朝代中都有一些令人爭議的君王,秦始皇、曹操、武則天等,有人評價為好,有人評價卻是相反的,而紂王因為一部《封神演義》,從此,暴虐昏庸就徹底成為了他的代名詞。但如果真的翻看他的歷史功績的話,他也不是這麼昏庸無道的。
紂王是歷史上第一個廢除貴族世襲制且取得成功的君王,他開闊疆土,重用才臣,將東夷與中原統一鞏固起來。
都說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西周代替了商朝之後,關於商紂王的描述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的醜化。
不管紂王所做的事究竟是真是假,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他的箭術非常的了得。
一次,紂王帝辛與大臣們來到郊區狩獵,一行人來到洹水,也就是安陽河,王看見了水中的黿,於是搭弓射箭,這一箭直直的射中的水中的黿,並且還穿透了黿的殼。黿殼與龜殼差不多,都是十分堅硬,不易穿破的。但是帝辛僅用了一箭,就穿透的黿殼,可見帝辛不僅箭術好,還很有力量。
緊接著,帝辛再次張弓,連射三箭,每一箭都射中了黿的身上,並且都將黿殼射穿,而黿也因此被帝辛射殺。
當時關於黿的說法,也有很多,一個是說黿十分兇悍,在江邊甚至還能於老虎搏鬥。而另一個說法就是與西周姬氏有關了,傳說中,天黿是一個古老的圖騰,而姬氏就是出自天黿。當時的商朝有西部以及東部的敵人,還有姬氏的敵人,而帝辛射殺了代表姬氏的黿,他自然是非常高興的。於是他就將射殺的黿賞賜給了當時的名叫「般」的史官,並且讓他將這件事記錄下來。
這位史官回去之後,就讓人開始製作青銅黿。
這隻大黿伸長了脖子,四足也都露在外面,尾巴向左偏,栩栩如生,就像是真的一樣。而這個造型,大黿又好像是在做最後的掙扎,想要趕快逃離一般。而背部四個類似於小柱子的東西,就是箭矢,是四個箭頭。並且還用金文在上面刻下了那些字。因此這個青銅黿就被叫做商作冊般青銅黿。而現在有人還稱其為「歸(龜)心似(四)箭」。
但是關於商王射殺大黿的事情還有一個說法,第一箭矢帝辛所射,但是後來的三箭,究竟是商王補射,還是別人射的,這件事情也無從查考。不過,第一箭一定就是紂王所射。
而青銅黿不僅僅只是一個賞賜的物品,還是絕無僅有的寫實類青銅器。
其實除了這個青銅黿,帝辛還曾賞賜給其他大臣一些青銅器,但大都是容器之類的,像青銅黿這種以動物為圖案的幾乎沒有,而如此寫實的青銅器,更是沒有再賞賜給任何人。所以,這隻青銅黿有其自身的歷史價值,而這也向後世展現了商紂王的本來性格。
商朝初期,青銅器上很少會刻下文字,晚商的時候,青銅器的製作越來越多,而文字也開始大量的鐫刻,尤其到了商朝末期,就有了幾十個字的銘文。而青銅黿就證實了當時的這種情況。
而青銅黿也為專家們研究商周時期的射禮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論語》中,孔子就明確指出了「射」的重要性:「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射」是君子之爭的唯一方法,這並不是單純的讓大家用射箭的方式來爭個高低,而是要講究謙和與莊重,這也是中華禮儀文化。
但是很多人都只聽說過「弓道」,這是日本中的一種競技運動,但其實是從我國的「射禮」傳過去的,並不是日本特有的東西。而「射」之所以是「禮」,其意義就是立德正己。
春秋時期,諸侯崛起,而弓箭也成為了戰爭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們雖然經常出現在這種中,但是儒家卻將其變成禮樂教化之物,趨向於和平。這就是「射禮」。尤其在讀書人與貴族中,常常見到「射禮」的影子。
西周中期,周康王姬釗就在王宮舉行了大射禮,參賽的是王公貴族,他們分為兩隊人馬,獲勝者將得到周康王賞賜的東西。而在這次比賽之中,柞伯百發百中,贏得了最後的獎品,而這件事情也被記錄在柞伯簋的銘文中。
射禮雖然是古代禮儀,但是射禮中蘊含著華夏文明,同時也包含了中華禮儀與華夏兒女的人文體育精神。
最近在舉辦的冬奧會中,我國就向他國展示了什麼是大國風範。中國選手雖然也有失誤,有的無緣獎牌,但是我們拿到的每一個獎牌,都乾乾淨淨,不摻任何水分。
中國人從古至今都明白一件事情:以禮為先,以德服人。在體育競技中,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是某些國家永遠都學不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