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元件供應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22:39:26 4
專利名稱:電子元件供應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安裝在電子元件安裝裝置上的電子元件供應裝置。
背景技術:
電子元件供應裝置安裝在將電子元件裝配於基板的電子元件安裝裝置上,各電子元件供應裝置向電子元件安裝裝置供應規定的電子元件。這種電子元件供應裝置具備輸送機構,該輸送機構在保持輸送帶的同時,將輸送帶輸送到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的交接位置,上述輸送帶以相等的間距封裝了規定的電子元件。
此外,輸送機構具有下列各種部件驅動輸送帶的鏈輪;與鏈輪同軸連接的棘輪;以規定的角度單位驅動鏈輪轉動的轉動送進機構;根據棘輪間歇送進用的凹部的間隔來限定停止位置的限制棘爪(參照日本特許文獻1的第5圖)。
這種輸送機構在供應電子元件時,是從設置在電子元件安裝裝置上的驅動裝置獲得輸送帶的輸送驅動力。這樣,輸送機構就要通過轉動送進機構,以與電子元件的封裝間隔相對應的規定角度單位,驅動鏈輪轉動。
此外,使鏈輪停止在限制棘爪前端部分嚙合棘輪間歇送進齒輪的位置上,以便把被封裝在輸送帶上的電子元件定位在正確的交接位置上。由此,電子元件安裝裝置便進行接受經過定位的電子元件的動作,結束電子元件的供應。
可是,隨著電子元件安裝裝置上的安裝作業的高速化,以及需要供應的電子元件或者其輸送帶的大型化,上述以往的電子元件供應裝置在鏈輪定位停止時的慣性力增大,限制棘爪不能完全停止在棘輪的規定的凹部上,會產生輸送帶送過規定位置的不良情況。
在這種不良情況下,可以採取強化支承限制棘爪的彈性件,以及用更大的力將限制棘爪壓在棘輪上這樣的對策。然而,這樣又可能導致限制棘爪或者棘輪等的損傷或者斷裂,以及發生磨損劣化的問題。此外,還存在必須克服高強度嚙合的限制棘爪來輸送輸送帶,而必須加大輸送驅動力的問題。
日本特許文獻1實公平2-15177號公報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防止輸送帶的過輸送。
本發明之一是一種安裝在電子元件安裝裝置上以供應電子元件的電子元件供應裝置,其構成為,具有輸送機構,該輸送機構把等間距封裝了電子元件的輸送帶向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的交接位置輸送,該輸送機構具有沿著圓周方向隔開等間隔形成凹部的棘輪,以及能卡合在各凹部中的確定停止位置用的限制棘爪,還具有與輸送同步,從限制棘爪後方加壓的棘爪加壓機構。
在上述結構中,隨著輸送帶的輸送,棘輪受到轉動驅動力,在沿著圓周方向連接並設置的多個凹部中的幾個凹部送過了與限制棘爪的嚙合狀態,在中途停止輸入轉動驅動力的時刻,限制棘爪與預定的凹部嚙合,棘輪便停止轉動,與此同時,把輸送帶定位在規定的交接位置上。此時,由於棘爪加壓機構與輸送同步,從後方壓緊限制棘爪,限制棘爪便暫時強有力地嚙合在棘輪的凹部中,保持為不會超過規定的凹部,能將輸送帶定位在適當的位置上。
另外,所謂「從後方壓緊限制棘爪」的「後方」,是指從與棘輪相反的一側對限制棘爪加壓。此外,所謂「壓緊」,是指當從後方對限制棘爪向著棘輪一側加壓的情況,和阻止或者限制棘爪後退以使棘爪不壓回凹部的情況中的任一種。
本發明之二與本發明之一具有相同的結構,而且輸送機構的構成為,從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獲得輸送帶的輸送驅動力,而棘爪加壓機構是通過所獲得的輸送驅動力而進行限制棘爪的加壓動作。
