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重組魚排製品及其加工方法與流程
2023-05-05 16:44:46 4
本發明涉及魚類食品及其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重組魚排製品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國內外肉品市場上,重組食品佔有很大比例,其主要產品形式為肉卷、魚糜等製品。重組技術是生產重組食品的關鍵技術,其主要是通過機械作用,在粘結劑的作用下,使各種價格便宜的胴體部位重新結合成為不同形狀的新的結構形式。這種技術具有增加碎肉利用率、提高產品的價值、可食用性等特點,同時還具有改善產品風味,增加營養價值等功能。
目前,我國重組食品的粘合劑主要以穀氨醯胺轉氨酶為主,其通過催化蛋白中穀氨醯胺和賴氨酸殘基發生醯基轉移反應,當蛋白質中賴氨酸殘基的ε-氨基作為醯基受體時,形成蛋白質分子內或分子間的ε-(γ-穀氨醯基)-賴氨酸共價鍵,使蛋白質分子發生交聯,形成緻密的三維網狀結構,從而起到粘合的作用。該方法的酶製劑價格較高,使用條件受酶的最適溫度、ph值等條件限制。利用天然產物作為重組產品的粘合劑已經成為新的研究熱點,其中已見報導報導有黃原膠、刺槐豆膠、改性魔芋膠和海藻酸鈉等大分子多糖類化合物,其溶於水後具有一定的粘性,較為穩定,通過大分子鏈的交聯作用,粘接蛋白分子,因此可以作為粘合劑使用。
本發明通過在碎蝦仁(或魷魚肉或扇貝丁)中添加山藥漿液,可以促進部分蛋白質降解,增加了蝦仁等表面的粘性,有利於後序與填充魚糜部分的結合;在魚糜部分中加入荸薺漿液,可以改善魚糜的口感和滋味;在上述基礎上輔以低劑量海藻酸鈉,進一步增強重組效果,最終得到品質優良的重組魚排食品。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重組魚排製品加工方法,具體方案為:
所述重組魚排製品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原料預處理:取魚糜備用,取蝦肉、魷魚或扇貝丁製成顆粒備用;
優選方式下,步驟s1具體操作為:
魚原料的預處理:
新鮮魚,去頭、尾、內臟後,使用冰水清洗,採肉機採肉,製成魚糜,待用;或冷凍魚糜原料,在4℃條件下緩化至中心溫度為0℃,待用;
②蝦原料的預處理:
取新鮮碎蝦,使用冰水清洗後,去除殘留的碎殼等雜質,使用絞肉機處理成顆粒狀,控制粒徑在0.4~0.6cm,待用;或使用冷凍碎蝦,在4℃條件下緩化至中心溫度為0℃,按照上述步驟處理成顆粒,待用;
③魷魚原料的預處理:
取新鮮魷魚碎料,使用冰水清洗後,使用絞肉機處理成顆粒狀,控制粒徑在0.4~0.6cm,待用;或使用冷凍魷魚碎料,在4℃條件下緩化至中心溫度為0℃,按照上述步驟處理成顆粒,待用;
④扇貝原料的預處理:
取新鮮扇貝丁碎料,使用冰水清洗後,使用絞肉機處理成顆粒狀,控制粒徑在0.4~0.6cm,待用;或使用冷凍扇貝丁碎料,在4℃條件下緩化至中心溫度為0℃,按照上述步驟處理成顆粒,待用;
s2、魚糜的製備:
取步驟s1魚糜進行擂潰,整個過程溫度控制在10℃以下。擂潰過程分為三步,按照重量份數計,步驟具體如下:
s21、空擂:取魚糜100~150份,擂潰5~10min;
s22、鹽擂:取經過空擂的魚糜,加入1~2份的鹽,繼續擂潰10~20min;
s23、調味擂:取經過鹽擂的魚糜,分別加入大豆分離蛋白3~5份,蛋清2~4份,料酒1~3份,薑汁1~3份,蔥汁1~2份,糖1~2份,黑胡椒粉1~2份,然後繼續擂潰5~10min;
s3、蝦肉、魷魚肉以及扇貝丁輔料的製備:按照重量份數計,步驟具體如下:取步驟s1備用的蝦肉、魷魚肉或扇貝丁中的任意一種100~150份,山藥漿液50~70份,將二者混合後,置於滾揉機內進行滾揉15~30min,待用,整個過程溫度控制在10℃以下;
優選方式下,所述山藥漿液製備方法具體如下:取新鮮山藥,清洗,去皮,切塊,打漿至無明顯顆粒感,然後收集後置於4℃條件下貯藏,直至使用時取出;
s4、復配重組:
將經過處理後的魚糜與荸薺漿液混合、真空攪拌,然後加入蝦肉、魷魚肉或扇貝丁與山藥漿液的混合物,最後加入海藻酸鈉溶液,進行真空攪拌,控制水分含量在80%左右,整個過程溫度控制在10℃以下;
