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管的製造方法、熱交換器用管、熱交換器用管的製造方法、熱交換器、熱交換器的製造方法
2023-05-09 10:07:56 5
專利名稱:管、管的製造方法、熱交換器用管、熱交換器用管的製造方法、熱交換器、熱交換器的製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散熱器、冷凝器、油冷卻器、蒸發器等的管、管的製造方法、熱交換器用管、熱交換器用管的製造方法、熱交換器、熱交換器的製造方法。
背景技術:
今天,這種散熱器、冷凝器等熱交換器在熱交換部設置用於熱交換媒體等流體流動的熱交換用的管,這樣的管作為通用的管已知有橢圓形斷面的管。該管如圖7所示那樣,將平板材21折曲成圓柱狀,使其相向端面21a、21b相互對接地地由焊接連接後,使該連接部成為橢圓的一端即管的寬度方向一端地壓成扁平狀而成形。可是,在該管中,如圖7(B)所示那樣無論如何在焊接部外周面發生焊接時的毛刺22,不僅對其進行削除處理費事,而且,如不在焊接的瞬間一邊從兩端施加壓力一邊按相當的速度(例如120m/分)使工件移動則焊接不穩定,存在需要高級設備和技術的問題。
因此,如在日本特公平11-257886號公報所示那樣,已知有使用將相向的1對端緣中的至少一方多次折曲成Z字狀的管由焊接一體化的場合。
可是,由上述過去的焊接將端面一體化的管如上述那樣不僅成形麻煩、煩雜,而且當在進行了管材的焊接的端緣部存在毛刺時焊接不穩定,所以,需要沒有毛刺的管材,而且存在由焊接產生的熱導致管材變質的問題。另外,將至少一端部折曲成Z字狀形成的過去的管不僅存在由於具有Z字狀部而使流體的實質的流路斷面積減小的問題,而且存在管厚成為板厚的整數倍、損害尺寸的自由度的問題。
為此,已知有如日本特開2001-137989號公報所示那樣使管的相向的端緣部相互重合、通過釺料固定該重合部位的管。
然而,對於上述過去的場合,在對平板材料進行折曲加工、形成將相向的端緣部相互重合的狀態後,進行作為採用釺料的固定所用的前處理的焊劑浸透。為了有效地進行焊劑的浸透,分別對相互重合的端緣部和該端緣部的前端部實施彎曲加工,在其間形成焊劑浸透用的間隙。然而,焊劑雖然沿這些間隙傳遞而浸透到重合的部分,但難以沿重合的部位整體浸透焊劑,不僅出現不均勻,而且在彎曲精度受到損害的場合成為緊密接觸狀態,焊劑有可能基本上不浸透,存在問題。
另一方面,在使用這樣的管安裝熱交換器的場合,過去在隔開預定間隔地並設的管間設置翅片,另一方面,在成為上箱的下面的頂板和成為下箱的上面的底板以貫通密封狀態安裝管的上下兩端部,但這樣的安裝將預先成形的管臨時裝入到翅片和兩箱,將其裝入到加熱爐進行加熱處理,由釺焊進行組裝固定,所以,熱加工的工序需要管的成形的階段和熱交換器的成形的階段這樣2次,工序複雜化,存在成本也高的問題。其中存在本發明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就是鑑於上述實際情況以解決這些問題為目的而作出的,本發明的管通過將矩形的金屬制板材折曲成彎曲狀、形成由釺料將相向的1對端緣部相互固定的連接部而構成;其中,該管使預先塗敷了焊劑的端緣部相互進行面接觸加以固定。
這樣,可均勻地塗敷焊劑,可提供由連接部的釺料進行的固定可靠、牢固的管。
在該管中,本發明的連接部通過使板材的端緣部相互在徑向重合進行面接觸而構成。
另外,在該管中,可在構成本發明的連接部的內徑側的端緣部形成外徑側的端緣部不從管外周面伸出地形成臺階部。
另外,在該管中,本發明的連接部可在面接觸部形成排氣用的排氣孔,由此可將在釺料固定時產生的空氣透出,使連接部的固定更可靠。
另外,在該管中,本發明的連接部可通過使板材的端緣部切斷面以對接狀進行面接觸而構成。
另外,在該管中,可在本發明的板材的兩端緣部形成相互配合的凹凸部。