在上述結構中,從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獲得驅動輸送帶的驅動力,而棘爪加壓機構是通過其輸送驅動力的一部分進行限制棘爪的加壓。因此,適當地與輸送帶的輸送同步,進行限制棘爪的加壓動作。
本發明之一具有與輸送同步,並且對卡合在棘輪的凹部中的限制棘爪進行加壓的棘爪加壓機構,所以限制棘爪能暫時強有力地卡合在凹部中。此外,即使在輸送帶高速輸送的情況下,或者輸送帶或封裝在輸送帶上的電子元件較大的情況下,也能克服其慣性力,將輸送帶定位在適當的位置上。
還有,由於限制棘爪的加壓與輸送同步進行,所以限制棘爪只是間歇地與棘輪強力卡合,因此與持續地強力卡合的情況相比,能減少限制棘爪或棘輪的損傷、破裂或磨損。此外,還能抑制輸送帶因棘輪而造成的輸送驅動力的增加。
另外,在限制棘爪的加壓與每一次輸送結束同步進行的情況下,不但能高精度地確定輸送帶的位置,而且,還能抑制限制棘爪和棘輪的損傷、破裂和磨損,而且能夠抑制輸送帶的輸送驅動力的增加。
本發明之二的棘爪加壓機構通過從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獲得的部分輸送帶驅動力進行限制棘爪的加壓,所以在輸送帶的輸送過程中能夠更加準確地同步進行限制棘爪的加壓動作。
圖1是本發明的電子元件供應裝置實施例的主要部分的簡要結構圖;圖2是圖1所示電子元件供應裝置的動作說明圖;圖3是圖1所示棘爪加壓機構的另一個例子的簡要結構圖。
符號說明10電子元件供應裝置13閘門20輸送機構21鏈輪22棘輪23動力輸入臂24轉動驅動用臂25手動操作杆27閘門臂40送進棘爪機構41送進棘爪50間歇送進機構51限制棘爪60棘爪加壓機構61加壓臂62加壓部件63扭力螺旋彈簧P動力輸入凸起T輸送帶
U交接位置W封裝部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圖1和圖2表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元件供應裝置10。圖1是電子元件供應裝置10主要部分的簡要結構圖;圖2是電子元件供應裝置10的動作過程的說明圖。
上述電子元件供應裝置10通常也可稱之為帶狀送料裝置,在支承以等間隔封裝有電子元件的輸送帶T的狀態下,裝配在電子元件安裝裝置上,把輸送帶T上的各個電子元件的封裝部W,輸送到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的頭部H的交接位置U上,以供應電子元件。另外,由於電子元件供應裝置10通常都是對一臺機器供應一種電子元件,所以電子元件安裝裝置在電子元件供應裝置上裝配安裝作業所需數量的電子元件。
這裡,先說明上述輸送帶T。這種輸送帶以卷繞在帶盤上的卷繞狀態保持,並且與帶盤一起保持在電子元件供應裝置10中。另外,輸送帶T形成有沿其長度方向等間隔容納電子元件的凹部,在各凹部開口一側的表面上粘貼著用於封裝電子元件的薄膜。因此,這種輸送帶是沿著在電子元件供應裝置10的機架上形成的輸送通道進行輸送的,在電子元件交接位置U前面的位置上,薄膜被剝離,並且以凹部開口的狀態進行電子元件的交接。
此外,在輸送帶T上,在沿其長度方向等間隔形成了輸送用容納孔,該容納孔與後述的輸送機構20的鏈輪21上的凸起卡合。
上述電子元件供應裝置10具有下列各部分保持部,保持依次封裝了電子元件的輸送帶T,圖中未表示;驅動輸送帶T的輸送機構20;剝離裝置,剝離輸送帶T的薄膜,圖中未表示;棘爪加壓機構60,在規定的時間裡對後述輸送機構20的限制棘爪51加壓;以及支承上述各結構的機架11。
