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慣性觸發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09 09:03:16 1
一種慣性觸發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慣性觸發裝置,包括支架、觸發塊(3)、觸發塊旋轉軸(4)、轉臂(5)、轉臂旋轉軸、扭簧(7),其特徵在於,所述觸發塊(3)的觸發塊旋轉軸(4)安裝在主支架(2)上並可在其安裝軸孔中轉動,觸發塊旋轉軸(4)的一端的端部具有一個與觸發塊旋轉軸(4)軸線平行的止動平面,該帶有止動平面的端部從安裝軸孔中伸出主支架(2)外,所述轉臂(5)為「L」形,所述扭簧(7)安裝在轉臂旋轉軸上。本實用新型的慣性觸發裝置是利用機械部件本身的慣性作為觸發條件,在速度的變化之下,機械部件因慣性而產生慣性力矩,達到觸發完成動作的目的,具有很大的經濟效益。
【專利說明】一種慣性觸發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觸發裝置,特別涉及通過慣性進行觸發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一種很多運動試驗中,需要在質量塊不同的運動狀態時對某些機構或動作進行觸發。不過,質量塊的的加速減速過程是在相當短暫的時間內完成的,並且質量塊的位置並不處在相對固定的一個範圍內,採用電控的方式存在響應速度、操控距離等一系列的問題。如果採用人工控制的方法,一是人工反應不及時、隨意性大,並因質量塊加速後能量過大,操作不當也可能發生碰撞問題,甚至是其它安全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慣性觸發裝置,利用質量試驗中速度工況的變化,基於機械慣性觸發的裝置,不但能節省相應的電控器件與軟體成本、避免產生人身危險,同時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一種慣性觸發裝置,包括支架、觸發塊、觸發塊旋轉軸、轉臂、轉臂旋轉軸、扭簧,其特徵在於,
[0005]所述支架包括主支架和副支架,
[0006]所述觸發塊的觸發塊旋轉軸安裝在主支架上並可在其安裝軸孔中轉動,觸發塊旋轉軸的一端的端部具有一個與觸發塊旋轉軸軸線平行的止動平面,該帶有止動平面的端部從安裝軸孔中伸出主支架外,
[0007]所述轉臂為「L」形,該「L」形長邊和短邊相交處固定安裝轉臂旋轉軸,轉臂旋轉軸安裝在副支架上並可在其安裝軸孔中轉動,該轉臂旋轉軸的軸線與地平垂直,該轉臂的「L」形短邊與觸發塊旋轉軸一端的止動平面貼緊,
[0008]所述扭簧安裝在轉臂旋轉軸上。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慣性觸發裝置是利用機械部件本身的慣性作為觸發條件,在速度的變化之下,機械部件因慣性而產生慣性力矩,達到觸發完成動作的目的,具有很大的經濟效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本實用新型的慣性觸發裝置俯視圖
[0011]圖2本實用新型的慣性觸發裝置側視圖
[0012]其中圖1:質量塊1、主支架2、觸發塊3、觸發塊旋轉軸4、轉臂5、副支架6、扭簧7【具體實施方式】
[0013]以下將結合附圖1-2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
[0014]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慣性觸發裝置,包括支架、觸發塊3、觸發塊旋轉軸4、轉臂5、轉臂旋轉軸和扭簧7。
[0015]所述支架包括主支架2和副支架6。該支架安裝在質量塊I上。
[0016]所述觸發塊3的觸發塊旋轉軸4安裝在主支架2上並可在其安裝軸孔中轉動,觸發塊旋轉軸4的一端的端部具有一個與觸發塊旋轉軸4軸線平行的止動平面,該帶有止動平面的端部從安裝軸孔中伸出主支架2外。
[0017]所述轉臂5為「L」形,該「L」形長邊和短邊相交處固定安裝轉臂旋轉軸,轉臂旋轉軸安裝在副支架6上並可在其安裝軸孔中轉動,該轉臂旋轉軸的軸線與地平垂直,該轉臂5的「L」形短邊與觸發塊旋轉軸4 一端的止動平面貼緊。
[0018]所述扭簧7安裝在轉臂旋轉軸上。
[0019]在質量塊I被加速時,扭簧7阻止轉臂旋轉軸朝轉臂5脫離止動平面的方向轉動。
[0020]在質量塊I被減速時,轉臂5克服扭簧7的扭力脫離止動平面,觸發塊3在重力的作用下旋轉實現觸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慣性觸發裝置,包括支架、觸發塊(3)、觸發塊旋轉軸(4)、轉臂(5)、轉臂旋轉軸、扭簧(7),其特徵在於, 所述支架包括主支架(2)和副支架(6), 所述觸發塊(3)的觸發塊旋轉軸(4)安裝在主支架(2)上並可在其安裝軸孔中轉動,觸發塊旋轉軸(4)的一端的端部具有一個與觸發塊旋轉軸(4)軸線平行的止動平面,該帶有止動平面的端部從安裝軸孔中伸出主支架(2 )外, 所述轉臂(5)為「L」形,該「L」形長邊和短邊相交處固定安裝轉臂旋轉軸,轉臂旋轉軸安裝在副支架(6)上並可在其安裝軸孔中轉動,該轉臂旋轉軸的軸線與地平垂直,該轉臂(5)的「L」形短邊與觸發塊旋轉軸(4) 一端的止動平面貼緊, 所述扭簧(7)安裝在轉臂旋轉軸上。
【文檔編號】G01D11/00GK203772291SQ201420100562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6日
【發明者】童小川, 許曉東, 尤曉夢, 林金國, 吳昊 申請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