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13:03:46 1
專利名稱: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提供一種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
背景技術:
在不育症疾病的治療手段中,試管嬰兒是常見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試管嬰兒作業中使用的胚胎移植管主要由導入管、導管及套芯構成。由於導入管及導管的硬度限制, 現有胚胎移植管難以適應醫生的各種操作習慣及不同患者宮頸情況的具體要求,使用不方便,特別是對那些患有宮頸管畸形的患者而言,要通過畸形的宮頸管送入子宮腔內就更加困難了。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使用方便、適應性好的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包括導入管、導管及套芯,導入管手持端固定有導入管座,貫穿導入管座開有與導入管相通的導管插孔,導管手持端固定有導管座,貫穿導管座開有與導管相通的注射器插孔,套芯手持端固定有套芯座,導入管及導管上均設有刻度,導管和套芯的外徑相同,均可與導入管相插接,其特點是,所述導入管由雙層管體複合而成,內層管體為支撐層,外層管體為包覆層,外層管體包覆於內層管體外側,刻度設在導入管頭端。所述導管內襯有鋼管支撐,鋼管支撐一端與導管座相連接,另一端距導管頭端的距離為1/6至1/2導管的長度,刻度設在導管上靠近導管座的一端。所述導管外襯有鋼管支撐,鋼管支撐一端與導管座相連接,另一端距導管頭端的距離為1/6至1/2導管的長度,刻度設在鋼管支撐靠近導管座的一端。導管頭端設一段超聲回音區,超聲回音區的長度為1 10mm。導管外套接有保護套管。本實用新型的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一 )通過增加支撐管、鋼管支撐的方法以及將導入管設置為複合結構的方式調整導入管及導管的硬度,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醫生習慣,適應性好,操作簡便;(二)將導管頭端的兩段超聲回音區改為一段,並嚴格限定回音區長度,在保證足夠回音強度的情況下,更利於醫生作出準確判斷。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中導入管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圖1所示導入管的A-A剖面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中導管I的結構示意圖;[0015]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中導管II的結構示意圖;附圖5是本實用新型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中導管III的結構示意圖;附圖6是圖5所示導管III的B-B剖面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7是本實用新型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中導管IV的結構示意圖;附圖8是本實用新型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中導管V的結構示意附圖9是圖8所示導管V的C-C剖面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10是本實用新型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中導管VI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1是本實用新型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中套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實施例一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包括導入管1、導管2及套芯3。如附圖1、2所示,所述導入管1的手持端固定有導入管座1-1,貫穿導入管座1-1 開有與導入管1相連通的導管插孔。所述導入管1由雙層管體複合而成,內層管體1-2為支撐層,外層管體1-3為包覆層。外層管體1-3包覆於內層管體1-2外側。刻度1-4設在導入管1外層管體1-3的頭端。如附圖3所示,所述導管2手持端固定有導管座2-1,貫穿導管座2-1開有與導管 2相通的注射器插孔。刻度2-2設在導管2靠近手持端的位置。導管2外套接有保護套管 2-3。如附圖10所示,所述套芯3為塑料包被的金屬絲,其手持端固定有套芯座3-1。導管2和套芯3的外徑相同,均可與導入管1相插接。實施例二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包括導入管1、導管2及套芯3。導入管1、套芯3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如附圖4所示,所述導管2手持端固定有導管座2-1,貫穿導管座2-1開有與導管 2相通的注射器插孔。導管2頭端設有一段長度為2mm的超聲回音區2-4。刻度2_2設在導管2靠近手持端的位置。導管2外套接有保護套管2-3。導管2和套芯3的外徑相同,均可與導入管1相插接。實施例三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包括導入管1、導管2及套芯3。