(機架的其他結構)上述機架11做成沿著圖1上的左右方向是長形的,輸送帶T的保持部分設置在圖1中未表示的左端部,而嵌合在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的安裝部分上的結合凸起12設置在右端部,在下端部設有固定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的未圖示的止動機構。
並且,在機架11上還形成有輸送帶T的輸送通道,這條通道從輸送帶T的保持部通過該機架11的上端部附近後,在右端部附近向下方折回(圖示省略)。
此外,在機架11的上端部附近的輸送通道的中途,設定了電子元件的交接位置U,在該交接位置U上,設有在交接時打開的閘門(shutter)13(在圖1和圖2省略圖示,參見圖3)。此外,在輸送通道的交接位置U的前面,設有圖中未表示的,將封裝薄膜剝離而使其向上方折回的剝離裝置,在機架的未圖示的左端部一側,設有被剝離封裝薄膜的卷繞機構。
(輸送機構的整體結構)輸送機構20具有驅動輸送帶T的鏈輪21;棘輪22,與該鏈輪21同軸並同時轉動;動力輸入臂23,支承在機架11的安裝端部(圖1中的右端部)一側,並能夠搖擺;轉動驅動用臂24,支承為與鏈輪21同一個軸心上並能夠搖擺;送進棘爪機構40,只把轉動驅動用臂24的往複方向的搖擺驅動力中的一部分傳遞給棘輪22;通過手動操作獲得輸送驅動力的手動操作杆25;連接手動操作杆25與動力輸入臂23的連接聯杆26;間歇送進機構50,與等間隔設置在棘輪22周圍的凹部卡合,並以各凹部的間隔為單位進行轉動;閘門臂27,支承為與鏈輪21在同一個軸心並可以搖擺,驅動閘門13的開合動作。
(輸送機構鏈輪)鏈輪21呈圓板狀,通過其中心部分上的支承軸,支撐在機架11上並能夠轉動。在鏈輪21的外周上,形成有沿該圓周邊緣部分等間隔的卡合凸起,該卡合凸起能插入輸送帶T的輸送用容納孔中,與其卡合。各卡合凸起的間隔設置成與輸送帶T的各個輸送用容納孔的間隔一致。
(輸送機構棘輪)棘輪22呈直徑比上述鏈輪21稍小的圓板狀,在其中心部分通過支承軸支承在機架11上,並能夠轉動。這個棘輪22與鏈輪21同軸支承,並與該鏈輪21連接而同時轉動。
此外,在棘輪22的外圓周上,沿圓周邊緣等間隔連續地形成了並排的凸部和凹部。即,在多個連續的凸部的每一個間隔之間形成了凹部。棘輪22通過間歇送進機構50,被限制在以各凹部之間的一個間隔為單位,以平穩送進的狀態進行轉動。這樣,鏈輪21以與棘輪22同樣的角度單位,以平穩送進狀態進行轉動,使輸送帶T送進對應於該單位角度的一個單位送進量。
另外,鏈輪21的卡合凸起的配置角度間隔優選為棘輪22的凹部的配置間隔角度的整數倍。
(輸送機構動力輸入臂)動力輸入臂23以支承在支軸28上的支承部為中心,具有向三個方向延伸設置的第一端部23a、第二端部23b和第三端部23c,上述支軸28設置於機架11。而且,第一端部23a延伸出來的前端部配置成比機架11的安裝端部還要凸出,並且在該前端部上裝配有滾輪29。此外,這個第一端部23a,在從電子元件安裝裝置供應電子元件時,提供輸送帶的輸送驅動力。
即,在滾輪29下方位置,設有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的輸送操作動力輸入裝置的動力輸入凸起P,該動力輸入凸起P在輸送時向上方驅動。這樣,動力輸入臂23便通過滾輪29輸入以支軸28為中心的,向圖1和圖2中的逆時針轉動方向驅動的搖動驅動力。
此外,在第二端部23b的前端部分上,連接著轉動驅動用臂24和閘門臂27,在其延伸方向的中間部分上,連接著拉伸彈簧30,該彈簧在與從電子元件安裝裝置向第一端部23a輸入動力的搖擺方向相反方向上施加作用力。即,動力輸入臂23始終受到如圖1中順時針轉動方向的擺動力,而動力輸入凸起P則輸入對抗這種擺動力的擺動驅動力。