另外,在該管中,本發明的板材的兩端緣部形成為傾斜狀的切斷面。
另外,本發明的特徵在於通過將矩形的金屬制板材折曲成彎曲狀,在相向的1對端緣部塗敷焊(フラックス)劑,然後通過釺料固定這些端緣部相互進行面接觸的連接部。
這樣,焊劑的塗敷簡單,而且可均勻地塗敷焊劑,可提供由連接部的釺料進行的固定可靠、牢固的管。
另外,本發明的管為熱交換器用的流體流過的管,其特徵在於該管具有相向的1對板狀體,在管的寬度方向至少一方的端緣部設置相互連接相向的1對板狀體的端緣部的連接部,該連接部使兩端緣部朝分別相向的端緣部側折曲並在兩端緣部塗敷焊劑,一方的端緣部內面與另一方的端緣部外面沿寬度方向在面接觸狀態下相互重合地構成。
這樣,由於管通過面接觸部的釺焊固定,所以,不會受到管材的毛刺的有無的影響,另外,該固定用的釺料不會在管外面形成為毛刺,可簡單而且穩定地成形,而且,由於連接部成為雙層構造,所以,可提高有效強度,並可任意地設定管厚,同時使流路斷面積的實質性下降較小。
該管可具有這樣的特徵,即,本發明的面接觸的部位為圓弧形,這樣,即使是連接部處於未固定狀態的管,也不會無意將其打開。
該管可具有這樣的特徵,即,本發明的一方的端緣部的折曲前端緣在形成於另一方的端緣部的折曲端部的臺階面部進行面接觸,不從管板面部的厚度範圍伸出地設定;這樣可形成沒有不自然的橢圓形狀的管。
另外,該管可具有這樣的特徵,即,本發明的臺階面部的臺階寬度為與板厚相當的量,當這樣進行時,一方的端緣部的折曲前端緣形成與另一方的板狀部相連的形狀。
另外,本發明的熱交換器用管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在熱交換器用的流體流過的管的寬度方向至少一方的端緣部形成用於相互連接相向的1對板狀體的端緣的連接部時,將焊劑塗敷到兩端緣部,一方的端緣部內面與另一方的端緣部外面在沿寬度方向進行面接觸的狀態下相互重合地朝分別相向的端緣部側折曲後,沿寬度方向重合該折曲部,然後,通過釺料固定該面接觸的部分。
其中,可具有這樣的特徵本發明一方的端緣部的折曲作為越過另一方的端緣部的折曲部的臨時形狀形成,在該越過之後,與另一方的端緣部的折曲部進行面接觸地進一步折曲;這樣形成時,使管以面接觸狀沿寬度方向重合,同時,可容易進行該加工,避免強行配合導致的變形等。
另外,本發明的熱交換器由熱交換器用的流體流過的管、該管的上下端部分別插入的箱、及設置於鄰接的管之間的翅片構成;其特徵在於上述管在管寬度方向至少一方的端緣部具有用於將相向的1對板狀體的端緣部相互連接的連接部,上述連接部使兩端緣部分別朝相向的端緣部側折曲,塗敷焊劑,在沿寬度方向進行面接觸的狀態下使一方的端緣部內面與另一方端緣部外面相互重合,通過釺料固定該面接觸的部位。
在該場合,本發明的管可具有這樣的特徵,即,重合的連接部成為空氣流入上遊側地配置;這樣,將管的由雜物等接觸的部位形成為雙層構造,可提高強度。
另外,本發明的熱交換器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在由熱交換器用的流體流過的管、該管的上下端部分別插入的箱部件、及設置於鄰接的管之間的翅片構成;其特徵在於在板狀體的寬度方向端緣部塗敷焊劑,形成使其接觸的未固定狀態的管,將該未固定狀態的管與上述箱部件、翅片一起組裝後,實施熱處理,進行固定各構件的釺焊固定和上述未固定管的接觸部的固定。
這樣,用於固定管的熱處理工序與用於將管與翅片和箱部件固定的熱處理工序相同,可實現工序的簡化。
其中,可具有這樣的特徵,即,未固定狀態的管在寬度方向至少一方的端緣部形成相互連接相向的1對板狀體的端緣部的連接部,該連接部在預先塗敷焊劑的一方的端緣部內面與另一方的端緣部外面沿寬度方向以面接觸狀態相互重合地朝分別相向的端緣部側折曲後,沿寬度方向相互重合該折曲部地形成。
圖1為散熱器的透視圖。
圖2為散熱器的剖切局部透視圖。
圖3(A)為管的斷面圖,(B)為管材的放大斷面圖。
