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定期過濾脫灰軟化循環廢水的製革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23:00:46 2
一種定期過濾脫灰軟化循環廢水的製革技術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定期過濾脫灰軟化循環廢水的製革技術,其特徵在於在脫灰軟化工序中進行廢水循環再利用,收集每次脫灰軟化工序結束後的廢水,以用於下批皮的脫灰軟化;循環15-60次或15-70天需要過濾廢固物。省去複雜的過濾、濾渣等程序,不僅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降低了運行成本,同時減少了廢固物的產生,生產的裸皮各項性能指標均達要求。
【專利說明】一種定期過濾脫灰軟化循環廢水的製革技術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製革行業脫灰軟化廢水循環再利用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製革脫灰軟化過程中,廢水循環技術已經實現,但是廢水的處理過程較為複雜,致使工藝穩定性差,如仍需過濾、濾渣等程序,這些程序不僅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運行成本高。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實現一種定期過濾脫灰軟化循環廢水的製革技術,基本解決了脫灰軟化過程對環境汙染的難題,並且由此生產的裸皮各項性能指標均達要求。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定期過濾脫灰軟化循環廢水的製革技術,其特徵在於在脫灰軟化工序中進行廢水循環再利用,包括如下 步驟:
收集每次脫灰軟化工序結束後的廢水,放置在脫灰軟化轉鼓旁;以用於下批皮的脫灰軟化;廢水使用前攪拌均勻;循環15-60次或15-70天需要過濾廢固物。
[0005]上述過濾廢固物使用孔徑為的設備進行,如濾網;所收集廢水全部回用,廢水不足時,使用新鮮水補充。
[0006]本發明所使用的初始廢水來自於傳統的脫灰軟化工序,廢水的構成情況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廢水中含有蛋白質及其分解產物、脫灰劑、脫脂劑、油脂及其分解產物、酶類及銨鹽、胺類物質等,其中廢水中殘留的酶含量通常為初始用量的30%-50%,廢水中殘留的銨鹽含量通常為初始用量的30%-40% ;以上廢水如果任意排放,不僅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汙染,而且會產生極大的資源浪費。
[0007]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實現了一種定期過濾脫灰軟化循環廢水的製革技術,而且可以反覆循環再利用,幾乎不排放汙水,省去複雜的過濾、濾渣等程序,不僅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降低了運行成本,同時減少了廢固物的產生,生產的裸皮各項性能指標均達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附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種定期過濾脫灰軟化循環廢水的製革技術的流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1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0010]在脫灰軟化工序中,脫灰軟化廢水排入脫灰軟化廢水池,攪拌均勻,然後由耐酸鹼泵輸入到脫灰軟化轉鼓,利用廢水進行脫灰軟化的工藝是:以灰皮重量計,80%脫灰軟化廢水,1.2%脫灰劑,0.5%硫酸銨,轉50分鐘;0.25%軟化酶,0.15%脫脂劑,轉20分鐘;脫灰軟化結束廢水排入廢水池 ;脫灰軟化結束廢水排入廢水池;然後進行下一道工序。
[0011]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或實質特點的情況下,能以其它形式實施本發明,參照權利要求而非上述說明書,作為指示本發明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定期過濾脫灰軟化循環廢水的製革技術,其特徵在於在脫灰軟化工序中進行廢水循環再利用,包括如下步驟: 收集每次脫灰軟化工序結束後的廢水,放置在脫灰軟化轉鼓旁;以用於下批皮的脫灰軟化;廢水使用前攪拌均勻;循環15-60次或15-70天過濾廢固物;過濾廢固物使用孔徑為lmm-5mm的設備進行; 所收集廢水全部回用,廢水不足時,使用新鮮水補充。
【文檔編號】C14C1/08GK103981300SQ201410248485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6日
【發明者】張壯鬥 申請人:張壯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