在第二端部23b的前端部分上,設有沿著其延伸方向的長孔23d,轉動驅動用臂24和閘門臂27的各自的端部就通過穿過這個長孔23d的連接銷子31連接起來。由於這兩根轉動驅動用臂24和閘門臂27都與棘輪21同軸支承,並能夠擺動,所以第二端部23b所描繪的擺動軌跡與各臂24、27的前端部所描繪的擺動軌跡是不一樣的。但是,因為第二端部23b上的成為其連接點的連接銷子31能沿著長孔23d移動,所以在保持這種連接狀態的同時,容許相互之間的擺動。
因此,能通過輸入到動力輸入臂23上的擺動驅動力,將擺動驅動力傳遞給轉動驅動用臂24和閘門臂27。另外,輸入到這兩根轉動驅動用臂24和閘門臂27上的擺動驅動力,與動力輸入臂23的轉動方向相反,即順時針轉動方向(見圖1和圖2)。
(輸送機構手動操作杆)在上述動力輸入臂23的第三端部23c上,連接著連接聯杆26的一個端部,連接聯杆26的另一個端部則連接在手動操作杆25上。這根手動操作杆25位於隔著鏈輪21與動力輸入臂23的相反一側,以支軸銷子32為支點,支承在機架11上,並能夠擺動。
該手動操作杆25的擺動端部是能以手動操作輸入擺動驅動力的動力輸入部,因此,延伸設置成從機架11的上端部突出。此外,由於連接聯杆26的另一個端部連接在這個擺動端部的附近,所以,當通過手動操作從該擺動端部輸入擺動驅動力時,能從第三端部向動力輸入臂23輸入同方向的擺動驅動力。因此,通過從這根手動操作杆25輸入擺動驅動力,並通過動力輸入臂23、轉動驅動用臂24以及後述的送進棘爪機構40,能夠驅動鏈輪21轉動。此外,還能通過手動操作進行輸送帶T的輸送。
(輸送機構轉動驅動用臂和送進棘爪機構)如上所述,轉動驅動用臂24的基端部分與鏈輪21同軸地支承在機架11上,並能夠擺動,其擺動端部連接在動力輸入臂23的第二端部23b上。
送進棘爪機構40具有送進棘爪41,支承在轉動驅動用臂24的中間部分上並能夠擺動;扭力螺旋彈簧42,向送進棘爪41的前端部進入棘輪22凹部的方向施力。
上述送進棘爪41的基端部支承在轉動驅動用臂24的中間位置上,即,比棘輪22的外圓周還稍向外側的位置上,其前端部分則在向著鏈輪21的轉動送進方向(用來輸送輸送帶T的轉動方向圖1中的順時針轉動方向)的狀態下,通過扭力螺旋彈簧42抵接在棘輪22的外圓周上。
按照上述結構,送進棘爪機構40通過從電子元件安裝裝置或者手動操作杆25向動力輸入臂23輸入擺動驅動力,就能使轉動驅動用臂24向圖1中的順時針方向擺動。於是,送進棘爪41的前端部便進入棘輪22的凹部內,就能與轉動驅動用臂24一起驅動棘輪22和鏈輪21轉動。
另一方面,當動力輸入臂23由拉伸彈簧30進行回程方向擺動時,轉動驅動用臂24便向逆時針轉動方向擺動。此時,送進棘爪41便向半徑方向的外側偏離,不把逆時針方向的轉動驅動力傳遞給棘輪22。
即,在向著送進棘爪41的方向轉動時,由於從棘輪22受到的反作用力作用在送進棘爪41的延伸方向(長度方向),所以送進棘爪41克服了扭力螺旋彈簧42的彈力,不向外側偏離。可是,當向相反的方向轉動時,由於從棘輪22受到的反作用力與送進棘爪41的擺動方向一致,所以送進棘爪41便克服不了扭力螺旋彈簧42的彈力而向外側偏離了。
(輸送機構閘門臂)轉動驅動用臂24的中央部分與鏈輪21同軸支承在機架11上,能夠擺動,並以該中央部分為中心,向兩個方向延伸出臂部來。此外,一側的臂部連接在上述動力輸入臂23的第二端部23b的前端部。此外,閘門臂27的另一個方向上的臂部則與閘門13(參見圖3)連接,閘門13支承在機架11的上端部,並能沿著長度方向作往復運動。
當閘門13處於圖1左方位置時,便使得設置在電子元件交接位置U上的輸送帶T露出來的開口部處於關閉的狀態,而當它移動到圖1中的右方位置上時,便使得設置在電子元件交接位置U上的輸送帶T露出來的開口部處於打開狀態。此外,閘門13通過圖中未表示的拉伸彈簧始終受到向左的拉力,所以常處於關閉狀態。此外,通過電子元件安裝裝置或者手動操作杆25向動力輸入臂23輸入擺動驅動力,轉動驅動用臂24向著圖1中的順時針方向擺動時,閘門臂27的另一側的臂部便向順時針方向擺動,將閘門13打開。
