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室殼體放油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9 08:12:16 2
油室殼體放油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油室殼體放油結構,包括設有油室(1.1)的油室殼體(1),油室殼體(1)的底部設有放油孔(2),放油孔(2)的側壁上開設有與油室(1.1)相連通的徑向通孔(3),油室殼體(1)的底部還設有一端與放油孔(2)連通且另一端與液力緩衝器工作腔殼體主油道連通的主油道連通通道(4),所述的油室殼體(1)的底部還設有一端與放油孔(2)連通且另一端與液力緩衝器工作腔殼體潤滑油道連通的潤滑油道連通通道(5),放油孔(2)安裝有用於封堵徑向通孔(3)、主油道連通通道(4)、潤滑油道連通通道(5)的放油螺釘(6)。該油室殼體放油結構可將油室、主油道和潤滑油道內的油放出。
【專利說明】油室殼體放油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液力緩衝器【技術領域】,具體講是一種油室殼體放油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對於重型卡車的下坡減速,常通過汽車制動安全輔助裝置來進行減速,該裝置的核心部件即為液力緩衝器,通過該液力緩衝器可使汽車主軸車速降低,從而達到下坡減速的目的。
[0003]目前,該液力緩衝器主要包括油室殼體、分別裝於油室殼體兩端面的熱交換器和工作腔殼體。其中油室殼體內腔設有油室,工作腔殼體內裝有轉子和定子,工作腔殼體內還設有主油道和潤滑油道。工作腔殼體與油室殼體端部配裝後,油室內的油在高壓氣體作用下,從油室殼體內分別流入到工作腔殼體的主油道和潤滑油道。以上結構的油室殼體和工作腔殼體雖然能實現油從油室分別流入到主油道和潤滑油道,但卻不能將油室、主油道和潤滑油道內的油及時放出,而不能滿足對油室、主油道和潤滑油道的放油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將油室、主油道和潤滑油道內的油放出的油室殼體放油結構。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包括設有油室的油室殼體,所述的油室殼體的底部設有放油孔,所述的放油孔的側壁上開設有與油室相連通的徑向通孔,所述的油室殼體的底部還設有一端與放油孔連通且另一端與液力緩衝器工作腔殼體主油道連通的主油道連通通道,所述的油室殼體的底部還設有一端與放油孔連通且另一端與液力緩衝器工作腔殼體潤滑油道連通的潤滑油道連通通道,所述的放油孔安裝有用於封堵徑向通孔、主油道連通通道、潤滑油道連通通道的放油螺釘。
[0006]所述的放油孔從上至下由直徑依次增大的上孔、中孔和下孔構成,所述的潤滑油道連通通道的開口位於上孔的內側壁上,所述的主油道連通通道的開口位於中孔的側壁上,所述的徑向通孔的開口位於下孔的側壁上;所述的放油螺釘與放油孔的大小、形狀相配,且所述的放油螺釘從上至下包括直徑依次增大的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的下段上還設有壓緊在油室殼體底部端面上的墊肩。
[0007]所述的上段的側壁上裝有與上孔內壁緊貼以防止潤滑油道連通通道內油洩漏出去的上密封圈,所述的中段的側壁上裝有與中孔內壁緊貼以防止主油道連通通道內油洩漏出去的中密封圈,所述的墊肩上還裝有與油室殼體底部端面緊貼以防止徑向通孔內油洩漏出去的密封墊。
[0008]所述的墊肩與下段上還設有同軸的內六角孔,該內六角孔的開口位於墊肩的端面上。
[0009]本實用新型的油室殼體放油結構通過放油孔和安裝於放油孔內的放油螺釘的設置,加上徑向通孔、主油道連通通道、潤滑油道連通通道的設置,這樣在不需要對油室、主油道和潤滑油道放油時,將放油螺釘裝於該放油孔內後,放油螺釘便會堵住徑向通孔、主油道連通通道、潤滑油道連通通道,從而防止油從放油孔處放出,而當需要對油室、主油道和潤滑油道放油時,將放油螺釘取出,便可將油室、主油道和潤滑油道的油放出。整個放油結構設計巧妙,整體結構簡潔、緊湊,可成功實現放油。
[0010]進一步地,所述的放油孔從上至下由直徑依次增大的上孔、中孔和下孔構成,所述的潤滑油道連通通道的開口位於上孔的內側壁上,所述的主油道連通通道的開口位於中孔的側壁上,所述的徑向通孔的開口位於下孔的側壁上;所述的放油螺釘與放油孔的大小、形狀相配,且所述的放油螺釘從上至下包括直徑依次增大的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的下段上還設有壓緊在油室殼體底部端面上的墊肩,放油孔和放油螺釘採用三段式的獨特結構,兩者配合使用後,可成功實現徑向通孔、主油道連通通道、潤滑油道連通通道的放油和截堵,且放油孔和放油螺釘的獨特結構整體簡潔,不繁瑣,加工和製作易於成型。
[0011]進一步地,所述的上段的側壁上裝有與上孔內壁緊貼以防止潤滑油道連通通道內油洩漏出去的上密封圈,所述的中段的側壁上裝有與中孔內壁緊貼以防止主油道連通通道內油洩漏出去的中密封圈,所述的墊肩上還裝有與油室殼體底部端面緊貼以防止徑向通孔內油洩漏出去的密封墊,上密封圈、中密封圈和密封墊的設置,進一步增加了密封效果,有效避免了徑向通孔、主油道連通通道、潤滑油道連通通道內油的洩漏。
[0012]進一步地,所述的墊肩與下段上還設有同軸的內六角孔,該內六角孔的開口位於墊肩的端面上,內六角孔的設置便於用扳手扳動放油螺釘,以使安裝和拆卸變得簡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油室殼體放油結構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油室殼體放油結構裝有放油螺釘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5]本實用新型圖中所示:1油室殼體,1.1油室,2放油孔,2.1上孔,2.2中孔,2.3下孔,3徑向通孔,4主油道連通通道,5潤滑油道連通通道,6放油螺釘,6.1上段,6.2中段,
