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冷卻水箱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02:51:01 1
機動車冷卻水箱組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機動車冷卻水箱組件,包括水箱本體、加水管、加水管支撐板、溢流管和水箱安裝箍,進水管位於水箱本體下方,進水管與水箱本體相連的一端伸入水箱本體內,加水管整體呈「L」形,包括水平管部分和豎直管部分,水平管部分的端部設置有加水口端蓋,加水管支撐板焊接在水箱本體上,並支承在加水管上,溢流管為透明軟管,溢流管的一端與水平管部分相通,溢流管的另一端與水箱本體相通;水箱安裝箍至少為兩個,上下間隔地套緊在水箱本體上,水箱安裝箍的「U」形箍帶、安裝帶的左右兩端分別對應設置有螺栓過孔,「U」形箍帶的兩端與安裝帶的兩端各自對應地鉚接在一起。方便加水且具有防溢流功能,同時便於安裝,降低製造成本,增加進水壓力,保證了水循環效果。
【專利說明】機動車冷卻水箱組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動車配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機動車上的冷卻水箱組件。
【背景技術】
[0002]水箱是機動車,尤其是三輪摩託車、摩託車等上必不可少的配件。機動車冷卻水箱組件上通常設置有加水口,當水箱內水量不足時,通過加水口向水箱內補水。同時,水箱上還設置有進水口、出水口,通過進、出水口實現水循環。
[0003]通常,水箱上的加水管較短,當安裝位置受限時,加水管的長度不夠,加水非常不方便;另一方面,加水過量時,水會從加水口溢出,不便於控制加水量。另外,水箱通過水箱上焊接的安裝支耳安裝到機動車上,在水箱上焊接安裝支耳會降低水箱的防鏽能力和強度,對焊接要求也很高;或者,另外設置水箱安裝架,但水箱安裝架成本高、重量大,增加了整個機動車的負荷。還有,水箱上的加水管、進水管、出水管的端頭焊接在水箱上,並與水箱內腔相通,使用過程中,發現進水管進水壓力不夠,造成水循環不好。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機動車冷卻水箱組件,方便加水且具有防溢流功能,同時便於安裝,降低製造成本,提高水循環效果。
[0005]為此,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機動車冷卻水箱組件,所述水箱本體(I)上方設置有與水箱本體(I)相通的加水管(2 ),水箱本體(I)下方設置有與水箱本體(I)相通的進水管(6)和出水管(8),關鍵在於:
[0006]還包括加水管支撐板(4)、溢流管(5)和水箱安裝箍(7),所述加水管(2)整體呈「L」形,包括水平管部分(2a)和豎直管部分(2b),所述豎直管部分(2b)的下端與水箱本體
(I)相連,水平管部分(2a)的端部設置有加水口端蓋(3),所述加水管支撐板(4)焊接在水箱本體(I)上,並支承在加水管(2)上,所述溢流管(5)為透明軟管,溢流管(5)的一端與水平管部分(2a)相通,溢流管(5)的另一端與水箱本體(I)相通;
[0007]所述加水管(2)、出水管(8)與水箱本體(I)相連的一端與水箱本體(I)的內壁齊平,所述進水管(6)與水箱本體(I)相連的一端伸入水箱本體(I)內;
[0008]所述水箱安裝箍(7)至少為兩個,上下間隔地套緊在水箱本體(I)上,水箱安裝箍
(7)包括平直的安裝帶(7a)、以及兩端帶有翻折邊(B)的「U」形箍帶(7b),所述「U」形箍帶(7b)、安裝帶(7a)的左右兩端分別對應設置有螺栓過孔(A),「U」形箍帶(7b)的兩端與安裝帶(7a)的兩端各自對應地鉚接在一起。
[0009]優選為,所述加水管支撐板(4)整體呈「L」形,包括上部的水平板部分(4a)和下部的豎直板部分(4b),所述豎直板部分(4b)的下端焊接在水箱本體(I)的側壁上,水平板部分(4a)上開有圓孔,並通過圓孔套裝在加水管(2)上。
[0010]進一步,所述「U」形箍帶(7b)的螺栓過孔(A)位於同一端的鉚接點的外側。[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2](I)通過延長加水管長度,以滿足空間受限的水箱加水要求,並增設加水管支撐板,用於支承加水管,保證加水管不變形;同時,通過增設的溢流管防止加水過量而溢出;
[0013](2)通過將進水管延長至水箱內,增加進水壓力,保證了水循環效果,提高了水箱對發動機的冷卻效果,只有將進水管設置在水箱底部才有這種效果;