(輸送機構間歇送進機構)間歇送進機構50具有限制棘爪51,在手動操作杆25和在棘輪22周圍附近,支承在機架11上,並能夠擺動;加壓彈簧52,朝限制棘爪51的前端部進入棘輪22的凹部中的方向加壓;偏心銷子53,支承著限制棘爪51並使其能擺動,而且通過其偏心軸,根據其偏心量能夠調節限制棘爪51的前端的位置。
上述限制棘爪51的基端部支承在比棘輪22的外周的稍向外側的位置上,其前端部在朝向鏈輪21的轉動送進方向(為使輸送帶T輸送的轉動方向,即,圖1中的順時針轉動方向)的狀態下,通過加壓彈簧52抵接在棘輪22的外圓周上。
按照上述結構,間歇送進機構50通過從電子元件安裝裝置和手動操作杆25,並通過送進棘爪機構40,向動力輸入臂23輸入擺動驅動力,使棘輪22向著圖1中的順時針轉動方向轉動。而且,在轉動時,限制棘爪51的前端部依次進入所通過的凹部,又向半徑方向的外側偏離,對轉動的驅動產生阻尼,然而容許轉動。然後,當中斷輸入對棘輪22的轉動驅動力時,此時限制棘爪的前端部與所進入的凹部卡合,由此保持棘輪22,停止鏈輪21的轉動和輸送帶T的輸送。這樣,就能正確地把輸送帶T的封裝部W正確地定位在交接位置U上。
此外,在向棘輪22施加逆時針轉動的轉動驅動力的情況下,限制棘爪51的前端部便進入棘輪22的凹部內。此時,由於限制棘爪51所受到的棘輪22的擠壓力的作用方向是沿著限制棘爪51延伸的方向(長度方向),所以限制棘爪51能克服加壓彈簧52的彈力,而不向外側偏離。因而,能阻止棘輪22和鏈輪21的反向轉動。
(棘爪加壓機構)棘爪加壓機構60具有與手動操作杆25一起進行擺動的加壓臂61;設置在加壓臂61的擺動端部上,並由於加壓臂61的擺動而抵接在限制棘爪51的後方的加壓部件62;在加壓部件62抵接限制棘爪51時,向該限制棘爪51一側施加擠壓力的扭力螺旋彈簧63。
加壓臂61做成彎曲狀,其基端部通過支軸銷子32與手動操作杆25連接。
支軸銷子32的一個端部支承在機架11上,並能夠轉動,其另一個端部做成能沿著軸向連接,通過這種連接操作,能與手動操作杆25和加壓臂61連接。此外,當連接起來時,手動操作杆25與加壓臂61便成為整體,以支軸銷子32為中心擺動。
加壓臂61的基端部沿著與其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設有長孔61a,在支軸銷子32穿過這個長孔61a的狀態下,與手動操作杆25連接。此外,當鬆開支軸銷子32的連接時,就能相對於手動操作杆25,沿著長孔61a操作杆對加壓臂61進行移動調節。即,通過支軸銷子32和具有長孔61a的加壓臂61的基端部,構成了加壓部件62對限制棘爪51的距離調節裝置和抵接時的擠壓力調節裝置。
手動操作杆25,除了在通過手動操作向動力輸入臂23輸入擺動驅動力的情況以外,即使在從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的動力輸入凸起P向動力輸入臂23輸入擺動驅動力的情況下,也必然向圖1中的逆時針轉動方向擺動。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加壓臂61也同時向逆時針轉動方向進行擺動,於是,加壓部件62便向限制棘爪51一側移動。
加壓部件62支承在加壓臂61的擺動端部上,能夠擺動。而且,在加壓臂61的擺動端部上設有擋塊61b,以便將加壓部件62的延伸方向限制在因向限制棘爪51一側的擺動而形成的前進方向與擺動半徑方向的中間方向上。此外,在加壓部件62抵接在擋塊61b上的狀態下,抵接在限制棘爪51的後方時,就能從該限制棘爪51向離開的方向擺動而退出。
