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內外環溝道車磨自動調整溝位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09:05:26 1
專利名稱:軸承內外環溝道車磨自動調整溝位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軸承內外環溝道車磨自動調整溝位裝置。
目前,軸承內外環溝道的加工,為了認定基準面,在加工前先在內外環端面打上印記,因而需要列印設備。內外環經車加工後,合格件的寬度雖在偏差範圍內,因上限和下限的誤差,車加工溝道後,其位置均不在加工件中心,致使在磨加工時,需較多的時間,才能把溝道中心校正過來,因此磨加工效率低。
由於現有車加工方法,很難提高產品精度,因而影響裝配、外觀和使用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軸承內外環溝道車磨自動調整溝位裝置,取消列印工序,車磨時,不需認定基準面,按其誤差量能自動調整溜板行程位置,致使溝道在加工件中心位置,不僅簡化了工序,而且提高工件的溝道對稱精度,提高效率,節省資金。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支座組件、壓蓋,其技術方案的要點是在支座組件上鉸接擺杆,支座組件和擺杆一端之間裝有彈性支撐件,彈性支撐件連接在支座組件上,擺杆另一端裝有微調觸頭;機械傳感裝置一端有傳感觸頭,它設置在支座組件的彈性支撐件的相對位置上,用它來控制全傳感系統動作,機械傳感裝置的另一端連接斜塊,斜塊的斜面與壓蓋接觸。
本實用新型所說的機械傳感裝置是由骨架、槓桿和傳動杆組成,槓桿鉸接在骨架內,槓桿和傳動杆為鉸聯接,皆裝在骨架內。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取消了列印標記陳舊工序和設備,能自動調整車、磨軸承的環溝道在加工工件的中心位置,軸承溝道對稱度高,提高磨削溝道效率,減少了磨床設備,降低了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傳感觸點結構示意圖。
見
圖1、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如下由支座組件、傳感裝置和斜塊組件等組成。支座組件部分由支座4、調整支座5、滑塊6及擺杆7等構成,調整支座5是調整支座組件的裝配補償其誤差。滑塊6裝於調整支座5上,可上下移動,其下端鉸聯接擺杆7,滑塊6上端連接彈性支撐件,此件有一彈簧3和觸帽2組成,觸帽2緊貼合擺杆7的上端一側,擺杆7的下端裝有微調觸頭15。
傳感裝置及斜塊組件該裝置屬於機械傳感,由傳感觸頭1、骨架8、槓桿9和傳動杆10組成,具體結構如下傳感裝置的首端裝有傳感觸頭1,觸頭1和槓桿9一端鉸聯接,槓桿9另一端傳動杆10鉸聯接,槓桿9中部鉸聯接在骨架8中,末端的傳動杆與斜塊11聯接,中間並設有可旋轉的微調器14,在斜塊11外側裝壓蓋12,壓蓋12由拉簧13拉緊,使壓蓋12緊貼合在斜塊11上。
工作原理擺杆7下端觸頭15,當接觸工件16(軸承環)的外端面,而工件實際寬度決定擺杆7的觸頭15的擺動量,從而導致傳感觸頭1左右移動,傳感全裝置動作,使斜塊11上下移動,推動壓蓋12左右位移。當工具機溜板定位杆接觸到壓蓋12時,溜板不再位移,並確保定位位置,壓蓋12的左右移動量為工件偏差之半。
權利要求1.一種軸承內外環溝道車磨溝位自動調整裝置,包括支座組件、壓蓋,其特徵是在支座組件上鉸接擺杆,支座組件和擺杆一端之間裝有彈性支撐件,彈性支撐件連接在支座組件上,擺杆另一端裝有微調觸頭;機械傳感裝置一端有傳感觸頭,它設置在支座組件的彈性支撐件的相對位置上,機械傳感裝置另一端連接斜塊,斜塊的斜面與壓蓋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溝位自動調整裝置,其特徵是機械傳感裝置是由骨架、槓桿和傳動杆組成,槓桿鉸接在骨架內,槓桿和傳動杆為鉸聯接,皆裝在骨架內。
專利摘要一種軸承內外環溝道車磨溝位自動調整裝置,其技術方案是在支座組件上鉸接擺杆,支座組件和擺杆一端之間裝有彈性支撐件,彈性支撐件連接在支座組件上,擺杆另一端裝有微調觸頭;機械傳感裝置一端有傳感觸頭,它設置在支座組件的彈性支撐件的相對位置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取消了列印標記陳舊工序及設備,能自動調整車、磨軸承的環溝道在加工工件的中心位置,軸承溝道對稱度高,提高磨削溝道效率,減少了磨床設備,降低了成本。
文檔編號B23Q15/00GK2174291SQ9322938
公開日1994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1993年10月6日 優先權日1993年10月6日
發明者王懷章, 王正東 申請人:王懷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