[0014](3)水箱安裝箍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安裝方便快捷,可重複使用,既不需要在水箱上焊接安裝支耳,也不會明顯增加整個機動車的負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圖1中水箱安裝箍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8]如圖1所示的機動車冷卻水箱組件,由水箱本體1、加水管2、加水口端蓋3、加水管支撐板4、溢流管5、進水管6、水箱安裝箍7和出水管8等組成。
[0019]加水管2設置在水箱本體I上方並與水箱本體I相通,進水口 6和出水口 8設置在水箱本體I下方並與水箱本體I相通,是機動車冷卻水箱組件上必不可少的部分。加水管2、出水管8與水箱本體I相連一端的端頭與水箱本體I的內壁齊平,而進水管6與水箱本體I相連一端的端頭伸入水箱本體I內。加水管2整體呈「L」形,由水平管部分2a和豎直管部分2b構成。豎直管部分2b的下端與水箱本體I相連,水平管部分2a的端部設置有加水口端蓋3。加水管支撐板4焊接在水箱本體I上,並支承在加水管2上。溢流管5為透明軟管,溢流管5的一端與水平管部分2a相通,溢流管5的另一端與水箱本體I相通。
[0020]最好是,加水管支撐板4整體呈「L」形,包括上部的水平板部分4a和下部的豎直板部分4b。豎直板部分4b的下端焊接在水箱本體I的側壁上,水平板部分4a上開有圓孔,並通過圓孔套裝在加水管2上。
[0021]結合圖1、圖2所示,水箱安裝箍7,由平直的安裝帶7a、以及兩端帶有翻折邊B的「U」形箍帶7b兩部分構成,兩者均由等厚度的鋼帶製成。為避免材料浪費,安裝帶7a與「U」形箍帶7b等長。「U」形箍帶7b、安裝帶7a的左右兩端分別對應設置有螺栓過孔A,這樣,水箱安裝箍7的左右兩端就可以分別通過螺栓安裝到機動車上。「U」形箍帶7b中部向下凹陷的尺寸,由水箱的厚度和長度決定,「U」形箍帶7b的兩端與安裝帶7a的兩端各自對應地鉚接在一起,即「U」形箍帶7b的左端與安裝帶7a的左端鉚接,「U」形箍帶7b的右端與安裝帶7a的右端鉚接。
[0022]水箱安裝箍7套緊在水箱本體I上,一個水箱本體I至少配備兩個水箱安裝箍7,也可以更多。安裝前,安裝帶7a和「U」形箍帶7b的一端鉚接,一端先暫時不鉚。安裝時,先將水箱安裝箍7箍套在水箱本體I上,再將安裝帶7a和「U」形箍帶7b沒有鉚接的一端也鉚接在一起,鉚接時,要保證水箱安裝箍將水箱本體I箍緊,最後,再通過兩顆螺栓將水箱安裝箍7安裝到機動車上。安裝帶7a與「U」形箍帶7b的一端鉚接,另一端留待安裝時鉚接,便於安裝,鉚接連接相比焊接連接,更方便快捷,並可重複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機動車冷卻水箱組件,包括水箱本體(I),所述水箱本體(I)上方設置有與水箱本體(I)相通的加水管(2),水箱本體(I)下方設置有與水箱本體(I)相通的進水管(6)和出水管(8),其特徵在於: 還包括加水管支撐板(4)、溢流管(5)和水箱安裝箍(7),所述加水管(2)整體呈「L」形,包括水平管部分(2a)和豎直管部分(2b),所述豎直管部分(2b)的下端與水箱本體(I)相連,水平管部分(2a)的端部設置有加水口端蓋(3 ),所述加水管支撐板(4 )焊接在水箱本體(I)上,並支承在加水管(2)上,所述溢流管(5)為透明軟管,溢流管(5)的一端與水平管部分(2a)相通,溢流管(5)的另一端與水箱本體(I)相通; 所述加水管(2)、出水管(8)與水箱本體(I)相連的一端與水箱本體(I)的內壁齊平,所述進水管(6)與水箱本體(I)相連的一端伸入水箱本體(I)內; 所述水箱安裝箍(7)至少為兩個,上下間隔地套緊在水箱本體(I)上,水箱安裝箍(7)包括平直的安裝帶(7a)、以及兩端帶有翻折邊(B)的「U」形箍帶(7b),所述「U」形箍帶(7b)、安裝帶(7a)的左右兩端分別對應設置有螺栓過孔(A),「U」形箍帶(7b)的兩端與安裝帶(7a)的兩端各自對應地鉚接在一起。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車冷卻水箱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加水管支撐板(4)整體呈「L」形,包括上部的水平板部分(4a)和下部的豎直板部分(4b),所述豎直板部分(4b)的下端焊接在水箱本體(I)的側壁上,水平板部分(4a)上開有圓孔,並通過圓孔套裝在加水管(2)上。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車冷卻水箱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U」形箍帶(7b)的螺栓過孔(A)位於同一端的鉚接點的外側。
【文檔編號】F01P11/00GK203547892SQ201320714265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4日
【發明者】葉和全 申請人:璧山縣和金汽車配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