另外,加壓部件62的抵接側的前端部既可以做成圓弧形,以便在與限制棘爪51抵接時不會產生劃痕,也可以做成平面。此外,選擇加壓部件62的材料,其硬度要比限制棘爪51的硬度低,這樣也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而與其形狀無關。
扭力螺旋彈簧63在加壓部件62向圖1中的順時針方向擺動而抵接在擋塊61b上的方向上施加彈力。這樣,在加壓部件62抵接在限制棘爪51後方而退出的情況下,就能通過扭力螺旋彈簧63的彈力,由加壓部件62對限制棘爪51施加擠壓力,產生對該限制棘爪51的加壓作用。
通過上述結構,在動力輸入臂23向輸送帶T的輸送方向擺動的情況下,加壓部件62抵接在限制棘爪51的後方,通過這個限制棘爪51來增強限制棘輪22轉動的作用。
此外,如上所述,通過加壓臂61基端部一側的長孔61a,就能調節加壓部件62與限制棘爪51之間的距離。而且,還希望加壓部件62在輸送帶T的一次輸送工作(一次行程)結束時,或者在就要結束之前,抵接在限制棘爪51的後方。即,在為了輸送帶T的輸送,由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的動力輸入凸起P或者通過手動操作杆25輸入的擺動行程已知的情況下,希望通過加壓臂61和支軸銷子32預先進行調節,以使加壓部件62在上述時間內抵接在限制棘爪51上。
(電子元件供應裝置的動作說明)具有上述結構的電子元件供應裝置10,在安裝在電子元件安裝裝置上的狀態下,當動力輸入凸起P被驅動,並向上方移動時,便如圖2所示,動力輸入臂23便向逆時針轉動方向擺動。隨著這種擺動,轉動驅動用臂24便向順時針方向擺動。這樣,棘輪22和鏈輪21便能通過送進棘爪機構40向順時針方向轉動,以規定量送進輸送帶T。
此外,在動力輸入臂23擺動的同時,手動操作杆25和加壓臂61也通過連接聯杆26以支軸銷子32為中心,向逆時針方向擺動。並且,在規定的輸送帶一個輸送行程結束的時間內,加壓部件62抵接在限制棘爪51的後方,向棘輪22一側施加壓力。
於是,限制棘爪51便通過加壓彈簧52所產生的擠壓力和加壓部件62所產生的擠壓力,制止棘輪22轉動,從而將輸送帶T的封裝部W定位在規定的交接位置U上。
此外,在通過手動操作杆25的手動操作進行輸送帶T的送進的情況下,同樣,也是加壓臂61擺動,在規定的輸送帶一個輸送行程結束的時間內,加壓部件62抵接在限制棘爪51的後方,向棘輪22一側施加壓力。
因此,限制棘爪51通過加壓彈簧52所產生的擠壓力和從加壓部件62傳遞過來的擠壓力,制止了棘輪22的轉動,使輸送帶T的封裝部W定位在規定的交接位置U上。
此外,無論是在通過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的動力輸入凸起P的情況下,還是在通過手動操作的情況下,都是通過動力輸入臂23向逆時針方向的擺動,使閘門臂27向順時針方向擺動,打開閘門13,把封裝部內的電子元件吸附到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的頭部H上,完成電子元件的供應。
(電子元件供應裝置的效果)電子元件供應裝置10具有棘爪加壓機構60,在輸送帶T輸送的時候,由於使加壓部件62抵接在限制棘爪51的後方,所以限制棘爪51的前端部分便通過加壓彈簧52的擠壓力和由加壓部件62所施加的擠壓力,強力地進入棘輪22的凹部中。因此,即使鏈輪21和棘輪22很大或者轉速很高,或者,由於電子元件或輸送帶T的大型化而具有較大的慣性時,限制棘爪51也不會產生過迴轉,也能使棘輪22和鏈輪21的轉動控制於設定迴轉量。這樣,就能把輸送帶T定位在正確的交接位置U上。
此外,由於把加壓部件62對限制棘爪51的加壓時間設定於更加接近輸送結束的時間,所以減少了在轉動時限制棘爪51牢固嚙合的狀態。此外,還能使限制棘爪51隻在停止時嚙合在棘輪22上,從而能避免增大限制棘爪51或棘輪22的損傷和磨損,以及增大所需要的旋轉驅動力。