優選方式下,按照重量份數計,所述復配重組步驟具體如下:
s41、取經過擂潰後的魚糜300~500份,加入荸薺漿液20~30份,混合,真空攪拌15~30min。荸薺漿液製備方法具體如下:取新鮮荸薺,清洗乾淨後,去皮,切塊,打漿至無明顯顆粒感,然後收集後置於4℃條件下貯藏,直至使用時取出。
s42、加入蝦肉(或魷魚肉或扇貝丁)和山藥漿液的混合物,50~100份,混合;
s43、加入海藻酸鈉溶液5~10份,混合,真空攪拌10~20min,待用;
所述海藻酸鈉溶液配製方法具體如下:按照重量份數計,取水100份,海藻酸鈉2~3份,混合後攪拌後,充分溶脹24h;
s5、成型及切片:
將經過重組化的混合魚糜填充到特製圓柱形模具中,在-18℃條件下冷凍10~14h,然後將其取出置於4℃條件下緩化至中心溫度為0℃時,脫模後,使用切片機進行切片,片厚1~1.5cm。
s6、調味醬的製作:以魚骨和魚皮熬煮的湯汁為原料,配以蔥、姜、味淋、料酒、醬油、黑胡椒調料,其具體製作方法如下:
s61、取魚骨和魚皮清洗、切塊,然後加入水,按照質量份數計為:魚骨150~250份,魚皮50~100份,水600~1000份,姜5~15份,蔥5~10份。大火煮沸後,小火熬煮30~60min,使用80目篩網過濾,保留湯汁,待用。
s62、取湯汁50~80份,加入味淋2~5份,料酒2~5份,醬油3~8份,黑胡椒1~3份,混合均勻後,加熱煮沸,濃縮至粘稠,冷卻後待用;
s7、組合包裝及貯藏:將重組魚排與調味醬分別獨立包裝後,組合到一起,其中每個重組魚排配有一包調味醬,冷凍貯藏;
①切片後的重組魚排,每塊魚排單獨抽真空包裝;
②調味醬獨立包裝;
③每塊重組魚排配有1包調味醬,進行組合後包裝到一起,然後置於-18℃條件下貯藏。
食用方法:食用時,調味醬汁需要提前解凍,而重組魚排無需解凍,直接煎制或者烤制。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方法製得的重組魚排製品,其組成包括:魚、蝦、魷魚、扇貝、荸薺、山藥及調味醬。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
1.採用傳統加工中產生的碎料蝦仁、魷魚、扇貝等原料,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使用富含黏性多糖、多酚氧化酶的山藥漿液預製,提高了原料的保水性,同時提高粘性,有利於產品後期重組。
2.在魚糜中添加荸薺漿液,有利於重組後口感和滋味的提升,賦予良好的質地,提高產品品質。
3.採用山藥、荸薺等天然石材,輔以海藻酸鈉製備重組食品,不僅具有良好的效果,還重充分利用山藥和荸薺中營養物質,提升傳統魚糜類製品的營養價值,此外,植物富含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健康。
4.將採肉後剩餘的魚骨、魚皮原料製備調味醬基料,與重組魚排組合成為食品化菜品,實現了魚類的綜合利用,降低了成本。該醬料富含膠原蛋白,增加了產品的營養性,料理時具有一定的黏度,提升了該食品化菜品的品相。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目的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僅限於此實施例。
實施例1
魚糜的製備:新鮮魚,去頭、尾、內臟後,使用冰水清洗,採肉機採肉,製成魚糜。然後魚糜進行擂潰,整個過程溫度控制在10℃以下,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取魚糜100份空擂5min,加入鹽1份後擂潰10min,然後依次加入大豆分離蛋白3份,蛋清2份,料酒1份,薑汁1份,蔥汁1份,糖1份,黑胡椒1份,繼續擂潰5min。蝦肉輔料的製備:新鮮碎蝦使用冰水清洗後,去除殘留的碎殼等雜質,使用絞肉機處理成顆粒狀,控制粒徑在0.4cm。山藥漿液的製備:取新鮮山藥,清洗,去皮,切塊,打漿至無明顯顆粒感,然後收集後置於4℃條件下貯藏,直至使用時取出。將上述蝦肉與山藥漿液,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蝦肉100份,山藥漿液50份,將二者混合後置於滾揉機內進行滾揉15min,整個過程溫度控制在10℃以下。