圖4為示出管的加工工序的工序圖。
圖5為管連接部的放大斷面圖。
圖6為散熱器的要部分解透視圖。
圖7為示出已有的管的加工工序的工序圖。
圖8(A)、(B)、(C)分別為第2實施形式的管連接部的放大斷面圖、坯料的局部展開圖、坯料的局部側面圖。
圖9(A)、(B)分別為第3實施形式的管的透視圖、坯料的展開圖。
圖10(A)、(B)分別為第4實施形式的管的透視圖、坯料的展開圖。
圖11為說明第4實施形式的製造過程的示意圖。
圖12(A)、(B)分別為第5實施形式的管的透視圖、坯料的展開圖。
圖13(A)、(B)分別為第6實施形式的管的透視圖、坯料的展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圖1~圖6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式。
在圖中,符號1為車輛用的散熱器,該散熱器1在使用實施了本發明的管2和波紋式的翅片3構成的散熱器芯4的上端部裝入上箱5、將下箱6裝入到下端部而構成,另外,在上箱5安裝可自由開閉的散熱器蓋7、進口管8等必要構件,在下箱6安裝出口管9、放水旋塞10等必要構件,這些必要構件的安裝構成與過去相同。
構成上述散熱器芯4的管2由斷面呈橢圓狀的鋁製的筒體如以下那樣成形。即,如圖4所示那樣,由輥成形對具有預定寬度尺寸的長尺寸狀的平板(工件)進行折曲加工,但該具體的手法為過去的公知技術,所以省略了其詳細內容。
上述管2的坯料11如圖3(B)所示那樣由比鋁更低熔點的釺料13覆蓋作為芯材的鋁板12的外面(表面),採用由相對流體較強的硬的硬質的犧牲材料14覆蓋的3層構造,但其折曲加工如圖4(A)所示那樣,在外側成為釺料13被覆面、內側成為犧牲材料14被覆面的狀態下將寬度方向大體中央部摺疊成V字折回狀地折曲坯料11,成形相向的1對板狀部11a、11b,但在該過程中,用於相互連接兩板狀部11a、11b的端緣部的連接部11c。
即,朝另一方的板狀部11b側將一方的板狀部11a的前端緣部折曲成彎曲狀,成形臨時彎曲部11d。而對於另一方的板狀部11b的前端緣部,將比與上述臨時彎曲部11d的前端11e對應的位置稍往板狀部側的位置朝一方的板狀部11a側按與坯料11的板厚相當量折曲成臺階狀(直角狀),形成臺階面部11f,同時,按比上述臨時彎曲部11d的內周形狀直徑稍小的形狀將其前側摺疊成彎曲狀,形成另一方的彎曲部11g(參照圖4(A))。
雖然在板狀部11a、11b大體折曲成V字形後進一步折曲成扁平狀,但上述臨時彎曲部11d與另一方的彎曲部11g成為圖4(B)、(C)、(D)所示那樣的關係。即,當折曲到板狀部11a、11b相互接近平行的形狀體時,上述11d的前端11e與另一方的彎曲部11g的頂端11h位置一致或位於從該位置離開的外側。如圖4(D)所示那樣,在將板狀部11a、11b折曲加工到平行狀態的場合,臨時彎曲部11d的前端11e接觸於另一方的彎曲部11g的頂端11h,但成為在不強行配合的狀態或不接觸的離開狀態下越過的尺寸設定,這樣,當從上述越過的狀態進一步成為小直徑地折曲臨時彎曲部11d、形成一方的彎曲部(外側彎曲部)11i時,該一方的彎曲部11i的前端(與臨時彎曲部11d的前端相同的前端)11e按對接狀接觸於臺階面部11f,同時,一方的彎曲部11i的內周面在重合到另一方的彎曲部(內側彎曲部)11g的外周面的狀態下進行面接觸,成為防脫的接合狀態地設定。然後,這樣結束彎曲加工,連接部11c成形未固定的管2。
在這裡,用於使釺料13熔化的焊劑的塗敷在另一方的彎曲部11g完全進行輥成形、輥不在該彎曲部11g外周面接觸後、臨時彎曲部11d越過另一方的彎曲部11g之前的階段的期間進行設定,在本實施形式中,由圖4(B)的工序進行設定。
未固定的管2結束彎曲加工後,當然切斷成必要長度。