6.3下段,6.4墊肩,7上密封圈,8中密封圈,9密封墊,10內六角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7]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油室殼體放油結構,包括設有油室1.1的油室殼體1,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是,所述的油室殼體I的底部設有放油孔2。
[0018]所述的放油孔2的側壁上開設有與油室1.1相連通的徑向通孔3。所述的油室殼體I的底部還設有一端與放油孔2連通且另一端與液力緩衝器工作腔殼體主油道連通的主油道連通通道4。所述的油室殼體I的底部還設有一端與放油孔2連通且另一端與液力緩衝器工作腔殼體潤滑油道連通的潤滑油道連通通道5。所述的放油孔2安裝有用於封堵徑向通孔3、主油道連通通道4、潤滑油道連通通道5的放油螺釘6。
[0019]所述的放油孔2從上至下由直徑依次增大的上孔2.1、中孔2.2和下孔2.3構成。所述的潤滑油道連通通道5的開口位於上孔2.1的內側壁上,所述的主油道連通通道4的開口位於中孔2.2的側壁上,所述的徑向通孔3的開口位於下孔2.3的側壁上。所述的放油螺釘6與放油孔2的大小、形狀相配,且所述的放油螺釘6從上至下包括直徑依次增大的上段6.1、中段6.2和下段6.3,所述的下段6.3上還設有壓緊在油室殼體I底部端面上的墊肩6.4。
[0020]所述的上段6.1的側壁上裝有與上孔2.1內壁緊貼以防止潤滑油道連通通道5內油洩漏出去的上密封圈7。所述的中段6.2的側壁上裝有與中孔2.2內壁緊貼以防止主油道連通通道4內油洩漏出去的中密封圈8,所述的墊肩6.4上還裝有與油室殼體I底部端面緊貼以防止徑向通孔3內油洩漏出去的密封墊9。
[0021]所述的墊肩6.4與下段上6.3還設有同軸的內六角孔10,該內六角孔10的開口位於墊肩6.4的端面上。
[002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放油螺釘6的上段與上孔的頂端還留有距離,可減少放油螺釘的長度,起到省材和降低放油螺釘加工成本的目的,放油孔和放油螺釘採用直徑依次增大的設計結構,這樣放油孔形成階梯孔,而放油螺釘形成階梯式放油螺釘,在兩者裝配時,階梯式的孔和螺釘配裝得更加牢固可靠,且放油孔的臺階還可對放油螺釘形成限位作用,能精確控制放油螺釘的插入長度,而不會過度插入到放油孔內。
[0023]本實用新型的油室殼體放油結構整體結構簡潔,設計巧妙,通過階梯式的放油孔和放油螺釘,加上徑向通孔、主油道連通通道和潤滑油道連通通道的設置,可實現對油室、主油道和潤滑油道的放油。
【權利要求】
1.一種油室殼體放油結構,包括設有油室(1.1)的油室殼體(1),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油室殼體(1)的底部設有放油孔(2),所述的放油孔(2)的側壁上開設有與油室(1.1)相連通的徑向通孔(3),所述的油室殼體⑴的底部還設有一端與放油孔⑵連通且另一端與液力緩衝器工作腔殼體主油道連通的主油道連通通道(4),所述的油室殼體(1)的底部還設有一端與放油孔(2)連通且另一端與液力緩衝器工作腔殼體潤滑油道連通的潤滑油道連通通道(5),所述的放油孔⑵安裝有用於封堵徑向通孔(3^主油道連通通道(4)、潤滑油道連通通道(5)的放油螺釘(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室殼體放油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放油孔(2)從上至下由直徑依次增大的上孔(2.1〉、中孔(2.2)和下孔(2.3)構成,所述的潤滑油道連通通道(5)的開口位於上孔(2.1)的內側壁上,所述的主油道連通通道⑷的開口位於中孔(2.2)的側壁上,所述的徑向通孔(3)的開口位於下孔(2.3)的側壁上;所述的放油螺釘(6)與放油孔(2)的大小、形狀相配,且所述的放油螺釘(6)從上至下包括直徑依次增大的上段(6.1)、中段(6.2)和下段(6.3),所述的下段(6.3)上還設有壓緊在油室殼體(1)底部端面上的墊肩(6.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油室殼體放油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段(6.1)的側壁上裝有與上孔(2.1)內壁緊貼以防止潤滑油道連通通道(5)內油洩漏出去的上密封圈(7),所述的中段(6.2)的側壁上裝有與中孔(2.2)內壁緊貼以防止主油道連通通道(4)內油洩漏出去的中密封圈(8),所述的墊肩(6.4)上還裝有與油室殼體(1)底部端面緊貼以防止徑向通孔⑶內油洩漏出去的密封墊(9)。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油室殼體放油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墊肩(6.4)與下段上(6.3)還設有同軸的內六角孔(10),該內六角孔(10)的開口位於墊肩(6.4)的端面上。
【文檔編號】F16N31/00GK204239591SQ201420732979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28日
【發明者】李維彪, 袁可定, 朱召虎 申請人:寧波華盛汽車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