荸薺漿液的製備:取新鮮荸薺,清洗乾淨後,去皮,切塊,打漿至無明顯顆粒感,然後收集後置於4℃條件下貯藏,直至使用時取出。海藻酸鈉溶液的製備:按照重量份數計,取水100份,海藻酸鈉2份,混合後攪拌後,充分溶脹24h,待用。復配重組過程,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取經過擂潰後的魚糜300份,加入荸薺漿液20份,混合,真空攪拌15min;加入蝦肉和山藥漿液50份,混合;加入海藻酸鈉溶液5份,混合,真空攪拌10min。將經過重組化的混合魚糜填充到特製圓柱形模具中,在-18℃條件下冷凍10h,然後將其取出置於4℃條件下緩化至中心溫度為0℃時,脫模後,使用切片機進行切片,片厚1cm。調味醬的製作:取魚骨和魚皮清洗、切塊,然後加入水,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魚骨150份,魚皮50份,水600份,姜5份,蔥5份。大火煮沸後,小火熬煮30min,使用80目篩網過濾,保留湯汁,待用。取湯汁50份,加入味淋2份,料酒2份,醬油3份,黑胡椒1份,混合均勻後,加熱煮沸,濃縮至粘稠,冷卻。將切片後的重組魚排,每塊獨立抽真空包裝,配以1包調味醬,經組合外包裝後,置於-18℃條件下貯藏。
實施例2
冷凍魚糜原料,在4℃條件下緩化至中心溫度為0℃,然後進行擂潰,整個過程溫度控制在10℃以下,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取魚糜120份空擂7min,加入鹽1.5份後擂潰15min,然後依次加入大豆分離蛋白4份,蛋清2.5份,料酒2份,薑汁3份,蔥汁1.5份,糖1.2份,黑胡椒1.5份,繼續擂潰7min。蝦肉輔料的製備:冷凍碎蝦,在4℃條件下緩化至中心溫度為0℃後,使用冰水清洗後,去除殘留的碎殼等雜質,使用絞肉機處理成顆粒狀,控制粒徑在0.5cm。山藥漿液的製備:取新鮮山藥,清洗,去皮,切塊,打漿至無明顯顆粒感,然後收集後置於4℃條件下貯藏,直至使用時取出。將上述蝦肉與山藥漿液,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蝦肉120份,山藥漿液55份,將二者混合後置於滾揉機內進行滾揉18min,整個過程溫度控制在10℃以下。荸薺漿液的製備:取新鮮荸薺,清洗乾淨後,去皮,切塊,打漿至無明顯顆粒感,然後收集後置於4℃條件下貯藏,直至使用時取出。海藻酸鈉溶液的製備:按照重量份數計,取水100份,海藻酸鈉2.5份,混合後攪拌後,充分溶脹24h,待用。復配重組過程,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取經過擂潰後的魚糜400份,加入荸薺漿液25份,混合,真空攪拌20min;加入蝦肉和山藥漿液80份,混合;加入海藻酸鈉溶液7份,混合,真空攪拌10min。將經過重組化的混合魚糜填充到特製圓柱形模具中,在-18℃條件下冷凍12h,然後將其取出置於4℃條件下緩化至中心溫度為0℃時,脫模後,使用切片機進行切片,片厚1.3cm。調味醬的製作:取魚骨和魚皮清洗、切塊,然後加入水,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魚骨200份,魚皮60份,水750份,姜8份,蔥7份。大火煮沸後,小火熬煮40min,使用80目篩網過濾,保留湯汁,待用。取湯汁60份,加入味淋3份,料酒3份,醬油5份,黑胡椒1.5份,混合均勻後,加熱煮沸,濃縮至粘稠,冷卻。將切片後的重組魚排,每塊獨立抽真空包裝,配以1包調味醬,經組合外包裝後,置於-18℃條件下貯藏。
實施例3