在將如上述那樣完成了彎曲加工的管2作為成品進行單件製造的場合,當將上述未固定的管2裝入到爐(真空爐和氮置換爐等脫氧氣氛下的爐)等進行熱處理時,在上述另一方的彎曲部11g的表面被覆的釺料13熔化,成為兩彎曲部11g、11i相互重合的面接觸部分的固定13a,由此,可製造在管2的寬度方向一方的端緣部形成連接部11c的成管2,可使用該完成了的管2製造散熱器1等熱交換器。
另一方面,也可使用上述未固定管2製造散熱器1,下面對其進行說明。分別將未固定管2的各端部插入到在上箱5的箱板5a形成的貫通孔5b、在下箱6的箱板6a形成的貫通孔6b,同時,在鄰接的未固定管2之間成為接觸狀態地夾入安裝翅片3等,組裝必要構件,組裝各部件為未固定狀態而且具有未固定管2的組件,將該組裝成的組件裝入到爐中等,進行熱處理,從而使被覆管2的外面的釺料13熔化,由該熔化了的釺料13進行管彎曲部11g、11i相互的固定、管2的端部與箱板5a、6a的固定、及管2與翅片3的固定,這樣,可製造散熱器1。
其中,管2的連接部11c成為空氣流入上遊側地組裝。另外,上述箱5、6通過在箱板6a、6a固定箱本體5c、6c地形成。另外,在圖中,符號15為安裝於箱板5a、6a與箱本體5c、6c之間的密封用填料。
在所述構成中,管2通過對1片板狀的材料11進行折曲加工而形成,但在該場合,形成於管2的寬度方向一方端的連接部11c將坯料11的兩端緣部分別朝相向的端緣部側折曲,形成彎曲部11g、11i,這些彎曲部11g、11i在寬度方向上以面接觸狀態相互重合,而且,通過釺料13固定該面接觸的重合部位,所以,在製造管2時,可不受坯料11的端緣部分的毛刺的有無影響地製造。另外,管2由釺料13固定面接觸部件,所以,不會如焊接對接端那樣朝外側伸出毛刺,所以,可不需要毛刺處理作業。而且,連接部11c成為將材料11形成為雙層的構造,所以,可實現有效的強度提高。此外,由於不為連接折曲成Z字狀的管,所以,可任意地設定管厚,而且可降低流路斷面積的實質的下降。
另外,在該場合,用於確實地由釺料13進行固定的焊劑在重合兩彎曲部11g、11i的以前的階段即圖4(B)的工序中相對兩彎曲部11g、11i塗敷,所以,焊劑的塗敷作業簡單而且容易,而且可相對兩彎曲部11g、11i全體均勻、沒有不均勻地塗敷焊劑。結果,不會如使焊劑浸透到預先將採用釺料的固定部組裝成緊密接觸狀的狀態的組合體的過去的場合那樣使釺料變得不均或焊劑變得不能浸透到重合的部位,由釺料13進行的固定變得可靠,可提供更高質量的管2。
另外,管2的連接部11c形成圓弧形(彎曲狀)斷面,成為強行配合的構造,可防脫,結果,即使保持為由釺料13固定連接部11c之前的未固定管2的狀態,連接部11c也不會打開,即使在該未固定狀態的管2的狀態下用於下一組裝作業,也沒有任何問題。
另外,在連接部11c成為外側的一方的彎曲部11i的前端11e不從管2的板狀部部位的厚度範圍伸出地設定,但在該場合,在另一方的彎曲部11g的折曲起始端部不使一方的彎曲部11i的前端緣11e伸出地按與板厚相當的量形成呈凹狀的臺階面部11f,在上述前端11e接觸於該臺階面部11f的狀態下,一方的彎曲部11i折曲形成,所以,直到該接觸面部由釺料13固定,外周面成為沒有間隙和臺階的連續狀態,成為沒有不自然的管2。結果,在將這樣的沒有間隙的管2插入到箱板6a、6a時,密封性提高,生產性提高。
另一方面,上述連接部11c由於為以面接觸狀態重合彎曲部11g、11i的構造,所以,當折曲加工結束時成為強行配合狀的防脫的構造,但在該場合,一方的彎曲部11i的前端緣11e輕鬆越過另一方的彎曲部11g的頂端11h地作為稍大的臨時彎曲部11d事先形成,這樣,該臨時彎曲部11d在越過另一方的彎曲部11g後,使臨時彎曲部11d相對另一方的彎曲部11g進行面接觸地進一步由後加工折曲形成,所以,管2在加工結束時形成強行配合的配合狀態的連接部11c,其加工變得容易,可避免強行配合導致的變形等。