導入管1、套芯3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如附圖5、6所示,所述導管2手持端固定有導管座2-1,貫穿導管座2_1開有與導管2相通的注射器插孔。導管2內襯有鋼管支撐2-5,鋼管支撐2-5 —端與導管座2-1相連接,另一端距導管2頭端的距離為1/6至1/2導管2的長度。刻度2-2設在導管2靠近手持端的位置。導管2外套接有保護套管2-3。導管2和套芯3的外徑相同,均可與導入管1相插接。實施例四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包括導入管1、導管2及套芯3。導入管1、套芯3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0042]如附圖7所示,所述導管2手持端固定有導管座2-1,貫穿導管座2-1開有與導管2 相通的注射器插孔。導管2內襯有鋼管支撐2-5,鋼管支撐2-5 —端與導管座2-1相連接, 另一端距導管2頭端的距離為1/6至1/2導管2的長度。導管2頭端設有一段長度為3mm 的超聲回音區2-4。刻度2-2設在導管2靠近導管座2-1的一端。導管2外套接有保護套管 2-3。導管2和套芯3的外徑相同,均可與導入管1相插接。實施例五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包括導入管1、導管2及套芯3。導入管1、套芯3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如附圖8、9所示,所述導管2手持端固定有導管座2-1,貫穿導管座2_1開有與導管2相通的注射器插孔。導管2外襯有鋼管支撐2-5,鋼管支撐2-5 —端與導管座2-1相連接,另一端距導管2頭端的距離為1/6至1/2導管2的長度。刻度2-2設在鋼管支撐2_5 靠近導管座2-1的一端。導管2外套接有保護套管2-3。導管2的外徑和套芯3的外徑相同,均可與導入管1相插接。實施例六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包括導入管1、導管2及套芯3。導入管1、套芯3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如附圖10所示,導管2的結構與實施例五中導管結構基本相同,只是在導管2頭端設有一段長度為3mm的超聲回音區2-4。使用前,先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胚胎移植管(實施例一至實施例六)。使用時,先將導入管連同套芯根據宮頸的特點預先成型;將導入管和套芯送入宮頸口後,取出套芯;再將裝有胚胎的導管與注射器相連接,並將導管插入導入管,根據子宮深度送到移植著床的位置;推注射器把胚胎送到移植點後取出導入管及導管,完成胚胎移植過程。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較優選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範圍內進行的通常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包括導入管、導管及套芯,導入管手持端固定有導入管座,貫穿導入管座開有與導入管相通的導管插孔,導管手持端固定有導管座,貫穿導管座開有與導管相通的注射器插孔,套芯手持端固定有套芯座,導入管及導管上均設有刻度,導管和套芯的外徑相同,均可與導入管相插接,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入管由雙層管體複合而成, 內層管體為支撐層,外層管體為包覆層,外層管體包覆於內層管體外側,刻度設在導入管頭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導管內襯有鋼管支撐,鋼管支撐一端與導管座相連接,另一端距導管頭端的距離為1/6至1/2導管的長度,刻度設在導管上靠近導管座的一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導管外襯有鋼管支撐,鋼管支撐一端與導管座相連接,另一端距導管頭端的距離為1/6至1/2導管的長度,刻度設在鋼管支撐靠近導管座的一端。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其特徵在於導管頭端設有一段超聲回音區,超聲回音區的長度為1 10mm。
5.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其特徵在於導管外套接有保護套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提供一種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其結構包括導入管、導管及套芯,導入管手持端固定有導入管座,貫穿導入管座開有與導入管相通的導管插孔,導管手持端固定有導管座,貫穿導管座開有與導管相通的注射器插孔,套芯手持端固定有套芯座,導入管及導管上均設有刻度,導管和套芯的外徑相同,均可與導入管相插接,其特點是,所述導入管由雙層管體複合而成,內層管體為支撐層,外層管體為包覆層,外層管體包覆於內層管體外側,刻度設在導入管頭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複合導入管式胚胎移植管具有使用方便、適應性好等特點。
文檔編號A61B17/435GK202020519SQ20112008589
公開日2011年1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9日
發明者魏毓君 申請人:魏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