魚糜的製備:新鮮魚,去頭、尾、內臟後,使用冰水清洗,採肉機採肉,製成魚糜。然後魚糜進行擂潰,整個過程溫度控制在10℃以下,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取魚糜150份空擂10min,加入鹽2份後擂潰20min,然後依次加入大豆分離蛋白5份,蛋清4份,料酒3份,薑汁3份,蔥汁2份,糖2份,黑胡椒2份,繼續擂潰10min。魷魚輔料的製備:冷凍魷魚碎料在4℃條件下緩化至中心溫度為0℃,使用冰水清洗後,去除雜質,使用絞肉機處理成顆粒狀,控制粒徑在0.6cm。山藥漿液的製備:取新鮮山藥,清洗,去皮,切塊,打漿至無明顯顆粒感,然後收集後置於4℃條件下貯藏,直至使用時取出。將上述魷魚與山藥漿液,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魷魚150份,山藥漿液70份,將二者混合後置於滾揉機內進行滾揉30min,整個過程溫度控制在10℃以下。荸薺漿液的製備:取新鮮荸薺,清洗乾淨後,去皮,切塊,打漿至無明顯顆粒感,然後收集後置於4℃條件下貯藏,直至使用時取出。海藻酸鈉溶液的製備:按照重量份數計,取水100份,海藻酸鈉3份,混合後攪拌後,充分溶脹24h,待用。復配重組過程,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取經過擂潰後的魚糜500份,加入荸薺漿液30份,混合,真空攪拌30min;加入魷魚和山藥漿液100份,混合;加入海藻酸鈉溶液10份,混合,真空攪拌10min。將經過重組化的混合魚糜填充到特製圓柱形模具中,在-18℃條件下冷凍14h,然後將其取出置於4℃條件下緩化至中心溫度為0℃時,脫模後,使用切片機進行切片,片厚1.5cm。調味醬的製作:取魚骨和魚皮清洗、切塊,然後加入水,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魚骨250份,魚皮100份,水1000份,姜15份,蔥10份。大火煮沸後,小火熬煮60min,使用80目篩網過濾,保留湯汁,待用。取湯汁80份,加入味淋5份,料酒5份,醬油8份,黑胡椒3份,混合均勻後,加熱煮沸,濃縮至粘稠,冷卻。將切片後的重組魚排,每塊獨立抽真空包裝,配以1包調味醬,經組合外包裝後,置於-18℃條件下貯藏。
實施例4
冷凍魚糜原料,在4℃條件下緩化至中心溫度為0℃,然後進行擂潰,整個過程溫度控制在10℃以下,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取魚糜130份空擂8min,加入鹽1.5份後擂潰15min,然後依次加入大豆分離蛋白5份,蛋清4份,料酒2份,薑汁3份,蔥汁1份,糖2份,黑胡椒1.5份,繼續擂潰8min。魷魚輔料的製備:取新鮮魷魚碎料,使用冰水清洗後,使用絞肉機處理成顆粒狀,控制粒徑在0.5cm。山藥漿液的製備:取新鮮山藥,清洗,去皮,切塊,打漿至無明顯顆粒感,然後收集後置於4℃條件下貯藏,直至使用時取出。將上述魷魚與山藥漿液,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魷魚120份,山藥漿液60份,將二者混合後置於滾揉機內進行滾揉20min,整個過程溫度控制在10℃以下。荸薺漿液的製備:取新鮮荸薺,清洗乾淨後,去皮,切塊,打漿至無明顯顆粒感,然後收集後置於4℃條件下貯藏,直至使用時取出。海藻酸鈉溶液的製備:按照重量份數計,取水100份,海藻酸鈉2份,混合後攪拌後,充分溶脹24h,待用。復配重組過程,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取經過擂潰後的魚糜350份,加入荸薺漿液30份,混合,真空攪拌18min;加入魷魚和山藥漿液70份,混合;加入海藻酸鈉溶液7份,混合,真空攪拌13min。將經過重組化的混合魚糜填充到特製圓柱形模具中,在-18℃條件下冷凍11h,然後將其取出置於4℃條件下緩化至中心溫度為0℃時,脫模後,使用切片機進行切片,片厚1.5cm。調味醬的製作:取魚骨和魚皮清洗、切塊,然後加入水,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魚骨250份,魚皮70份,水800份,姜15份,蔥10份。大火煮沸後,小火熬煮45min,使用80目篩網過濾,保留湯汁,待用。取湯汁65份,加入味淋5份,料酒5份,醬油5份,黑胡椒3份,混合均勻後,加熱煮沸,濃縮至粘稠,冷卻。將切片後的重組魚排,每塊獨立抽真空包裝,配以1包調味醬,經組合外包裝後,置於-18℃條件下貯藏。
實施例5