另外,當組裝散熱器1時,管2的連接部11c分別朝相向的端緣部側折曲兩端緣部,使一方的彎曲部11i的內面與另一方的彎曲部11g的外面在寬度方向上以面接觸狀態相互重合,通過釺料13固定該面接觸的部位,在該場合,使彎曲部11g、11i相互重合的雙層構造的連接部11c成為空氣流上遊側地配置管2,從而將管2的由雜物等接觸的部位形成為雙層構造,可提高強度。
另外,在組裝上述散熱器1的場合,將上述未固定狀態的管2直接與翅片3、上述箱板5a、6a組裝後,進行熱處理,可同時進行管2、翅片3、箱板5a、6a的通過釺料13的固定和上述未固定狀態的管2的連接部11c的通過釺料13的固定,這樣,可同時進行用於固定管2的熱處理工序和用於固定管2、翅片3、箱板5a、6a的熱處理工序,實現加熱工序的簡化。
本發明當然不限於上述實施形式,管的連接部即使在寬度方向兩側當然也可實施,另外,作為構成連接部的端緣部,不為彎曲形狀,可形成為山形、梯形等必要的任意的形狀。
下面說明圖8所示第2實施形式。
與上述第1實施形式同樣,對矩形的坯料11進行折曲加工,在相向的端緣部的一方形成彎曲部11g,通過沿狀該彎曲部11g折曲,形成成為彎曲部11i的臨時彎曲部11d,在這些彎曲部11g、11d塗敷焊劑,重合後,形成相互接觸的彎曲部11g、11i,然後通過加熱,成為利用釺料13進行固定的構成。另外,在相互進行面接觸的彎曲部11g、11i相互之間形成與管長度方向直交的狀態的排氣孔H。
即,在本實施形式中,在一方的板狀部11a即與臨時彎曲部11d相當部位的內面(為與彎曲部11g進行面接觸的一側的面的由替代料14覆蓋的面)按沿管長方向排列的狀態形成多個朝與管長方向直交的方向的凹部11j(參照圖8(B)、(C))。然後,將該板狀部11a折曲加工成臨時彎曲部11d,如上述那樣,沿著成為內側的彎曲部11g折曲形成彎曲部11i時,在彎曲部11g、11i的接觸面相互之間按與管長方向直交的狀態開設由凹部11j形成的排氣孔H地設定。這樣,當釺料13和焊劑熔化時,如產生空氣,則通過排氣孔H從彎曲部11i的端緣部排出空氣。
下面,說明圖9所示第3實施形式。
第3實施形式的管形成為正圓形,該管23使用與上述3層構造的坯料11同樣的矩形的坯料24。在坯料24的相向的一對端緣部24a、24b中的一方的端緣部24a形成臺階部24c,將坯料24折曲加工成彎曲狀後,在兩端緣部24a、24b塗敷焊劑,然後,進一步折曲坯料24,在上述臺階部24c的臺階面24d接觸另一方的端緣部24b的切斷面24e地重合兩端緣部24a、24b,使端緣部24a的外面與端緣部24b的內面進行面接觸,從而構成兩端緣部24a、24b的連接部。在這樣重合的狀態下進行熱處理,從而完成固定了連接部的狀態的管23。兩端緣部24a、24b如上述第1實施形式那樣,通過使被覆於這些兩端緣部24a、24b的重合面的釺料13熔化而固定。完成後的管23不限於熱交換器用,也可用於其它用途。另外,也可在這樣固定連接部後,切斷成適當的長度,對管23的形狀進行變形加工。
下面,說明圖10、圖11所示第4實施形式。
第4實施形式的管25與上述同樣使用呈3層構造的矩形的坯料26,在該坯料26的相向的兩端緣部26a、26b分別形成相互配合的多個凸部26c和分別位於其間的凹部26d。通過將一方的端緣部26a、或26b的凸部26c配合到另一方的端緣部26b或26a的凹部26d,從而形成連接部,但在該配合狀態下,相互的凸部26c和凹部26d在切斷面相互進行面接觸的狀態下配合。另外,如圖11所示,在形成凸部26c、凹部26d的狀態下衝裁坯料26形成(衝壓加工)矩形體,對該矩形體進行折曲加工,但在該折曲加工的過程的使兩端緣部26a、26b相互配合之前的階段,將焊劑塗敷到兩端緣部26a、26b,然後,進一步折曲,使其相互配合,此後進行熱處理。而且,端緣部26a、26b相互由坯料26的切斷面(端面)進行接觸,在該場合,由熱處理熔出的外周面側的釺料13流入到內徑側的切斷面側,從而固定連接部,通過增大切斷面相互的面接觸的面積,可確實地固定。