(其它)圖3是棘爪加壓機構的另一個例子的簡要結構圖。這種棘爪加壓機構60A的特點是,它不是通過手動操作杆25使棘爪加壓動作與輸送動作同步進行,而是通過閘門13使棘爪的加壓動作與輸送動作同步進行。另外,凡是與上述電子元件供應裝置10相同的構成,均標以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這種棘爪加壓機構60A具有設置在圖3中的閘門13的一個端部上的工作凸起部61A;支承在機架11上,並能夠擺動,並且隨著閘門13的打開動作而擺動的加壓部件62A。
因為凸起部分61A固定在閘門13上,所以與閘門13進行完全相同的移動。因此,在開放時向圖3中的右方移動,而在關閉時向左方移動(雙點劃線表示關閉狀態)。
加壓部件62A通過長孔63A卡合在凸起部分61A上,這樣,它就能隨著閘門13的移動而擺動。上述長孔63A做成相對於由於加壓部件62A一個端部擺動而描畫出來的圓弧形軌跡的切線方向傾斜。
而且,加壓部件62A的另一個端部的形狀、大小和朝向是這樣設定的,當閘門13處於關閉位置時,加壓部件62A的另一個端部處於離開限制棘爪51的後方的位置上(圖中用雙點劃線表示離開狀態),而隨著閘門13從關閉位置移動到開放位置,其另一個端部便到達限制棘爪51的後方。
在這種棘爪加壓機構60A中,閘門13也是通過動力輸入臂向逆時針方向的擺動而移動到開放位置,同時,在輸送帶T完成了一次輸送的時間點上,加壓部件62A便抵接在限制棘爪51的後方,適當地使棘輪22止動,對輸送帶T能更加準確地進行定位。
此外,不僅限於閘門,棘爪加壓機構也可以和與輸送帶T的輸送聯動的其它所有機構聯動。此外,在這種情況下,理想的是設定於輸送帶一次輸送結束的時刻,對限制棘爪51進行加壓動作。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子元件供給裝置,具有把等間距封裝電子元件的輸送帶輸送到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的交接位置的輸送機構,並安裝在電子元件安裝裝置上,其特徵在於,上述輸送機構具有沿著圓周方向隔開均勻的間隔形成凹部的棘輪,以及能卡合在上述各凹部中、確定停止位置用的限制棘爪;與上述輸送同步,從上述限制棘爪後方加壓的棘爪加壓機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元件供應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輸送機構從上述電子元件安裝裝置輸入上述輸送帶的輸送驅動力,上述棘爪加壓機構通過輸入上述輸送驅動力進行上述限制棘爪的加壓動作。
全文摘要
為了防止輸送帶過輸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安裝在電子元件安裝裝置上,並供應電子元件的電子元件供應裝置(10),它具有輸送機構(20),該輸送機構(20)把等間距封裝電子元件的輸送帶(T)輸送到電子元件安裝裝置的交接位置(U)上。輸送機構具有下列各部分棘輪(22),沿著圓周方向隔開均勻的間隔形成凹部;限制棘爪(51),能卡合在上述各凹部中,確定停止位置用的限制棘爪(51);而且還設置了棘爪加壓機構(60),與輸送同步,從限制棘爪後方進行加壓。
文檔編號H05K13/02GK1678184SQ20051005530
公開日2005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15日
發明者上田良平, 木下勝利 申請人:重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