魚糜的製備:新鮮魚,去頭、尾、內臟後,使用冰水清洗,採肉機採肉,製成魚糜。然後魚糜進行擂潰,整個過程溫度控制在10℃以下,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取魚糜125份空擂8min,加入鹽1.5份後擂潰15min,然後依次加入大豆分離蛋白5份,蛋清3份,料酒3份,薑汁3份,蔥汁2份,糖1份,黑胡椒2份,繼續擂潰7min。扇貝輔料的製備:冷凍扇貝碎料在4℃條件下緩化至中心溫度為0℃,使用冰水清洗後,去除殘留的碎殼等雜質,使用絞肉機處理成顆粒狀,控制粒徑在0.4cm。山藥漿液的製備:取新鮮山藥,清洗,去皮,切塊,打漿至無明顯顆粒感,然後收集後置於4℃條件下貯藏,直至使用時取出。將上述扇貝丁與山藥漿液,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扇貝丁115份,山藥漿液55份,將二者混合後置於滾揉機內進行滾揉20min,整個過程溫度控制在10℃以下。荸薺漿液的製備:取新鮮荸薺,清洗乾淨後,去皮,切塊,打漿至無明顯顆粒感,然後收集後置於4℃條件下貯藏,直至使用時取出。海藻酸鈉溶液的製備:按照重量份數計,取水100份,海藻酸鈉2.5份,混合後攪拌後,充分溶脹24h,待用。復配重組過程,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取經過擂潰後的魚糜350份,加入荸薺漿液25份,混合,真空攪拌15min;加入扇貝丁和山藥漿液70份,混合;加入海藻酸鈉溶液7份,混合,真空攪拌10min。將經過重組化的混合魚糜填充到特製圓柱形模具中,在-18℃條件下冷凍12h,然後將其取出置於4℃條件下緩化至中心溫度為0℃時,脫模後,使用切片機進行切片,片厚1.3cm。調味醬的製作:取魚骨和魚皮清洗、切塊,然後加入水,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魚骨200份,魚皮150份,水1000份,姜15份,蔥10份。大火煮沸後,小火熬煮60min,使用80目篩網過濾,保留湯汁,待用。取湯汁60份,加入味淋3份,料酒5份,醬油8份,黑胡椒2.5份,混合均勻後,加熱煮沸,濃縮至粘稠,冷卻。將切片後的重組魚排,每塊獨立抽真空包裝,配以1包調味醬,經組合外包裝後,置於-18℃條件下貯藏。
實施例6
冷凍魚糜原料,在4℃條件下緩化至中心溫度為0℃,然後進行擂潰,整個過程溫度控制在10℃以下,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取魚糜150份空擂10min,加入鹽1.5份後擂潰15min,然後依次加入大豆分離蛋白4份,蛋清4份,料酒2份,薑汁3份,蔥汁2份,糖2份,黑胡椒1.5份,繼續擂潰10min。扇貝輔料的製備:取新鮮扇貝碎料,使用冰水清洗後,使用絞肉機處理成顆粒狀,控制粒徑在0.5cm。山藥漿液的製備:取新鮮山藥,清洗,去皮,切塊,打漿至無明顯顆粒感,然後收集後置於4℃條件下貯藏,直至使用時取出。將上述扇貝丁與山藥漿液,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扇貝丁135份,山藥漿液63份,將二者混合後置於滾揉機內進行滾揉22min,整個過程溫度控制在10℃以下。荸薺漿液的製備:取新鮮荸薺,清洗乾淨後,去皮,切塊,打漿至無明顯顆粒感,然後收集後置於4℃條件下貯藏,直至使用時取出。海藻酸鈉溶液的製備:按照重量份數計,取水100份,海藻酸鈉2.5份,混合後攪拌後,充分溶脹24h,待用。復配重組過程,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取經過擂潰後的魚糜400份,加入荸薺漿液30份,混合,真空攪拌25min;加入扇貝丁和山藥漿液85份,混合;加入海藻酸鈉溶液10份,混合,真空攪拌18min。將經過重組化的混合魚糜填充到特製圓柱形模具中,在-18℃條件下冷凍13h,然後將其取出置於4℃條件下緩化至中心溫度為0℃時,脫模後,使用切片機進行切片,片厚1.5cm。調味醬的製作:取魚骨和魚皮清洗、切塊,然後加入水,按照質量份數計,其配比為:魚骨200份,魚皮80份,水900份,姜15份,蔥10份。大火煮沸後,小火熬煮45min,使用80目篩網過濾,保留湯汁,待用。取湯汁75份,加入味淋5份,料酒5份,醬油7份,黑胡椒3份,混合均勻後,加熱煮沸,濃縮至粘稠,冷卻。將切片後的重組魚排,每塊獨立抽真空包裝,配以1包調味醬,經組合外包裝後,置於-18℃條件下貯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