另外,在圖12示出第5實施形式,其中如上述第4實施形式那樣在構成管27的坯料28的兩端緣部28a、28b形成凸部28c和凹部28d,但凹部28d成為燕尾槽形,凸部28d為了配合到上述燕尾槽狀而形成前端展寬狀。在該場合,也與上述各實施例同樣,由使這些凸部28c和凹部28d相互配合的以前的階段塗敷焊劑,然後使其配合,但在上述配合狀態下,防止朝繞周向脫出。這樣,當將管27形成使端緣部28a和端緣部28b配合的未固定狀態(臨時組裝狀態)時,形狀穩定,此後的熱處理作業不僅容易,而且也可在該狀態下轉移到下一組裝作業。
另外,也可按圖13所示第6實施形式那樣實施。
其中,構成管29的3層構造的坯料30的相向的端緣部30a、30b的切斷面相互進行面接觸,但在該場合,端緣部30a、30b成為按板厚方向傾斜狀切斷的傾斜斷面,這些傾斜斷面相互成為面接觸的構成。在該場合,在成為正圓狀地使兩端部30a、30b相互進行面接觸以前的階段,在各端部30a、30b塗敷焊劑,然後使其進行面接觸,通過進行加熱處理,固定連接部。連接部通過使被覆於外周面側的釺料13熔化、流入到內徑側而相互固定端緣部30a、30b。
這樣,作為管,除了上述那樣的正圓形、橢圓形外,也可為各種形狀,但在形成為這樣的形狀的過程中,通過在使連接部以緊密接觸狀進行面接觸以前的階段塗敷焊劑,從而可以沒有不均勻的狀態在連接部塗敷焊劑,實現連接部的可靠的固定。
產業上利用的可能性本發明可廣泛地適用散熱器、冷凝器等的管、管的製造方法、熱交換器用管、熱交換器用管的製造方法、熱交換器、熱交換器的製造方法,特別是在希望簡單而且穩定地成形管、提高有效的強度而且減小流路斷面積的實質性下降的場合或實現熱交換的熱處理工序的簡化的場合等有用。
權利要求
1.一種管,通過將矩形的金屬制板材折曲成彎曲狀、形成由釺料將相向的1對端緣部相互固定的連接部而構成;其中,該管使預先塗敷了焊劑的端緣部相互進行面接觸加以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其特徵在於連接部通過使板材的端緣部相互在徑向重合進行面接觸而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其特徵在於在構成連接部的內徑側的端緣部形成臺階部,使外徑側的端緣部不從管外周面伸出。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管,其特徵在於連接部在面接觸部形成排氣用的排氣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其特徵在於連接部通過使板材的端緣部切斷面以對接狀進行面接觸而構成。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管,其特徵在於在板材的兩端緣部形成相互配合的凹凸部。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管,其特徵在於板材的兩端緣部形成為傾斜狀的切斷面。
8.一種管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通過將矩形的金屬制板材折曲成彎曲狀,在相向的1對端緣部塗敷焊劑,然後通過釺料固定使這些端緣部相互進行面接觸的連接部。
9.一種熱交換器用管,在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管為熱交換器用的流體流過的管,其特徵在於該管具有相向的1對板狀體,在管的寬度方向至少一方的端緣部設置相互連接相向的1對板狀體的端緣部的連接部,該連接部使兩端緣部朝分別相向的端緣部側折曲並在兩端緣部塗敷焊劑,一方的端緣部內面與另一方的端緣部外面沿寬度方向在面接觸狀態下相互重合地構成。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熱交換器用管,其特徵在於面接觸的部位為圓弧形。
