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綠化用透水保水砌塊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15:34:36
專利名稱:屋頂綠化用透水保水砌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築材料,具體講是一種屋頂綠化用透水保 水砌塊。 技術背景
綠化屋頂的結構一般為結構層、防水層、洩水層、過濾層、種植 層以及其上的植被。現有的技術中,洩水層一般使用散體材料,如碎 石、浮石、陶粒等,其目的是為了排除下大雨時屋頂過多的積水,以 利於屋面防水和屋頂綠化植物的生長。散體材料存在需要現場平整、 施工過程中平整度不容易保持的缺點。並且,散體材料只能保持很少 的水分,不利於植物抗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屋頂綠化洩水層的砌塊,它有一定 強度,既能排除屋頂過多積水,又能保持一定水分。
本實用新型主體為單一級配粗骨料製作的水泥基大孔混凝土砌
塊,在砌塊下底面設置一至若干條洩流槽,以利於排除過多屋面積水; 上表面預埋若干塑料存水盒,存水盒上表面有孔若干,供雨水進入。 存水盒預埋位置與洩流槽錯開。
本實用新型使用的骨料為5-20cm粒徑範圍的單一級配骨料,可 以是卵石、碎石、陶粒、浮石等。當使用陶粒、浮石、膨脹頁巖等輕骨料製作時,可以減輕砌塊重量。所用水泥可以是普通矽酸鹽水泥或
低鹼水泥。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該圖可以看見砌塊的上表面的 存水盒。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倒置立體示意圖。該圖可以看見砌塊的下表 面的洩流槽。
圖3是存水盒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方案的倒置立體示意圖。該圖可以看 見砌塊的下表面的洩流槽,洩流槽為兩方向布置。
圖5為本實用新型在屋頂上的安裝示意圖。
A-A為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A-A向剖面示意圖。
B-B視圖是存水盒B-B向剖面示意圖。
C-C視圖是存水盒C-C向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圖2、圖4及相關剖面示意圖所示 一種屋頂綠化用透 水保水砌塊,包括砌塊l,為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砌塊l上表面預 埋若干存水盒2,存水盒2的上表面與砌塊1的上表面平齊,存水盒 之間間距大於30mm,四邊距砌體的四周大於20mm。砌塊1下表面設 置一至若干條洩流槽3。洩流槽3可以單一方向布置,如圖2所示; 也可以兩方向布置,如圖4所示。洩流槽3可以是矩形、"V "形、 弧形或梯形;其深度大於lcm,小於砌塊厚度的1/2。本實用新型主體是粒徑為5-20cm範圍的單一級配骨料製作的大 孔混凝土砌塊。砌塊的抗壓強度大於5Mpa。所用骨料可以是卵石、 碎石、陶粒、浮石等。當使用陶粒、浮石、膨脹頁巖等輕骨料製作時, 可以減輕砌塊重量。所用水泥可以是普通矽酸鹽水泥或低鹼水泥。
如圖3所示,存水盒2為塑料製作,外形為長方體,高度大於2cm, 小於砌塊1高度1/2,寬度小於
圖1所示尺寸2S/3。存水盒2上表面 上表面有若干圓形小孔4若干個,孔徑大於5mm,小於10mm。盒壁厚 度為4-20mm。
本實用新型的安裝如圖5所示,砌塊1安裝在防水層6上,防水 層6下面是結構層5。砌塊1上鋪設過濾層7,過濾層7上設置種植 層8,種植層8上有植物9。安裝時,相鄰砌塊的洩流槽3對應,形 成洩流通道。
下雨時,雨水從種植層8下滲,透過過濾層7, 一部份經小孔4 進入存水盒2空腔中, 一部分從砌塊1的大孔中下滲,匯聚到洩流槽 3形成的洩流通道中排出屋面。存水盒2中的雨水在乾旱時能被植物 的根系吸收。
本實用新型起到了排水、隔熱、保水的作用,如用輕質骨料製作, 還可以實現輕質。它製作簡單、價格便宜、安裝方便,是屋頂綠化洩 水層理想材料。
權利要求1、一種屋頂綠化用透水保水砌塊,其特徵在於由透水的大孔混凝土組成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砌塊(1),其上表面預埋表面有小孔(4)的存水盒(2),下表面設置有洩流槽(3),存水盒(2)的上表面與砌塊(1)的上表面平齊;存水盒(2)之間間距大於30mm,四邊距砌體的四周大於20mm;洩流槽(3)深度大於10mm,小於砌塊(1)厚度的1/2,單向或雙向布置在砌塊(1)下表面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屋頂綠化用透水保水砌塊,其特 徵在於所述的存水盒(2)為長方體,上表面有圓形小孔(4),孔 徑大於5跳小於1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於屋頂綠化洩水層的透水保水砌塊。它解決了屋頂綠化排水和保水抗旱的雙重需要。它主要包括用單一級配的粗骨料製作的大孔混凝土砌塊,砌塊上表面預埋若干存水盒,下表面設置一至若干條洩流槽;存水盒為長方體,上表面有小孔。下雨時,雨水從種植層下滲,透過過濾層,一部份經存水盒上小孔進入存水盒空腔中,一部分從砌塊的大孔下滲,匯聚到洩流槽形成的洩流通道中排出屋面。存水盒中的雨水在乾旱時能被植物的根系吸收。本實用新型如用陶粒等輕質骨料製作,可以實現排水、隔熱、保水、輕質的目的。它製作簡單、價格便宜、安裝方便,是屋頂綠化洩水層理想材料。
文檔編號A01G9/02GK201315774SQ2008201926
公開日2009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9日
發明者葉建軍 申請人:襄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