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山地鞋及其使用方法
2023-05-09 05:46:51
專利名稱:一種山地鞋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鞋的結構技術,尤其是爬山專用鞋的結構技術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普通的鞋由鞋套和鞋底二大部分構成,鞋套用於定位人的腳,而鞋底代替人的腳底板與地面接觸執行行走的功能。——人們可以穿著普通鞋在水平地面上往返行走。也可以穿著普通鞋或登山鞋(柔軟程度較大)在傾斜的上山路上或下山路上往返行走。
此外,年輕婦女和中年婦女平時常常穿著的高跟鞋,其鞋底(包括其高跟部分造成的總效果態勢)與地面形成了在長度方向上明顯的傾斜,其中不少的傾斜坡度大於15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之目的是提出一種在其結構上更適合於在上述傾斜的山路上往返行走的鞋的結構形式及其使用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擬採用以下的技術通過讓鞋套和鞋底(前後二端形成較大的傾斜坡度)這二部分完全獨立、並可以相互旋轉180度定位的結構方式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比較的特點由於位於鞋套下具有較大傾斜坡度的鞋底可以根據需要實施180度的旋轉定位,這就為人們上山和下山步行時均能夠通過對鞋底的方便調整,讓人的腳底板處於儘可能地接近水平的體位而行走在上傾或下傾的山路坡度上,以提高腳感的舒適程度或對山坡的合理施力度創造了條件。
圖1示意了上山行走時前低後高的本發明中鞋套和鞋底二者的定位方式。
圖2示意了下山行走時前高后低的本發明中鞋套和鞋底二者的定位方式。
1鞋套;2搭扣;3鞋底;4鉚釘。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在結構上包括鞋套1和鞋底3,並且,鞋底3與地面接觸時造成的高度在長度方向上是傾斜的,其傾斜角可以考慮大於15度;其特徵在於A.在鞋套1的底面與鞋底3二者的中心部位採用一個特粗鉚釘4(金屬或塑料製成)對該二者實施可以相互旋轉的緊配合式定位;B.在上述鞋套1的底面與鞋底3二者的中心部位以外的位置上,再採用對鞋套1與鞋底3二者實施不可缺少的輔助定位舉措。——例如,其中的最佳舉措是在鞋套1與鞋底3二者的周邊採用六個搭扣2(可以採用最常用也是最簡單而可靠的柔性「尼龍雌雄絲粘扣」型的結構形式)對該二者實施不可缺少的但可以拆卸的輔助性定位。
本發明的使用方法A.當上坡行走時,鞋套1的底面與鞋底3二者的定位方式採用讓整個鞋形成前低後高的前部下傾的格局,並且,使用搭扣2將二者輔助定位;B.當下坡行走時,只要將鞋底3旋轉180度,讓整個鞋形成前高后低的前部上傾的格局即可,並且,使用搭扣2將二者輔助定位。
——目的在於確保上山和下山行走時,人的腳底板都可以更接近水平方向(可以讓鞋底3的後跟與前掌實施180度的換位)以及提高本發明的結構在使用狀態時的可靠性(採用搭扣2實施不可缺少的輔助性定位舉措)程度。
權利要求
1.一種山地鞋,其構成包括鞋套和鞋底,並且,鞋底與地面接觸時造成的高度在長度方向上是傾斜的;其特徵在於A.鞋套(1)的底面與鞋底(3)二者的中心部位採用鉚釘(4)對該二者實施可以相互旋轉的緊配合式定位;B.在上述鞋套(1)的底面與鞋底(3)二者的中心部位以外的位置上,再採用對鞋套(1)與鞋底(3)二者實施輔助性定位舉措。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鞋,其特徵在於鉚釘(4)採用金屑或塑料製成。
3.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鞋,其特徵在於輔助性定位舉措是指在鞋套(1)與鞋底(3)二者的周邊採用搭扣(2)對二者實施可以拆卸的輔助性定位舉措。
4.一種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山地鞋,其特徵在於搭扣(2)採用尼龍雌雄絲粘扣型的結構形式。
5.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鞋的使用方法,其特徵在於A.當上坡行走時,鞋套(1)的底面與鞋底(3)二者的定位方式採用讓整個鞋形成前低後高的前部下傾的格局,並且,使用搭扣(2)將二者輔助定位;B.當下坡行走時,鞋套(1)的底面與鞋底(3)二者的定位方式採用讓整個鞋形成前高后低的後部上傾的格局,並且,使用搭扣(2)將二者輔助定位。
全文摘要
一種山地鞋及其使用方法,是通過讓鞋套1和鞋底3(前後形成較大的傾斜坡度——其傾斜角可以考慮大於15度)這二部分完全獨立、並可以相互旋轉180度定位的結構方式來實現的,其結構包括鞋套1、鞋底3、對該二者實施緊配合式定位的特粗鉚釘4(金屬或塑料製成)、以及對該二者實施可拆卸輔助性定位的6個搭扣2(可以採用最常用也是最簡單而可靠的柔性「尼龍雌雄絲粘扣」型的結構形式),本項目最適合於登山運動和居住在山區的居民使用。
文檔編號A43C15/09GK1745672SQ20051006057
公開日2006年3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30日
發明者周巽 申請人:周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