11.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熱交換器用管,其特徵在於一方的端緣部的折曲前端緣在形成於另一方的端緣部的折曲端部的臺階面部進行面接觸,不從管板面部的厚度範圍伸出地設定。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熱交換器用管,其特徵在於臺階面部的臺階寬度為與板厚相當的量。
13.一種熱交換器用管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在熱交換器用的流體流過的管的寬度方向至少一方的端緣部形成用於相互連接相向的1對板狀體的端緣部的連接部時,將焊劑塗敷到兩端緣部,一方的端緣部內面與另一方的端緣部外面在沿寬度方向進行面接觸的狀態下相互重合地朝分別相向的端緣部側折曲後,沿寬度方向相互重合該折曲部,然後,通過釺料固定該面接觸的部位。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熱交換器用管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一方的端緣部的折曲作為越過另一方的端緣部的折曲部的臨時形狀形成,在該越過之後,與另一方的端緣部的折曲部進行面接觸地進一步折曲。
15.一種熱交換器,由熱交換器用的流體流過的管、該管的上下端部分別插入的箱、及設置於鄰接的管之間的翅片構成;其特徵在於上述管在管寬度方向至少一方的端緣部具有用於將相向的1對板狀體的端緣部相互連接的連接部,上述連接部使兩端緣部分別朝相向的端緣部側折曲,塗敷焊劑,在沿寬度方向進行面接觸的狀態下使一方的端緣部內面與另一方端緣部外面相互重合,通過釺料固定該面接觸的部位。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徵在於使重合的連接部成為空氣流入上遊側地配置管。
17.一種熱交換器的製造方法,該熱交換器由在由熱交換器用的流體流過的管、該管的上下端部分別插入的箱部件、及設置於鄰接的管之間的翅片構成;其特徵在於在板狀體的寬度方向端緣部塗敷焊劑,形成使其接觸的未固定狀態的管,將該未固定狀態的管與上述箱部件、翅片一起組裝後,實施熱處理進行各構件的釺焊固定和上述未固定管的接觸部的固定。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熱交換器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未固定狀態的管在寬度方向至少一方的端緣部形成相互連接相向的1對板狀體的端緣部的連接部,該連接部在預先塗敷焊劑的一方的端緣部內面與另一方的端緣部外面沿寬度方向以面接觸狀態相互重合地朝分別相向的端緣部側折曲後,沿寬度方向相互重合該折曲部地形成。
全文摘要
當形成作為散熱器1的構成部件的扁平狀的管2時,可不焊接用於相互連接板材端緣部的連接部地簡單製造。對於管2的連接部11c,將兩端緣部分別朝相向的端緣部側折曲成彎曲狀,形成一方的彎曲部11i的內面和另一方的彎曲部11g的外面以面接觸狀態朝管寬度方向相互重合的雙層構造,通過釺料13固定該面接觸的部位。
文檔編號B21C37/15GK1520508SQ02812980
公開日2004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01年12月18日
發明者木下元成, 永見昌之, 平澤悟, 三百田昌之, 之, 昌之 申請人:大和水箱工業有限公司, 奧卡機械製造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